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抗肿瘤的药物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665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抗肿瘤的药物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和药理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类6-芳基—3-取代 亚甲基-吡啶酮类化合物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和药物组合物的用途。经药理活 性测试,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抑制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小 鼠淋巴样瘤细胞株(P388D1)生长的活性,可期待作为防治食管癌、白血病及 其相关肿瘤性疾病药物用途。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肿瘤化疗取得了相当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特 别是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有了突破,但对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 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药学家和肿瘤
学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必须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 制着手,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 使肿瘤本质正在得到逐步阐明;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 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进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 崭新的时代。当今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以占恶性肿瘤 90%以上的实体瘤为主攻对象;②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D针对肿瘤发 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酶、受体、基因)耙点;④大规模快速筛 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⑤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组合化学、结构生
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工程、DNA芯片、药物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 学与药理学结合)等。
除了国内外关注的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和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 抗肿瘤药物研制外,传统的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仍是癌症治疗中与放疗等手段 共同使用的不可或缺的一线治疗措施。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公布的业 界正在研究中的细胞毒类抗肿瘤新物质有许多已经将近完成临床实验或已经 进入市场,如Bristol Myers Squibb研制的Rebeccamycin Analogue (NSC 655649) 用于治疗小鼠白血病有效;Pharmacia Upjohn推出的垸化剂前药Bezelesin (NSC 615291)用于治疗结肠癌等;Glaxo Wellcome推出的鸟嘌呤代谢干扰剂(NSC 686673)用于治疗白血病、T细胞淋巴瘤等;日本麒麟研制的KPN5500 (NSC650426)用于治疗人胃癌、结肠癌、食道癌等等。均说明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 仍然具有较为广泛的市场和确定的疗效。
哌嗪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常用药镇静催眠药(Zopiclone)、 磷酸二酯酶Y抑制剂(Sildenafil)、抗菌药(Enoxacin、 Ciprofloxacin)以及抗真菌 药(Ketoconazole、 itraconazole)。早期,哌嗪及其哌嗪类衍生物作为抗肿瘤药物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Groszkowski, S.等,J. Med. Chem. 1968, 11, 621],近年来许 多用于抗肿瘤药物中含有哌嗪片段[Westwell, A.D. Drug Discovery Today 2003, 8,229; Boschelli,D.H.等,J. Med. Chem. 2001, 44, 3965]。
