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41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科治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床,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背景目前,应用于人体的频谱治疗仪已有多种,但是现有的治疗仪均属单一治 疗仪,只能对人体的某个病位进行治疗,人体的病位很多时,则需要多个治疗 仪,这些治疗仪的安放和调整十分困难,无疑给医务人员或病患带来极大的不 便,同时也给医院和病患带来经济上的困扰。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治疗仪存在的只能对人体的某个病 位进行治疗,人体的病位很多时,则需要多个治疗仪,这些治疗仪的安放和调 整十分困难,给医务人员或病患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给医院和病患带来经 济上的困扰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全科治疗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全科治疗床由床身总成1、上部照射器总成2、头部照射器总成3、脚部照射器总成4、下部照射器总成5和泡沫床板6组成, 所述上部照射器总成2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上部且与床身总成1滚动配合,所 述头部照射器总成3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床头侧,所述脚部照射器总成4设置 在床身总成1的床尾侧,所述下部照射器总成5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围板8 内,所述泡沫床板6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上端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对人体的多个病位进 行治疗,本实用新型安放和调整十分容易,给医务人员或病患带来极大的便利, 同时也解除了医院和病患的经济困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并且 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床身 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部照射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头部照射器总成结构示意图,图6是脚部照射器总成结构示意图,图7是下部照射器总成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 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床身总成l、上部照射器总成2、头部照射器总成3、脚部照射器总成4、下部照射器 总成5和泡沫床板6组成,所述上部照射器总成2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上部且 与床身总成1滚动配合,所述头部照射器总成3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床头侧, 所述脚部照射器总成4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床尾侧,所述下部照射器总成5 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围板8内,所述泡沫床板6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上端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床身总成1 由床框7、围板8、床腿9、横梁IO、承接板ll、活动床架12、床头弯管13、 滑道14和床尾挡管28组成,所述床框7的前端面上固接有床头弯管13,所 述床框7的后端面上固接有床尾挡管28,所述床框7的端头处设有床腿9,所 述床腿9的下部设有横梁10,所述围板8圈围在床腿9上,所述床框7的下 端面上设有承接板11,所述活动床架12设置在承接板11的上端面上,所述 床框7的左右两侧面上设有滑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部照射器总 成2由第一防护罩17、第一保护网18、支架19、上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1、滚 轮20和上部能量发生器21组成,所述第一防护罩17下端的内壁上固装有支 架19,所述支架19上固装有第一保护网18,所述滚轮20设置在支架19的内 侧,且与支架19连接,所述上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1设置在第一保护网18与 第一防护罩17之间,上部能量发生器21固装在上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1上。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头部照射器总 成3由固定立管22、固定座24、第二防护罩49、第二保护网50、头部能量发 生器托板52和头部能量发生器27组成,所述固定立管22上安装有固定座24, 所述第二防护罩49固装在固定立管22的上端,所述第二保护网50设置在第 二防护罩49的内部,头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2设置在第二保护网50和第二防 护罩49之间,头部能量发生器27固装在头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2上。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脚部照射器总成4由固定臂支架29、大摆臂30、小摆臂31、第一曲线板32、第二曲线板 33、第三防护罩53、第一锁紧件37、第二锁紧件38、第三保护网55、脚部能 量发生器托板54和脚部能量发生器35组成,所述固定臂支架29的下端的右 侧与大摆臂30的下端铰接,所述固定臂支架29的上端固装有第一曲线板32, 所述第一曲线板32的右端安装在大摆臂30上,大摆臂30与第一曲线板32 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锁紧件37,所述大摆臂30的上端与小摆臂31的上端铰接, 所述第二曲线板33固装在小摆臂31上,第二曲线板33的右端安装在大摆臂 30上,大摆臂30与第二曲线板3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锁紧件38,所述第三防 护罩53与小摆臂31的下端固接,所述第三保护网55设置在第三防护罩53 的内部,脚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4设置在第三保护网55和第三防护罩53之间, 脚部能量发生器35固装在脚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4上。