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近视眼的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88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近视眼的镜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近视眼的装置,尤其是可以预防和治疗假性近视眼的镜片。
背景技术
近视是目前大部分人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近视眼的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视眼给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对于真性近视,很难通过非手术的方法治愈,而对于假性近视,可以通过对眼睛的正确保护辅助理疗的方法治愈。目前市场上的理疗用品有一种是镜片为凸透镜的眼镜,它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迫使眼睛的晶状体向近视的反方向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患者在戴上这种眼镜时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例如学生佩戴时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所以不方便任何时候都佩戴。另外,在学生读书时,把书放在桌子上,头需要向下倾,视线也需要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才行,长时间看书会使劲部和眼睛都非常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近视眼的镜片,利用它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还可以达到治疗近视眼的目的,同时可使佩戴者在看书时保持舒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凹透镜片的一面设有三棱镜,所述三棱镜的一个较大的平面与凹透镜的表面结合,另一个较大的面向外凸起,使三棱镜同时形成一个凸透镜。
所述的三棱镜位于凹透镜光学中心以下。
所述的三棱镜的基顶的方向向上,相应基底的方向向下。
所述的三棱镜的基顶的方向向左,相应基底的方向向右。
所述的三棱镜的基顶的方向向右,相应基底的方向向左。
所述的三棱镜与凹透镜为一个整体。
由于在凹透镜片的下部设置了将凸透镜和三棱镜融为一体的附加镜片,通过凹透镜片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处的物体,通过下部的凸透镜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同时还能达到理疗治疗近视眼的目的。此外,当佩戴者看书时,在三棱镜的折射作用下,可以将视物的位置向三棱镜的基顶方向移动,从而减少看书者眼睛的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让佩戴者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减少佩戴者眼睛视线向内向下的角度,达到理疗目的,同时还可以让使用者在看书时舒服,不易疲劳。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镜片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
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隐式结构的实施例的部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镜片光学原理图;图中,1.凹透镜,2.光学中心,3.基顶,4.三棱镜,5.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在凹透镜1的光学中心2以下设有一个三棱镜4,三棱镜4具有两个较大的面和一个较小的面,其中一个较大的面与凹透镜1的表面结合在一起,另一个较大的面向处凸起,使三棱镜4同时形成一个凸透镜,如图2所示。三棱镜4可以单独制造,然后与凹透镜1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如图3所示直接将三棱镜4与凹透镜1制成一个整体。较佳的实施方式是将三棱镜4与凹透镜1制成一个整体,从外表看三棱镜4是隐形的,既佩戴美观,又视物清楚。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原理如图4所示,三棱镜4的基顶3向上,基底5向下,在当前方的物体A通过下方的三棱镜与凸透镜一体的镜片时,由于其折射作用,前方的物体A的影像A′会向上和向远处移动,影像A′向上移动可以使佩戴者的眼睛尽量平视,减少了眼睛的疲劳;影像A′向远处移动可迫使眼睛晶状体的肌肉处近视的反向收缩,从而锻炼晶状体肌,矫正视力。将三棱镜4的基顶3朝向左方或者右方或其它方向,前方的物体的影像也可向左方或者右方或基顶朝向的其它方向移动,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近视眼的镜片,包括凹透镜片,其特征是所述凹透镜片的一面设有三棱镜,所述三棱镜的一个较大的平面与凹透镜的表面结合,另一个较大的面向外凸起,使三棱镜同时形成一个凸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近视眼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棱镜位于凹透镜光学中心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近视眼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棱镜的基顶的方向向上,相应基底的方向向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近视眼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棱镜的基顶的方向向左,相应基底的方向向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近视眼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棱镜的基顶的方向向右,相应基底的方向向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近视眼的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棱镜与凹透镜为一个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治疗近视的镜片。它是在凹透镜片的一面设有三棱镜,所述三棱镜的一个较大的平面与凹透镜的表面结合,另一个较大的面向外凸起,使三棱镜同时形成一个凸透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让佩戴者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达到理疗目的,同时还可以让使用者在看书时舒服,不易疲劳。
文档编号A61F9/00GK2884248SQ20062001215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0日
发明者赵卫国, 孙秀芝 申请人:赵卫国, 孙秀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