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56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尤其是涉及胸罩、带胸罩背心等的贴身衣物或游泳衣、紧身衣等衣物。
背景技术
作为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的代表示例的胸罩,具有在罩杯的肌肤侧设置用于保持乳房的部件的类型。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胸罩,在罩杯的肌肤侧安装用于保持乳房的衬布(中布),该衬布形成与罩杯的肌肤侧呈相游离的状态。衬布的下边缘连续地缝在从罩杯的前中心侧的下部到肋侧端部,肩带安装在衬布的上端部、通过其上提力将乳房从下面向上提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58110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肩带的上提力在与罩杯部连接的基座部等处被分散,上提力不能高效率地传递到衬布。因此出现以下问题,即,由衬布引起的将乳房上提的作用和将乳房的体积(ボリユ一ム)从肋侧向前中心侧靠近的作用不够,在前中心的上部很难漂亮地形成具有集中感的乳房造型。
本发明正是鉴于该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通过将乳房的体积很好地集中地提起而形成具有存在感的上挺的乳房造型、并在乳房间形成乳沟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左右一对的罩杯部、分别设置在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圆弧形的杯托部(カツプワイヤ)、分别安装在罩杯部的肋侧的上边缘部的肩带、位于罩杯部的肌肤侧并从前中心侧经过下侧直到肋侧设置的具有伸缩性的保持部件,保持部件的肋侧的上边缘部形成由肩带吊起的结构,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在罩杯部的肋侧部分与前中心侧部分处、分别安装在杯托部上,在夹设于罩杯部的肋侧部分与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从杯托部以及罩杯部双方游离。
根据本发明,安装在罩杯部的肌肤侧的保持部件的肋侧的上边缘部由于形成由肩带吊起的结构,因此,在通常的穿戴状态下,来自肩带的上提力可直接传递到保持部件上。并且,由于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在罩杯部的肋侧部分与前中心侧部分、分别安装在杯托部上,在夹设于罩杯部的肋侧部分与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从杯托部以及罩杯部双方游离,因此,肩带对保持部件的上提力产生从保持部件的肩带上提位置起向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下部延伸方向上的张力、以及从肩带的上提位置起向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肋侧下部附近延伸的方向的张力,并且,肩带的上提力不会在基座部等处被分散。因此,上述的两个张力相互协动,分别具有将乳房以自然的圆润度向前中心侧上方靠近提起的作用、和从肋侧向前中心方向压拢乳房的作用。因此,可将乳房的体积轻松抬起,在前中心上部形成清晰的乳沟。
在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上,优选的是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在到达杯托部的肋侧端部为止都安装在杯托部上。这样,具有从肋侧包拢乳房的作用,对乳房的体积的“收拢肋侧”的效果高。即,从肋侧向前中心侧压拢容易向肋侧分散的乳房的体积,使乳房丰满地隆起,可在前中心形成漂亮的乳沟。而且,在实现“收拢肋侧”的同时收紧肋侧部,从而可形成苗条的、纤细的肋侧线条,也可得到“肋侧流畅”的效果。
并且,在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上,优选的是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在到达从杯托部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之前为止都安装在杯托部上。通过这样,加强了上提肋侧的乳房的体积的力量,因此,对于具有适当的硬度和张力的乳房,能起到容易上提肋侧的乳房体积的“上提肋侧”的作用,可使乳房隆起、在前中心以自然的状态形成漂亮的乳沟。
并且,在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上,优选的是,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在到达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端部为止都安装在杯托部上。这样,由于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在由罩杯部的肋侧部分与前中心侧部分夹住的中间部分游离,因此在通常的穿戴状态下,因背面布的拉力作用引起的作用于保持部件下部的水平方向(连接两肋的方向)上的张力增大,且在其上部产生连接两肋的方向上的新的张力。因此,在保持部件上,从肩带的吊起位置分别向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下部和肋侧下部延伸的两个方向上的张力、与在上下位置产生在连接两肋方向上的两个张力相互作用,将乳房向上方平稳地提起,因此,不增加穿戴者的负担就可以形成具有存在感的上挺的乳房造型。
并且,在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上,优选的是,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在越过所述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端部、到达罩杯部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为止都安装在杯托部以及罩杯部上。这样,在前中心侧接住从肋侧包入并收拢的乳房的体积,从肋侧和前中心侧双方包入乳房的体积,因此可使乳房丰满地隆起、形成自然的圆润造型。
并且,在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上,优选的是,在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中,从杯托部以及罩杯部两方游离的部分弯曲成凹形。这样,在乳房的乳房下侧轮廓线最低点附近部分形成与乳房的曲面吻合的空间部。在通常的穿戴本发明的衣物时,乳房的下侧轮廓线最低点附近部分进入该空间部、并被保持在该空间部,保持部件与乳房密切吻合。因此,保持部件既追随乳房的活动又限制其活动,从而可减少因乳房的活动引起的罩杯部的滑落或平移,带来极佳的乳房造型效果。
