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翻转式中医证素诊疗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式中医诊疗盘,属中医诊疗技术与工具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中医学是中国独特的医学学科,它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药剂学。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复杂而又难于掌握的临床诊断技术,其诊断手段常以望、闻、 问、切获取病人的病情证素资料,再通过综合分析,然后做出诊断结论、辨证施治, 开据药剂处方或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等理疗治疗。中医医师的诊断技术常常是通过临床观察、经验积累得到并完善的,望——就是 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五官、皮肤、便、尿等征象,闻——就是听闻病人的呼 吸和嗅闻其排出物,问——就是询问病人的病史、病症,切——就是切模病人的脉象、 血液循环的表象等,综合分析后,得出病人的病症。在中医诊断技术中,高级专业中医医师能熟练的掌握四诊诊断技术并得出结论, 但对于刚刚学习中医、偏远山区、普通医师、病人想利用中医学科诊断病证、开据处 方,进行治疗难度是很大的,而且这方面的诊断工具、手段相对落后,影响了中医的 准确诊断、辨证施治、对证下药,甚至误诊影响治疗,也阻滞了中医诊断和治疗技术 的发展。发明内容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翻转式中医诊疗盘, 利用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四诊要点,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顺序,编排病人的症状表格 盘,在盘的反面标以264个代码,按病人的证候症状翻转其代码,按代码代号在处方 盒内找出治病处方,完成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以利于普通医师和病人査找对照判断。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中医治疗盘的四诊证素目录盘。
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由盘架、横梁、模块轴、模块、证素面、代码面、处方盒 组成;盘架1呈矩形,盘架l中间均布11根横梁2,盘架l内均布22根模块轴3,在 每一模块轴3上设有12个模块4, 22根模块轴共装有264个模块,盘架1、横梁2、 模块轴3、模块4组成整体诊疗盘,诊疗盘正面为证素盘、反面为代码盘,处方盒IO 单独置放。所述的模块4呈矩形,模块4的中部为模块轴孔5,模块4的正面为证素面6,反 面为代码面7,两侧为左侧面8、右侧面9。所述的诊疗盘由264个模块4组成矩形盘面,正面盘竖排代号为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横排代号为(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正面盘面以中医证素简称用汉字标注识 别竖排一行标识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西; 竖排二行标识里、咽喉、少腹、胃脘、肠、胆、脾、胰、肾、心、肝、内; 竖排三行标识表、头、颈、臂、手、背、腹、足、腰、胸、胁肋、夕卜; 竖排四行标识阴、睾丸、关节、盆髋、乳房、肛门、妊娠、附件、宫外、 外阴、牙、妇;竖排五行标识阳、肢体、皮肤、鼻、面、舌、口、膝、耳、腿、目、儿; 竖排六行标识虚、低压、溃疡、哮喘、劳损、消瘦、脱水、类风、神衰、贫血、休克、舌诊; 竖排七行标识实、高压、虫症、梗阻、水痘、结石、肥胖、痛风、分裂、中风、惊厥、脉诊; 竖排八行标识寒、肩痛、沉重、霍乱、水肿、抽搐、腹泻、坐骨、阴冷、骨坏、疝气、职业; 竖排九行标识热、痄腮、红肿、高烧、阑尾、肺痈、痔疮、痈疡、痢疾、斑疹、丹毒、传染; 竖排十行标识疾、瘙痒、便秘、亢进、肿瘤、抑郁、牛癣、糖尿、出血、臁疮、癫痫、地方;竖排十一行标识病、发热、咳嗽、疼痛、浮肿、气滞、带疱、过敏、流感、 中暑、呕吐、急诊;竖排十二行标识态、身痛、剧痛、酸困、拒按、瘫痪、隐痛、僵直、喁斜、 反涨、震颤、神经;竖排十三行标识精、恶风、恶寒、厥逆、乏力、往来、畏寒、早泄、阳萎、 五热、潮热、生殖;竖排十四行标识气、喷嚏、鼻塞、黄涕、黄痰、清涕、白痰、粘痰、血痰、 气短、鼻煽、呼吸;竖排十五行标识液、无汗、有汗、黄带、渣带、沫带、五带、白带、盗汗、 自汗、赤带、皮肤;竖排十六行标识食、缺乳、欲饮、易饥、纳呆、干呕、烧心、胀满、胎动、 泛酸、打嗝、血液;竖排十七行标识色、甲错、红赤、干燥、瘰疬、黄疽、萎黄、玫疹、暗黑、 苍白、青紫、口腔;竖排十八行标识矢、不畅、急重、干纬、便血、肠鸣、便稀、脓溃、五更、 脓稀、未溃、消化;竖排十九行标识尿、不利、短赤、尿血、淋涩、尿痛、清长、混浊、尿频、 等待、失禁、泌尿;竖排二十行标识血、痛经、经多、提前、耳鸣、恶露、经少、推后、耳聋、 闭经、目涩、五官;竖排二十一行标识神、眩晕、谵语、烦躁、惊悸、神昏、健忘、忧思、失眠、慌跳、麻木、精神; 竖排二十二行标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述的诊疗盘由264个模块4组成,反面盘面竖排代号为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 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横排代号为(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十一)、(十二);反面盘面以阿拉伯数字序列排列标注识别
