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传感器组件及其绑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59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氧传感器组件及其绑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测试血氧饱和度的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新生J L的血氧传感器组件及其绑带。
技术背景目前测试血氧饱和度的装置有很多种形式,常用的应用于新生儿的血 氧传感器组件基本为绑带式,即将传感器捆绑于新生儿的脚部进行测量。绑带式血氧传感器分为两种 一体式和分体式。 一体式为传感器和绑带设 计为一体,可直接应用于新生儿的脚部(或者脚踝、手腕等)进行血氧的测 量;分体式为单独的传感器和单独的绑带,二者配合才能对新生儿的脚部 进行血氧监测。此分体式血氧传感器组件又分为两种形式(l)传感器为可 重复用,绑带为一次性,应用时先将传感器放置在测量部位,再将绑带捆 绑于传感器上固定其位置;(2)传感器和绑带均为可重复用,应用时先将传 感器和绑带安装配合,再将二者的整体应用于需测量的部位进行测量。对于该可重复使用的分体式血氧传感器组件,在应用于新生儿脚部时, 需先将传感器和绑带安装配合,再将其整体捆绑在需测量部位。目前市面 上的类似血氧传感器的外观均为一头固定而另一头采用绑带来缠绕固定; 血氧传感器与绑带的配合均为将传感器卡进绑带相应的孔内来固定二者的位置。但是该种血氧传感器组件存在如下缺点(l)绑带用于安装血氧传感器的安装孔是在高度方向并排放置,所以整个传感器厚度较厚,且绑带不光滑,从而在应用中新生儿的脚部活动摩擦时,容易使传感器松脱;(2)当 血氧传感器的线缆被外力拉动时,传感器偶尔会出现内部芯线断的故障, 此故障导致芯线短路,从而可能灼伤新生儿的皮肤。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 有效降低整体厚度的血氧传感器组件及其绑带。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血氧传感器组件, 包括绑带、发光管、接收管及线缆,该绑带包括本体及缠绕体,该本体包
括相向的第一、第二安装座及连接该第一、第二安装座的连接部,该缠绕 体自该第一安装座或第二安装座一体延伸,该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正面及 第一背面,该第二安装座具有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该第一、第二正面分 别设有具有承载面的第一、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发光管和接收管分别安 置在第一、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该第一、第二背面分别设有第一、第二 线缆安装孔,该线缆具有第一、第二分支线缆,该第一、第二分支线缆的 头部分别安置在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并分别与发光管、接收管的引脚连 接,该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一线缆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 并排设置,该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二线缆安装孔在第二安装座的长度 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的第一、第二分支线缆的头部分别紧套有第一、第二套箍,该第 一、第二套箍分别安置于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并分别抵住第一、第二线 缆安装孔的孔壁。所述的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的孔壁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卡槽,第一、 第二分支线缆分别卡入该第一、第二卡槽。所述的第一背面还设有线槽,该线槽在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至第一线缆安装孔,发光管的引脚装入该线槽。所述的第一线缆安装孔是贯穿第一正面和第一背面的阶梯孔,第二线 缆安装孔是贯穿第二正面和第二背面的阶梯孔。一种血氧传感器组件的绑带,包括本体及缠绕体,该本体包括相向的 第一、第二安装座及连接该第一、第二安装座的连接部,该缠绕体自该第 一安装座或第二安装座一体延伸,该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正面及第一背面, 该第二安装座具有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该第一、第二正面分别设有具有 承载面的第一、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该第一、第二背面分别设有第一、 第二线缆安装孔,该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一线缆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座 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该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二线缆安装孔在第二 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l)由于各安装座的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线缆安装 孔均在长度方向上并排分布,所以可以有效减小安装座的厚度,进而减小 绑带和整个血氧传感器组件的厚度;2)由于第一、第二套箍分别卡紧第一、 第二分支线缆并分别在内侧抵住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的孔壁,当拉动位 于安装座外部的线缆时,第一、第二套箍与对应安装孔的孔壁相互作用,
从而保护线缆的芯线和焊点不受拉力,降低了芯线被拉断的可能性。

图1是本实施方式血氧传感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绑带的立体图;图3及图4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座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5及图6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安装座和发光管组合后的两个不 同视角的立体图;图7及图8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安装座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9及图IO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安装座和接收管组合后的两个不 同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血氧传感器组件包括绑带1及固定于 该绑带1上的血氧传感器2。该绑带1具有用于放在新生儿需测量部位的 本体11及用于缠绕固定的缠绕体12。该本体11大致呈U型,其具有第一 安装座111、第二安装座112及连接部113,该第一安装座111和第二安装 座112平行,该连接部113大致呈弧形,其连接第一安装座111和第二安 装座112,该缠绕体12自该第一安装座111或第二安装座112—体延伸。 该第一安装座111具有面向第二安装座112的第一正面1111和背向第二安 装座的第一背面1112。该第一正面1111设有方形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 1113,该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1113是有底的盲孔,其孔底为承载对应光电 器件的第一承载面1115。该第一背面1112设有第一线缆安装孔1114,在 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该第一线缆安装孔1114和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 1113并排放置。该第一线缆安装孔1114是贯穿第一正面1111和第一背面 1112的阶梯通孔,该第一线缆安装孔1114由孔径不同的两个方孔组成, 且该第一线缆安装孔1114的一孔壁上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卡槽1116,该孔 壁在第一安装座1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该第一卡槽1116与线缆匹配。另 外,该第一背面1112还设有用于供光电器件的引脚装入的线槽1117,该 线槽1117在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至第一线缆安装孔1114。如图7至图10所示,该第二安装座112具有面向第一安装座的第二正 面1121和背向第一安装座的第二背面1122。该第二正面1121设有第二光 电器件安装孔1123,该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1123是贯穿第二正面和第二 背面的通孔,且该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1123具有用于承载对应光电器件的第二承载面1125。该第二背面1122设有第二线缆安装孔1124,在第二安 装座112的长度方向上,该第二线缆安装孔1124和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 1123并排设置。