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9541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感染而发病,A群链球菌又可因培养基中菌落周围引起溶血的变 化与否,分为a溶血、b溶血及g溶血3种,造成猩红热的A群链球菌可引起b溶血,而细 胞表面的蛋白,决定细菌致病的能力,A群链球菌表面若有M蛋白,对人类才会有毒性,因 为M蛋白保护细菌的细胞壁不被破坏,当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对抗M蛋白的抗体时,A群链 球菌对人类的伤害就会减低。但M蛋白的种类有80种以上,所以,人类对于A群链球菌的 感染仍无法完全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由以下药物重量份组成;乌药10 — 15克,广桔核0~6克, 川植子0—6克,荔枝核0—6克,无花果0—6克,泽兰叶0—6克,黄连O—6克,黄柏0— 6克,玫瑰花10—16克,按上述中药及重量加工即可。
本发明的这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由于主要合用以滋肝脾、益精血,因此具有广泛 的临床价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例配方乌药12克,广桔核6克,川植子5克,荔枝核6克,无花果5克,泽兰叶 5克,黄连6克,黄柏克,玫瑰花12克。
按照以上实例配方取料粉碎加工成粉末,炼蜜为丸,分早晚二次饭后三小时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停用IO天后再加一个疗程即可痊愈。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药物重量份组成乌药10-15克,广桔核0-6克,川植子0-6克,荔枝核0-6克,无花果0-6克,泽兰叶0-6克,黄连0-6克,黄柏0-6克,玫瑰花10-16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上述配方粉碎成粉末,炼蜜为丸服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采用由乌药10-15克,广桔核0-6克,川植子0-6克,荔枝核0-6克,无花果0-6克,泽兰叶0-6克,黄连0-6克,黄柏0-6克,玫瑰花10-16克组成的中药组方,按照一定含量配置成剂,粉碎成细末后炼蜜为丸,分早晚二次饭后三小时温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具有广泛的临床价值。
文档编号A61K36/77GK101204457SQ20061014752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0日
发明者曹永华 申请人:上海林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