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8778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治肝气郁结型痛经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即将开始或开始后的头一两天,体内分泌出大量的前列腺素来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内膜脱落而引发疼痛,感觉下腹部或整个盆腔沉重或坠痛。肝气郁结型痛经的症状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疼痛,伴见胁肋胀痛,胸闷,易怒,纳呆,嗳气,脘腹胀满,大便失调,苔薄白,脉弦等。目前,国内外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方法较多,如西医治疗法,常用药有芬必得、消炎痛栓等;如中医治疗法,常用药有痛经丸、鸡血藤膏等。但是,在治愈率、治疗手段、治疗费用等方面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经检索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的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一种方便、简单、费用低且治愈率较高的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18-20克。
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其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等中药材洗净,放入煎药锅内,加入清水1600毫升,浸泡10分钟,然后加热至沸腾,维持15分钟,停止加热,除去药渣,取药汁即成。
本发明泡足药物里益母草具有调经活血、利尿消肿作用;香附具有理气疏肝、调经止痛作用;乳香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作用;没药具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作用;夏枯草具有清肝热、散郁结作用。双足经过温热药汁浸泡,刺激了足心涌泉穴,疏畅经气运行,通过吸收药物的疏肝理气、温经止痛功效,从而达到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目的。
使用本发明的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有如下特点治疗方便、费用低、见效快、无刺激、无副作用。
使用方法1、用量每日一剂,每剂药汁用二次,早、晚各一次。
2、泡足方法将热药汁倒入泡足盆中,稍温(45℃),浸泡双足,当药汁温度低于30℃时,停止浸泡。第二次浸泡只需将第一次浸泡后的药汁加热至45℃即可。月经来潮开始泡足,直至经期结束。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的原料配方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18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等中药材洗净,放入煎药锅内,加入清水1600毫升,浸泡10分钟,然后加热至沸腾,维持15分钟,停止加热,除去药渣,取药汁即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的原料配方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等中药材洗净,放入煎药锅内,加入清水1600毫升,浸泡10分钟,然后加热至沸腾,维持15分钟,停止加热,除去药渣,取药汁即成。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肝气郁结型痛经症状是否消失。用药5天为1个疗程。具体疗效分以下三级治愈——肝气郁结型痛经症状全部消失;好转——肝气郁结型痛经症状部分消失;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肝气郁结型痛经症状毫无消失。
效果用该药物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患者25例,治疗1个疗程,其中治愈19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76%,有效率为10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18-20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泡足药物及制备方法,涉及治疗肝气郁结型痛经的中草药配方,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18-20克。本发明的特点是治疗方便、费用低、见效快、无刺激、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29/00GK1919281SQ200610128720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30日
发明者郑英玉, 黄少正, 林莲球, 李亚萍 申请人:郑英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