该第二线缆安装孔11124是贯穿第二正面1121和第二背 面1122的阶梯通孔,其由孔径不同的两个方孔组成,且该第二线缆安装孔 1124的一孔壁上设有半圆形的第二卡槽1126,该孔壁在第二安装座112 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该第二卡槽1126与线缆匹配。如图2至图10所示,该血氧传感器2包括线缆21及与其连接的发光 管22和接收管23。该线缆21具有第一分支线缆211和第二分支线缆212, 该第一分支线缆211和第二分支线缆212的头部分别紧套有金属第一、第 二套箍213、 214,该第一分支线缆的芯线2111与发光管22的引脚221焊 接,该第二分支线缆的芯线2121与接收管的引脚231焊接。安装时,发光管22装入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1113并搁在该安装孔的 第一承载面1115上,该发光管22的引脚221装入第一安装座的线槽1117, 第一分支线缆211卡入第一卡槽1116,第一分支线缆2U的头部和第一套 箍213装入第一线缆安装孔1114,且第一套箍213在内侧抵住该第一线缆 安装孔1114的孔壁。接收管23装入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1123并搁在该安 装孔的第二承载面1125上,第二分支线缆212卡入第二卡槽1126,第二 分支线缆212的头部和第二套箍214则装入第二线缆安装孔1124,且第二 套箍214在内侧抵住该第二线缆安装孔1124的孔壁。该第一分支线缆的芯 线与发光管的引脚的焊点、第二分支线缆的芯线与接收管的引脚的焊点也 分别置于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1114、 1124内。安装好后,发光管、接收 管、第一套箍及第二套箍均不会突出对应的安装座,从而保证在使用时其 不会与测试部位直接接触。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安装座lll、 112的光电器件安装孔1113、 1123 和线缆安装孔1114、 1124均在长度方向上并排分布而不是在高度方向上分 布,所以可以有效减小安装座的厚度(即正面和对应背面的距离),进而减 小绑带和整个血氧传感器组件的厚度;由于第一、第二套箍分别卡紧第一、 第二分支线缆并分别在内侧抵住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的孔壁,当拉动位 于安装座外部的线缆时,第一、第二套箍与对应安装孔的孔壁相互作用, 从而保护线缆的芯线和焊点不受拉力,降低了芯线被拉断的可能性。该绑 带较为光滑,无多余的突出结构,其在应用于新生儿脚部进行血氧测量时, 即使新生儿脚部与床褥产生摩擦,也不会因多余的突出而增大摩擦从而导 致意外松脱。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 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 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血氧传感器组件,包括绑带、发光管、接收管及线缆,该绑带包括本体及缠绕体,该本体包括相向的第一、第二安装座及连接该第一、第二安装座的连接部,该缠绕体自该第一安装座或第二安装座一体延伸,该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正面及第一背面,该第二安装座具有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该第一、第二正面分别设有具有承载面的第一、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发光管和接收管分别安置在第一、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该第一、第二背面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该线缆具有第一、第二分支线缆,该第一、第二分支线缆的头部分别安置在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并分别与发光管、接收管的引脚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一线缆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该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二线缆安装孔在第二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氧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第二分支线缆的头部分别紧套有第一、第二套箍,该第一、第二套箍分别 安置于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并分别抵住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的孔壁。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氧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的孔壁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卡槽,第一、第二分支 线缆分别卡入该第一、第二卡槽。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氧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背面还设有线槽,该线槽在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至第一线缆 安装孔,发光管的引脚装入该线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氧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线缆安装孔是贯穿第一正面和第一背面的阶梯孔,第二线缆安装孔是 贯穿第二正面和第二背面的阶梯孔。
6. —种血氧传感器组件的绑带,包括本体及缠绕体,该本体包括相向的第一、第二安装座及连接该第一、第二安装座的连接部,该缠绕体自该 第一安装座或第二安装座一体延伸,该第一安装座具有第一正面及第一背 面,该第二安装座具有第二正面及第二背面,该第一、第二正面分别设有 具有承载面的第一、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该第一、第二背面分别设有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一线缆安 装孔在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该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二线缆安装孔在第二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氧传感器组件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一背面还设有线槽,该线槽在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至第一线 缆安装孔。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氧传感器组件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一线缆安装孔是贯穿第一正面和第一背面的阶梯孔,第二线缆安装孔 是贯穿第二正面和第二背面的阶梯孔。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氧传感器组件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是贯穿第二正面和第二背面的通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血氧传感器组件的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的孔壁均设有与线缆匹配的卡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氧传感器组件及其绑带,它包括绑带、发光管、接收管及线缆,该绑带包括本体及缠绕体,该本体包括第一、第二安装座及连接部,该第一、第二安装座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发光器件安装孔及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发光管和接收管分别安置在第一、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该线缆的第一、第二分支线缆分别安置在第一、第二线缆安装孔并分别与发光管、接收管连接,该第一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一线缆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该第二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第二线缆安装孔在第二安装座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光电器件安装孔和线缆安装孔均在长度方向上并排分布,可以有效减小安装座的厚度,进而整个血氧传感器组件的厚度。
文档编号A61B5/145GK201079394SQ200720122518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7日
发明者曹建芳, 杨行保 申请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