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07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将椎体撑开复位的珠链植入装置,主要用于压缩骨折、老年性椎体塌陷手术中。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常见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并随着人口老龄化,因骨质疏松并发的脆性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致脆性骨折的发病率就超过了150万例/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约为60%;加之激素治疗的临床应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也逐年增加,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也呈显著增高趋势;而另一方面,交通事故的增加,使中青年创伤性脊柱骨折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此外,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恶性肿瘤患者治愈率的提高使椎体肿瘤继发的压缩骨折也很常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镇痛、理疗、支具保护,由于活动减少,将导致进一步骨量丢失;而开放性手术亦因患者骨质严重疏松使螺钉难于固定而受到限制。20世纪80年代,法国医生Deramand和Galibert首先运用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VP)治疗血管瘤所致的椎体骨质破坏,缓解了病人的长期疼痛,但是,这一技术骨水泥渗漏率高,且对椎体高度、后凸畸形无纠正作用。1994年美国MarkReiley等设计了可扩张球囊(Inflatablebonetamp,IBT)为核心的手术器械,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即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KP)。经临床应用,该技术不仅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增加椎体刚度和强度;同时又能使骨折椎体复位,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并且一经球囊扩张,可使椎体内产生一空腔,骨水泥渗漏率明显减少,取得了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虽然,后凸成形术低骨水泥渗漏的安全性以及椎体复位、矫正后凸畸形作用备受人们的青睐,但仍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以美国Kyphon公司设计的可扩张球囊骨捣棒为例,它是一种富有弹性的可扩张球囊,其初始直径不足3.5mm,可以顺利通过内径3.65mm的工作套管,进入椎体后,经加压扩张后弹性膨大,挤压椎体内骨组织,以复位压缩塌陷的椎体终板,虽然球囊在一定压力下可以扩张疏松或破坏的骨组织,顺应性较强(易随椎体的致密程度不同而改变其形状),但由于该球囊材料及生产工艺的特殊性,撑开力有限、易破裂,以及国内患者使用费用昂贵,不符合我国国情等缺点,同时对于年轻的创伤性脊柱压缩骨折、爆裂骨折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据此,寻找和设计其它椎体内扩张方式及其装置是业内研究人员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创伤性脊柱压缩骨折、爆裂骨折,塌陷椎体撑开力可控,使用方便,且适于我国国情使用的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包括一本体、设置于本体外侧的手柄组及设置于本体一侧的套管,所述本体由壳体及面盖卡合连接固定,本体内包括有一储珠室、与储珠室导通的S型走珠通道,位于S型走珠通道的两个转角处,分别设有与壳体转动连接转向链轮和驱动链轮,其中,转向链轮位于近储珠室侧的S转角处;位于储珠室的中部设有一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绕线轮;所述手柄组包括与驱动链轮固定连接的进珠手柄,及与绕线轮固定连接的退珠手柄;所述套管的一端为入珠口,与S型走珠通道的出口处连通,并与本体一体固定,另一端为出珠口。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时,储珠室内盘绕有复位珠链,该珠链的形状可为球状、柱状、多面体等,以金属(医用不锈钢)、合成材料(有或无弹性)等制作,由丝绳串连而成,通过摇动进珠手柄,驱动链轮拉动储珠室内的珠链沿S型走珠通道推进,经套管将珠链送入压缩骨折或肿瘤破坏的椎体,达到撑开复位的目的,并为骨水泥灌注强化椎体提供有效空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S型走珠通道中包括一与所述壳体一体的引珠管道,所述引珠管道的入口处位于驱动链轮的右上方,引珠管道的中轴线为驱动链轮顶部的水平切线;而引珠管道的出口与套管的入珠口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组中每一手柄由基座及与基座一体、向外侧延伸的摇杆组成,所述基座内侧端面上设有开口,开口内的环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纵向设置的定位筋;对应于手柄组固定的驱动链轮及绕线轮,分别由轮座及固定轴组成,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轮座近面盖侧的端面一体固定,另一端上设有与手柄基座内的定位筋配合的卡位槽,构成卡合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线轮的轮座上设有一定线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面盖的四周边缘设有台阶,壳体上设有与该台阶配合的卡槽,构成卡合连接。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将珠链的一端固定于绕线轮的轮座上固定孔内,然后将珠链缠绕于绕线轮上,沿S型的走珠通道将珠链另一端拉至驱动链轮处,摇动进珠手柄,使珠链进入引珠管道,如此,再摇动进珠手柄,推动珠链前进,链轮前方的珠链前进靠珠粒与珠粒之间的挤压而推进,经套管进入椎体后,由于椎体内骨质破坏与疏松,珠链改变挤压方向,并向周围骨组织扩张挤压,随着推进,珠链在椎体内盘绕呈不规则的团状,最终可对椎体终板起撑开复位作用,扩张完成后,需将珠链退出,可反向旋转退珠手柄,珠链沿走珠通道自椎体内退出,椎体内形成空腔,再灌注骨水泥进行椎体强化。