为了进一步探索发现新的高效、广谱细胞毒型抗肿瘤化合物,我们对本发 明中的同时含有哌嗪环和吡啶酮环的化合物进行了针对人和小鼠肿瘤细胞的 细胞毒活性研究。我们选择了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小鼠淋 巴样瘤细胞株(P388D1)作为药理试验评价模型。
本发明人发现,我们制备得到的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衍生物对 于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小鼠淋巴样瘤细胞株(P388D1)具 有显著的生长抑制活性,说明该类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衍生物具有 可期待作为防治相关肿瘤性疾病药物之用途,由此完成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 的用途,所述衍生物选自一类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可药 用盐,具有下列结构
化合物l-a: 3-(4-二苯甲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 化合物l-b: 3-[4- (4-氟苄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
酮;
化合物l-c: 3-[4- (4-氟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
酮;
化合物14: 4-{[6- (4-甲氧基苯基)-2-氧代-1, 2-二氢吡啶-3-基]甲基哌嗪 基卜l-甲酸乙酉旨;
化合物l~e: 3-[4- (3, 4-二氯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
化合物1-f: 3- (4-苄基哌嗪-l-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 化合物1-g: 3- (4-乙基哌嗪-l-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 化合物1-h: 3-[4- (2-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化合物l-i: 3- (4-环己垸基哌嗪-l-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
酮;
化合物1-j: 3-[4- (3, 4-二氯苄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
所述化合物结构式为<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本发明所制备的上述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 生物活性,体外试验表明此类具有哌嗪类衍生物结构的化合物对于体外培养人 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小鼠淋巴样瘤细胞株(P388D1)具有生长抑制活 性,可期待作为防治相关肿瘤性疾病药物用途。
本发明所制备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可以与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载体结 合,制备得到具有抗肿瘤用途的药物。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 胶囊、贴片、皮下植埋剂等剂型,或其他采用公知理论和技术制备的控释、缓 释剂型以及纳米制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给出了代表性化合物的 部分活性数据。必须说明,下述药理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 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 范围。
实施例l:起始物A (对甲氧基苯乙酮)的制备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
将甲氧基苯(10.8克,0.1摩尔)溶解于150毫升二氯甲垸中,然后加入 无水氯化锌粉末(26.8克,0.20摩尔),在-15。C下滴加乙酸酐(15.3克,0.15 摩尔);滴加完毕后,反应慢慢升到室温反应7小时,然后将反应物小心倒入 600毫升冰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縮 得无色油状物粗品,经过短的硅胶柱层析得起始物A(对甲氧基苯乙酮)13.1 克,收率87%);白色固体,熔点35 38°C。核磁共振氢谱^-NMR(400MHz, 氘代氯仿,S ppm) S 2.56 (单峰,3H, COC1//3), 3.87 (单峰,3H, OC//3), 6.93 (双峰, 2H, /= 8.4 Hz, H國3, 5), 7.94 (双峰,2H, /= 8.4 Hz, H-2, 6)。实施例2:中间体B (3-氰基-6-(4-甲氧基苯基)-27/-吡啶-2-酮)的制备:
