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上颈椎前路手术行内固定系统。 背暈抉术目前已知,上颈椎前路内固定技术临床应用较少,前路术后上颈椎不稳多采用后路枕颈或 寰枢融合解决,增加了后路手术的损伤及风险,且须在前路术后颈椎处于极度不稳的情况下 改变体位,增大了手术风险。上颈椎前路内固定技术可于前路减压或肿瘤切除后直接重建上 颈椎稳定,无须后路融合,减少了手术次数及相应的创伤和风险。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当齿状突或枢椎椎体切除后即刻实现上颈椎前方稳定, 且能适应上颈椎解剖特点,术中安装方便、牢固及断钉断棒松动发生率低的一种"T"形上颈 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 固定装置,包括"T"形钢板及螺钉,所述的"T"形钢板包括两个翼部和一个柄部,所述柄 部与两个翼部相垂直,所述柄部与两个翼部上都设有钉孔,所述螺钉位于钉孔内。优选地,所述钉孔的附近还设有滑动锁片。优选地,"T"形钢板两翼为圆弧形。优选地,所述柄部的钉孔是4个,所述翼部的钉孔是2个。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对现有钉板内固定系统进行改进,将长方形钢板设计为"T"形 的钉板系统,两翼及各柄部设有钉孔及滑动锁片,通过在两翼置入寰椎侧块螺钉、柄部置入 椎体螺钉实现前路第l-2颈椎、第l-3颈椎、第l-4颈椎的固定,柄部中线设有植骨钉孔便于 植骨融合,由于其术中安装操作方便,比较符合上颈椎的生物力学特征术中即刻稳定,术后 融合率高,同时避免了颈椎后路再次手术,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及损伤。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的"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包括"T"形前路钢板1、螺钉2、滑动 锁片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如下将"T"形前路钢板1置于上颈椎前表面,"T"形钢板的两翼贴附于寰椎前弓前表面,螺钉植入骨质中固定,钢板垂直柄贴附于颈椎2、 3或4的椎体前 表面,螺钉2固定,而后滑动锁片3锁紧螺钉防其脱出。其工作原理上颈椎前部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寰椎无椎体而为环形、而颈椎2以下有柱 形椎体,因此对上颈椎前路融合固定的要求不同于下颈椎前路,故对相应的内置物设计要求 也不同,目前设计的"T"形钢板比较复合上颈椎的融合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其又可便利手 术操作,降低手术的风险,且避免上颈椎手术必须行后路手术的问题。
权利要求1. 一种“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T”形钢板及螺钉,所述的“T”形钢板包括两个翼部和一个柄部,所述柄部与两个翼部相垂直,所述柄部与两个翼部上都设有钉孔,所述螺钉位于钉孔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孔 的附近还设有滑动锁片。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T"形 钢板两翼为圆弧形。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柄部 的钉孔是4个,所述翼部的钉孔是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形上颈椎前路钉板内固定装置,包括一个“T”型钢板及螺钉,钢板上有对称的4对钉孔,每钉孔旁滑动锁片。通过螺钉将T形板两翼固定于寰椎侧块、将柄部固定于枢椎椎体和(或)颈3椎体而实现上颈椎稳定的前方重建。本实用新型形状与上颈椎前部骨性解剖结构相适应,能提供充分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达到上颈椎前路术后即刻稳定,且术中操作比较方便。
文档编号A61B17/80GK201094660SQ20072006988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6日
发明者李郁松, 杨兴海, 肖建如 申请人:肖建如;杨兴海;李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