横排(一)行标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横排(二)行标识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横排(三)行标识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横排(四)行标识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横排(五)行标识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横排(六)行标识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横排(七)行标识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横排(八)行标识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横排(九)行标识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横排(十)行标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横排H^一行)标识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横排(十二)行标识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所述的诊疗盘正面证素面6与反面代码面7呈对应关系,正、反面横、竖行对应, 证素面6证候汉字标识与代码面7数字序列标识对应,证素面6与代码面7四角部对 应关系为中对应l、子对应22、西对应243、亥对应264,中间对应关系为汉字标识 与数码序列标识对应。、118、 119、 120、 121、、140、 141、 142、 143、、162、 163、 164、 165、、184、 185、 186、 187、、206、 207、 208、 209、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它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中 医诊断学说,利用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四诊要点,按天干地支序列,编排了病 人证候表格盘,正面表示病人的病症证候,反面设有相应数字代码,可按査找出的病 症证候翻转出代码,按代码查找处方盒内的处方,诊疗盘为组装式盘架、模块翻转结 构,诊疗盘按病人的证候可随时随地按照病人的病症进行诊断、査找、辨别,还可根 据病人的多种症状进行综合査找、对比、辨别,得出最佳诊断结论,并按证素代码随 时在处方盒内査找出治疗处方,给普通医师和病人诊断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诊疗盘可视需要制作大小不同的盘面,此盘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翻转自如,使用 十分方便,容易制作,成本低廉,是十分理想的中医诊疗工具。
图1为诊疗盘主视图 图2为诊疗盘俯视图图3为诊疗盘侧视图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图5为模块主视图图6为模块俯视图图7为模块侧视图图8为模块后视图图9为横梁主视图图10为横梁侧视图图11为诊疗盘正面证素面平面图图12为诊疗盘反面代码面平面图图13为处方盒结构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清单如下1、盘架,2、横梁,3、模块轴,4、模块,5、模块轴孔,6、证素面,7、代码面, 8、左侧面,9、右侧面,10、处方盒,11、盒盖,12、拉手,13、横梁轴孔,14、安 装块,15、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l、 2、 3、 4所示,为诊疗盘结构图,盘架l呈矩形体,横梁2共11根,在盘 架1中间均布,模块轴3共22根,穿过横梁2的横梁轴孔13与盘架1的上部和下部 固定联接。模块4固定在模块轴3上,模块4与模块轴3配合要适中,转动自如,能使模块 4翻转方便,使模块4上的证素面6、代码面7能对应翻转,査找快捷。盘架1、横梁2、模块轴3、模块4可用工程塑料、木质材料制作,也可用铝、铜、 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作。盘架1的尺寸范围以长X宽X高-300X200X30mm为宜,以便于携带和操作,也 可做成500 X 300 X 50mm,做教学示范使用。盘架1的上方要标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标识序号,左 方要标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 (十二)标识序号,以便于对应査找方便。图5、 6、 7、 8 .所示,为模块结构图,模块4共264个,各部尺寸一致,具有 互换性,孔径要一致,便于互换安装,证素面6、代码面7要表面光洁,也可用色彩 区别,证素面6刻制证候汉字标识,代码面7刻制数字序列标识,字型要清晰、正确, 易于辩认,两侧为左侧面8、右侧面9,要光整对称一致,色彩一致。图9、 10所示为横梁结构图,横梁2为矩形体,两端设有矩形安装块14、 15,便 于在盘架l的左右部安装固定,横梁2中间部位设有22个横梁轴孔13,以便于22根 模块轴3穿入固定。图ll所示,为诊疗盘证素面平面图,264个模块4组装后,正面为证素面6整体 诊疗证候图,是医师、病人查找的证候盘,可按病人的证候确定病人的病症类别,并 翻转反面代码,按代码査找处方盒内的处方,各证候汉字要准确、规范、无误,便于 查找。