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优选地还具有设置在罩杯部的顶部附近、在肌肤侧形成隆起形状的衬垫部,衬垫部的下边缘形成凸形,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形成沿着衬垫部的下边缘形状的凹形。这样,由于衬垫部的挤压,使通过保持部件而集中在顶部附近的乳房体积向前中心附近的上方向变位,因此乳房的乳沟造型效果好、使用感也良好。
在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上,优选的是,衬垫部的下边缘形成弯曲的凸形,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形成沿着衬垫部的下边缘形状的弯曲的凹形。这样,可以形成更自然的乳沟。
本发明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左右一对的罩杯部;分别设置在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圆弧形的杯托部;设置在罩杯部的顶部附近、在肌肤侧形成隆起形状的衬垫部;分别安装在罩杯部的肋侧的上边缘部的肩带;以及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与罩杯部的肌肤侧相游离地设置,其下边缘部至少在罩杯部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安装在杯托部上,并且,其肋侧的上边缘部形成由肩带吊起的结构,而且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衬垫部的下边缘形成凸形,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形成沿着衬垫部的下边缘形状的凹形。
根据本发明,由于与罩杯部的肌肤侧相游离地安装的保持部件的肋侧上边缘部形成由肩带吊起的结构,因此,在通常的穿戴状态下,来自肩带的上提力可直接传递到保持部件上。因此,在肩带的上提力的作用下,在保持部件上产生从下部提起乳房的体积的张力。该张力分别起到了以自然的圆润度向前中心侧上方向收拢提起乳房的作用、和从肋侧向前中心方向压拢乳房的作用,因此,乳房的体积集中在其顶部附近。在此,由于设置在罩杯部的顶部附近、在肌肤侧形成隆起形状的衬垫部的下边缘形成凸形,而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形成沿着衬垫部的下边缘形状的凹形,因此,通过由衬垫部按压,使利用保持部件而集中到顶部附近的乳房的体积向前中心附近的上方变位。因此,可在乳房的前中心上部形成清晰的乳沟。
根据本发明,提供通过将乳房体积很好地集中地提起而可形成具有存在感的上挺的乳房造型、形成乳房间的乳沟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胸罩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胸罩的肌肤侧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胸罩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胸罩的作用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胸罩的肌肤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胸罩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胸罩的肌肤侧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胸罩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胸罩的作用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俯视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胸罩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俯视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胸罩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胸罩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胸罩的肌肤侧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胸罩的剖视图。
图15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胸罩的作用的、从平面和侧面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即胸罩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是从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的穿戴者看的方向。并且,在附图的说明中,相同或等同的构成元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并且,由于胸罩的构成是左右对称,因此只对一方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胸罩的结构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胸罩10具有设置在前中心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罩杯部12(全罩杯)、分别缝在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的圆弧形的杯托部14、缝在两个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并连接两个罩杯部12的基座部16、缝在基座部16的左右两端部并向后背部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带状的后背布18、分别设置在后背布18的后背侧端部并可相互自由卡合游离的挂钩22、以及缝在罩杯部12的肋侧的上边缘部与后背布18上并架设在两者之间的肩带20。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如图1的虚线所示,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具有游离于罩杯部12设置的保持部件30。该保持部件30的肋侧越向上方则宽度越窄,其上端安装在肩带20的下端。并且,保持部件30的下部以一定宽度从罩杯部12的肋侧的下边缘起扩展到前中心侧的下边缘,在各下边缘利用缝合等安装在罩杯部12以及杯托部14上。保持部件30的上边缘30a弯曲成凹形,下边缘30b也弯曲成凹形,该下边缘30b的弯曲部并未安装在罩杯部12以及杯托部14这两者上而是与之相游离。