将金属钠(2.76克,120毫摩尔)加入250毫升乙醚中,滴加乙醇1毫升, 在冰浴下滴加起始物A (对甲氧基苯乙酮)(IOO毫摩尔)和甲酸乙酯(150毫 摩尔)混合物,滴加完毕后,混合物搅拌15分钟后,升温到室温反应l小时, 减压蒸除乙醚后,固体混合物加入氰基乙酰胺(12.6克,150毫摩尔)和水(400 毫升)。混合物回流8小时后,冷却,用醋酸酸化,过滤得黄色的固体,干燥 后,初产品从乙醇中重结晶得到中间体B (3-氰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收率56%,淡黄色固体,熔点> 250。C; i^(二氯甲垸/甲醇20 : 1) 0.46;核 磁共振氢谱iH-NMR (400 MHz,氘代二甲基亚砜,S ppm): 3.82 (单峰,Me04'): 6.69 (双峰,1H, /= 7.2 Hz, H—5), 7.05 (双峰,2H, /= 8,4 Hz, H—3', 5'), 7.79 (双峰, 2H, J= 8.4 Hz, H-2', 6'), 8.06 (双峰,1H, /= 7.2 Hz, H-4)。
实施例3:中间体C (3-氰基-6-(4-甲氧基苯基)-2-甲氧基吡啶)的制备
中间体B (3-氰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10毫摩尔)在A^V-二 甲基二甲縮醛(DMFDMA) (1.8克,15毫摩尔)的A^V-二甲基甲酰胺(50 毫升)溶液加热回流过夜,混合物到入冰水中。产生黄色的固体沉淀,过滤, 用少量的水洗涤滤饼、干燥得粗产品,在乙醇中重结晶得化合物中间体C (3-氰基_6_(4_甲氧基苯基)_2_甲氧基吡啶)收率89%;白色固体;熔点137-138 。C; i y(石油醚/乙酸乙酯3 : 1)0.46;核磁共振氢谱iH-NMR (400 MHz,氘代氯 仿,S ppm): 3.89 (单峰,3H, MeCMT), 4.15 (单峰,3H, MeO-2), 7.02 (双峰,2H, /= 8.4 Hz, H-3', 5'), 7.36 (双峰,1H, /= 8.0 Hz, H-5), 7.87 (双峰,1H, /= 8.0 Hz, H4), 8.04 (双峰,2H, /= 8.4 Hz, H-2', 6')。
实施例4:中间体D,即化合物(2-甲氧基-6-(4-甲氧基苯基)卩比啶-3-甲酸)的制备:<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
在100毫升乙醇中,加入110毫升3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24克3-氰基画2-甲氧基-6-(4-甲氧基苯基)吡啶,升温并回流12小时,冷却至室温,放置过夜, 过滤得2-甲氧基-6-(4-甲氧基苯基)吡啶-3-甲酸钠盐,用6N的盐酸小心中和后, 用二氯甲烷萃取(5x150毫升),合并有机相,无水氯化钙干燥,抽滤,旋转 蒸发除去二氯甲烷,得到白色固体21克,收率¥=80%。起始物D(2-甲氧基 -6-(4-甲氧基苯基)吡啶-3-甲酸)熔点186~187°C; &(二氯甲垸/甲醇25:1) 0.42;核磁共振氢谱^-NMR (400 MHz,気代二甲基亚砜,5 ppm): 3.83 (单峰, 3H, Me04'), 4.03 (单峰,3H, MeO-2), 7.06 (双峰,2H, /= 8.4 Hz, H—3', 5'), 7.58 (双峰,1H, 7.6 Hz, H—5), 8.10 8.17 (多重峰,3H, H-4, 2', 6');核磁共振碳谱 13CNMR(100MHz,氖代二甲基亚砜,S ppm) : 166.0, 161.4, 161.1, 156.8, 142.4, 130.0, 128.7 (x 2), 114.4 (x 2), 112.1, 111.8, 55.5, 53.5。
实施例5:中间体E,即化合物(2-甲氧基-6-(4-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吡啶)的 制备<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formula>
于冰盐浴冷却条件下,向4.11克氢化铝锂的四氢呋喃悬浊液(140毫升) 中,分批加入2-甲氧基-6- (4-甲氧基苯基)吡啶-3-甲酸(中间体D) 14克, 加完后,室温搅拌4小时,升温到6(TC,冷却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饱和氯化铵 水溶液(80毫升),用乙酸乙酯(3x150毫升)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 盐水洗涤(3x20毫升),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 乙酯5/1)得到无色固体9.9克,收率¥=85%;熔点84 86 。C; i /(石油 醚/乙酸乙酯3 1) 0.56;核磁共振氢谱^-NMR (400 MHz,氘代氯仿,S ppm): 2.38 (宽单峰,1H, HO-C//2), 3.88 (单峰,3H, MeCMT), 4.09 (单峰,3H, MeO~2), 4.67 (单峰,2H, CH2-3), 6.98 (双峰,2H, /= 8.4 Hz, H—3', 5'), 7.28 (双峰,1H, / = 8.0 Hz, H-5), 7.58 (双峰,1H, /= 8.0 Hz, H—4), 8.00 (双峰,2H, /= 8.4 Hz, H—2',6').电喷雾质谱MS(ESI),m/e: 246([M+l]+)。
实施例6:中间体F,即化合物(3-氯甲基-2-甲氧基-6-(4-甲氧基苯基)卩比啶)的 制备
