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睡养生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8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熟睡养生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家具,具体为一种睡觉用的床。 背鱟技术
睡眠约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睡眠质量对人的健康水平和寿命有着重要的 影响。科学研究证明人的睡眠过程是由浅睡和深睡二者交替进行的,浅睡时常 伴有做梦,使睡眠质量下降,不利于体力恢复。如果能消除或縮短浅睡阶段, 使深睡即熟睡时间延长,便可使睡眠质量提高。为此,就需要找到产生浅睡的 原因。
本发明人认为,人在卧床睡觉时,身体内受到压迫的皮下毛细血管被堵塞, 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细胞坏死,也会像瘫痪病人一样生褥疮,这个时间一般认为 不易超过两个小时。为了避免细胞坏死,受压迫的神经就会对大脑产生"唤醒 刺激",这种剌激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在这种刺激的干扰下,睡眠 便由深睡逐渐变为浅睡。此时,在潜意识的支配下,为了消除刺激源,身体便 通过调整睡姿以改变承压部位来解除对堵塞血管的压迫,剌激源便暂时消除。 由于新的承压部位所产生的"唤醒刺激"是随压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的, 在其初期比较弱时,引导睡眠的疲劳神经起支配作用,睡眠便又逐渐进入深睡 阶段。之后,又随着"唤醒刺激"的增强,睡眠又逐渐回到浅睡阶段。这就是 浅睡与深睡交替睡眠的原因。由于在浅睡阶段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就容易产生 梦境,这就是做梦的原因。这也揭示了人在睡眠时为什么会经常翻身和肢体经 常活动的原因。
根据本发明人的上述观点,在无重力的漂浮睡眠状态下,就不存在"唤醒刺
激"对睡眠的干扰,从而可以减少或消除浅睡及做梦现象,使深睡阶段延长, 有效提高睡眠质量。航天员在太空睡眠的特点,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有报道称 航天员在太空睡眠与地球上的不同之处为"较深度的睡眠阶段更长,醒来的次
数较少,也很少做梦"。此报道见《解放军报》二o o五年十月十二日第九版"军
事科技周刊"栏目"太空睡眠也会做梦吗?" 一文,作者为刘馨忆。该报道在互 联网上也能搜索到。本发明人所提出的这种"无梦睡眠理论"也揭示了航天员 在睡眠时,除了仪器噪音、昼夜变化快、心理状态等因素以外,单纯由于失重 对睡眠影响的现象及原因。
由于"无梦睡眠理论"在此首次提出,现有的床都不是遵循此理论而设计的, 因而,都不具备有效消除浅睡及做梦现象和提高睡眠质量的功能。现有的水床 由于只是一个密封的水袋,实际效果也就相当于一个比较柔软的垫子,根本不 具备漂浮功能,因而,其改善睡眠的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床的不足,根据本发明人首创的"无梦睡眠 理论",提供一种可以縮短或消除浅睡及做梦阶段,延长深睡时间,有效提高睡 眠质量的熟睡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案为床面上设有多个膨胀软管,各个膨胀软管 平行并列布满整个床面,构成身体的支撑床面。膨胀软管内充满高压液体,液 体的压力由液压泵提供,膨胀软管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泵连接。膨胀软管的进 水口设有节流阀,出水口设有电磁卸压阀。当电磁卸压阀开启时,膨胀软管内 的高压液体流回液压泵,此时,由于节流阔的作用,膨胀软管内的液体压力便 下降,管壁收縮,其上表面下移解除对人体的支撑及对此处毛细血管的压迫; 当电磁卸压阀关闭时,膨胀软管内的压力便又重新建立,管壁膨胀鼓起,重新
