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痒痒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62阅读:28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痒痒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200720089169.4
说明书
第l/4页
电动痒痒挠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痒痒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痒痒挠。
二、 背景技术
每个人都体验过痒的滋味,并且不可避免的一次又一次地与之接触并体验 着。痒虽然不是病,但痒起来也很烦人,特别是在自身难以用手接触到的部位, 痒起来让人难受。轻度的痒用手抓几下便解决了,但是自己难以用手接触到的 部位,如背部,止痒就必须借助于工具了。采用合适的止痒工具不仅能解决体 痒的问题,还是一种享受,具有卫生保健作用。现有的止痒工具有挠痒抓,一 般是在手柄端头设有齿,人工往复拉动挠痒抓来止痒,这种人工抓痒,对于发
痒较重的皮肤患者会使手臂疲劳,不能满足需要。专利号为03235646.3的电动 抓痒器,包括手柄和抓痒头,在手柄内设有电动机,电机轴的一端与抓痒头壳 上的转动轴伞齿轮连接,该实用新型采用的抓样方式为垂直抓痒方式,使用时 很是不便。
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制作出一种电动痒痒挠。
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痒痒挠,含有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电源、主传动轮和从 传动轮;抓挠壳体两端分别设有抓挠手柄腔体和抓挠头腔体,电机与电源两极
对应连接并安装在抓挠手柄腔体内,电机转轴纵向贯穿抓挠壳体至另一端的抓 挠头腔体内,在抓挠头腔体内的电机转轴末端安装有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的 主传动轮的轮轴与电机转轴连接,从传动轮的轮轴与电机转轴近似垂直安装在 抓挠头腔体上,该从传动轴的一端伸出抓挠头腔体外侧并安装有抓挠盘。
所述的电动痒痒挠,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主传动轮和从传动轮为互相匹配
的圆锥齿轮;或者主传动轮为安装在电机转轴末端的蜗杆,从传动轮为与该蜗
杆相匹配的蜗轮。
所述的电动痒痒挠,所述抓挠盘,在盘面上设有抓挠块。
所述的电动痒痒挠,所述抓挠盘面上的抓挠块,其纵截面为三角形,或为 半圆形,或为正方形,或为长方形,或为梯形,或为近似椭圆形。
所述的电动痒痒挠,所述抓挠块均匀分布在整个抓挠盘面上,或呈直线对 称或中心对称的直线分布在抓挠盘面上,或呈中心对称的曲线分布在抓挠盘面上。
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安装在从传动轮轮轴一端的抓挠盘周围的抓挠头上或/ 和安装有与该抓挠盘有传动关系的从抓挠盘。
所述的电动痒痒挠,所述抓挠盘和从抓挠盘的圆周边缘上分别设有匹配的
轮齿,抓挠盘通过该轮齿带动从抓挠盘转动;或者在抓挠盘和从抓挠盘的转轴 上分别设有匹配的齿轮,抓挠盘转轴的齿轮带动从抓挠盘转轴的齿轮转动。
所述的电动痒痒挠,所述电源为干电池,或为蓄电池。
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在抓挠手柄上安装有电源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痒痒挠,能够迅速止痒,感觉舒适,方便快捷。
2、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痒痒挠,相对于竹木或塑料等材料制成手动的抓挠工 具具有省力、省时的优点。
3、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痒痒挠,具有按摩保健作用,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4、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痒痒挠,结构非常简单,容易制造,能够满足人们需 要,便于推广实施。


图l: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图l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抓挠盘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本实用新型抓挠盘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本实用新型抓药盘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本实用新型抓挠块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本实用新型抓挠块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本实用新型抓挠块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本实用新型抓挠块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0: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lh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3: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4:图1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6: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7:图1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参见图l、图2,图中l为抓挠盘,2为抓挠头,3为抓挠壳体, 4为抓挠手柄,5为电机,6为电源,7为开关,8为电机转轴,9为主传动锥齿 轮,IO为从传动锥齿轮,ll为抓挠块;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 一种电动痒