在冰水浴中,将20毫摩尔的2-甲氧基-6- (4-甲氧基苯基)吡啶-3-甲醇(中 间体E)溶解在二氯甲烷(40毫升)中,加入三乙胺3.0毫升,再滴加甲磺酰 氯2.4克,慢慢升到室温,反应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加入二氯甲烷40毫升稀释 后,用水洗(2x4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除 去二氯甲烷,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0/1)得到无色固体0.992克, 收率Y-76X。熔点79 80。C.&(石油醚/乙酸乙酯9:1)0.65;核磁共振氢谱 ^曙NMR (400 MHz,氖代氯仿,S ppm): 3.87 (单峰,3H, MeO~4'), 4.10 (单峰,3H, MeO~2), 4.64 (单峰,2H, CH2Cl-3), 6.98 (双峰,2H, /= 8.4 Hz, H—3', 5'), 7.28 (双 峰1H, /= 8.0 Hz, H—5), 7.66 (双峰,1H, /= 8.0 Hz, H4), 8.00 (双峰,2H, /= 8.4 Hz, H-2', 6').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100 MHz,氘代氯仿,S ppm): 41.1, 53.4, 55.3, 111.8, 114.0, 117.5, 128.0, 131.2, 139.4, 154.6, 160.5, 160.9。
实施例7:化合物l-a (3-(4-二苯甲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 啶-2-酮)的制备
265毫克(3-氯甲基-2-甲氧基-6- (4-甲氧基苯基)吡啶)(即中间体F) 溶于乙腈(14毫升)中,加入504毫克1-二苯甲基哌嗪和1114毫克碳酸钾, 在60'C下加热反应5小时。冷却,过滤,用二氯甲烷洗滤饼,旋转蒸发除去溶 剂后,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50/1)得白色固体180毫克。 取该白色固体120毫克(0.25毫摩尔)溶于冰醋酸(5毫升)和40%的氢溴酸
化合物1-a水溶液(5毫升)中,混合物在6(TC下反应6小时。冷却后小心有碳酸钾中和, 二氯甲烷(3x50毫升)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2x20毫升), 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硅胶柱层析(二氯甲垸/甲醇50/1)得白色固体108
熔点146 148°C (乙腈),分离收率¥=92.7%。 Rf(二氯甲烷/甲醇20/1): 0.28,核磁共振氢谱H-NMR (400 MHz,気代氯仿,5 ppm): 2.39 2.58 (多重峰, 8H, H國3', 4', 6', 7'), 3.56 (单峰,2H, H國l'), 3.85 (单峰,3H, MeO-4"), 4.22 (双峰, 1H, J=2.8 Hz, H画8'), 6.53 (宽双峰,1H, /=6.0 Hz, H國5), 6.97 (双峰,2H, /=8.8 Hz, H-12', 18'), 7.15-7.28 (多重峰,6H, H画10', 14', 16', 20', 3〃, 5"), 7.41 (双峰,4H, 7=8.0 Hz, H-ll', 13', 17', 19'), 7.48 (双峰,1H, /=7.2 Hz, H画4), 7.67 (双峰,2H, 7=8.0 Hz, H-2", 6〃);电喷雾质谱MS (ESI), m/e: 466(M+1)+ 。
实施例8
根据与以上实施例的类似方法制备得到以下所示各化合物,下面列出的是 各化合物的理化数据
化合物l-b: 3-[4- (4-氟苄基)哌嗪-l-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界吡啶 -2-酮;浅黄色粉末,熔点148 149。C(乙腈重结晶),Ri(二氯甲垸/甲醇20/1): 0.46;核磁共振氢谱iH-NMR (400 MHz,氖代氯仿,S ppm): 2.49~2.58 (宽双峰, 8H, H-3', 4', 6', 7'), 3.48 (单峰,2H, H-l'), 3.55 (单峰,2H, H-8'), 3.86 (单峰,3H, MeO-4"), 6.53 (双峰,1H, /=7.2 Hz, H-5), 6.99 (三重峰,4H, Hz, H-ll', 13', 3", 5"), 7.26~7.29 (多重峰,2H, H-10', 14'), 7.49 (双峰,1H, /=7.2 Hz, H-4), 7.70 (双峰,2H,弁8.4 Hz, H-2", 6〃);电喷雾质谱ESIMS (m/e) 408 (M + 1)+。
化合物1-c: 3-[4- (4-氟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 -2-酮;浅黄色粉末,熔点143 144°C (乙腈重结晶),Rf(二氯甲烷/甲醇20/1): 0.42;核磁共振氢谱^-NMR (400 MHz,氘代氯仿,5 ppm): 2.74 (宽单峰,4H, H國3', 7'), 3.15 (宽单峰,4H, H-4', 6'), 3.60 (单峰,2H, H-l'), 3.86 (单峰,3H, MeO-4"), 6.54 (双峰,1H, /=7.2 Hz, H画5), 6.87 (多重峰,2H, H-9', 13'), 6.95 7.02 (多重峰,4H, H-10', 12', 3", 5〃), 7.56 (双峰,1H, 7=7.2 Hz, H-4), 7.66 (双峰,2H, /=8.8 Hz, H-2", 6〃);电喷雾质谱ESIMS (m/e) 394 (M + 1)+。化合物l~d: 4-{[6- (4-甲氧基苯基)-2-氧代-1, 2-二氢吡啶-3-基]甲基哌 嗪基}-1-甲酸乙酯;浅黄色粉末,熔点111 112。C(乙腈),Rf(二氯甲烷/甲醇 30 : 1) 0.46;核磁共振氢谱^-NMR (400 MHz,気代氯仿,S ppm): 1.26 (三重峰, 3H, /=7.2 Hz, H画ll'), 2.50 (宽单峰,4H, H-3', 7'), 3.50 (单峰,2H, H-l'), 3.53 (宽 单峰,4H, H-4', 6'), 3.87 (单峰,3H, MeO國4"), 4.13 (四重峰,2H, 《/=7.2, 14 Hz, H-10'), 6.49 (双峰,1H,卢7.2 Hz, H画5), 6.99 (双峰,2H, J=8.8 Hz, H-3〃, 5〃), 7.52 (双峰,1H, /=7.2 Hz, H-4), 7.67 (双峰,2H, /=8.8 Hz, H-2", 6");电喷雾质谱 ESIMS(m/e)372(M+ 1)+。
