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5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夹板、固定带的在骨折现场常用的救护和治疗的一种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
背景技术
夹板固定是四肢骨折的常用现场救护和治疗手段。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先内衬垫,再放置夹板,最后用绷带捆扎。这种方法由于物品不配套,操作复杂,需要助手帮忙,而且夹板位置或松紧度不合适,要打开重新调整,带来很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将夹板、固定用物集于一带,可灵活调整夹板位置,并能方便携带,又方便操作的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由夹板、固定带组成,固定带包括密贴固定在一起的外层和内层,固定在外层上且两端游离的系带,纵向固定在内层一边末端的搭扣的子扣和纵向固定在另一端外层上的搭扣的母扣,在外层的外表上纵向分布有可供夹板存放的夹板套。
外层的材料为帆布,内层是由两层棉布中间夹衬海绵缝制而成,外层和内层缝制固定在一起,且外层的上下两端要短于内层的上下两端。
外层上的夹板套是由外层折叠缝制而成,有4~6个且均匀的分布在外层上。
外层上的搭扣的母扣有3排且分别固定在外层的末端以及相临的第一、第二夹板套和第二、第三夹板套之间。
系带有2~3根,均匀的固定在外层上中部的两个夹板套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的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将夹板和固定用物成为一体,方便了操作,也方便了携带;内层设有海绵且比外层长,防止了压疮的产生;多个夹板套可灵活的调整夹板的位置;多排尼龙搭扣和游离的带子可以实现对夹板松紧度的双重调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由夹板、固定带组成,从
图1和图2可以看出,固定带由密贴在一起的外层1和内层2组成,外层1的上下两端要比内层2的上下两端短1~2厘米。在外层1的外表纵向上有多个由外层1折叠而成的夹板套3,以4~6个为宜;在内层2一边的末端上纵向固定了搭扣的子扣6,在另一端的外层1上纵向固定了搭扣的母扣5,搭扣的母扣5有3排且分别固定在外层的末端以及相临的第一、第二夹板套和第二、第三夹板套之间,搭扣的材料为尼龙;系带4有2~3根,均匀的固定在外层1上中部的两个夹板套之间且系带4两端游离。
使用时,根据骨折部位以及肢体的长短,选择合适夹板固定带,将夹板套3内备用夹板抽出,固定带置于需固定的部位,用尼龙搭扣的子扣6对齐压紧合适部位的母扣5,然后根据需要将夹板置入不同的夹板套3内,最后用系带4调整松紧度。
本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可一次性使用,也可清洗消毒后再次利用;可广泛用于临床中的常规夹板固定,也可用于内固定术后代替石膏托;在手术口处或开放性骨折伤口处将固定带开一天窗,可方便观察伤口又方便换药。另外,此固定带还特别适合现场急救,可广泛的用作急救包。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由夹板、固定带组成,固定带包括密贴固定在一起的外层(1)和内层(2),固定在外层(1)上且两端游离的系带(4),纵向固定在内层(2)一边末端的搭扣子扣(6)和纵向固定在另一端外层(1)上的搭扣母扣(5),其特征是在外层(1)的外表上纵向分布有可供夹板存放的夹板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其特征是所述外层(1)的材料为帆布,内层(2)是由两层棉布中间夹衬海绵缝制而成,外层(1)和内层(2)缝制固定在一起,且外层(1)的上下两端要短于内层(2)的上下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其特征是所述的夹板套(3)是由外层(1)折叠缝制而成,有4~6个且均匀的分布在外层(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其特征是所述的搭扣母扣(5)和搭扣子扣(6)的材料为尼龙,外层(1)上的搭扣母扣(5)有3排且分别固定在外层(1)的末端以及相临的第一、第二夹板套和第二、第三夹板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其特征是所述的系带(4)有2~3根,均匀的固定在外层(1)上中部的两个夹板套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常规医疗手术中使用的便携可调式夹板固定带,由夹板、固定带组成,固定带包括密贴固定在一起的外层(1)和内层(2),固定在外层(1)上且两端游离的系带(4),纵向固定在内层(2)一边末端的尼龙搭扣的子扣(6)和纵向固定在另一端外层(1)上的尼龙搭扣的母扣(5),在外层(1)的外表面上纵向分布有可供夹板存放的夹板套(3),采用上述结构,将夹板和固定用物成为一体,方便了操作,也方便了携带。
文档编号A61F5/04GK2794477SQ20052008192
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5日
发明者王秀娟, 王永奇 申请人:王秀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