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环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50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皮环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阴茎包皮的环切手术。
技术背景
现有的阴茎包皮环切手术,通常是由两名医生配合操作;不但手术时间长、 止血麻烦,而且包皮的保留长度难以控制;另外,易形成血肿,痊愈后外形欠佳。
本专利申请人已申请了专利号为ZL200520089621.8的包皮环切器,虽然可一个人 操作,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止血容易的优点;但是在上切环、下切环的切包皮
过程中,并不完全对正。因此,手术效果仍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确保上切环、下切环在切包皮过 程中始终对正的包皮环切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切刀刃的上切环,具有 切刀刃的下切环、环形缝合器,其结构要点是下切环的固定环、活动环分别固定 于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轴上的活动底座上;固定底座两側的导筒内的导杆的连 杆之间为上切环的支杆,导筒顶部之间的下手柄固定于支杆上部的导槽内,导槽 的顶部为上手柄;导筒内的导杆上部为复位弹簧;活动底座通过扣锁固定于导筒 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 包皮环切规范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切环设置在固定座的导筒的导杆上,确保了在上切环在 切包皮过程中,始终沿导筒内运动;也就是上切刃相对于下切刃均在垂直方向相 切,保证了切包皮的外形美观、不出血;
2. 操作简便
使用时,将待切之阴茎包皮置于上切环、环形缝合器、下切环之间,然后, 握紧上下两手柄相对运动,即可环切包皮同时缝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上切环、下切环、环形缝合器之间的关系结构示意图3是环形缝合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切刀刃18的上切环5,具有切刀刃17的下切环2、环形 缝合器19,下切环2的固定环16、活动环15分别固定于固定底座3上、固定底 座3轴4上的活动底座6上;固定底座3两惻的导简7内的导杆10的连杆9之间 为上切环5的支杆8,导筒7顶部之间的下手柄12固定于支杆8上部的导槽13内, 导槽13的顶部为上手柄14;导筒7内的导杆10上部为复位弹簧11;活动底座6 通过扣锁1固定于导筒7上。
环形缝合器19为圆板20上设置有缝合钉21。
扣锁1可采用强度高、韧性好的塑料。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动作过程
阴茎阻滞麻醉成功后,将环形缝合器19套于阴茎中上部;再将包皮上翻,将 上切环5套于龟头冠状沟0. 5mm处,再将预切包皮翻回包绕在上切环5外;沿阴 茎皮肤向上托起环形缝合器19,使环形缝合器19正好置于下切环2的平台22上; 此时,待切包皮置于上切环5、环形缝合器19、下切环2之间;调整好预切包皮 的长度后,紧握上手柄14、下手柄12、上切环5、下切环2相对运动;在环切下 包皮的同时,上切环5挤压环形缝合器19上的缝合钉21 (类似书钉),将包皮断 缘缝合、止血、固定;取下上切环5、下切环2,仅留环形缝合器19固定于包皮 断端;清毒、包扎即完成包皮环切。
权利要求1、包皮环切器,包括具有切刀刃(18)的上切环(5),具有切刀刃(17)的下切环(2)、环形缝合器(19),其特征在于下切环(2)的固定环(16)、活动环(15)分别固定于固定底座(3)上、固定底座(3)轴(4)上的活动底座(6)上;固定底座(3)两侧的导筒(7)内的导杆(10)的连杆(9)之间为上切环(5)的支杆(8),导筒(7)顶部之间的下手柄(12)固定于支杆(8)上部的导槽(13)内,导槽(13)的顶部为上手柄(14);导筒(7)内的导杆(10)上部为复位弹簧(11);活动底座(6)通过扣锁(1)固定于导筒(7)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皮环切器,其特征在于环形缝合器(19)为圆 板(20)上设置有缝合钉(21)。
专利摘要包皮环切器是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阴茎包皮的环切手术。本实用新型就是提供一种可确保上切环、下切环在切包皮过程中始终对正的包皮环切器。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切刀刃的上切环,具有切刀刃的下切环、环形缝合器,其结构要点是下切环的固定环、活动环分别固定于固定底座上、固定底座轴上的活动底座上;固定底座两侧的导筒内的导杆的连杆之间为上切环的支杆,导筒顶部之间的下手柄固定于支杆上部的导槽内,导槽的顶部为上手柄;导筒内的导杆上部为复位弹簧;活动底座通过扣锁固定于导筒上。
文档编号A61B17/068GK201005760SQ20072001136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李书章 申请人:李书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