化合物l-e: 3-[4- (3, 4-二氯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浅黄色粉末,熔点141~142 。C (乙腈),Rf (二氯甲烷/甲醇20 : 1) 0.41;核磁共振氢谱^-NMR (400 MHz,氖代氯仿,S ppm): 2.70 (brs, 4H, H-3', 7'), 3.19 (宽单峰,4H, H-4', 6'), 3.58 (单峰,2H, H-l'), 3.85 (单峰,3H, MeO-4"), 6.50 (双峰,1H, /=7.2 Hz, H-5), 6.73 (双双峰,1H, /=2.8, 8.8 Hz, H-13'), 6.94 (双 峰,1H, 《/=2.8 Hz, H画9'), 6.99 (双峰,2H, /=8.4 Hz, H-3", 5〃), 7.26 (双峰,1H, /=8.8 Hz, H-12'), 7.57 (双峰,1H, 《/=7.2 Hz, H-4), 7.68 (双峰,2H, /=8.4 Hz, H-2", 6"); 电喷雾质谱ESIMS (m/e) 444 (M + 1)+。
化合物l-f: 3- (4-苄基哌嗪-l-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 浅黄色粉末,熔点139~140 。C(乙腈),Rf (二氯甲垸/甲醇20 : 1) 0.44;核磁共 振氢谱^-NMR (400 MHz,気代丙酮,S ppm): 2.57 (宽单峰,4H, H-3', 7'), 2.67 (宽单峰,4H, H-4', 6'), 3.54 (单峰,2H, H-8'), 3.62 (单峰,2H, H-l'), 3.86 (单峰,3H: MeO國4"), 6.57 (双峰,1H, J-7.2 Hz, H國5), 6.99 (双峰,2H, 《/=8.8 Hz, H-3", 5"), 7.23-7.32 (多重峰,5H, H-10', ll', 12', 13', 14'), 7.56 (双峰,1H, /=7.2 Hz, H-4), 7.65 (双峰,2H,卢8.4 Hz, H-2", 6");电喷雾质谱ESIMS (m/e) 390 (M + 1)+。
化合物l-g: 3- (4-乙基哌嗪-l-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 浅黄色粉末,熔点101 103。C(乙腈),Rf(二氯甲烷/甲醇20 : 1)0.28;核磁共振 氢谱^-NMR (400 MHz,氖代丙酮,S ppm): 1.08 (三重峰,3H, */=7.2 Hz, H-9'), 2.42 (四重峰,2H, /=7.2 Hz, H-8'), 2.46 2.62 (多重峰,8H, H画3', 4', 6', 7'), 3.56 (单 峰,2H, H-l'), 3.86 (单峰,3H, MeO國4"), 6.55 (双峰,1H,声6.8 Hz, H-5), 6.98 (双 峰,2H, /=8.0 Hz, H-3", 5"), 7.49 (双峰,1H,异6.8 Hz, H-4), 7.69 (双峰,2H, ^8.0Hz, H-2〃, 6〃);电喷雾质谱ESIMS (m/e) 328 (M + 1)+。
化合物1-h: 3-[4- (2-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吡啶-2-酮;浅黄色粉末,熔点151 152 °C (乙腈),Rf (二氯甲垸/甲醇20 : 1) 0.46; 核磁共振氢谱iH-NMR (400 MHz,気代氯仿,S ppm): 2.81 (宽单峰,4H, H-3', 7'),
3.15 (宽单峰,4H, H画4', 6'), 3.66 (单峰,2H, H画l'), 3.86 (单峰,6H, MeO-4", 9'), 6.58 (双峰,1H, /=6.8 Hz, H-5), 6.85~7.01 (多重峰,6H, H画10', 11', 12', 13', 3〃, 5"), 7.57 (双峰,1H, /=6.8 Hz, H-4), 7.67 (双峰,2H, >/=8.4 Hz, H-2", 6〃);电喷雾质谱 ES歸(m/e)楊(M十1)+。
化合物l-i: 3- (4-环己烷基哌嗪-l-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仏吡啶-2-酮;浅黄色粉末,熔点125 127。C(乙腈),Rf(二氯甲垸/甲醇20:1) 0.30;核磁 共振氢谱^-NMR (400 MHz,気代氯仿,S ppm): 1.08~1.90 (多重峰m, 10H, H-9', 10', 11', 12', 13'), 2.24 (宽单峰,1H, H-8'), 2.64 (宽单峰,8H, H國3', 4', 6', 7'), 3.56 (s, 2H, H-l'), 3.86 (单峰,3H, MeO誦4"), 6.59 (双峰,1H, J=7.2 Hz, H-5), 6.99 (双峰, 2H, J=8.8 Hz, H-3", 5"), 7,48 (双峰,1H, J=7.2 Hz, H画4), 7.67 (双峰,2H, /=8.8 Hz, H-2", 6");电喷雾质谱ESIMS (m/e) 382 (M + 1)+。
化合物1-j: 3-[4- (3, 4-二氯苄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國 吡啶-2-酮;浅黄色粉末,熔点149 150 。C (乙腈),Rf (二氯甲垸/甲醇20 : 1) 0.48; 核磁共振氢谱^-NMR (400 MHz,氘代氯仿,S ppm): 2.51 2.61 (多重峰,8H, H-3', 4', 6', 7'), 3.49 (单峰,2H, H-8'), 3.56 (单峰,2H, H國l'), 3.90 (单峰,3H, MeO誦4"), 6.56 (双峰,1H, /=7.2 Hz, H國5), 6.97 (双峰,2H, 《/=8.0 Hz, H画3", 5〃),
