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经摩罐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115477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循经摩罐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及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循经摩罐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医火罐结构简单,疗效显著,但火罐功能单一,排除罐内气体不方便,后来人们在火罐基础上安装了排气顶针,顶针在抽气筒的作用下方便地抽出罐内气体,让罐体吸附人体穴位上,还有的在罐体内安装了磁芯、发热件或振动按摩件来拓展火罐的治疗效果;目前,中医上又出现了电击按摩,即医师脚踩火线,患者脚踩零线,医患双方进行肢体接触形成回路,医师在患者身体特定穴位部直接指法操作来治疗某种疾病,由于医师没有辅助器械,直接的指法操作很难掌握度的问题,至今未见罐疗与电疗相结合的医疗器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经摩罐,利用摩罐在拔罐、按摩的基础上,医师身体带电手持罐体在患者肢体上循经络皮部电击按摩,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摩罐主要由罐体、电击按摩棒、连接件、顶针组成,在半球形中空罐体上的中间安装电击按摩棒,导电的电击按摩棒的一端伸出罐体外为医师手握部,电击按摩棒的另一端位于罐体内距离罐口一定高度,在电击按摩棒位于罐体内的上端有通气孔,电击按摩棒的上部中间设有与通气孔相贯通的通道,在电击按摩棒的手握部上方安装连接件,连接件中部设有顶针通道,顶针贯通连接件的顶针通道和电击按摩棒的通道启闭电击按摩棒的通气孔。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首先,患者肢体的穴位上涂抹按摩油,将罐体放置肢体上,抽气筒安装在连接件上抽吸顶针,罐体内的气体从通气孔经电击按摩棒的通道和连接件的顶针通道排出罐外,罐体即吸附肢体上同时电击按摩棒接触穴位;其次,通过电源插头引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的端头各连接铜片,铜片上包裹湿布条,特别是火线端的湿布条加长并预留10cm,包裹湿布条的铜片下放置绝缘板,医师脚踩火线铜片上的湿布条并调整自身带电量,患者脚踩零线铜片的湿布条,医师手持摩罐的手握部形成回路;然后,电击按摩棒即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击按摩,医师根据需要可以在患者肢体上手持罐体循经络皮部边走罐边电击按摩。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拔罐、按摩的基础上实现电击按摩,具有疏通经脉、软化血管、活血化瘀、镇痛消肿、增强免疫力,对内科、外科、妇科常见病或多发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电击按摩棒,3.连接件,4.顶针,5.手握部,6.通气孔,7.通道,8.顶针通道,9.罐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该摩罐主要由罐体1、电击按摩棒2、连接件3、顶针4组成,在半球形中空罐体1上的中间安装电击按摩棒2,导电的电击按摩棒2的一端伸出罐体1外为医师手握部5,电击按摩棒2的另一端位于罐体1内距离罐口9一定高度,在电击按摩棒2位于罐体1内的上端有通气孔6,电击按摩棒2的上部中间设与通气孔6相贯通的通道7,在电击按摩棒2的手握部5上方安装连接件3,连接件3中部上设有顶针通道8,顶针4贯通连接件3的顶针通道8和电击按摩棒2的通道7启闭电击按摩棒2的通气孔6。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首先,患者肢体的穴位上涂抹按摩油,将罐体1放置肢体上,抽气筒安装在连接件3上抽吸顶针4,罐体1内的气体从通气孔6经电击按摩棒2的通道7和连接件3的顶针通道8排出罐体1外,罐体1即吸附在肢体上同时电击按摩棒2接触穴位;其次,通过电源插头、稳压器引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端头各接铜片,铜片上包裹湿布条,特别是火线端的湿布条加长并预留10cm,包裹湿布条的铜片下放置绝缘板,医师脚踩火线铜片上的湿布条并调整自身带电量,患者脚踩零线铜片的湿布条,医师手持摩罐的手握部5形成回路;然后电击按摩棒2即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击按摩,医师根据需要可以在患者肢体上手持罐体循经络皮部边走罐边电击按摩。
本发明的禁忌事项妊娠妇女、流产史者、接触性传染病、肿瘤、心尖部、颈部、脐部、腹股沟部、关节肿胀、严重水肿、急性软组织损伤、精神失常、过度紧张、酒后、饥饿、疲劳过度、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紫癜、白血病、心脏病、肝病、肾病患者、体内有金属类物质如心脏起搏器、年老体弱、对电过敏及高度紧张者。
本发明的注意事项使用前必须检查电源电压、电线铜片接头、插座开关等;操作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取下摩罐;若皮肤出现水泡尽量不要挑破,若已经破溃则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施行罐疗后还要避开风口,防止受凉;局部潮红、瘙痒属正常理象,不要乱抓;如遇异常情况如晕罐,应首先断电后放气减压或起罐,让患者放松,饮温开水或糖水,或按压百会、合谷、关元、中极等直到患者恢复至正常状态。
例1偏瘫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由于中风而导致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状,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由于出血性大多数病情较重,不主张用摩罐治疗,对于缺血性中风引起的偏瘫可早期使用摩罐施治,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摩罐可在上肢阳明经皮部、背部太阳经皮部、背部督脉皮部、下肢阳明经及太阳皮部进行。
例2痛经痛经是妇科常见和多发病,青年妇女易发,摩罐治疗在小腹、腰骶部进行,电量中等。