诊疗盘正面证素面说明如下1) 、里、表、阴、阳栏说明人体部位,是辩证与辨病的总纲;2) 、虚、实、寒、热、疾栏说明特殊病种,是重要疾病辨证的总纲;3) 、病、态、精、气、液、食、色、矢、尿、血、神栏说明证素是辨证论治分期 分型的总纲;4) 、由于每个模块空间有限,故将全称简写成两字,如坐痛全称为坐骨神经痛;5) 、下方的内、夕卜、妇、儿到五官、精神一行是中西医辨病的对接口,以便于査询;6) 、上方的里、表、阴、阳到血、神一行是下方的分类钢领;7) 、左边中、甲、乙、丙到癸、西栏既是内容分类方法,又是六经、营卫、三焦 辨证的代号;8) 、右边的子、丑、寅、卯到戌、亥栏既是证素分类代码,又是年龄分段系统评 价的代码;9) 、证素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临床症状的高度概括。图12所示,为诊疗盘代码面平面图,264个模块4组装后,反面为代码面7整体 状态图,按行、按横、竖序列排列,从l——264横向排列,是证素面6的反面代码, 并以此代码数值査找处方盒内的处方,各数码要准确、规范、无误,便于识别、查找。图13所示,为处方盒结构图,处方盒10上面为盒盖11,盒盖11上设有拉手12, 处方盒10内按证候代码设有264个治疗处方卡片。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原理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原理,综合集成中医学诸多辨证方法,即整体上的八纲辨证、 六经辨证、温病外感病中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内科病中的脏腑辨证、 病因学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经辨证、排泄物中的夭、尿、汗、脓、带、痰 辨证于一身,并在数以千计的症状中,确定264种要素为证素,使之定位、定性、定 序、定数,临床中只要按病情所表现症状翻板,医师按定位代码按序号到处方盒中查 找相应处方卡片,该卡片中记载着患者所患何病,需要如何治疗处理、注意事项等。实施例1:诊疗盘各部处于准工作状态;模块4的证素面6处于正面显示状态;按照病人的病症证候,天干地支序列,查找病人的对应症状,翻转模块证素面6,显示症状代码面7;多种证候选择各对应证候代码,并翻转证素面6,显示症候代码面7;査找处方盒10内的处方,分析、辨别处方后,即可按处方盒出 具的处方进行治疗;从而完成了査找、诊断、治疗的全过程。 实施例2:患者诉头痛、鼻塞、喷嚏、发热、咳嗽、咽痛、便干;医师根据患者所诉病状逐一翻板,即可査找到XX、 XX、 XX、 XX、 XX、 XX代码;按代码査出处方盒内的卡片,所得1、 本证型为风热型上感;2、 处方银花10g、连壳10g、竹叶6g、牛黄10g、薄荷6g、豆豉10g、芦根6g、 方黄6g;3、 注意事项休息,多饮水,勿食辛辣、酒、肉。
权利要求1、一种翻转式中医证素诊疗盘,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由盘架、横梁、模块轴、模块、证素面、代码面、处方盒组成;盘架(1)呈矩形,盘架(1)中间均布11根横梁(2),盘架(1)内均布22根模块轴(3),在每一模块轴(3)上设有12个模块(4),22根模块轴共装有264个模块,盘架(1)、横梁(2)、模块轴(3)、模块(4)组成整体诊疗盘,诊疗盘正面为证素盘、反面为代码盘,处方盒10单独置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转式中医证素诊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 (4)呈矩形,模块(4)的中部为模块轴孔(5),模块(4)的正面为证素面(6),反面为代码面(7),两侧为左侧面(8)、右侧面(9)。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翻转式中医证素诊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诊疗 盘正面证素面(6)与反面代码面(7)呈对应关系,正、反面横、竖行对应,证素面(6)证素汉字标识与代码面(7)数字序列标识对应,证素面(6)与代码面(7)四 角部对应关系为中对应(1)、子对应(22)、西对应(243)、亥对应(264),中间对 应关系为汉字标识与数码序列标识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翻转式中医证素诊疗盘,主要结构由盘架、横梁、模块轴、模块、证素面、代码面、处方盒组成,它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中医诊断学说,利用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四诊要点,按天干地支序列,编排了病人症候表格盘,正面表示病人的证候,反面设有相应的数字代码,可按病人查找出的症候翻转出代码,按代码查找处方盒内的处方卡片,诊疗盘为组装式盘架、模块翻转结构,诊疗盘可随时按病人的症候进行查找、诊断、辨别,还可根据病人的多种症状进行综合查找,对比辨别,得出最佳治疗方案,并按证素面代码,随即查出治疗处方,给普通医师和病人诊断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此诊疗盘可视需要制作大小不同的盘面,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翻转自如,使用十分方便,容易制作,成本低廉,是十分理想的中医疾病诊疗工具。
文档编号A61B5/00GK201039986SQ20072010040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8日
发明者王计元 申请人:王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