7.16 (双峰,1H, /=7.6 Hz, H-14'), 7.37 (双峰,1H,声7.6 Hz, H-13'), 7.43 (单峰,1H, H画10'), 7.51 (双峰,1H, /=7.2 Hz, H画4), 7.65 (双峰,2H, /=8.0 Hz, H画2", 6").电喷 雾质谱ESIMS (m/e) 458 (M + 1)+。
药理实施例1:化合物l-b对人食管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培养基中含5%的小 牛血清,100U/毫升青霉素和100U/毫升的链霉素。细胞以每孔4X1()S的浓度 加入到96孔板中,在37"C含5%二氧化碳潮湿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用改良MTT (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细胞经过24小时的孵育后,分别将新配的化合物l-b的二甲亚砜溶液 以浓度梯度加入到各孔中,使孔中化合物最终浓度分别为100微克/毫升,33.3 微克/毫升,11.1微克/毫升和3.7微克/毫升。72小时后,加入10微升MTT(5 毫克/毫升)的生理盐水溶液,再继续在37'C培养3小时后,每孔中加入200 微升二甲亚砜,以溶解还原的MTT晶体甲臜(formazan),所形成的formazan 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细胞存活率由样品相对于对照品的比值计算。
化合物l-b对Eca-109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o由剂量效应曲线得到。实验 结果显示,化合物l-b的ICso为63.4MM。
本实验以抗肿瘤一线用药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DDP对Eca-109细 胞的半抑制浓度ICso为5.0pM。
本实验表明此类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衍生物对Eca-109细胞具 有较强的细胞毒性,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抗食管癌及相关肿瘤作用的药 物。
药理实施例2:化合物l-h对人食管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用改良MTT法,具体方法如药理实施例1。 其中化合物l-h对Eca-109细胞半抑制浓度(IC5。)由剂量效应曲线得到。
化合物l-h的ICso为73.1^iM;而阳性对照顺铂对Eca-109细胞的ICso为5.0(iM。 实验结论本实验进一步表明此类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衍生
物对人食管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抗食管癌作
用及相关肿瘤作用的药物。
药理实施例3:化合物l-b对小鼠淋巴样瘤的细胞毒活性
小鼠淋巴样瘤(P388D1)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培养基中含10 %小牛血清,100U/毫升青霉素和100U/毫升链霉素。细胞以每孔5乂103个密 度接种到96孔板中,在37。C, 5。/。C02潮湿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方法用改良MTT法。细胞经24小时的孵育后,分别将 新配的化合物l-b的二甲亚砜溶液以浓度梯度加入到各孔中,使孔中化合物的 最终浓度分别为100微克/毫升、50微克/毫升、25微克/毫升、5微克/毫升。 72小时后,加入10微升MTT(5毫克/毫升)的生理盐水溶液,再继续在37。C, 5%(302潮湿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3小时,每孔中加入150微升二甲亚砜,振荡 溶解生成的MTT晶体甲臜(formazan),所形成的甲臜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比色,细胞存活率由样品OD值对于对照OD值的比值计算。其中化合物 l-b对P388Dl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由剂量效应曲线得到。
化合物l-b对P388D1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o由剂量效应曲线得到。实验 结果显示,化合物l-b的ICso为42.9拜。
本实验以抗肿瘤一线用药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DDP对P388D1细 胞的半抑制浓度IC5Q为7.2pM。
本实验表明此类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衍生物对P388D1细胞 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抗白血病及相关肿瘤作用的药 物。
药理实施例4:化合物1"C对小鼠淋巴样瘤的细胞毒活性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用改良MTT法,具体方法如药理实施例3。
化合物l~c对P388D1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由剂量效应曲线得到。实验
结果显示,化合物l"C的IC5o为68.0iiM。
