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72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椅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的结构,具体是一种轮椅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普通轮椅的行走,一般是由使用者直接转动车轮附近的轮环,使车轮转动,实现行走。由于轮环紧靠车轮,因而车轮容易污染人手和衣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操作方便、不易污染人手和衣物轮椅行走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轮椅行走机构包括有位于车轮内侧的摆杆,摆杆的下端空套在车轮轴上;有一个行走杆与摆杆相交叉,行走杆与摆杆在其交叉处相铰接;行走杆的上段靠近摆杆上段,行走杆的下段位于车轮外侧;车轮轮体内外两侧的行走杆和摆杆上分别设置有外夹块和内夹块。
在行走杆与摆杆之间安装有可以使行走杆和摆杆下段回到相分离位置的复位弹簧。
所述内夹块和外夹块分别为圆柱状,它们分别空套在摆杆下段和行走杆下段;外夹块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齿槽,同时在外夹块内侧设置有一个安装在摆杆上的止转机构,止转机构的前端为一个止转块,止转块的外表面具有与外夹块的的齿槽相配合的齿,止转块后端压有弹簧。
此外,在摆杆上还铰接有一个制动操纵杆,制动操纵杆上段与摆杆及行走杆的上段相靠近;在车轮内侧的车架上固定安装有一根内制动杆,内制动杆上铰接有一根外制动杆;内制动杆和外制动杆的下段分别设置有位于车轮轮体两侧的内制动块和外制动块;上述制动操纵杆的下端与内制动杆上段之间连接有一根制动钢丝,制动钢丝的外套管两端分别固定在摆杆下段和外制动杆上段。
此外,在内、外制动杆之间安装有可以使内、外制动块夹紧车轮的制动杆复位弹簧。
所述内制动块和外制动块分别为圆柱状,它们分别空套在内制动杆和外制动杆上,外制动块外表面也设置有纵向的齿槽,同时在外制动块内侧设置有安装在内制动杆上的制动块止转机构,制动块止转机构前端为一个制动块止转块,制动块止转块的外表面具有与外制动块的齿槽相配合的齿,制动块止转块后端压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通过摆杆推动车轮转动,不仅操作方便,并且由于操作时人手远离车轮,因而不易污染人手和衣物。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轮椅行走机构包括有位于车轮1内侧的摆杆2,摆杆2的下端空套在车轮轴11上。
如图2所示,有一个行走杆3与摆杆2相交叉,行走杆与摆杆在其交叉处相铰接;行走杆的上段靠近摆杆上段,行走杆的下段位于车轮1外侧;车轮轮体内外两侧的行走杆和摆杆上分别设置有外夹块31和内夹块21。这样只要抓紧摆杆2和行走杆3的上段,使它们相靠近,就可使下段的外夹块31和内夹块21相互靠近并夹持住车轮1的轮体,此时再推动摆杆及行走杆即可使车轮与摆杆一同转动。
在行走杆3与摆杆2之间连接有可以使行走杆和摆杆下段回到相分离位置的复位弹簧22。
所述内夹块21和外夹块31分别为圆柱状,它们分别空套在摆杆2下段和行走杆3下段;外夹块31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齿槽,同时在外夹块内侧设置有一个安装在摆杆上的止转机构23,止转机构的前端为一个止转块231,止转块的外表面具有与外夹块的的齿槽相配合的齿,止转块后端压有弹簧。
在行走过程中,如果松开摆杆2和行走杆3的上段,内、外夹块相分离时,内、外夹块可以与车轮轮体相对移动,这时即使车轮轮体向一侧有一定偏移而与内夹块21或外夹块31相接触,也将由于内、外夹块的转动而不会对内、外夹块与车轮轮体之间的相对移动造成阻碍;相反,如果抓紧摆杆和行走杆的上段,内、外夹块相靠近并夹住车轮1的轮体,外夹块31由于与止转块231相接触而无法转动,这时内、外夹块与车轮轮体之间无法相对移动,此时推动摆杆2就可使车轮轮体随着摆杆及行走杆一同转动,实现行走。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摆杆2上还铰接有一个制动操纵杆4,制动操纵杆上段与摆杆2及行走杆3的上段相靠近。如图3所示,在车轮内侧的车架上固定安装有一根内制动杆5,内制动杆上铰接有一根外制动杆6;内制动杆和外制动杆的下段分别设置有位于车轮1轮体两侧的内制动块51和外制动块61;上述制动操纵杆4的下端与内制动杆5上段之间连接有一根制动钢丝7,制动钢丝的外套管71两端分别固定在摆杆2下段和外制动杆6上段。
此外,在内、外制动杆之间连接有可以使内、外制动块夹紧车轮的制动杆复位弹簧52。
所述内制动块51和外制动块61分别为圆柱状,它们分别空套在内制动杆5和外制动杆6上,外制动块外表面也设置有纵向的齿槽,同时在外制动块61内侧设置有一个安装在内制动杆5上的制动块止转机构53,制动块止转机构前端为一个制动块止转块531,制动块止转块的外表面具有与外制动块61的齿槽相配合的齿,制动块止转块后端压有弹簧。
