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口式包皮扎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00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断口式包皮扎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皮扎切器,特别涉及一种断口式包皮扎切器。
技术背景男性阴茎包皮过长,容易藏污纳圬,不仅影响性生活,而且容易引发 各种性病。据美国的研究发现,已割包皮的男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较没 有割包皮者低一半。据台湾地区有关调查显示,在同性恋人群中,未割包皮的人感染爱滋病毒风险更是已割包皮人的11.5倍。可见割包皮不仅有助 于改善性生活,还有助于减少包括爱滋病在内的各种性病的传播。1989年5月3日公告、公告号为CN 203681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公开了一种包皮环扎切器它由一个硬质圆环及外用手术丝线构成。该圆 环外径中央有凹槽,并开有用于剪线头的缺口。手术时将圆环套入包皮与 龟头之间。以丝线将欲切除包皮结扎紧,待其坏死、干燥后自然脱落。该 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较传统手术患者痛苦小的优点,无疑 具有较大进步。自此后,包皮扎切技术在国内开始逐渐发展,从1988年5 月3日至2007年6月14日陆续有87项相关专利或专利申请在国家专利局 的官方网站上公开,其中发明12项、实用新型72项、外观设计3项。这些专利技术或复杂、或简单、甚或只是重复前人的技术,但大都同 第一个专利技术一样,使用时丝线或弹力橡胶圈等绑扎物将包皮绑扎在一 个闭合圆环的环形凹槽内,使其自然坏死、脱落。这种闭合圆环无法涨大。 患者勃起后,轻者疼痛出血,重者切口开裂、感染。故此,医生往往会告戒患者应避免拥抱、接吻等异性接触,避免看色情书籍、电视等,为安 全起见40天后方可同房。但包皮患者的阴茎头长期被包皮覆盖,神经末梢 十分敏感,术后裸露,极易勃起。特别是夜晚,年青患者常常不自觉地勃 起,给自已带来难言的隐痛。大多数男性不肯割包皮的原因,也在于此。 要想推广包皮切割手术,需要一种能随阴茎的勃起而涨大、且痛感更小的 扎切器。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包皮扎切器的无法随阴茎的 勃起而涨大的缺陷,提供一种断口式包皮扎切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包括扎切环和弹性绑 扎物,该扎切环有一定弹性,其外圆周上设有环形凹槽,包皮可以被弹性 绑扎物绑扎在该环形凹槽内,其特征在于扎切环上设有2对或2对以上 的凸起,上述凸起位于环形凹槽的一侧,以不影响绑扎包皮为准,每对凸 起之间的连接可以被断开或解除。使用时,先按惯常的手段对阴茎进行消毒、麻醉等处理。然后选择内 径稍大于阴茎勃起时冠状沟之最大外径的扎切环。令环的凸起一侧朝向阴 茎根部,套在阴茎上。将扎切环置于阴茎冠状沟,把包皮反套在扎切环外。 双手调整、固定好扎切环与包皮之间的相对位置阴茎背侧保留的包皮内板应距阴茎头冠后缘约S 10mm;阴茎腹侧应保留宽松、完整的系带的内 板,距阴茎头冠后缘10 15mm处,用有弹性的绑扎物把包皮绑扎在扎切环 的环形槽内。断开或解除成对的凸起之间的连接,消除扎切环被动膨胀的束缚,这是本发明的关键。然后剪去过长的包皮和狭窄的部分,最后再按 惯常的手段进行消毒、敷药、包扎即可。注意绑扎时,不要扎得太紧,令包皮陷入环形凹槽即可。以免由于. 扎得太紧,致使阴茎勃起胀大时,扎切环无法与阴茎同时涨大。如此设计,如果扎切环上只有一对凸起,断开或解除该对凸起之间的 连接后,所述扎切环就出现了一个断口,形成开环式扎切环。如遇阴茎勃起,所述扎切环可以涨大。如果扎切环上只有2、 3对凸起,断开或解除凸 起之间的连接后,所述扎切环就分成2、 3个相互分离的弧形段。如遇阴茎 勃起,相邻的弧形段分离,所述扎切环也可以涨大。 上述两种设计均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作为优化,每对凸起之间的连接为有限的线性连接。如此设计,便于 断开或解除上述线性连接。作为优化,所述线性连接由捆绑在成对凸起上的线材构成。如此设计, 加工时,需要把成对的凸起用线绑起来。作为优化,所述凸起上设有通孔,所述线材穿过通孔,并将每对凸起 捆绑在一起。如此设计,用穿过通孔的线捆绑,不易脱落,更加牢固。作为优化,所述线性连接由套在凸起对的橡胶环构成。如此设计,要-断开或解除上述线性连接,取下橡胶环即可。作为优化,每对凸起中 一个凸起向另一个凸起伸出一个弧形臂,而 另一凸起上设有相应的弧形凹陷或凹槽,二者相互配合,所述弧形臂可以 伸入或拉出该弧形凹陷或凹槽。如此设计,弧形臂与弧形凹陷或凹槽可以 起到导向作用,防止扎切环错位。作为优化,所述扎切环的内孔呈锥管状,其大端直径小于18mm,且大小端直径相差2 3mm。如此设i+,适用子儿査作包皮切害使用。儿童不同于成年人,其阴茎还处于发育过程中,所以儿童作包皮手术有特殊的要求。使用时,要确保锥管状的扎切环要套在儿童的龟头上,并靠近但不能越过冠状沟,内径较大的一侧朝向阴茎的根部。作为优化,所述扎切环上的凸起有2对或3对。如此设计,使用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扎切环及弹性绑扎物均由抗菌、抗病毒的纳米材料制成。如此设计,不易感染,患者恢复快。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人即可完成)、成本低廉、患者痛苦小的优点,适用于包皮切割手术。


