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去湿康足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脚湿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脚湿气为常见足部疾病之一,临床以足部出现水疱、脱皮、皲裂、糜烂为特征。发作时常因剧烈的痒、痛,破流臭水而影响进食与睡眠。西医治疗以局部用药加维生素B1、B2口服。目前治疗这种疾病的中药外用药有传统的足光散等外用制剂,这些药物只是对脚湿气进行局部缓解或治疗,无法解决脚湿气的复发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人们对疗效更好的治疗脚湿气的中药制剂仍存在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有关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报道。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治疗脚湿气的中药外用药,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治疗脚湿气的一种中药分装药剂。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中药分装药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选择轻粉、炉甘石、冰片和白矾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脚湿气的复发。其中选用轻粉是因为轻粉性味辛、寒,归肝肾大肠经,性毒质燥,峻烈攻逐。轻粉外用既攻毒祛腐,又杀虫止痒。选用炉甘石、冰片,、白矾,是因为炉甘石性味甘平,归肝脾肺经,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用于治疗湿疹。疮疡脓水淋沥或久不收口,阴部湿痒。冰片,性味辛苦凉,归心肝肺经,清香宣散,开窍醒神,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用于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白矾性味涩酸寒,归肺脾肝大肠经,质涩收敛,用于收湿敛疮,生肌化腐。此三味药敛疮生肌,清热解毒杀虫止痒,共助轻粉攻毒祛腐,敛疮生肌之功能。
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本发明药物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还可加入一组药物,这组药物是荆芥、防风、透骨草、花椒。这是因为荆芥性味辛苦,微温,归肺肝经,轻宣升散,其功长于祛风邪,散淤血,破结气,消疮毒,为治一切风病,血病,疮病的要药。防风,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肝膀胱经,气香升散,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常用于风寒湿痹,风疹瘙痒,疮疡初起。透骨草,性味甘辛温,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花椒,性味辛热,归脾胃肺肾经,气香味麻,可升可降,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以上四药,荆芥、防风重在祛风邪,消疮毒,;透骨草、花椒重在舒筋通络,杀虫止痒,共同佐助君臣之品消疮毒,破湿痹,又有温中止痛之功。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疗效轻粉2-5份,炉甘石3-6份,冰片3-6份,白矾4-7份。
优选为轻粉3份,炉甘石4.5份,冰片4.5份,白矾5.4份。
本发明又一组药物为荆芥10克,防风10克,透骨草10克,花椒10克。
本发明中所述的白矾须炮制成枯矾才可入药,它的炮制方法如下取净白矾,敲成小块,置煅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脆,完全干燥,停火,取出放凉,碾成细粉,既成枯矾。用恒温干烤法,远红外加热法炮制的枯矾质量优于传统炮制品。
本发明中所述的白矾入药量均应为枯矾实际入药量。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外用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喷剂。但是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a).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轻粉,炉甘石,冰片碾成细粉,混合均匀,制得干药粉1;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白矾按上述方法炮制成枯矾后碾成细粉,制得干药粉2;c).合并干药粉1和干药粉2,混合均匀,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以下称中药A。
本发明又一组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上述份量的荆芥,防风,透骨草和花椒倒入药锅,加水三公斤,煮沸30分钟,从火上取下,凉至40-50度,待用,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以下称中药B、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止痒,攻毒祛腐,敛疮生肌等功能,用于治疗脚湿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是本发明药物(以下称去湿康足散)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试验例 本发明药物治疗脚湿气的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收治门诊患者共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20-30岁14例,31-40岁7例,41-50岁5例,50岁以上2例。其中农民10例,建筑工人9例,教师2例,退休干部2例,司机1例,学生4例。
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学认为,本病系足一部,趾间感染皮肤癣病(主要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所致。
(2)中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开始在趾缝间发病,后蔓延至脚趾。临床上可分为糜烂型,水疱型,脱屑型,但水疱糜烂,角化过度等皮损往往同时存在。其中以糜烂型,水疱型损害为主。发病常先在足部一侧,以后侵延两侧。
(A)糜烂型,在第3第4趾缝间潮湿,糜烂,覆以白皮,渗液较多。将表皮除去后,基底呈鲜红色,亦可在其他趾间发生皮损,伴有剧烈瘙痒,往往搓至皮烂疼痛,渗出血水为度,并有特殊臭味。
(B)水疱型初 起为皮下小水炮,四周无红晕,有抓痒感,数天后水疱吸收而隐没,叠起白皮。如感染毒气,水疱变成有红晕的脓疱,并且引起疼痛及灼热感。另一种初起亦为水疱,以后发展为圆形或环形边界清楚的褐色斑片,患处皮肤变厚,皱纹深而阔,入冬产生皲裂。
(C)脱屑型 多发生在足跟或趾旁,亦有在足底,足侧或趾间者。损害为鳞屑不断剥脱,角质层增厚显著,洗脚时可刮下一层白粉样物质。此病以老年患者为多。
3治疗方法每晚临睡前,先用中药B泡脚十到十五分钟,擦干后,再把中药A的药粉搓搽在整个脚部皮肤,要仔细搓匀,然后穿上干净袜子,既用药完毕。一日一次,三日为一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各型脚湿气经治疗后,间歇期延长,观察了三个月无复发者。
好转愈合时间加快,间歇期延长,痒痛程度减轻,溃疡面积减少和直径变小等五项指标,经治疗后具有其中3项以上者。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5治疗效果(见表一和表二)表1经治疗后疗效观察
表2经治疗后7天体征改善情况
总之,在三个月中,用去湿康足散治疗28例,结果显效26例,好转1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92。85%好转率为3。75%,总有效率为96。42%。
用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中的超微粉碎技术生产上述中药A临床疗效会更好。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分装药剂,它包括中药A和中药B,其中中药A是由轻粉、炉甘石、冰片、白矾组成;中药B是由荆芥、防风、透骨草、花椒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其中中药A的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轻粉2-5份、炉甘石3-6份、冰片3-6份、白矾4-7份。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药物,其中每个原料药的用量为轻粉3份、炉甘石4.5份、冰片4.5份、白矾5.4份。
4权利要求2或3所述药物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a)称取各原料药轻粉、炉甘石、冰片和白矾,备用;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轻粉、炉甘石、冰片碾成细粉,混合均匀,制得干药粉1;c)将所述重量配比的白矾按上述方法炮制成枯矾后碾成细粉,得干药粉2;d)合并于药粉1和干药粉2,将其混合均匀,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药物,其中中药B的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克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透骨草10克、花椒10克。
6权利要求5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a)称取各原料药荆芥、防风、透骨草和花椒,备用;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荆芥、防风、透骨草、花椒4味中药加水3公斤,煮沸30分钟,从火上取下,凉至40-50度,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7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中药分装药剂是治疗脚湿气的中药外用制剂。
8权利要求1-4中所述白矾均应炮制成枯矾后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脚湿气的中药分装药剂,它包括中药A和中药B,其中中药A是由轻粉、炉甘石、冰片、白矾组成;中药B是由荆芥、防风、透骨草、花椒组成,它是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它可以被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外用剂型。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止痒、攻毒祛腐、敛疮生肌的功能,治疗脚湿气见效快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969994SQ20061014711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7日
发明者曹文桂 申请人:曹文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