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球囊式剥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7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口腔球囊式剥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对卵子周围 的卵冠丘复合物进行剥离的口腔球囊式剥卵器。
技术背景
目前,卵冠丘复合物的剥离需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现有技术中用于卵冠 丘复合物剥离的器械有两种 一种为手持式,操作方便控制灵敏,但操作时其 尖端在显微镜下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不易捕捉卵子;另一种为嘴吸式,尖端较 稳定,其压力控制是靠尾部的硅胶管放入嘴内,靠口腔的抽吸动作来控制,但 尖端至口腔有一开放性管道,此管道的存在有可能使标本污染口腔或使口腔容 物污染标本,且口腔的抽吸幅度不易掌握,导致尖端压力不易控制,操作十分 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球囊式剥卵器,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 灵敏、尖端稳定、压力易控,且又可保护标本和口腔不受污染,解决了现有技 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微吸管,微 吸管的前端为窄于后部的尖端,在微吸管的后端套接有软管,在软管的末端连 接有软球囊。
本实用新型采用微吸管的前端为窄于后部的尖端,在微吸管的后端套接有 软管,在软管的末端连接有软球囊,使得剥离卵冠丘复合物操作方便、控制灵活、尖端稳定,将软管末端的软球囊放置口腔中,靠挤压软球囊完成工作,使 得压力更容易控制,而且也可以保护标本不受口腔容物污染、口腔不受标本污 染,使操作更安全。

-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其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微吸管l,微吸管1的前端为窄于后部的尖
端,在微吸管1的后端套接有软管2,在软管2的末端连接有软球囊3。所述 微吸管1为玻璃管制成,软管2为硅胶管。微吸管1的尖端管口内径略大于卵 子的直径。
使用时,将放有卵子的培养皿放在25X放大倍数的解剖显微镜下,左手扶 持培养皿,右手以持笔式把持微吸管l,将软球囊3放入口腔上下牙齿之间, 在显微镜的视野下可看到液滴中周围覆有颗粒细胞的卵子,此时咬住软球囊3 排出适量空气,然后将微吸管1的尖端放入液滴,稍放松软球囊3使微吸管1 吸入适量培养液,随后使微吸管1的尖端对准卵子,再放松软球囊3可使微吸 管1尖端将卵子吸入管中,然后再咬合牙齿,使软球囊3适量压縮既可将卵子 从微吸管l的尖端吹出,如此轻柔地反复吸入和吹出卵子,即可将卵子周围的 大部分颗粒细胞剥除。微吸管l尖端管口内径只比卵子稍大,故可将卵子周围 的大部分颗粒细胞剥除。
权利要求1、口腔球囊式剥卵器,包括微吸管,微吸管的前端为窄于后部的尖端,在微吸管的后端套接有软管,其特征在于在软管的末端连接有软球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对卵子周围的卵冠丘复合物进行剥离的口腔球囊式剥卵器。它包括微吸管,微吸管的前端为窄于后部的尖端,在微吸管的后端套接有软管,在软管的末端连接有软球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灵敏、尖端稳定、压力易控,且又可保护标本和口腔不受污染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1150570SQ20072015743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刘雪双, 孙秀芬, 张喜凤, 朱立华, 许玉刚 申请人:许玉刚;刘雪双;张喜凤;孙秀芬;朱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