图1是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的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扎切环、2为弹性绑扎物、3为环形凹槽、4为凸起、5为 线材、6为通孔、7为橡胶环、8为弧形臂、9为弧形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作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包括扎切环1和弹性绑扎物2,该扎切环l有一定弹性,其外圆周上设有环形凹槽3,包皮可以被弹性绑扎物2绑扎在该环形凹槽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切环l上设有2对凸起4,每对凸起4之间的连接由捆绑在凸起4上的线材5构 成。将包皮绑扎在环形凹槽3内后,解开或者直接用剪刀剪断该线材5, 扎切环l就变成了分体式的,如遇阴茎膨胀,扎切环l可以轻易涨大。所述扎切环1及弹性绑扎物2均由抗菌、抗病毒的纳米材料制成。如 遇阴茎膨胀,扎切环l可以涨大。实施方式二如图2所示所述扎切环1上的凸起4有3对,每个凸 起4上均设有通孔6,所述线材5穿过通孔6,将每对凸起4捆绑在一起。如果选用有合适弹性的线材5,将包皮绑扎在环形凹槽3内后,也可 以不解除或剪断线材5,这样扎切环1就变成了可伸縮式的,如遇阴茎膨 胀,扎切环1也可以涨大。其余结构如实施方式一所述。实施方式三如图3所示每对凸起4之间的连接由套在凸起4上的 橡胶环7构成。将包皮绑扎在环形凹槽3内后,橡胶环7可以保留,也以 不保留。其余结构如实施方式一所述。实施方式四如图4所示每对凸起3中 一个凸起4向另一个凸起4伸出一个弧形臂8,而另一凸起3上设有相应的弧形凹陷9, 二者相互配 合。其余结构如实施方式一所述。实施方式五所述扎切环l的内孔呈锥管状,其大端直径小于18mm, 且大小端直径相差2 3mm。这种锥管形包皮扎切器主要适合儿童使用,其 内径一般在8 18mm之间。使用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确切地说是阴茎) 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包皮扎切器使用。其余结构如实施方式一所述。图 略!包皮扎切技术,需要一个提供支撑的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这 个环,必须是闭合的环,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对付阴茎下意识的勃起,只能通过服用或注射安定和雌激素药物来克制。本发明中采用可切断的环,将包皮绑扎在扎切环上后,将凸起之间连 接切断,断口两端接触后,整个环也就不能再收縮了,也可以提供足够的 支撑。而阴茎勃起,切断后的环,还可以被涨大,大大减轻了患者难言的 隐痛。本发明看似简单,却克服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近20年来的技术偏见。本发明人制造的扎切环,己经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权利要求
1、一种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包括扎切环和弹性绑扎物,该扎切环有一定弹性,其外圆周上设有环形凹槽,包皮可以被弹性绑扎物绑扎在该环形凹槽内,其特征在于扎切环上设有2对或2对以上的凸起,上述凸起位于环形凹槽的一侧,以不影响绑扎包皮为准,每对凸起之间的连接可以被断开或解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其特征在于每对凸起 之间的连接为有限的线性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 连接由捆绑在成对凸起上的线材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 上设有通孔,所述线材穿过通孔,并将每对凸起捆绑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 连接由套在凸起对的橡胶环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其特征在于 每对凸起中 一个凸起向另一个凸起伸出一个弧形臂,而另一凸起上 设有相应的弧形凹陷或凹槽,二者相互配合。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切环上的凸起有2对或3对。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切.环及弹性绑扎物均由抗菌、抗病毒的纳米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皮扎切器。现有包皮扎切器的无法随阴茎的勃起而涨大的缺陷。为此,本发明包括扎切环和弹性绑扎物,该扎切环有一定弹性,其外圆周上设有环形凹槽,包皮可以被绑扎在该环形凹槽内,其特征在于扎切环上设有2对或2对以上的凸起,上述凸起位于环形凹槽的一侧,以不影响绑扎包皮为准,每对凸起之间的连接可以被断开或解除。扎切环上有2对或2对以上的凸起,断开或解除凸起之间的连接后,所述扎切环就分成2、3个相互分离的弧形段。本发明断口式包皮扎切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患者痛苦小的优点,适用于包皮切割手术。
文档编号A61B17/326GK101332113SQ20071002879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5日
发明者谭国梁, 谭晓雯 申请人:谭晓雯;谭国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