恢复对身体的支撑。通过电脑自动控制各个电磁卸压阀的开、闭时间间隔和开 闭次序,便可以交替改变身体的承压部位。为了减轻液压泵的噪音,液压泵可 以采取隔音措施、分室安装或房外安装。
这个方案通过交替改变身体的承压部位,及时解除被压迫的毛细血管的堵 塞,縮短对承压处肌肉和神经的压迫时间,从而减轻"唤醒刺激"对睡眠的干 扰,达到延长深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各个膨胀软管的交替縮胀还可 以对身体形成一定频率的蠕动按摩波,有利于解除疲劳和诱导睡眠。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案为漂浮睡眠床,本方案可以第一个方案为基础,也 可以独立为一个方案。漂睡池内装有液体,液体的液面低于漂睡池的上沿,以 避免身体进入时液体溢出。防水床单漂浮于液体表面,其四周与漂睡池的上沿 密封结合,以防止液体外泄。防水床单的展开面积大于液体的表面积,其在液 面上处于褶皱漂浮状态,以避免人体睡浮于防水床单上时造成防水床单的绷紧 现象,影响漂浮效果。液体在漂睡池内为非密封状态,液面上方的空气通过漂 睡池壁上的通气孔与外部的空气相通,当身体活动引起液面上下浮动时,保持 液面上的气压不变,以免影响人体的自然漂浮。
这个方案可以使身体卧陷于水中,以完全自然的漂浮状态睡眠,不产生对局 部肌肉的压迫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唤醒刺激"对睡眠的干扰,可以有效提髙睡 目民质量。
本方案还可以为防水床单与漂睡池上沿的结合为可以打开的结构,使液面暴 露在外。该方案配备有漂睡服,漂睡服为防水面料制作,由帽子、上衣和裤子 组成,在帽子和衣服的穿戴开口处都设有防水密封条。漂睡服可以将身体与外 界完全隔离,其内设有供呼吸及通风透气的通风软管,通风软管与通风机相连, 通风机可采用室外安装以避免噪音干扰。
穿上漂睡服可以浸泡在水中,以任意自在的姿势漂浮睡眠,不但可以仰睡或 侧睡,还可用俯卧的姿势睡眠,可方便孕妇、病人等需要以特殊姿势睡眠的需 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种睡眠方式,可以满足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化的需要,有 效提高睡眠质量,对青少年的成长发育、繁忙人士的体力恢复、普通人员的体 质增强、病人的康复与慢性病的防治、女士美容和孕妇保健等都有着积极的作 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随着人体的衰老其血管的弹性和心脏的泵血力度都逐 渐降低,肌肉和毛细血管的耐压度也就较低,睡眠时被压迫肌肉和血管所产生 的"唤醒刺激"也就越强。因此,造成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障碍,比如入睡困 难、睡不实、容易醒、醒来的次数多,醒后再也睡不着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得 不到解决,可能是造成老年人寿命縮短甚至是人类寿命不如预测的长的一个重 要原因。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解决老年人的睡眠障碍问题,改变老年人觉少的 传统观念,可使其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从而 有利于老年人的延年益寿,也许是找到了提高人类寿命的一种方法。


图1床面布置图
l.调压阀2.压力传感器3.单向阀4.液压泵5.墙壁 6.液压管 7.液压总管8.节流阀9.膨胀软管IO.电磁卸压阀ll.卸压管12.回流管 图2减压块与隔板结构图
9.膨胀软管13.隔板14.延伸肩15.减压块16.导向凸块17.防脱边 18.垂直导向槽
图3减压块安装图