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下部照射器总 成5由主支架39、固定支架43和下部能量发生器44组成,所述固定支架43 固装在主支架39的立板39-3上,所述下部能量发生器44固装在固定支架43 上。所述上部能量发生器21、头部能量发生器27、脚部能量发生器35、下部 能量发生器44均采用专利号ZL90109331.9的专利技术制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七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在于,床身总成1还增加有加长滑道15,所述加长滑道15设置在 滑道14的后端面上。如此设置,使用更方便。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 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八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在于,上部照射器总成2还增加有推杆固定座47和电动推杆48, 所述推杆固定座47设置在防护罩17上,所述电动推杆48的上端固定在推杆 固定座47的顶板上,所述电动推杆48的下端与上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1接触。 如此设置,可调节上部能量发生器21与照射部位的距离。其它组成和连接关 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九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在于,头部照射器总成3还增加有活动立管23、第一电机25、第一电机座26、所述活动立管23的外壁上套装有固定立管22,所述活动立管 23的下端与第一电机25的输出轴25-1固装,所述第一电机25固装在第一电 机座26上,所述第二防护罩49固装在活动立管23的上端,第一电机座26 固装在床身总成1的底板上。如此设置,可调节头部能量发生器27与照射部 位的距离。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的不同点在于,所述下部照射器总成5还增加有次支架40、导柱41、导套 42、第二电机座45和第二电机46,所述主支架39的内部设有导套42,所述 导套42的上端固装在主支架39的盖板39-1上,导套42内设有与其相配合的 导柱41,所述导柱41的上端面固装在次支架40的水平板40-1上,所述第二 电机座45设置在主支架39的底板39-2上,第二电机座45上设置有第二电机 46,所述第二电机46的输出轴46-1与次支架40的水平板40-1固接,所述闺 定支架43固装在次支架40的立板40-2上。如此设置,可调节下部能量发生 器44与照射部位的位置关系。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一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 式二的不同点在于,床身总成1还增加有万向轮16,所述万向轮16安装在床 腿9的下端。如此设置,使用更方便。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 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 式三的不同点在于,上部照射器总成2还增加有拉手56,所述拉手56设置在 第一防护罩17的侧壁上。如此设置,使用更方便。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 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部照射器 总成2的数量为1 4个。如此设置,治疗的病位更精准。其它组成和连接关 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四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 式五的不同点在于,所述脚部照射器总成4还增加有球铰脚座36,所述第三 防护罩49与小摆臂31通过球铰脚座36连接。如此设置,可调节脚部能量发 生器35与照射部位的位置关系。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全科治疗床,它由床身总成(1)、上部照射器总成(2)、头部照射器总成(3)、脚部照射器总成(4)、下部照射器总成(5)和泡沫床板(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照射器总成(2)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上部且与床身总成(1)滚动配合,所述头部照射器总成(3)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床头侧,所述脚部照射器总成(4)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床尾侧,所述下部照射器总成(5)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围板(8)内,所述泡沫床板(6)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上端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总成(l)包括床 框(7)、围板(8)、床腿(9)、横梁(IO)、承接板(ll)、活动床架(12)、床头弯管(13)、 滑道(14)和床尾挡管(28),所述床框(7)的前端面上固接有床头弯管(13),所述 床框(7)的后端面上固接有床尾挡管(28),所述床框(7)的端头处设有床腿(9), 所述床腿(9)的下部设有横梁(10),所述围板(8)圈围在床腿(9)上,所述床框(7) 的下端面上设有承接板(ll),所述活动床架(12)设置在承接板(11)的上端面上, 所述床框(7)的左右两侧面上设有滑道(14)。