参照图2和图3,对上述罩杯部12、杯托部14以及保持部件3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从肌肤侧看第一实施方式的胸罩10的立体图。图3是从肌肤侧看包括沿着图2中的I-I线切断的左侧罩杯部12的剖面的立体图。
罩杯部12具有与乳房的形状相吻合的碗状,利用真空成形法、热冲压法等进行模塑成形而形成。罩杯部12具有外侧的罩杯表层布122和肌肤侧的罩杯内层布126,其间夹着片状的芯材124。罩杯表层布122和罩杯内层布126使用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的纺织布、针织布等材料,芯材124使用无纺布、发泡氨基甲酸乙酯那样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形状保持性、弹性的材料。并且,如图3所示,衬垫128通过缝合等安装在罩杯前端部、即穿戴时碰到乳头的位置上。另外,衬垫128由无纺布、发泡氨基甲酸乙酯那样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形状保持性、复原性、弹性或回弹性的材料形成。
杯托部14缝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下边缘部。如图3所示,线材142由形状记忆合金等金属或具有刚性的塑料等成形,形成正好与乳房下部轮廓(所谓的乳房下侧轮廓线)吻合的形状,并且,包入由无纺布等柔软材料形成的斜裁带144内加以缝合。
肩带20将纺织布那样的布料形成带状、进行缝制而形成,架设在罩杯部12和后背布18之间。即,肩带20的一端缝在罩杯部12的上边缘部的肋侧附近位置,另一端缝在后背布18上。另外,用于肩带20的纺织布等材料优选的是具有伸缩性。并且,在肩带20上设置调整长度用的配件20a,使用者可适宜地调节肩带20的长度。
如图2所示,设置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保持部件30形成最下部有缺口的弯钩形状,从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起经过下侧直至肋侧以包围住乳房的方式设置。保持部件30由一片薄部件形成,肋侧的上边缘部30c通过伸缩性带24缝在肩带20上。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在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沿着杯托部14分别缝在杯托部14上,而在由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夹住的中间部分,该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从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这两者游离。另外,从该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这两者游离的中间部分弯曲成凹形。并且,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在到达从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最大为5cm、优选的是不足3c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cm)之前为止都缝在杯托部14上,而不与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部分14a缝合。而且,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在越过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端部、到达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12a为止都缝在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上。另一方面,保持部件30的上边缘30a向着肩方向具有凹状的大致圆弧形,该上边缘30a并未缝合于罩杯部12而是从罩杯部12的肌肤面游离,以稍微绷紧的状态安装,以使其从罩杯部12的肌肤面浮起。
根据以上结构,在平常穿戴胸罩10的状态下,保持部件30具有以下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在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沿着杯托部14分别缝在杯托部14上,而在夹设于该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与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这两者相游离,因后背布18的拉力作用而引起的作用于保持部件的下部的水平方向(连接两肋的方向)的张力增大,而且在其上部产生连接两肋方向上的新的张力。即,如图4(a)所示,在保持部件30上,分别在U方向和V方向这两个方向产生张力。U方向从保持部件30与前中心侧上的杯托部14相缝合的上端部起向与肋侧上的杯托部14相缝合的上端部延伸,V方向从与前中心侧上的杯托部14相缝合的下端部起向与肋侧上的杯托部14相缝合的下端部延伸。这两个方向的张力都起到将乳房向上方向(W方向)提起的作用。因此,具有形成带存在感的上挺的乳房造型的效果。
并且,通过将保持部件30的肋侧的上边缘部30c缝在肩带部件20上而形成被吊起的结构,因此,来自肩带20的上提力可直接传递到保持部件30上。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在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沿着杯托部14被分别缝在杯托部14上,而在夹设在该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与杯托部14以及罩杯部12双方相游离。因此,如图4(b)所示,在肩带20的上提力的作用下,在保持部件30上分别在P方向和R方向这两个方向产生张力。P方向从肩带20的吊起位置起向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下部延伸;R方向从肩带20的吊起位置起向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的肋附近下部延伸。这两个方向的张力相互协动,分别起到以自然的圆润度向前中心侧上方向(Q方向)收拢抬起乳房的作用、和从肋侧向前中心方向(S方向)压拢乳房的作用。因此,肩带20的上提力不会在基座部16等处被分散,可轻松地将具有乳房体积的部分提起,形成清晰的乳沟。