本实验以抗肿瘤一线用药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DDP对P388D1细
胞的半抑制浓度ICso为7.2肖。
本实验进一步表明此类6-芳基-3-取代亚甲基-妣啶酮类衍生物对P388Dl
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抗白血病及相关肿瘤作用 的药物。
药理实施例5:化合物l-a对小鼠淋巴样瘤的细胞毒活性
细胞存活率的测定用改良MTT法,具体方法如药理实施例3。
化合物l-a对P388Dl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o由剂量效应曲线得到。实验
结果显示,化合物l-a的ICso为5.4pM。
本实验以抗肿瘤一线用药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DDP对P388D1细
胞的半抑制浓度IC5o为7.2pM。
本实验表明,化合物l-a对小鼠淋巴样瘤P388Dl细胞毒性比阳性对照药
物顺铂(DDP)还要强,极具潜力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抗白血病及相关肿瘤作用
的药物。
本发明的这些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可以与现已上市的抗肿瘤药物如铂类 药物顺铂(DDP)、喜树碱类药物伊立替康(Irinatecan, CPT-ll)、长春花碱 类药物失碳长春花碱(Vinorebine, NVB诺维本)、脱氧胞昔类药物吉西他滨(Gemcitabine, Gemzar,健择)、足叶乙甙(Etoposide)、紫杉醇(Paclitaxel)
等联合使用,制备得到具有肿瘤生长抑制活性的细胞毒性组合物,可用于治疗 肿瘤疾病,尤其是食管癌、白血病及其相关肿瘤疾病。
权利要求
1. 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衍生物选自一类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化合物1-a3-(4-二苯甲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化合物1-b3-[4-(4-氟苄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化合物1-c3-[4-(4-氟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化合物1-d4-{[6-(4-甲氧基苯基)-2-氧代-1,2-二氢吡啶-3-基]甲基哌嗪基}-1-甲酸乙酯;化合物1-e3-[4-(3,4-二氯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化合物1-f3-(4-苄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化合物1-g3-(4-乙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化合物1-h3-[4-(2-甲氧基苯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化合物1-i3-(4-环己烷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化合物1-j3-[4-(3,4-二氯苄基)哌嗪-1-基甲基]-6-(4-甲氧基苯基)-2H-吡啶-2-酮。
2. 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的可药用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的盐 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在制备治疗食管癌、白血病及其相关 肿瘤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的盐 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与制剂 允许的药用辅料制备成药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的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药物的制剂形式选用注射剂、片剂、胶囊、贴片、皮下植埋剂,或其他采用公知理论和技术制备的控释、缓释剂型 以及纳米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类6-芳基-3-取代亚甲基-吡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的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所述的芳基取代吡啶酮类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体外试验表明此类具有哌嗪类衍生物结构的化合物对于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和小鼠淋巴样瘤细胞株(P388D1)具有生长抑制活性,可期待作为防治相关肿瘤性疾病药物的用途。
文档编号A61K31/496GK101284007SQ20081006168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
发明者孙莲莉, 巫秀美, 苏 曾, 杨雷香, 董盛谊, 昱 赵, 阳应华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