医用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34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固定带,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医用场合防止病人从轮椅或病床上滑落的安全装备。
背景技术
在医院或看护场合,对于部分严重伤残病患或是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看护者除了要关注病人的病情外,还要小心留意病人防止其不慎从床上、轮椅上滑落,造成新的伤害。
对于这种情况,医院一般采用增加监视密度的做法。但是即使增加了监视密度,还是难以保证病人不发生意外滑落,而且还增大了医院的看护压力。
在某些情况下,看护者也可能采用用绳状物将病人绑在床上或轮椅上的做法。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固定病人的作用,但是绳状物较细,很有可能对病人的内脏器官造成压迫或引起病人不适,对病人的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固定带,特别是一种用于医用场合防止病人从轮椅或病床上滑落的安全装备,其能最大程度保证病人的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固定带,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带状本体,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上均设有绳带,所述第一自由端上设有供第二自由端伸入的开口。
所述第一自由端的端部宽度大于第二自由端的端部宽度。
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上分别设有两根绳带。
所述开口为垂直于带状本体延伸的方向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带的第一自由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垂直于带状本体延伸的方向设置,因此第二自由端从开口穿入固定后不易产生纵向滑移,提高了固定病人的可靠性;2、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上分别设有绳带且设置了两根绳带,这样可以将绳带牢固地固定在床杆或轮椅上,且固定时可以打上“活结”,使看护者能快速解开绳结。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其中(1)第一自由端;(2)第二自由端;(3)开口;(4)绳带;(5)带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固定带,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1和第二自由端2的带状本体5,所述第一自由端1和第二自由端2上均设有绳带4,所述第一自由端1上设有供第二自由端2伸入的开口3。
所述第一自由端1的端部宽度大于第二自由端2的端部宽度。从所述带状本体5的第一自由端1到第二自由端2可以是纵向宽度(所述纵向为垂直于带状本体5延伸方向)不断减小的结构。
所述第一自由端1和第二自由端2上分别设有两根绳带4。这样需要固定第一自由端1、第二自由端2时可以打上“活结”,使看护者能快速解开绳结。
所述开口3为垂直于带状本体5延伸的方向设置,因此第二自由端2从开口3穿入固定后不易产生纵向滑移,提高了固定病人的可靠性。
对于病床使用,先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固定带放置在病人腰部、胸部或腿部;将第二自由端2(即较窄端)穿过第一自由端1(即较宽端)的纵向开口3;可以将绳带4在病人身后绕圈也可以将绳带直接拉至床沿两边,打活结固定于床杆上。
对于轮椅使用,先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固定带放置在病人腰部;将第二自由端2(即较窄端)穿过第一自由端1(即较宽端)的纵向开口3,保持开口3在病人的前方;将绳带4从扶手下方穿过并拉至轮椅的椅背两侧,将绳带4中的两根在椅背后方胸部高度打蝴蝶结,将另外两根绳带4拉至下踢杆处并打上活结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固定带,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1)和第二自由端(2)的带状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和第二自由端(2)上均设有绳带(4),所述第一自由端(1)上设有供第二自由端(2)伸入的开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的端部宽度大于第二自由端(2)端部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1)和第二自由端(2)上分别设有两根绳带(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为垂直于带状本体(5)延伸的方向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医用固定带,包括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的带状本体,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上均设有绳带,所述第一自由端上设有供第二自由端伸入的开口。所述第一自由端的端部宽度大于第二自由端的端部宽度。所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上分别设有两根绳带。所述开口为垂直于带状本体延伸的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用场合防止病人从轮椅或病床上滑落,其能最大程度保证病人的安全。
文档编号A61G7/05GK2836770SQ20052007716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日
发明者沈其南 申请人:江苏利康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