并且,由于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在越过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端部、到达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12a为止都缝在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上,因此,起到了在前中心侧接住从肋侧包住并收拢的乳房体积、并从肋侧和前中心侧这两侧包起乳房体积的作用。因此可得到使乳房隆起、形成更自然的圆润度造型的效果。
并且,由于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在到达从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之前为止都缝在杯托部14上,因此,可增加上推乳房的肋侧体积的力。这样,相对于具有适当硬度和张力的乳房,起到了轻松上提肋侧的乳房体积的“上提肋侧”的作用。尤其是对20岁左右的乳房具有张力、缺乏流动性的女性来说,通过切实地上提乳房的肋侧体积,可使乳房隆起,在前中心以自然的状态形成漂亮的乳沟。
而且,由于在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中,从杯托部14以及罩杯部12双方游离的部分弯曲成凹形,因此,在乳房的下侧轮廓线最低点附近部分形成与乳房的曲面吻合的空间部32。在通常的穿戴胸罩10时,乳房的下侧轮廓线最低点附近部分进入该空间部32并被保持,使得保持部件30与乳房密切吻合。因此,保持部件30既追随乳房的活动又限制其活动,从而可减少因乳房的活动引起的罩杯部的滑落或平移。
并且,为了使保持部件30不压扁乳房,上边缘30a优选的是设置在穿戴时从前中心侧起经过下侧直到肋侧、位于乳房的对应于乳头位置的外侧。这样,保持部件30不会压迫乳房、与乳房紧密地贴合,从而可顺应乳房活动,同时抑制乳房活动、保持形状。
由于保持部件30直接与肌肤接触,因此优选的是采用对肌肤好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这种材料的双拉舍尔(ダブルラツセル)经编针织物。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是表面光滑、触感好、且质地薄、透气性良好、即使与肌肤长时间接触也不会产生不适感的材质,轻、均匀、缓冲性和拉伸性好,支撑力强。保持部件30通过使用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可与乳房柔顺地吻合,同时柔性地顺应身体的活动,透气性、吸汗性也好、可得到清爽的穿戴感。而且,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材料不需要进行端面处理,不会因普通的端部缝制处理所形成的层差而与肌肤相摩擦,且没有端面的绽开、卷起等问题。并且,由于不需缝制工序,具有节约劳力和时间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穿戴时,保持部件30一面适宜地与乳房吻合一面从下方上推乳房,同时,从肋侧向前中心侧推拢乳房,而且从前中心侧包起乳房,从而可形成具有更自然的圆润度、具有存在感的上挺的乳房造型。尤其是对于20岁左右的、乳房具有适当的硬度和张力的年纪的女性,可获得切实上推乳房肋侧的“上提肋侧”的效果,可在双乳之间自然地形成乳沟。而且,保持部件30通过使用缓冲性、拉伸性和透气性等俱佳的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材料,可柔和地包起乳房,得到舒适的穿戴感。
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胸罩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胸罩的肌肤侧的立体图。该实施方式的胸罩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保持部件5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在到达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为止都缝在杯托部14上。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形成具有自然的圆润度、具有存在感的上挺的乳房造型,同时可得到舒适的穿戴感。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具有上述的特征结构,因此在穿戴状态下,起到了从肋侧包起乳房、使乳房靠近前中心侧的作用。因此,对于乳房具有一定大小并具有流动性的女性,尤其是30多岁的、乳房变得柔软的年纪的女性,“收拢肋侧”的效果好,可形成丰满的漂亮乳沟。所述“收拢肋侧”指的是将容易向肋侧分散的乳房轻松地从肋侧向前中心推拢,使乳房隆起。而且,通过收紧肋部,可形成苗条的、纤细的肋侧线条,也可得到“肋侧流畅”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胸罩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胸罩在衬垫(衬垫部)129形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胸罩60具有设置在前中心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罩杯部12(全罩杯)、分别缝在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的圆弧形的杯托部14、缝在两个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并连接两个罩杯部12的基座部16、缝在基座部16的左右两端部并向后背部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带状的后背布18、分别设置在后背布18的后背侧端部并相互自由卡合游离的挂钩22、以及缝在罩杯部12的肋侧的上边缘部与后背布18上并架设在两者之间的肩带20。而且,胸罩60如图6的虚线所示,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具有以游离的方式设置的保持部件30,且如同样的虚线所示,衬垫129设置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
如图6的虚线所示,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具有与罩杯部12游离设置的保持部件30。该保持部件30的肋侧越向上方则宽度越窄,其上端安装在肩带20的下端。并且,保持部件30的下部以一定宽度从罩杯部12的肋侧的下边缘起扩展到前中心侧的下边缘,在各下边缘利用缝合等安装在罩杯部12以及杯托部14上。保持部件30的上边缘30a弯曲成凹形,下边缘30b也弯曲成凹形,该下边缘30b的弯曲部并未安装在罩杯部12以及杯托部14这两者上而是与之相游离。
