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47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儿科 平车。
技术背景目前,医院运送病人的平车,是为成年人设计使用的。运送患儿时只 能使用成年人的平车,功能比较单一,只能作平车使用,而不具备其它功 能,并且占用空间大。通过初步检索,当前,医院儿科还没有一种多功能 的儿科专用平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作平车使用,又能当轮椅使用, 还能够输液的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含有车身和移动轮,移动轮安装在 车身的支腿上,在车身的一侧装有输液支架,车身包括座椅和旋转床架, 旋转床架通过旋转铰轴与座椅相连接,旋转床架可绕旋转铰轴上下转动, 旋转床架的前面装有座椅后轮,座椅由护栏、扶手、活动靠背、底座、脚 踏板组成,活动靠背通过转轴与底座相连,脚踏板位于底座下面并连接在 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具有折叠功能,平拉开时作平车使用, 折叠时作轮椅使用,节余空间,便于存放,由于附有输液架装置,既可输 液时使用,又能作运送患儿之用,设计科学合理,灵巧安全, 一车多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本实用新型包括座椅9、旋转床架5、输液支架ll和移动轮等部分,座椅 9和旋转床架5是车身的组成部分,旋转床架5通过旋转铰轴6与座椅9 相连接,使旋转床架5可绕旋转铰轴6上下转动。本实用新型共有6个轮 子,安装在旋转床架5的支腿2上的两个移动轮是活动床前轮1,安装在 座椅9的支腿16上的两个移动轮是万向轮17,另外,在旋转床架5的前 面装有两个座椅后轮3。当旋转床架5绕旋转铰轴6向下转动时,旋转床 架5折叠到座椅9下面,两个座椅后轮3着地,便作为轮椅使用,节约了 空间,并便于存放。当旋转床架5绕旋转铰轴6向上转动时,旋转床架5 平拉开,两个活动床前轮l着地,便可作为平车使用。从图2的左视图可以看出,在座椅9的一侧装有输液支架11,输液 支架ll由吊环、钢管组成,钢管插在位于座椅9一侧的支座13内,并便 于灵活从支座13内取出,当作为轮椅使用时,从支座13内取出输液支架 11,当输液时,输液支架11灵活插入支座13内。座椅由护栏10、扶手 12、活动靠背7、底座8、前脚踏板14、后脚踏板15、后支腿16组成。 活动靠背7通过转轴与底座8左右两侧相连,位于座椅9前方靠近旋转铰 轴6处,当本实用新型作为平车使用时,活动靠背7沿底座8平放,作为 轮椅使用时,活动靠背7与底座8成一角度。脚踏板具有前脚踏板14和 后脚踏板15,前脚踏板14位于旋转铰轴6下方,后脚踏板15位于底座8 下面与后支腿16之间,前脚踏板14和后脚踏板15分别连接在底座8的 两侧,作为轮椅使用时,患儿可面向前方,也可反向入座。旋转床架5由 护栏、底座、床尾4、前支腿2组成。本实用新型框架部分可采用钢管制作,如护栏、扶手、床尾、支腿等, 部分采用方管制作,如底座等,也可采取其它材料制作。在车身内装有座 垫,当作为平车使用时,座垫放置在座椅9和旋转床架5的底座上,作为 轮椅使用时,座垫放置在座椅9的底座和靠背上。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含有车身和移动轮,移动轮安装在车身的支腿上,其特征是在车身的一侧装有输液支架(11),所述车身包括座椅(9)和旋转床架(5),旋转床架(5)通过旋转铰轴(6)与座椅(9)相连接,旋转床架(5)可绕旋转铰轴(6)上下转动,旋转床架(5)的前面装有座椅后轮(3),所述座椅(9)由护栏(10)、扶手(12)、活动靠背(7)、底座(8)、脚踏板组成,活动靠背(7)通过转轴与底座(8)相连,脚踏板位于底座(8)下面并连接在底座(8)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其特征是所述脚 踏板具有前脚踏板(14)和后脚踏板(1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其特征是所 述输液支架(11)装在座椅(9) 一侧的支座(13)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多功能儿科平车,它含有车身和移动轮,移动轮安装在车身的支腿上,在车身的一侧装有输液支架,车身包括座椅和旋转床架,旋转床架通过旋转铰轴与座椅相连接,旋转床架可绕旋转铰轴上下转动,旋转床架的前面装有座椅后轮,座椅由护栏、扶手、活动靠背、底座、脚踏板组成,活动靠背通过转轴与底座相连,脚踏板位于底座下面并连接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功能,平拉开时作平车使用,折叠时作轮椅使用,既可输液时使用,又能作运送患儿之用,设计科学合理,灵巧安全,一车多用。
文档编号A61G1/02GK201022798SQ20072002025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0日
发明者梅 倪, 吴崇修, 姜隆梅, 徐红霞, 滕清良, 潘永华, 丽 赵 申请人:潘永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