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53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结肠炎的治疗药物很多,但是疗效一般,容易复发,不能彻底根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治愈率高的治疗结肠炎的中药。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该药物组分的重量配比是人参20-30份、附子15-20份、干姜30-40份、茯苓20-30份、白术20-30份、甘草20-30份、肉豆蔻30-40份、破故纸30-40份、吴茱芋20-30份、五味子30-40份、扁豆20-30份、藿香20-30份、陈皮20-30份、神曲20-30份、炒麦芽20-30份、山楂20-30份、鸡内金20-30份、木香20-30份、大枣80-100份。本发明中人参补益脾气。白术;补气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缓和药性。扁豆健脾化湿。大枣;补中益气。缓和药性。附子散寒止痛,助阳。干姜温中回阳。陈皮调中燥湿。理气。木香调中止痛、行气。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五味子涩精止泻。山楂消食化积、神曲消食和胃、炒麦牙消食和中。鸡内金消食运脾。破故纸补肾壮阳。温脾止泻。吴茱芋温中散寒止痛、燥湿。藿香化湿止呕。茯苓健脾渗湿。本发明以人参、白术、甘草、扁豆、大枣健脾,补脾肾气虚;附子、干姜主脾胃虚寒、止呕、止泻;陈皮、木香理气;肉豆蔻、五味子润肠止泻而助脾;鸡内金助胃消食、化痰;破故纸、吴茱芋温中健脾肾;藿香、茯苓化湿助脾胃运化。中医理论认为脾虚作泄为结肠炎的病理基础,故健脾为治疗结肠炎的关键所在,根据阿城市人民医院临床观察,本发明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7.5%。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该药物组分的重量配比是人参20-30份、附子15-20份、干姜30-40份、茯苓20-30份、白术20-30份、甘草20-30份、肉豆蔻30-40份、破故纸30-40份、吴茱芋20-30份、五味子30-40份、扁豆20-30份、藿香20-30份、陈皮20-30份、神曲20-30份、炒麦芽20-30份、山楂20-30份、鸡内金20-30份、木香20-30份、大枣80-100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人参15-30克、附子15-20克、干姜30-40克、茯苓20-30克、白术20-30克、甘草20-30克、肉豆蔻30-40克、破故纸30-40克、关茱芋20-30克、五味子30-40克、扁豆20-30克、藿香20-30克、陈皮20-30克、神曲20-30克、炒麦芽20-30克、山楂20-30克、鸡内金20-30克、木香20-30克、大枣80-100克按照比例备好原料,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在一起加入水混合均匀,制成水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其特征是该药物组分的重量配比是人参20-30份、附子15-20份、干姜30-40份、茯苓20-30份、白术20-30份、甘草20-30份、肉豆蔻30-40份、破故纸30-40份、吴茱芋20-30份、五味子30-40份、扁豆20-30份、藿香20-30份、陈皮20-30份、神曲20-30份、炒麦芽20-30份、山楂20-30份、鸡内金20-30份、木香20-30份、大枣80-10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本发明以人参、白术、甘草、扁豆、大枣健脾,补脾肾气虚;附子、干姜主脾胃虚寒、止呕、止泻;陈皮、木香理气;肉豆蔻、五味子润肠止泻而助脾;鸡内金助胃消食、化痰;破故纸、吴茱芋温中健脾肾;藿香、茯苓化湿助脾胃运化。中医理论认为脾虚作泄为结肠炎的病理基础,故健脾为治疗结肠炎的关键所在,根据阿城市人民医院临床观察,本发明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7.5%。
文档编号A61K35/38GK1994460SQ200610151209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8日
发明者刘光跃 申请人:刘光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