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567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面部痤疮是青春期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又称“粉刺”,对粉刺形成的机理众说纷纭,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与人体内分泌失调和外部感染有关。中医认为,粉刺系内火炽盛、郁滞肌肤所致;西医则认为青春期粉刺因雄性激素所发,皮脂腺发育旺盛,分泌增多,导致皮脂瘀积于内而形成皮脂栓塞-粉刺。粉刺一般无炎症,但毛囊内有粉刺杆菌(Corynebactorium acne)生长时,便可产生溶酯酶,使聚集在粉刺内的皮脂分解出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表皮产生炎症反应,使面部或胸部出现一颗颗红色的炎性丘疹。常见的寻常粉刺(Acne Vulgaris)有黑头粉刺、脓胞粉刺、暗疮和米粒样囊肿,在粉刺初发阶段,若医疗或处置不当,常会引起交互感染而形成炎状侵润,以至逐渐硬化而留下瘢痕或色素沉着,个别严重的还使皮肤易发生癌变。目前国内外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如西医治疗,常用药有红霉素、氯霉素等,但这些药物易造成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中药治疗,常用药物有复古珍珠暗疮片、连翘败毒丸等,但在治愈率、治疗效果方面难以到达满意程度,另外,外用的膏霜虽然可以控制炎症,但会使毛囊、腺管更加堵塞,造成恶性循环,故而疗效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治疗效果好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人参3~15 珍珠粉0.1~5金银花5~20 白芷3~15苦杏仁4.5~25 蛇床子3~15 金沸草4.5~15 大黄3~30黄芩3~20 丹参9~50 鸦胆子0.5~25 苦参4.5~20
野菊花9~15。
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优选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人参5~10 珍珠粉0.2~2 金银花5~15白芷3~10苦杏仁5~20蛇床子3~10金沸草5~10大黄5~20黄芩5~15 丹参10~30 鸦胆子5~25苦参5~15野菊花10~15。
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新氮酮0.25~2玫瑰花香精0.5~2青豆多肽1~3远红外纳米陶瓷粉0.01~2薄荷脑0.02~5。
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人参、金银花、白芷、苦杏仁、蛇床子、金沸草、大黄、黄芩、丹参、鸦胆子、苦参、野菊花清洗、粉碎,加入6~8倍重量的水煮沸,煎煮1~3小时,取滤液;(2)、滤渣再加4~6倍重量的水煎煮40min~1小时,取滤液;(3)、合并两次滤液,精滤后离心,静置30min~1小时,抽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80℃);(4)、加入珍珠粉、薄荷脑、远红外纳米陶瓷粉、青豆多肽、新氮酮,调配加入玫瑰花香精,加蒸馏水制成相对密度为1.05~1.15(80℃)的药液,瞬间高温灭菌;(5)、加入占药液重量40~60%的甘油和占药液重量40~60%的乙醇即制成中药复方制剂。
上述中药复方制剂,根据病情或病患者的接受不同,可以是涂膜剂、凝胶剂、膜剂、搽剂、洗剂等各种临床适用剂型。
本发明的复方制剂对各种皮肤痤疮具有抗菌止痒、减少油脂分泌,抑制毛囊角化等作用,治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药物用量小,疗程短、经济节约。复方制剂的原料中人参,适于补气,加强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增强体质;珍珠粉具有清热解毒、养颜美容、收敛生肌等多种功效;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痈肿疮毒等;白芷具有祛风热瘙痒、消肿排脓作用;苦杏仁药性苦、微温,润肠通便;蛇床子辛温散寒,苦温燥湿,性温助阳,独入肾经;金沸草苦、辛、咸,温,归肺、大肠经,外治疗疮肿毒;生大黄泻毒热、破积滞、行瘀血,中医常用大黄治疗肺痈、鼻疮、痈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大黄对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对菌类在培养基中的呼吸、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清肺胃之热,经药理学试验证实,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皮肤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效力;丹参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鸦胆子苦寒,善治热毒血痢,外用蚀疮去疣;苦参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作用;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上述原料经有机组合和辩证配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痒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痤疮的目的。