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利用链轮的传动结构,将盘于储珠室内的珠链推进至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肿瘤破坏等的椎体内,将已受损的椎体撑开,尽可能使其复位,在取出珠链后,再灌注骨水泥,强化椎体,从而改善后凸畸形,恢复脊椎序列,也有效避免了骨水泥渗漏的危险。2.本实用新型用珠链代替可扩张球囊骨捣棒中的球囊,由于珠链以单个珠粒通过丝绳串接起来,在被推入椎体后,可通过反向摇动退珠手柄,将珠链取出,弥补球囊撑开难以控制、易破裂,以及某些装置扩张物的难以取出问题,同时珠链易于生产,成本较低,从而降低了手术费用,适于国内患者的使用。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走珠轨迹;附图3为图1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1中绕线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壳体;[2]、面盖;[3]、套管;[4]、储珠室;[5]、S型走珠通道;[6]、转向链轮;[7]、驱动链轮;[8]、绕线轮;[9]、进珠手柄;[10]、退珠手柄;[11]、出珠口;[12]、引珠管道;[13]、引珠管道的入口;[14]、基座;[15]、摇杆;[16]、开口;[17]、定位筋;[18]、轮座;[19]、固定轴;[20]、卡位槽;[21]、定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图4所示,一种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主要包括一本体、设置于本体外侧的手柄组及设置于本体一侧的套管3,所述本体由壳体1及面盖2组成,面盖2的四周边缘设有台阶,壳体1上设有与该台阶配合的卡槽,构成卡合连接;本体内包括有一圆形储珠室4、与储珠室4导通的S型走珠通道5,位于S型走珠通道5的两个转角处,分别设有一转向链轮6和一驱动链轮7,并通过与壳体1一体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本体转动连接,其中转向链轮6位于储珠室4上方的S转角处;沿圆形储珠室4的轴芯上设有一与壳体1一体的绕线转轴,一绕线轮8转动连接于该绕线转轴上;所述手柄组包括分别经面盖2上的通孔,一与驱动链轮7固定连接的进珠手柄9及一与绕线轮8固定连接的退珠手柄10;所述套管3的一端为入珠口,与S型走珠通道5的出口处连通,并与本体一体固定,而另一端为出珠口11。本实施例中,所述S型走珠通道5中包括一与所述壳体1一体的引珠管道12,所述引珠管道的入口13处位于驱动链轮7的右上方,引珠管道12的中轴线为驱动链轮7顶部的水平切线;而引珠管道12的出口与套管3的入珠口连通。所述手柄组中每一手柄由基座14及与基座14一体、向外侧延伸的摇杆15组成,所述基座14内侧端面上设有开口16,开16内的环侧壁上设有4个纵向设置的定位筋17;对应于手柄组固定的驱动链轮7及绕线轮8,分别由轮座18及固定轴19组成,所述固定轴19的一端与轮座18近面盖2侧的端面一体固定,另一端上设有与手柄基座14内的定位筋17配合的卡位槽18,构成卡合固定连接。在所述绕线轮8的轮座18上设有一定线孔21,使用时,将珠链的一端固定于绕线轮8的轮座18上定线孔21内,然后再将珠链缠绕于绕线轮8上,摇动进珠手柄9,使珠链进入引珠管道12,链轮前方的珠链前进靠珠粒与珠粒之间的挤压而推进,经套管3进入椎体后,由于椎体内骨质破坏与疏松,珠链改变挤压方向,并向周围骨组织扩张挤压,扩张完成后,需将珠链退出,可反向旋转退珠手柄10,珠链沿走珠通道自椎体内退出,椎体内形成空腔,再灌注骨水泥进行椎体强化,完成手术。权利要求1.一种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本体、设置于本体外侧的手柄组及设置于本体一侧的套管[3],所述本体由壳体[1]及面盖[2]卡合连接固定,本体内包括有一储珠室[4]、与储珠室[4]导通的S型走珠通道[5],位于S型走珠通道[5]的两个转角处,分别设有与壳体[1]转动连接转向链轮[6]和驱动链轮[7],其中,转向链轮[6]位于近储珠室[4]侧的S转角处;位于储珠室[4]的中部设有一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绕线轮[8];所述手柄组包括与驱动链轮[7]固定连接的进珠手柄[9],及与绕线轮[8]固定连接的退珠手柄[10];所述套管[3]的一端为入珠口,与S型走珠通道[5]的出口处连通,并与本体一体固定,另一端为出珠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走珠通道[5]中包括一与所述壳体[1]一体的引珠管道[12],所述引珠管道的入口[13]处位于驱动链轮[7]的右上方,引珠管道[12]的中轴线为驱动链轮[6]顶部的水平切线;而引珠管道[12]的出口与套管[3]的入珠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中每一手柄由基座[14]及与基座[14]一体、向外侧延伸的摇杆[15]组成,所述基座[14]内侧端面上设有开口[16],开口[16]内的环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纵向设置的定位筋[17];对应于手柄组固定的驱动链轮[7]及绕线轮[8],分别由轮座[18]及固定轴[19]组成,所述固定轴[19]的一端与轮座[18]近面盖侧的端面一体固定,另一端上设有与手柄基座[14]内的定位筋[17]配合的卡位槽[20],构成卡合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轮的轮座上设有一定线孔[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2]的四周边缘设有台阶,壳体[1]上设有与该台阶配合的卡槽,构成卡合连接。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椎体内撑开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本体、手柄组及套管,所述本体由壳体及面盖卡合连接固定,本体内包括有一储珠室、与储珠室导通的S型走珠通道,位于S型走珠通道的两个转角处,分别设有与壳体转动连接转向链轮和驱动链轮,位于储珠室的中部设有一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绕线轮;所述手柄组包括与驱动链轮固定连接的进珠手柄,及与绕线轮固定连接的退珠手柄;所述套管的一端为入珠口,与S型走珠通道的出口处连通,并与本体一体固定,另一端为出珠口。本实用新型利用链轮传动结构,将珠链推进至椎体内,实现对压缩骨折、肿瘤破坏椎体的扩张,避免骨水泥注入的渗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文档编号A61B17/56GK2868217SQ200520139558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申请日期2005年12月8日优先权日2005年12月8日发明者杨惠林,牛国旗,顾德裕,陈扬,王根林,储炳寿,赵刘军,唐天驷申请人:杨惠林,牛国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