在行走过程中;当松开摆杆2和行走杆3的上段,内、外夹块可以与车轮轮体相对移动,此时制动操纵杆4也被松开,通过制动钢丝7及外套管71与制动操纵杆及摆杆连接的内制动杆5和外制动杆6也被松开,内、外制动块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将车轮轮体夹住,使车轮轮体不会转动,在上坡时这可以防止在摆杆和移动杆松开时轮椅倒退;当抓紧摆杆和行走杆的上段,内、外夹块相靠近并夹住车轮轮体,这时推动摆杆和就可使车轮1轮体随着摆杆2一同转动而实现行走,由于此时制动操纵杆4也一同被抓紧,通过制动钢丝7及外套管71,使内、外制动块相分离,因而不会阻碍车轮转动。此时,即使车轮轮体向一侧有一定偏移而与内制动块或外制动块相接触,也将由于内、外制动块的转动而不会对这种相对移动造成阻碍。
权利要求1.一种轮椅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它包括有位于车轮(1)内侧的摆杆(2),摆杆(2)的下端空套在车轮轴(11)上;有一个行走杆(3)与摆杆(2)相交叉,行走杆与摆杆在其交叉处相铰接;行走杆的上段靠近摆杆上段,行走杆的下段位于车轮(1)外侧;车轮轮体内外两侧的行走杆和摆杆上分别设置有外夹块(31)和内夹块(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在行走杆(3)与摆杆(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行走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外夹块(31)为圆柱状,它空套在行走杆(3)下段;外夹块(31)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齿槽,同时在外夹块内侧设置有一个安装在摆杆上的止转机构(23),止转机构的前端为一个止转块(231),止转块的外表面具有与外夹块的的齿槽相配合的齿,止转块后端压有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内夹块(21)也为圆柱状,它空套在摆杆(2)下段。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轮椅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在摆杆(2)上铰接有一个制动操纵杆(4),制动操纵杆上段与摆杆(2)及行走杆(3)的上段相靠近;在车轮内侧的车架上固定安装有一根内制动杆(5),内制动杆上铰接有一根外制动杆(6);内制动杆和外制动杆的下段分别设置有位于车轮(1)轮体两侧的内制动块(51)和外制动块(61);上述制动操纵杆(4)的下端与内制动杆(5)上段之间连接有一根制动钢丝(7),制动钢丝的外套管(71)两端分别固定在摆杆(2)下段和外制动杆(6)上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椅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在内、外制动杆之间连接有可以使内、外制动块夹紧车轮(1)的制动杆复位弹簧(5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椅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外制动块(61)为圆柱状,它空套在外制动杆(6)上,外制动块外表面也设置有纵向的齿槽,同时在外制动块(61)内侧设置有一个安装在内制动杆(5)上的制动块止转机构(53),制动块止转机构前端为一个制动块止转块(531),制动块止转块的外表面具有与外制动块(61)的齿槽相配合的齿,制动块止转块后端压有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椅行走机构,其特征是内制动块(51)也为圆柱状,它空套在内制动杆(5)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的结构,具体是一种轮椅行走机构。该轮椅行走机构包括有位于车轮内侧的摆杆,摆杆的下端空套在车轮轴上;有一个行走杆与摆杆相交叉,行走杆与摆杆在其交叉处相铰接;行走杆的上段靠近摆杆上段,行走杆的下段位于车轮外侧;车轮轮体内外两侧的行走杆和摆杆上分别设置有外夹块和内夹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摆杆推动车轮转动,不仅操作方便,并且由于操作时人手远离车轮,因而不易污染人手和衣物。
文档编号A61G5/02GK2907612SQ20062007406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0日
发明者石松 申请人:石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