图7是从肌肤侧看图6所示的胸罩60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沿着图7中的II-II线切断的左侧罩杯部12的剖面的剖视图。罩杯部12具有与乳房的形状相吻合的碗状,利用真空成形法、热冲压法等进行模塑成形而形成。罩杯部12具有外侧的罩杯表层布122和肌肤侧的罩杯内层布126,其间夹着片状的芯材124。罩杯表层布122和罩杯内层布126使用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的纺织布、针织布等材料,芯材124使用无纺布、发泡氨基甲酸乙酯那样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形状保持性、弹性的材料。
在罩杯部12的顶部位置、即穿戴时正好碰到乳头的位置上,呈隆起形状的衬垫129通过缝合等安装在肌肤侧。衬垫129的下边缘形成凸状、上边缘形成为比下边缘缓和的凸状,由无纺布、发泡氨基甲酸乙酯那样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形状保持性、复原性和回弹性的材料形成。
杯托部14缝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下边缘部。如图8所示,线材142由形状记忆合金等金属或具有刚性的塑料等成形,形成正好与乳房下部轮廓吻合的形状,并且,包入由无纺布等柔软材料形成的斜裁带144内加以缝合。
肩带20将纺织布那样的布料形成带状、进行缝制而形成,架设在罩杯部12和后背布18之间。即,肩带20的一端缝在罩杯部12的上边缘部的肋侧附近位置,另一端缝在后背布18上。另外,用于肩带20的纺织布等材料优选的是具有伸缩性。并且,在肩带20上设置调整长度用的配件20a,使用者可适当地调节肩带20的长度。
如图7所示,设置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保持部件30形成最下部有缺口的弯钩形状,从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起经过下侧到肋侧以包围住乳房的方式设置。保持部件30由一片薄部件形成,肋侧的上边缘部30c通过伸缩性带24缝在肩带部件20上。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在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沿着杯托部14分别缝在杯托部14上,而在由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夹住的中间部分,该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从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这两者游离。另外,从该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这两者游离的中间部分弯曲成凹形。并且,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和杯托部14的肋侧部分之间的缝合,是延续到在到达从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最大为5cm、优选的是不足3c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cm)之前为止。而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缝合,在越过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端部、延续到到达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12a为止。另一方面,保持部件30的与杯托部14游离的一侧边缘即保持部件30的上边缘30a,弯曲成凹状。该凹状的弯曲形状沿着衬垫129的下边缘所具有的凸状弯曲形状。
根据以上结构,在通常穿戴胸罩60的状态下、保持部件30与衬垫129相互协动,具有以下的作用和效果。图9对此进行了说明,其是从肌肤侧看的右侧罩杯部的概念图。
首先,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在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沿着杯托部14分别缝在杯托部14上,而在夹设于该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从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这两者相游离,因此,如图9(a)所示,在后背布18的拉力的作用下,在保持部件30上分别在U方向和V方向这两个方向产生张力。U方向从保持部件30与前中心侧上的杯托部14相缝合的上端部起向与肋侧上的杯托部14相缝合的上端部延伸,V方向从与前中心侧上的杯托部14相缝合的下端部起向与肋侧上的杯托部14相缝合的下端部延伸,起到将乳房向上方向(W方向)提起的作用。
并且,通过将保持部件30的肋侧的上边缘部30c缝在肩带部件20上而形成上提的结构,因此,来自肩带20的上提力可直接传递到保持部件30上。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在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沿着杯托部14被分别缝在杯托部14上,而在夹设于该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与杯托部14以及罩杯部12双方相游离。如图9(b)所示,在肩带20的上提力的作用下,在保持部件30上分别在P方向和R方向这两个方向产生张力。P方向从肩带20的吊起位置起向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下部延伸,R方向从肩带20的吊起位置起向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的肋侧下部附近延伸。这两个方向的力分别起到以自然的圆润度向前中心侧上方向(Q方向)收拢提起乳房的作用、和从肋侧向前中心方向(S方向)压拢乳房的作用。
而且,由于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缝合在越过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端部、延续到到达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12a为止,因此,不会使从肋侧压拢来的乳房过度被挤向前中心侧,而将从肋侧压拢来的乳房包起上拥。
并且,通过这样的张力的作用和结构,将乳房的体积集中在顶部附近。在此,由于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顶部附近、凸形的衬垫129设置在肌肤侧,因此,从穿戴者的前方对集中在顶部附近的乳房体积作用按压(推动)力。此时,由于保持部件30上边缘的凹状弯曲沿着衬垫129下边缘的凸状弯曲,因此,乳房的体积集中到顶部附近、而后向着前中心侧附近的上方(区域F2)被推起(箭头F1)。这样,在保持部件30与衬垫129的协动作用下,乳房的体积会被提起,可自然地形成清晰的乳沟。