辅助原料新氮酮为高效皮渗剂,在低浓度下就有极强的透皮作用,可帮助皮肤吸收药液,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无毒;青豆多肽可除印痕,使皮肤增白光洁,恢复弹性;远红外纳米陶瓷粉选用细度为300纳米左右,发射功率为90%的远红外纳米陶瓷粉,远红外纳米陶瓷粉可发射出对人体有益的4~14微米长的远红外线,改善组织细胞的微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皮肤健康;另外,制剂当中加有甘油、薄荷脑,甘油不易挥发,与水、乙醇任意相溶,对皮肤有保湿、滋润和延长局部药效的作用,薄荷油具有清凉解毒、护肤的作用,它们有利于皮肤的生理功能的发挥;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保护皮肤的作用,比单纯应用乙醇,减少了皮肤的干燥、紧张感,刺激性小,患者易于接受,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分别选用下表内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取人参、金银花、白芷、苦杏仁、蛇床子、金沸草、大黄、黄芩、丹参、鸦胆子、苦参、野菊花清洗、粉碎,加入6倍重量的水煮沸,煎煮1小时,取滤液,滤渣再加6倍重量的水煎煮40min小时,取滤液,合并两次滤液,精滤后离心,静置30min,抽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80℃),再加入珍珠粉、薄荷脑、远红外纳米陶瓷粉、青豆多肽、新氮酮,调配加入香精,加蒸馏水制成相对密度为1.10(80℃)的药液,瞬间高温灭菌,再加入占药液重量20%的甘油、占药液重量30%的乙醇,制成中药擦剂。
痤疮临床轻重分级标准I级(轻度)主要皮损为粉刺,发于面部。
II级(中度)主要皮损为粉刺,并有一定量的丘疹和浅在性脓疱,主要发生在面部,少量发生在颈部、胸背部。
III级(重度)主要皮损为深在性炎性丘疹和脓疱,发生于颜面、颈部、胸背部。
本发明实验患者共35例,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15~3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皮损程度达到III级的8例,II级的17例,I级的10例。
入选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上述寻常性痤疮的诊断标准,一月内未做任何药物治疗,无合并其他疾病。
剔除标准对本品过敏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
用药及观察方法用棉签蘸取配好的复方擦剂,均匀涂于患处,面积略大于皮损,早、中、晚各一次,重症可每天四次,临睡前增加一次,疗程一个月。
评分的方法将临床表现炎症丘疹、脓庖按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评分后累加起来既为临床得分,治疗后疗效指数=(治疗前得分一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
疗效判定采用以下标准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疗效指数60~95%;有效症状好转,疗效指数20~60%;无效疗效指数<20%临床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知,本发明的药物总有效率为94.3%,治愈率为60%,治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药物用量小,疗程短、经济节约。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人参3~15 珍珠粉0.1~5 金银花5~20白芷3~15苦杏仁4.5~25 蛇床子3~15 金沸草4.5~15 大黄3~30黄芩3~20 丹参9~50 鸦胆子0.5~25 苦参4.5~20野菊花9~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人参5~10 珍珠粉0.2~2金银花5~15白芷3~10苦杏仁5~20蛇床子3~10 金沸草5~10大黄5~20黄芩5~15 丹参10~30 鸦胆子5~25苦参5~15野菊花10~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新氮酮0.25~2玫瑰花香精0.5~2青豆多肽1~3远红外纳米陶瓷粉0.01~2 薄荷脑0.02~5。
4.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人参、金银花、白芷、苦杏仁、蛇床子、金沸草、大黄、黄芩、丹参、鸦胆子、苦参、野菊花清洗、粉碎,加入6~8倍重量的水煮沸,煎煮1~3小时,取滤液;(2)、滤渣再加4~6倍重量的水煎煮40min~1小时,取滤液;(3)、合并两次滤液,精滤后离心,静置30min~1小时,抽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80℃);(4)、加入珍珠粉、薄荷脑、远红外纳米陶瓷粉、青豆多肽、新氮酮,调配加入玫瑰花香精,加蒸馏水制成相对密度为1.05~1.15(80℃)的药液,瞬间高温灭菌;(5)、加入占药液重量40~60%的甘油和占药液重量40~60%的乙醇即制成中药复方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人参、珍珠粉、金银花、白芷、苦杏仁、蛇床子、金沸草、大黄、黄芩、丹参、鸦胆子、苦参、野菊花;制备为将上述原料清洗、粉碎,加水煎煮取滤液,滤渣再加水煎煮取滤液,合并两次滤液,精滤后离心,静置后抽取上清液,浓缩,加入珍珠粉、薄荷脑、远红外纳米陶瓷粉、青豆多肽、新氮酮,调配加入香精,瞬间高温灭菌,再加入甘油、乙醇即制成中药复方制剂。本发明对各种皮肤痤疮具有抗菌止痒、减少油脂分泌,抑制毛囊角化等作用,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药物用量小,疗程短、经济节约。
文档编号A61P17/10GK101019948SQ200710054098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3日
发明者许炎军 申请人:许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