例3颈椎病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中老年人多发,该病多由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跟、颈部脊髓椎动脉等引起的综合症候群,患者常先感到头昏、头痛、颈部难受、僵硬、酸胀、疼痛、肩部酸痛,随着时间推移,头部逐渐不能转动,当颈部后仰或前倾时可有串电样感觉放射至手臂、手指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或瘫痪,颈椎病摩罐治疗部位取太阳经皮部进行上下走罐,电量中等。
例4腰痛腰痛多因风湿、寒冷刺激、劳累、外伤及体虚等引起,如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摩罐治疗多在腰骶部的命门、肾俞、志室、腰眼、腰俞以及下肢的承扶、委中、承山进行走罐或坐罐。
例5落枕落枕又称“颈肌痉挛”,多由颈部肌肉的过度疲劳、感受风寒、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或太硬致使颈项部肌肉损伤或痉挛所致,摩罐在背部太阳经皮部及督脉皮部从大椎至长强可走可坐,电量中等。
例6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多为肩部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常与肩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劳损、外伤及感受风寒湿邪等因素有关,取云门、大椎、大杼、肩井、肩隅、肩贞、天宗、至阳、臂臑、合谷、曲池、外关,摩罐可走可坐,电量中等。
例7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由风寒之邪或风湿之邪导致,继发性多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引起,体力劳动诱发,主要表现为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发生疼痛,行动时加重,呈针刺、刀割、触电样持续或间歇疼痛,弯腰、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在从肾俞、命门、腰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或者从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所在皮部走罐。
例8遗精、阳痿、早泄及性冷淡先从气海、关元、中极循经走罐,再从大椎、心俞、命门、肾俞、志室所过皮部进行来回行罐,最后串经走罐从肝经的急脉、阴廉、足五里、脾经的萁门、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肝经中都上下来回走罐,电量中等。
例9乳腺增生,即乳腺小叶增生症是中青年妇女的最常见的疾患,表现为乳房出现片状、条索状、砂粒样的硬结或肿块,在患侧屋翳、天池、乳根、膻中作环周走罐至期门,电量小至中等,不宜过大,再在足三里、丰隆作来回上下走罐,电量可适当增大一些。
注意由于该病治疗穴位多在近心脏部,我们要严格控制电量大小防止意外。
例10丰乳乳房平坦或瘦小,是困扰许多中青年妇女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循经摩罐,可以促进乳腺器官的新陈代谢,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供血,起到丰乳美体的效果,由于胃为水谷之海,胃经循乳络而行,所以在胸部的胃经上取穴进行走罐或坐罐,电量小到中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经摩罐,其特征在于该摩罐主要由罐体(1)、电击按摩棒(2)、连接件(3)、顶针(4)组成,在半球形中空罐体(1)的中间上安装电击按摩棒(2),导电的电击按摩棒(2)的一端伸出罐体(1)外为医师手握部(5),电击按摩棒(2)的另一端位于罐体(1)内距离罐口(9)一定高度,在电击按摩棒(2)位于罐体(1)内的上端有通气孔(6),电击按摩棒(2)的上部中间设有与通气孔(6)相贯通的通道(7),在电击按摩棒(2)的手握部(5)上方安装连接件(3),连接件(3)中部设有顶针通道(8),顶针(4)贯通连接件(3)的顶针通道(8)和电击按摩棒(2)的通道(7)启闭电击按摩棒(2)的通气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经摩罐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患者肢体的穴位上涂抹按摩油,将罐体放置肢体上,抽气筒安装在连接件上抽吸顶针,罐体内的气体从通气孔经电击按摩棒的通道和连接件的顶针通道排出罐外,罐体即吸附肢体上同时电击按摩棒接触穴位;其次,通过电源插头引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的端头各连接铜片,铜片上包裹湿布条,特别是火线端的湿布条加长并预留10cm,包裹湿布条的铜片下放置绝缘板,医师脚踩火线铜片上的湿布条并调整自身带电量,患者脚踩零线铜片的湿布条,医师手持摩罐的手握部形成回路;然后,电击按摩棒即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击按摩,医师根据需要可以在患者肢体上手持罐体循经络皮部边走罐边电击按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经摩罐及使用方法,在半球形中空罐体(1)的中间安装电击按摩棒(2),导电的电击按摩棒(2)的一端伸出罐体(1)外为医师手握部(5),电击按摩棒(2)的另一端位于罐体(1)内距离罐口(9)一定高度,在电击按摩棒(2)位于罐体(1)内的上端有通气孔(6),电击按摩棒(2)的上部中间设有与通气孔(6)相贯通的通道(7),在电击按摩棒(2)的手握部(5)上方安装连接件(3),连接件(3)中间设有顶针通道(8),顶针(4)贯通连接件(3)的顶针通道(8)和电击按摩棒(2)的通道(7)启闭电击按摩棒(2)的通气孔(6)。本发明在拔罐、按摩的基础上实现电击按摩,提高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N1/00GK1923158SQ20061009600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8日
发明者孙万银 申请人:孙万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