15.减压块18.垂直导向槽19.安装槽
图4弹簧布置图
9.膨胀软管15.减压块20.整体式弹簧21.弹簧垫 图5枕头结构图
22.枕头23.枕头上层24.高度调节袋 25.弹力拉绳
图6漂睡池与床布置图 15.减压块26.漂睡池27.漂睡池上沿 图7漂睡池结构图
28.漂架 29.防水床单 30.坠球 31.冷却器 32.进水口 33.按摩球 34.出水口35.电加热器36.夹层37.阻尼颗粒 图8漂架结构图 28.漂架
图9漂睡枕结构图
38.漂睡枕39.俯卧面孔40.呼吸孔 图IO漂睡帽结构图 41.漂睡帽42.呼吸口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多个膨胀软管(9)并列布置构成床面,见图1,膨胀软管的
一端通过节流阀(8)与液压总管(7)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磁卸压阀(10)与 卸压管(11)连接。液压总管和卸压管分别通过液压管(6)和回流管(12), 穿过卧室的墙壁(5)与液压泵(4)连接,液压泵安装在房外的墙壁上。液压 泵工作时输出的高压液体经过液压管到达液压总管,再经过各个膨胀软管的节 流阀到达每个膨胀软管内。在高压液体的作用下,膨胀软管膨胀鼓起,起到对
人体的支撑作用。各个膨胀软管的共同作用形成整体承压床面。当某个膨胀软 管的电磁卸压阀打开时,膨胀软管内的高压液体便通过卸压管及回流管,返回 到液压泵的低压室。此时,由于节流阀的节流作用,膨胀软管内的压力下降,
其体积縮小,上表面下移便解除对身体的支撑作用;当电磁卸压阀关闭时,膨 胀软管内的压力便又逐渐建立,直到与液压总管内的压力平衡,膨胀软管就又 恢复了对人体的支撑作用。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各个电磁卸压阀的开、闭时间间 隔和次序,便可以交替改变人体的受压部位。
为了减少节流阀和电磁卸压阀的数量,可以采取几个膨胀软管共用一个节 流阀和电磁卸压阀的方式布置,即几个膨胀软管组成一组共用一套节流阀和电 磁卸压阀,整个床面由多组膨胀软管组成,不同组之间的膨胀软管交差布置。
膨胀软管相对于床面可以横向布置也可以纵向布置。双人床两个人所对应 的膨胀软管可分开控制以互不影像对方的活动。
膨胀软管内的压力决定着床面的软硬度。人在不同的疲劳程度、不同的体 质、不同的年龄甚至不同的睡眠阶段,所需要的最佳床面的软硬度也是不一样 的。为了调整床面的软硬度,在液压管路中设有调压阀(1),其内设有电磁阀 或调压电机,通过改变电磁阀或调压电机的工作状态,可以改变调压弹簧的预 紧力及调压阀的开启压力,从而改变液体的压力,起到调节床面软硬度的作用。 液压管路中还设有压力传感器(2),通过电脑控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值, 可以实现精确的数字控制。在液压管路中设有单向阀(3),该阀可以避免液压 泵不工作时,膨胀软管内高压液体的回流,以维持足够的压力及床面的软硬度。 利用电控操作系统可以随时将床面的软硬度调整到最佳舒适状态,也可以设定 不同睡眠阶段的软硬度,如入睡阶段可以较软一些,以提高舒适度,有利于解 除疲劳和入睡;睡眠中期可以较硬一些,避免过软而引起的腰痛,有利于睡得
更踏实;睡眠后期再稍微调软一些,避免床面压得肌肉疼而容易早醒。
膨胀软管的弧形表面,在其并列排列时会使相互之间形成凹沟,这种凹沟 减少了床面的承压面积,会增加身体周部所承受的压力而不利于睡眠。为了消 除此影响,采取了减压块结构。减压块(15)位于膨胀软管(9)之上,见图2, 其上表面基本上为四方形平面,每个膨胀软管的全长内布满多个减压块,所有 减压块的上表面构成没有凹沟的平整床面。为了避免减压块移动错位,在膨胀 软管之间设有隔板(13),隔板固定在床架上,减压块和膨胀软管都被限定在两 隔板之间的隔槽内,可在隔槽内上下移动。每个隔槽内膨胀软管的数量可以是 一根,也可以是两根以上层叠布置。隔板的上沿低于减压块的上表面,当减压 块被压下时,隔板上沿不会高出床面而抵触妨碍身体。减压块的上平面设有延 伸肩(14),以消除隔板所形成的减压块之间的间隙。
