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86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偏头痛俗称偏头风。西医称“血管性头痛”。患者头部一侧或双侧胀痛,呈搏动或持续性频繁发作,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收缩、扩张引起。治疗一般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如阿斯匹林、布洛芬等,严重者可口服或肌注氯丙嗪。但这些都是镇痛剂只能起一时之效,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虽也有用中药但疗效不是很明显,见效慢,疗程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方法简便,基本无副作用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尾9-15、天麻9-15、白菊花9-15、白芷9-15、川芎9-15、丹参9-15、红花6-12、桃仁6-12、生地6-12、茯苓9-15、白芍9-15、蔓荆子9-15,加水煎煮,滤去渣成汤剂。
本发明的配方具有活血祛瘀,驱风镇痛的作用,其中当归尾、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白芍、生地等主要作用为活血祛瘀;天麻、白菊花、蔓荆子、白芷主要作用为驱风止痛;茯苓安正气,合而用之共奏活血祛瘀、驱风镇痛之功。因偏头痛痛有定处,属血瘀之象,又疼痛部位在上,故又与风有关,所以运用本方药对病机桴鼓相应,效果较为明显。用药过程为每日服用三次,每次用量200-250ml。治疗28例,痊愈(头痛消失,追踪1年半未复发)14例,显效(头痛显著减轻)8例,有效(头痛减轻)3例。服药最多为24天,最少为8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当归尾9克、天麻9克、白菊花9克、白芷9克、川芎9克、丹参9克、红花6克、桃仁6克、生地6克、茯苓9克、白芍9克、蔓荆子9克,加水800ml,煎煮成600ml汤剂。
实施例2当归尾15克、天麻15克、白菊花15克、白芷15克、川芎15克、丹参15克、红花12克、桃仁12克、生地12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蔓荆子15克,加水1000ml,煎煮成750ml汤剂。
实施例3当归尾12克、天麻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9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加水1000ml,煎煮成750ml汤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尾9-15、天麻9-15、白菊花9-15、白芷9-15、川芎9-15、丹参9-15、红花6-12、桃仁6-12、生地6-12、茯苓9-15、白芍9-15、蔓荆子9-15,加水煎煮,滤去渣成汤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尾12、天麻12、白菊花12、白芷12、川芎12、丹参12、红花10、桃仁9、生地10、茯苓12、白芍12、蔓荆子12,加水煎煮,滤去渣成汤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旨在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方法简便,基本无副作用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尾9-15、天麻9-15、白菊花9-15、白芷9-15、川芎9-15、丹参9-15、红花6-12、桃仁6-12、生地6-12、茯苓9-15、白芍9-15、蔓荆子9-15,加水煎煮,滤去渣成汤剂。治疗28例,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服药最多为24天,最少为8天。
文档编号A61P25/06GK101020004SQ20071003817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9日
发明者殷彬 申请人:殷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