并且,由于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肋侧部分之间的缝合,是延续到在到达从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之前为止,因此,可加强上推乳房的肋侧体积的力。这样,对于乳房具有适当的硬度和张力的年纪的女性来说,通过切实地上推乳房的肋侧体积,可获得使乳房隆起的“上提肋侧”的效果,可在左右乳房间形成自然的乳沟。
而且,由于在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中,从杯托部14以及罩杯部12两方游离的部分弯曲成凹形,因此,在乳房的乳房下侧轮廓线最低点附近部分形成与乳房的曲面吻合的空间部32。通常在穿戴胸罩60时,乳房的下侧轮廓线最低点附近部分进入该空间部32并被保持,使得保持部件30与乳房密切吻合。因此,保持部件30既追随乳房的活动又限制其活动,从而可减少因乳房的活动而引起的罩杯部的滑落或平移。
为了使保持部件30不压扁乳房,上边缘30a优选的是设置在穿戴时从前中心侧起经过下侧直到肋侧、位于乳房的对应于乳头的位置的外侧。这样,保持部件30不会压迫乳房、与乳房紧密地贴合,从而可顺应乳房的活动,同时抑制乳房的活动、保持形状。
由于保持部件30直接与肌肤接触,因此优选的是采用对肌肤好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这种材料的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是表面光滑、触感好、且质地薄、透气性良好、即使与肌肤长时间接触也不会产生不适感的材质,轻、均匀、缓冲性和拉伸性好,支撑力强。保持部件30通过使用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柔和地与乳房贴合,同时柔性地顺应身体的活动,透气性、吸汗性也好、可得到清爽的穿戴感。而且,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材料不需要进行端面处理,不会因普通的端部缝制处理所形成的层差而与肌肤相摩擦,且没有端面的绽开、卷起等问题。并且,由于没有缝制工序,因此具有节约劳力和时间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形成具有自然的圆润度、具有存在感的上挺的乳房造型,同时可得到舒适的穿戴感。而且,通过保持部件30和衬垫129的协动,可轻松地提起乳房的体积,可自然地形成清晰的乳沟。
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在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肋侧部分之间的缝合是延续到到达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为止的情况下,即,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50那样的情况下,在穿戴状态下,从肋侧产生按压乳房的力,起到使乳房向前中心侧收拢的作用。因此,对于乳房的体积大、具有流动性(乳房变得柔软)的年纪的女性,“收拢肋侧”的效果好,可形成丰满的乳沟。所述“收拢肋侧”指的是将容易向肋侧分散的乳房切实地从肋侧向前中心推拢,使乳房隆起。而且,通过收紧肋部,可形成苗条的、纤细的肋侧线条,也可得到“肋侧流畅”的效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型例进行说明。图10是从肌肤侧看衬垫129的上边缘的形状与图6~图9不同的胸罩的概念图。在该图(a)的变型例中,衬垫129的下边缘形成凸的弯曲形状,沿着保持部件30上边缘的凹的弯曲形状的状态,衬垫129的上边缘形成两个连续的凸的弯曲形状(隆起状)。在该图(b)的变型例中,衬垫129的下边缘与该图(a)的变型例相同,但衬垫129的上边缘形状为直线形的凸形。在该图(c)的变型例中,衬垫129的下边缘与该图(a)和(b)的变型例相同,但衬垫129的上边缘形状为直线形的凹形。
图11是将衬垫129的大小(宽度)放大后的变型例,在该图(a)中,衬垫129的下边缘形成凸的弯曲形状,沿着保持部件30的上边缘的凹的弯曲形状,衬垫129的上边缘形成沿着罩杯部12的上边缘的凸的弯曲形状。因此,衬垫129不仅接近乳房的顶部附近,而且也大范围地覆盖其上部区域。在该图(b)的变型例中,保持部件30的上边缘不是凹的弯曲形状,而是从左右两个方向切入的凹形,而衬垫129的下边缘形成尖的凸形,沿着保持部件30的上边缘的凹形。并且,衬垫129的上边缘形成沿着罩杯部12上边缘的凸的弯曲形状。因此,衬垫129不仅接近乳房的顶部附近,而且也大范围地覆盖其上部区域。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变型例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可进行各种变更。
第四实施例图12是第四实施例的胸罩的结构的主视图。如图所示,胸罩70具有设置在前中心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罩杯部12(全罩杯)、分别缝在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的圆弧形的杯托部14、缝在两个罩杯部12的下边缘部并连接两个罩杯部12的基座部16、缝在基座部16的左右两端部并向后背部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带状的后背布18、分别设置在后背布18的后背侧端部并可相互自由卡合分离的挂钩22、以及缝在罩杯部12的肋侧的上边缘部与后背布18上并架设在两者之间的肩带20。而且,胸罩70如图12的虚线所示,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具有以游离的方式设置的保持部件80,且同样如虚线所示,衬垫129设置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
图13是从肌肤侧看图12所示的胸罩70的立体图。图14是沿着图13中的III-III线切断的左侧罩杯部12的剖面的剖视图。罩杯部12具有与乳房的形状相吻合的碗状,利用真空成形法、热冲压法等进行模塑成形而形成。罩杯部12具有外侧的罩杯表层布122和肌肤侧的罩杯内层布126,其间夹着片状的芯材124。罩杯表层布122和罩杯内层布126使用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的纺织布、针织布等材料,芯材124使用无纺布、发泡氨基甲酸乙酯那样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形状保持性、弹性的材料。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罩杯部12的顶部位置、即穿戴时正好碰到乳头的位置上,隆起形状的衬垫129通过缝合等安装在肌肤侧。衬垫129的下边缘形成凸状、上边缘形成为比下边缘缓和的凸形,由无纺布、发泡氨基甲酸乙酯那样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形状保持性、复原性和回弹性的材料形成。
