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2879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一般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应用青霉素有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如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有时损伤肾脏或损伤第八对听神经引起耳聋等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它的技术方案为取白果3重量份、麻黄3重量份、杏仁3重量份、苏子6重量份、半夏3重量份、白前6重量份、紫菀6重量份、款冬花6重量份、桑白皮3重量份、地骨皮3重量份、黄芩6重量份、射干3重量份、大青叶9重量份、板蓝根6重量份、柴胡3重量份、蒲公英6重量份、地丁6重量份、金银花9重量份、鱼腥草6重量份、红藤3重量份、山豆根3重量份、穿心莲3重量份、锦灯笼3重量份、桔梗3重量份和甘草3重量份,将上述药置于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用纱布过滤,最后制成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该发明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用该药口服后,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反弹,药物在消化道吸收好,避免了采用青霉素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避免了链霉素、庆大霉素应用时对肾脏和第八对听神经的损害。减少了小儿药物性耳袭的发生。并且使小儿支气管肺炎得到痊愈。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细支气管及其肺泡的急性渗出性炎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冬春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一般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常继发于上感或支气管炎后,也可直接发生。发热多为驰张热,体温常在38°C~40°C。咳嗽带黄痰,但小儿不会咳出,故常咽下,轻者呼吸稍快,重者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呈三凹体征。烦躁、哭闹不安,伴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肺部听诊早期仅有呼吸音粗糙或少量干罗音,不久可听到中、小水泡音,往往在哭、闹、深吸气时较为明显,尤以肺底部明显。辅助检査(一)血象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高达150002000/立方毫升以上,分类中性核白细胞增多,常有核左移现象。(二)X线检查两肺门阴影增大、模糊、两肺下野有斑点状或云絮状阴影。白果、麻黄,这两味药敛肺定喘、宣肺定喘,一开一收,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起主要作用,故为君药。其中白果降气定喘,专入肺经,敛肺气,平喘咳。麻黄辛、温,微苦。入肺、膀胱经。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肺司呼吸外合皮毛。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现代医学证实麻黄含有麻黄碱,麻黄碱有显著松驰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能解除因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杏仁含苦杏仁甙,分解后则产生微量氢氰酸,可镇静呼吸中枢,有止咳平喘作用。含大量脂肪油,并有通便作用。杏仁、苏子、半夏、白前、紫菀、款冬花、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射干、大青叶、板蓝根、柴胡、蒲公英、地丁、金银花、鱼腥草、红藤、山豆根、穿心莲、锦灯笼,以上这12味药止咳平喘、祛痰清肺、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故为臣药。其中白前善于降气,气降则痰涎自消,咳嗽自止,为肺家咳嗽要药。紫菀含有紫菀皂甙。祛痰效果较好,可能与所含皂甙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所致。休外试验对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结核菌有抗菌作用。黄芩黄芩含有黄芩素、贝加因及黄芩宁等。黄零具有解热、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真菌、镇静及降压作用。体外实验黄吝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射干含射干式,有消炎、利尿、祛痰作用。能清除上呼吸道炎性渗出物,并有止痛、解热作用。大青叶有抗病毒、杀灭钩端螺旋体作用。又有解热、抗菌作用。对解退感染性疾患的高热效果较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板蓝根为广谱抗菌药。对多种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并能抗病毒。金银花甘寒清芳,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而不遏邪。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解血毒'。鱼腥草有抗菌和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十分强烈,有消炎消肿作用。桔梗;苦、辛,平。入肺经。宣肺祛痰,排脓消痈。为肺经气分药,苦辛性平,既升且降,善于开提肺气,宣胸快膈,祛痰止咳。桔梗的有效成份为桔梗皂甙。能稀释并排除储留于支气管和气管中的痰液l专入肺经可使药物直达病灶,故为佐药。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能缓解诸药之毒性,纠其偏性,故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同起到宣肺止咳定喘、清热解毒、化痰、泻火消肿之功,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合理配方。白果甘、苦、涩,平,有小毒。入肺经,降痰定喘,止带除浊。麻黄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退肿。杏仁苦、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苏子辛,温。入肺经。止咳平喘。半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燥湿祛痰,降逆止呕。白前苦、辛,微温。入肺经。宣肺降气,祛痰止咳。紫菀辛、苦,微温。入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款冬花辛、甘,温。入肺经。润肺止咳,消痰下气。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地骨皮甘,寒。入肺、肝、肾经。凉血退蒸,清肺泻火。黄苳苦,寒。入肺、大小肠、脾、胆经。清肺泄火、清热燥湿、清热安胎,清热降压。射干苦、寒。入肺、肝经。解毒利咽,消痰散结。大青叶苦、咸,大寒。入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板蓝根苦、寒。入心、胃经。清热凉血解毒。柴胡微苦、微辛,微寒。入肝、胆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清胆截症,升举阳气。蒲公英苦、甘,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金银花甘,寒。入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地丁苦、辛,寒。入心、肝经。清热解毒。鱼腥草辛,微寒。入肺、肾、.膀胱经。解热毒,消痈肿。红藤苦,平。入胃、大肠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山豆私苦,寒。入心、肺、胃经。清毒解毒,利咽消肿。穿心莲苦,寒。入肺、胃、大肠、膀胱经。清热解毒,清肠止痢。锦灯笼苦、酸,寒。入心、肺、肾、膀胱经。清热解毒,降气化痰,利尿通淋。桔梗苦、辛,平。入肺经。宣肺祛痰,排脓消痈。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具体实施方式取白果3g、麻黄3g、杏仁3g、苏子6g、半夏3g、白前6g、紫菀6g、款冬花6g、桑白皮3g、地骨皮3g、黄芩6g、射干3g、大青叶9g、板蓝根6g、柴胡3g、蒲公英6g、地丁.6g、金银花9g、鱼腥草6g、红藤3g、山豆根3g、穿心莲3g、锦灯笼3g、桔梗3g和甘草3g,将上药放入1000ml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经过滤后,制成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300ml。此药口服,一日三次,五日为一疗程,若症状仍存,再行第二疗程,直至痊愈。表一、22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人的年龄范围<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表二、22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人的每天用药剂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表四、22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人疗程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白果3重量份、麻黄3重量份、杏仁3重量份、苏子6重量份、半夏3重量份、白前6重量份、紫菀6重量份、款冬花6重量份、桑白皮3重量份、地骨皮3重量份、黄芩6重量份、射干3重量份、大青叶9重量份、板蓝根6重量份、柴胡3重量份、蒲公英6重量份、地丁6重量份、金银花9重量份、鱼腥草6重量份、红藤3重量份、山豆根3重量份、穿心莲3重量份、锦灯笼3重量份、桔梗3重量份和甘草3重量份,将上药置于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用纱布过滤,最后制成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全文摘要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目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一般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应用青霉素有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该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取白果、麻黄、杏仁、苏子、半夏、白前、紫菀、款冬花、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射干、大青叶、板蓝根、柴胡、蒲公英、地丁、金银花、鱼腥草、红藤、山豆根、穿心莲、锦灯笼、桔梗和甘草,将上药放入1000ml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制,煎出的药液经过滤后,制成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药300ml。它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单,制成的中药毒副作用小,用该药口服后,疗效持久稳定。文档编号A61P11/00GK101244161SQ200810014198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3日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发明者张延安,郭新美申请人:郭新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