为了限制减压块沿隔槽的纵向移动,在隔板的侧壁上设有垂直导向槽(18), 减压块的下部设有相应的导向凸块(16),导向凸块位于垂直导向槽内,可在其 中上下移动。为了防止导向凸块从垂直导向槽的上部脱出,垂直导向槽的上部 为非贯通结构,形成隔板上部的防脱边(17)。为了便于减压块的安装,在隔板 的下部设有安装槽(19),见图3,安装时将导向凸块从隔板的端部装入安装槽 并沿其横向滑至垂直导向槽处,再向上进入垂直导向槽即安装到位。每个隔槽 内的多个减压块可依上述方法逐个顺序安装。
如果膨胀软管的材料没有足够的弹性,如防水布材料,当其内的液体较少 时,管壁就比较褶皱松软,当膨胀软管局部承压时,此处的液体就很容易地被 挤压到管子的其余部位,而使膨胀软管的弹性下降,影响床面的软硬度。为了 提髙膨胀软管的弹性,在膨胀软管与减压块之间设有弹簧,该弹簧可以是单体 式并列布置,也可以是整体式弹簧(20),见图4,弹簧与膨胀软管和减压块之
间可设有弹簧垫(21)。
因床面局部受压而下移的减压块与没有下移的之间可能会出现错位台阶, 影响床面的平整性。为了消除此台阶,减压块的上、下两部分可采用十字轴万 向节连接,其上平面可以任意倾斜,从而可提高床面的平顺性。
本实施例配有可调节髙度的枕头,见图5。枕头(22)为上、下两层结构, 枕头上层(23)为多个膨胀软管平行并列组成的枕面,膨胀软管内充满高压液 体,高压液体通过相应的阀门和管路与熟睡床的液压管路连接,各个膨胀软管 内的压力可以交替变化,其工作原理、作用和结构与前述睡熟床的相同。枕头 的下层为高度调节袋(24),其内部充满高压液体并通过相应的阀门及管路与熟 睡床的液压管路连接。高度调节袋内设有纵向弹力拉绳(25),当高度调节袋内 的压力增大或縮小时,弹力拉绳被拉长或縮短,从而使枕头的高度升高或降低, 起到调节高度的作用。液体压力的调节可利用调压阀和压力传感器等部件,由 电脑实施控制。通常情况下人体在仰卧与侧卧时需要的枕头高度不一样,为了 实现随着人体卧姿的改变而及时调整枕头的高度,在床面上设有卧姿探测器。 该探测器可由多个均匀布置的触点式开关组成,如薄片弹簧式开关,根据人体 在仰卧或侧卧时,肩背部与床面的接触面积有大、小的区别,人体压合触点开 关的数量也会有变化,便可产生不同卧姿的探测信号,由电脑控制及时调节枕 头高度。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如压力传感器,作为卧姿探测信号。 以上实施例中管路中的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液压机改为空压机。 实施例2:第二个实施例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也可以单独实施。漂睡 池(26)内装有水,见图6,水面低于漂睡池上沿(27),水面上蒙有防水床单 (29),见图7,防水床单的周边与漂睡池上沿密封安装,防水床单的展开面积 大于漂睡池中的水面,多余的部分由坠球(30)坠入水中进行集中折叠,以保持床单的平整。漂架(28)为一个长方形支架,见图8,其四边的大小基本上与 水面的四边相等。漂架和坠球共同作用将折叠部位限定在水面的边缘。当人体 漂浮于床单上时,会使水及床单形成一个凹坑。此时,需要蒙住水面的床单面
积增多,在床单的拉力下,坠球上浮,床单的折叠量减少让出所增加的面积;
当人体离开床单时,由于坠球的比重大于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坠球下降,就
又将床单拉平。无论人体是否浮于床面,始终保持防水床单的平整,也可以避
免床单对身体的缠绕,影响肢体自由活动。 漂睡池的上部空间有通气管与室外大气相通,以避免水蒸气对室内空气湿度
的影响。通气管中可设有空气过滤塞。 漂睡池中水的深度以坐着时漂不起来,躺着时能漂起来为宜。 漂睡池中的水也可以是其它液体或溶液,如盐溶液,以提高液体的浮力。 为了及时消除身体活动时所造成的液面晃荡,可在液体中加入阻尼颗粒
(37),见图7,阻尼颗粒的比重与液体的基本相同,可悬浮在液体的任一深度。 阻尼颗粒之间的相互摩擦消耗掉液体的晃荡能量,从而及时恢复液面的稳定。