杯托部14缝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下边缘弯曲部。如图14所示,作为杯托部14的芯材的线材142由形状记忆合金等金属或具有刚性的塑料等成形,形成正好与乳房下部轮廓(所谓的乳房下侧轮廓线)吻合的形状,并且,包入由无纺布等柔软材料形成的斜裁带144内加以缝合。
肩带20将纺织布那样的布料形成带状、进行缝制而形成,架设在罩杯部12和后背布18之间。即,肩带20的一端缝在罩杯部12的上边缘部的肋侧附近位置,另一端缝在后背布18上。另外,用于肩带20的纺织布等材料优选的是具有伸缩性。并且,在肩带20上设置调整长度用的配件20a,使用者可适当地调节肩带20的长度。
如图13和图14所示,设置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保持部件80具有肋侧向上方延伸的弯钩形状,从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起经过下侧到肋侧以包围住乳房的方式设置。保持部件80由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那样的不需要进行端部处理的、伸缩性好的一片薄布材料构成,肋侧的上边缘部80c通过伸缩性带缝在肩带部件20上。保持部件80的下边缘部从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经过下侧部分到达前中心侧部分、沿着杯托部14由罩杯部12和杯托部14夹持并进行缝合,在与杯托部14的缝合部的内侧(靠近顶部)从罩杯部12的肌肤侧游离。即,保持部件80并未缝合于罩杯部12而是从罩杯部12的肌肤侧游离,以稍微绷紧的状态安装以使其从罩杯部12的肌肤面浮起。
并且,保持部件8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肋侧部分之间的缝合,是延续到在到达从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最大为5cm、最好不足3cm。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cm)之前为止。而保持部件80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缝合,在越过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端部、延续到到达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12a为止。另一方面,保持部件80的与杯托部14游离的一侧边缘(保持部件80的上边缘)80a弯曲成凹形,该凹的弯曲形状沿着衬垫129的下边缘所具有的凸的弯曲形状。
根据以上结构,在平常穿戴胸罩70的状态下,保持部件80与衬垫129相互协动,具有以下的作用和效果。图15对此进行说明,该图(a)是从肌肤侧看右侧罩杯的概念图,该图(b)是从侧面看的概念图。
首先,由于保持部件80的下边缘部从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起到前中心侧部分由该罩杯部12和杯托部14夹持并进行缝合,因此,在保持部件80上作用一定的张力。并且,由于保持部件80的肋侧的上边缘部缝在肩带20上而形成向上方吊起的结构,因此,如图15(a)和(b)所示,肩带20的上提力在保持部件80上转换成将乳房100的体积集中到顶部附近的力量F3。在此,由于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顶部附近、凸形的衬垫129设置在肌肤侧,因此,从穿戴者的前方对集中在顶部附近的乳房100的体积作用按压(推动)力F4。此时,由于保持部件80的上边缘的凹形的弯曲形状沿着衬垫129的下边缘的凸状的弯曲形状,因此,乳房100的体积集中到顶部附近之后向着前中心附近的上方(区域F5)被推起(箭头F6)。因此,通过肩带20的上提力,乳房的体积被提起,可形成清晰的乳沟。
并且,由于保持部件80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缝合,在越过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端部、延续到到达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12a为止,因此,不会使从肋侧压拢来的乳房过度地被挤向前中心侧,而将从肋侧压拢来的乳房包起上拥。通过这样,使乳房向前外侧收拢、形成隆起,具有形成更自然的圆润度的造型效果。
并且,由于保持部件8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肋侧部分之间的缝合,是延续到在到达从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之前为止,因此,可加强上推乳房的肋侧体积的力量。这样,对于乳房具有适当的硬度和张力的年纪的女性来说,通过切实上推乳房的肋侧体积,可获得使乳房隆起的“上提肋侧”的效果,可在左右乳房间形成自然的乳沟。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在保持部件8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肋侧部分之间的缝合是延续到到达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为止的情况下,在穿戴状态下,从肋侧产生按压乳房的力,起到使乳房向前中心侧收拢的作用。因此,对于乳房的体积大、具有流动性(乳房变得柔软)的年纪的女性,“收拢肋侧”的效果好,可形成丰满的乳沟。所述“收拢肋侧”指的是将容易向肋侧分散的乳房切实地从肋侧向前中心推拢、使乳房隆起。而且,通过收紧肋部,可形成苗条的、纤细的肋侧线条,也可得到“肋侧流畅”的效果。
为了不压扁乳房,保持部件80的远离杯托部14的一侧80a优选的是设置在穿戴时从前中心侧起经过下侧直到肋侧、位于乳房的对应于乳头的位置的外侧。通过这样,保持部件80不会压迫乳房、与乳房紧密地贴合,从而可顺应乳房的活动,同时抑制乳房的活动、保持形状。