痒挠,含有抓挠壳体3,抓挠壳体3两端分别设有抓挠手柄4腔体和抓挠头2腔 体,安装在抓挠手柄4腔体内的电机5与电源6两极对应连接,电机5的转轴8 纵向贯穿抓挠壳体3至另一端的抓挠头2腔体内,在抓挠头2腔体内的电机转 轴8末端安装有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的主传动轮9为圆锥齿轮,从传动轮IO 为与主传动圆锥齿轮相匹配的圆锥齿轮,该主传动圆锥齿轮9与电机转轴8连 接,从传动的圆锥齿轮10的轮轴安装在抓挠2腔体上且与电机转轴8近似垂直, 从传动的圆锥齿轮10的轮轴一端伸出抓挠头2腔体外侧并安装有抓挠盘1,在 抓挠盘1的盘面上设有抓挠块11,该抓挠块11呈中心对称的三条直线分布在抓 挠盘面上,其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抓挠手柄4腔体内的电源5为干电池,在 抓挠手柄4上安装有电源开关7。
实施例二参见图l、图3、图6,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 述,不同的是抓挠块ll呈中心对称的六条直线分布在抓挠盘l的盘面上,该 抓挠块ll纵截面呈长方形。
实施例三参见图1、图4、图7,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
述,不同的是抓挠块11均匀分布在整个抓挠盘1的盘面上,该抓挠块11纵 截面呈等腰梯形。
实施例四参见图1、图5、图8,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 述,不同的是抓挠块ll呈中心对称的三条曲线分布在抓挠盘l的盘面上,该 抓挠块ll纵截面呈半圆形。
实施例五参见图l、图9,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述,不 同的是抓挠块11纵截面呈近似椭圆形。
实施例六参见图10,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述,不同的 是抓挠手柄4腔体内的电源5为可以充电的蓄电池,在抓挠手柄4上安装与 该蓄电池两充电电极对应连接的滑动插销12。
实施例七参见图11,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述,不同的 是所述的传动装置,主传动轮为安装在电机转轴8末端的蜗杆13,从传动轮
为与该蜗杆相匹配的蜗轮14,该蜗轮14轮轴安装在抓挠2腔体上且与电机转轴 8近似垂直,蜗轮14轮轴一端伸出抓挠头2腔体外侧并安装有抓挠盘1。
实施例八参见图12,编号与实施例七相同,意义相同,不重述,不同的 是 一个主传动蜗杆13两端对称位置分别设有与之相匹配的蜗轮14,两个蜗轮 14轮轴同向一端分别伸出抓挠头2腔体外侧并安装有抓挠盘1。
实施例九参见图13、图14,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意义相同,不重述, 不同的是在抓挠盘1周围的抓挠头2上安装有从抓挠盘16,所述抓挠盘1和 从抓挠盘16的圆周边缘设有相互匹配的轮齿,抓挠盘1通过边缘轮齿带动从抓 挠盘16转动。
实施例十参见图15、图16、图17,编号与实施例九相同,意义相同,不 重述,不同的是在抓挠盘1的转轴(从传动轮10的轮轴)和从抓挠盘16的 转轴上安装有匹配的齿轮15,抓挠盘1转轴上的齿轮15带动从抓挠盘16转轴 上的齿轮15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痒痒挠,含有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电源、主传动轮和从传动轮;其特征是抓挠壳体两端分别设有抓挠手柄腔体和抓挠头腔体,电机与电源两极对应连接并安装在抓挠手柄腔体内,电机转轴纵向贯穿抓挠壳体至另一端的抓挠头腔体内,在抓挠头腔体内的电机转轴末端安装有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的主传动轮的轮轴与电机转轴连接,从传动轮的轮轴与电机转轴近似垂直安装在抓挠头腔体上,该从传动轴的一端伸出抓挠头腔体外侧并安装有抓挠盘。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主 传动轮和从传动轮为互相匹配的圆锥齿轮;或者主传动轮为安装在电机转轴末 端的蜗杆,从传动轮为与该蜗杆相匹配的蜗轮。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其特征是所述抓挠盘,在盘面上 设有抓挠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其特征是所述抓挠盘面上的抓挠 块,其纵截面为三角形,或为半圆形,或为正方形,或为长方形,或为梯形, 或为近似椭圆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其特征是所述抓挠块均匀分 布在整个抓挠盘面上,或呈直线对称或中心对称的直线分布在抓挠盘面上,或 呈中心对称的曲线分布在抓挠盘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其特征是安装在从传动轮轮轴一 端的抓挠盘周围的抓挠头上或/和安装有与该抓挠盘有传动关系的从抓烧盘。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其特征是所述抓挠盘和从抓挠盘 的圆周边缘上分别设有匹配的轮齿,抓挠盘通过该轮齿带动从抓挠盘转动;或 者在抓挠盘和从抓挠盘的转轴上分别设有匹配的齿轮,抓挠盘转轴的齿轮带动 从抓挠盘转轴的齿轮转动。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其特征是所述电源为干电池,或为蓄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痒痒挠,其特征是在抓挠手柄上安装有电 源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痒痒挠,含有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电源、主传动轮和从传动轮;抓挠壳体两端分别设有抓挠手柄腔体和抓挠头腔体,电机与电源两极对应连接并安装在抓挠手柄腔体内,电机转轴纵向贯穿抓挠壳体至另一端的抓挠头腔体内,电机转轴末端安装有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的主传动轮和从传动轮为互相匹配的圆锥齿轮;或者主传动轮为安装在电机转轴末端的蜗杆,从传动轮为与该蜗杆相匹配的蜗轮;从传动轮轮轴安装在抓挠腔体上,其一端伸出抓挠头腔体外侧并安装有抓挠盘,在抓挠盘的盘面上设有抓挠块。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痒痒挠,能够迅速止痒,方便快捷,具有按摩保健作用,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结构非常简单,容易制造,能够满足人们需要,便于推广实施。
文档编号A61H7/00GK201005957SQ200720089169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5日
发明者王金需 申请人:王金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