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照射器总成(2) 包括第一防护罩(17)、第一保护网(18)、支架(19)、上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1)、 滚轮(20)和上部能量发生器(21),所述第一防护罩(17)下端的内壁上固装有支架 (19),所述支架(19)上固装有第一保护网(18),所述滚轮(20)设置在支架(19)的 内侧,且与支架(19)连接,所述上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1)设置在第一保护网(18) 与第一防护罩(17)之间,上部能量发生器(21)固装在上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照射器总成(3) 包括固定立管(22)、固定座(24)、第二防护罩(49)、第二保护网(50)、头部能量 发生器托板(52)和头部能量发生器(27),所述固定立管(22)上安装有固定座 (24),所述第二防护罩(49)固装在固定立管(22)的上端,所述第二保护网(50)设 置在第二防护罩(49)的内部,头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2)设置在第二保护网(50) 和第二防护罩(49)之间,头部能量发生器(27)固装在头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2)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脚部照射器总成(4)由固定臂支架(29)、大摆臂(30)、小摆臂(31)、第一曲线板(32)、第二曲线板(33)、 第三防护罩(53)、第一锁紧件(37)、第二锁紧件(38)、第三保护网(55)、脚部能 量发生器托板(54)和脚部能量发生器(35)组成,所述固定臂支架(29)下端的右侧 与大摆臂(30)的下端铰接,所述固定臂支架(29)的上端固装有第一曲线板(32), 所述第一曲线板(32)的右端安装在大摆臂(30)上,大摆臂(30)与第一曲线板(32) 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锁紧件(37),所述大摆臂(30)的上端与小摆臂(31)的上端铰 接,所述第二曲线板(33)固装在小摆臂(31)上,第二曲线板(33)的右端安装在大 摆斷30)上,大摆臂(30)与第二曲线板(3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锁紧件(38),所述 第三防护罩(53)与小摆臂(31)的下端固接,所述第三保护网(55)设置在第三防护 罩(53)的内部,脚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4)设置在第三保护网(55)和第三防护罩 (53)之间,脚部能量发生器(35)固装在脚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4)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照射器总成(5) 包括主支架(39)、固定支架(43)和下部能量发生器(44),所述固定支架(43)固装 在主支架(39)的立板(39-3)上,所述下部能量发生器(44)固装在固定支架(43)上。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总成(l)还包括 加长滑道(15),所述加长滑道(15)设置在滑道(14)的后端面上。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照射器总成(2) 还包括推杆固定座(47)和电动推杆(48),所述推杆固定座(47)设置在防护罩(17) 上,所述电动推杆(48)的上端固定在推杆固定座(47)的顶板上,所述电动推杆 (48)的下端与上部能量发生器托板(51展触。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照射器总成(3) 还增加有活动立管(23)、第一电机(25)、第一电机座(26)、所述活动立管(23)的 外壁上套装有固定立管(22),所述活动立管(23)的下端与第一电机(25)的输出轴 (25-l)固装,所述第一电机(25)固装在第一电机座(26)上,所述第二防护罩(49) 固装在活动立管(23)的上端,第一电机座(26)固装在床身总成(1)的底板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全科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照射器总成(5) 还增加有次支架(40)、导柱(41)、导套(42)、第二电机座(45)和第二电机(46), 所述主支架(39)的内部设有导套(42),所述导套(42)的上端固装在主支架(39)的 盖板(39-l)上,导套(42)内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导柱(41),所述导柱(41)的上端面固装在次支架(40)的水平板(40-l)上,所述第二电机座(45)设置在主支架(39)的 底板(39-2)上,第二电机座(45)上设置有第二电机(46),所述第二电机(46)的输 出轴(46-l)与次支架(40)的水平板(40-l)固接,所述固定支架(43)固装在次支架 (40)的立板(40-2)上。
专利摘要全科治疗床,它涉及一种治疗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治疗仪存在的只能对人体的某个病位进行治疗,人体的病位很多时,则需要多个治疗仪,这些治疗仪的安放和调整十分困难,给医务人员或病患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给医院和病患带来经济上的困扰的问题。所述上部照射器总成(2)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上部且与床身总成(1)滚动配合,头部照射器总成(3)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床头侧,脚部照射器总成(4)设置在床身总成(1)的床尾侧。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对人体的多个病位进行治疗,本实用新型安放和调整十分容易,给医务人员或病患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解除了医院和病患的经济困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并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高。
文档编号A61G13/00GK201098471SQ200720117740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刘海波, 李宝星, 王祥林 申请人:王祥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