由于保持部件80直接与肌肤接触,因此优选的是采用对肌肤好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作为这种材料的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是表面光滑、触感好、且质地薄、透气性良好、即使与肌肤长时间接触也不会产生不适感的材质,轻、均匀、缓冲性和拉伸性好,支撑力强。保持部件80通过使用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柔和地与乳房贴合,同时柔性地顺应身体的活动,透气性也好、可得到清爽的穿戴感。而且,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材料不需要进行端面处理,不会因普通的端部缝制处理所形成的层差而与肌肤相摩擦,且没有端面的绽开、卷起等问题。并且,由于不需缝制工序,因此具有节约劳力和时间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穿戴时,保持部件80既适当地与乳房吻合又从下面上推乳房,同时从肋侧向前中心侧推拢乳房,而且从前中心侧包起乳房,从而可形成具有更自然的圆润度、具有存在感的上挺的乳房造型。尤其是对于乳房具有适当的硬度和张力的年纪的女性,具有切实地上提乳房的肋侧的“上提肋侧”的效果,可自然地形成乳房间的乳沟。而且,由于保持部件80使用缓冲性、拉伸性和透气性等俱佳的双拉舍尔经编针织物材料,因此,可柔软地包起乳房,得到舒适的穿戴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衬垫129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变型例。即,图10所示的衬垫129的形状的变型例和图11所示的增加了衬垫129的大小(宽度)的变型例。因其重复而省略说明。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罩杯部12为全罩杯,但不局限于全罩杯,也可适用3/4罩杯、半罩杯的胸罩等。并且,也可适用于用自由卡合游离的挂钩连接前中心的前挂钩式胸罩。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涉及贴身衣的乳罩,但也适用于线材型(ワイヤフオ一ム)的各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例如,带胸罩衬裙、带胸罩背心、三合一妇女胸衣、紧身服、紧身衣、游泳衣和带胸罩连衣裙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左右一对的罩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圆弧形的杯托部,分别安装在所述罩杯部的肋侧的上边缘部的肩带,以及位于所述罩杯部的肌肤侧、从前中心侧经过下侧直到肋侧设置的具有伸缩性的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的肋侧的上边缘部形成由所述肩带吊起的结构,所述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在所述罩杯部的肋侧部分与前中心侧部分处、分别安装在所述杯托部上,在夹设于所述罩杯部的肋侧部分与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从所述杯托部以及所述罩杯部双方游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在到达所述杯托部的肋侧端部为止都安装在所述杯托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在到达从所述杯托部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之前为止都安装在所述杯托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在到达所述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端部为止都安装在所述杯托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在越过所述杯托部的前中心侧端部、到达所述罩杯部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为止都安装在所述杯托部以及罩杯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部件的下边缘部中,从所述杯托部以及所述罩杯部双方游离的部分弯曲成凹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罩杯部的顶部附近、在肌肤侧形成隆起形状的衬垫部,所述衬垫部的下边缘形成凸形,所述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形成沿着所述衬垫部的下边缘形状的凹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部的下边缘形成弯曲的凸形,所述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形成沿着所述衬垫部的下边缘形状弯曲的凹形。
9.一种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左右一对的罩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圆弧形的杯托部,设置在所述罩杯部的顶部附近、在肌肤侧形成隆起形状的衬垫部,分别安装在所述罩杯部的肋侧的上边缘部的肩带,以及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与所述罩杯部的肌肤侧相游离地设置,其下边缘部至少在所述罩杯部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处安装在所述杯托部上,并且,其肋侧的上边缘部形成由所述肩带吊起的结构,而且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所述衬垫部的下边缘形成凸形,所述保持部件的上边缘形成沿着所述衬垫部的下边缘形状的凹形。
全文摘要
保持部件(30)的肋侧的上边缘部(30c)被缝在肩带部件(20)上,下边缘部在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被分别缝在杯托部(14)上,在夹设于罩杯部(12)的肋侧部分和前中心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从杯托部(14)和罩杯部(12)双方游离。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肋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肋侧部分的缝合延续到到达从杯托部(14)的肋侧端部起至规定距离之前为止,保持部件(30)的下边缘部的前中心侧部分与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部分的缝合,在越过杯托部(14)的前中心侧端部、延续到到达罩杯部(12)的前中心侧的上边缘部(12a)为止。衬垫(129)安装在罩杯部(12)的肌肤侧的顶部附近,其下边缘弯曲成凸状。
文档编号A61C3/10GK101043857SQ20058003546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8日
发明者尼口贤, 松永典子 申请人:华哥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