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40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腺癌术后引流器具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
背景技术
乳腺癌术后创面放置引流管是重要的术后治疗措施,目前使用的引流管为一根塑料管,在塑料管的前端设引流孔,后端连接吸引球,这种吸引球要反复吸引多次,不能连接吸引,而且往往采用导尿管或胃管代替,引流时,将引流管插入患者侧腋窝或胸骨旁皮下,并要保持腔内具有一定的负压,使腋窝下或胸骨旁皮下的血水自动流出,减少皮下血肿的形成,这种负压要保持5-6天。目前维持这种负压一般采用负压瓶,但这种负压瓶的负压随着液体的流入,负压值会减小,故影响引流效果,且引流管引流时,引流管极易滑脱,两个部位引流时需进行转换位置,操作比较费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腋窝下及胸骨旁皮下可同时放置引流管,且负压能持续恒定、压力容易调整、操作方便的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由负压筒、活塞、活塞柄、支撑框架构成,活塞装在负压筒内,负压筒固定在支撑框架的上面板上,其特征在于在负压筒的上端面上固定上“y”形引流管,在“y”形引流管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内固定气囊和外固定气囊,内固定气囊和外固定气囊分别通过粘贴于“y”形引流管两个分支管壁上的相应的导管与相应的充气囊连通,通过对内、外固定气囊充气,使“y”形引流管的两个分支管插入创口内的一段固定,防止吸引管滑脱移位,在活塞柄的下端吊装上重块,通过重块的重力,使活塞下拉,负压筒内的负压维持,通过重块的调节,实现负压筒内压力大小的调节。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在“y”形引流管的两个分支管端部均设引流孔,在“y”形引流管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调节阀,通过调节阀的调节,控制腋窝位和胸骨皮下的引流量。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y”形引流管的两个分支管分别插入腋窝位腔内和胸骨旁皮下腔内,对相应的气囊充气,使“y”形引流管固定,在活塞柄下端放置上重块,即可实现引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乳腺癌术后引流器相比,可在腋窝下及胸骨旁皮下同时放置引流管,且负压能持续恒定、压力容易调整、操作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局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由负压筒1、活塞2、活塞柄3、支撑框架4构成,活塞2装在负压筒1内,负压筒1固定在支撑框架4的上面板上,在负压筒1的上端面上固定上“y”形引流管5,在“y”形引流管5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内固定气囊6、6′和外固定气囊7、7′,内固定气囊6、6′和外固定气囊7、7′分别通过粘贴于“y”形引流管5两个分支管壁上的相应的导管9、9′和10、10′与相应的充气囊8、8′连通,在活塞柄3的下端吊装上重块11。在“y”形引流管5的两个分支管端部均设引流孔12,在“y”形引流管5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调节阀13、13′,通过调节阀13、13′的调节,控制腋窝位和胸骨皮下的引流量。
权利要求1.一种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由负压筒(1)、活塞(2)、活塞柄(3)、支撑框架(4)构成,活塞(2)装在负压筒(1)内,负压筒(1)固定在支撑框架(4)的上面板上,其特征在于在负压筒(1)的上端面上固定上“y”形引流管(5),在“y”形引流管(5)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内固定气囊(6、6')和外固定气囊(7、7'),内固定气囊(6、6')和外固定气囊(7、7')分别通过粘贴于“y”形引流管(5)两个分支管壁上的相应的导管(9、9')和(10、10')与相应的充气囊(8、8')连通,在活塞柄(3)的下端吊装上重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在“y”形引流管(5)的两个分支管端部均设引流孔(12),在“y”形引流管(5)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调节阀(13、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由负压筒1、活塞2、活塞柄3、支撑框架4构成,活塞2装在负压筒1内,负压筒1固定在支撑框架4的上面板上,在负压筒1的上端面上固定上“y”形引流管5,在“y”形引流管5的两个分支管上分别设内固定气囊6、6′和外固定气囊7、7′,内固定气囊6、6′和外固定气囊7、7′分别通过粘贴于“y”形引流管5两个分支管壁上的相应的导管9、9′和10、10′与相应的充气囊8、8′连通,在活塞柄3的下端吊装上重块11。该乳腺癌术后“y”形管恒压自动引流器,可在腋窝下及胸骨旁皮下同时放置引流管,且负压能持续恒定、压力容易调整、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61M27/00GK2832162SQ20052008849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
发明者樊琦, 任科峰, 亓立常, 亓冬梅 申请人:樊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