漂睡池内可设有夹层(36),夹层内设有电加热器(35)和冷却器(31),冷 却器可通过管路与室外的空调机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及电脑控制,自动保持 与调节液体的温度。
漂睡池的底部可设有水泵的进水口 (32)和出水口 (34),池内的水通过水 管与水泵相通,水泵设在室外的墙壁上,水泵工作时,池内的出水口可喷射出 高速水流对身体起按摩作用。为了加强按摩效果,水中还可以设有大、小不等 的按摩球(33),按摩球在髙速水流的冲击下打向身体,可起到轻重不同的捶打 按摩效果。
本实施例配备漂睡枕(38)和漂睡帽(41),分别见图9和图10。漂睡枕可 漂于床面上,其上设有俯卧面孔(39)和呼吸孔(40), 二者相互连通。俯卧睡 眠时,口鼻部位卧于俯卧面孔内,通过呼吸孔保持呼吸畅通。漂睡帽可浮于水 面上代替枕头的作用,其四周设有多个呼吸口 (42),所有呼吸口通过帽内的通 道与鼻口处的呼吸口互相连通。戴上漂浮帽睡觉时,可以随意翻转睡觉,无论 仰卧、侧卧还是俯卧,总能有朝上的呼吸口不被堵塞而保持呼吸畅通。
以上所有实施例的各种动力源,如液压机、空压机、空调机、水泵和真空 气泵等,可以组合在一起构成伺候睡眠机构,简称"伺睡机"。伺睡机中的电机 等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可以通用,利用电磁离合器在电脑的控制下切换各部件 的工作状态。各个部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配。伺睡机可以像现有的空调机一 样安装在房外的墙壁上,以避免噪音干扰。多个床可以供用同一个伺睡机,以 满足家庭、集体宿舍和宾馆等需要。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家庭、高档宾馆的客房、高干病房和疗养院以及需要 快速恢复体力的运动员宿舍等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熟睡养生床,其特征在于多个膨胀软管并列布置构成身体的支撑床面,膨胀软管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泵连接,膨胀软管的入口端设有节流阀,出口端设有电磁卸压阀。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熟睡养生床,其特征在于膨胀软管之间设有隔板, 隔板固定在床架上,膨胀软管之上设有减压块,每个膨胀软管的全长内布满多 个减压块,所有减压块的上表面构成没有凹沟的平整床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熟睡养生床,其特征在于膨胀软管与减压块之间设 有弹簧。
4. 如权利要求l、 2、 3所述的熟睡养生床,其特征在于液压管路中设有调 压阀、压力传感器和单向阀。
专利摘要熟睡养生床由多个膨胀软管并列布置构成身体的支撑床面,膨胀软管与液压泵连接,膨胀软管的进水口设有节流阀,出水口设有电磁卸压阀。利用电磁卸压阀的开、闭,使各个膨胀软管交替鼓胀与扁缩,便可以交替改变身体的承压部位,达到及时解除对此处神经的压迫,减轻因此而引起的“唤醒刺激”对睡眠的干扰,达到延长熟睡及深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另一种结构为漂睡池内装有液体,液体的液面低于漂睡池的上沿,防水床单漂浮于液体表面,防水床单的四周与漂睡池的上沿密封结合,液面上方的空气与漂睡池外部的空气相通,人体可以卧陷于防水床单上漂浮睡眠,不产生受压神经对睡眠的“唤醒刺激”,达到熟睡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G7/00GK201067482SQ20072009555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1日
发明者刘爱诗 申请人:刘爱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