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脐通便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945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贴脐通便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材料反应产物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属于一种治疗便秘 病症的贴脐通便散。
背景技术
所谓便秘,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 状。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祖国医学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 导失常,但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目前,对于便秘多采用胶囊、各种泻药 药片等口服治疗,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且直接贴于脐部的治疗便秘 病症的贴脐通便散。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 太子参7-15g 麦冬8-10g生地黄8-10g 熟大黄8-12g 厚朴7-llg 枳实7-llg 火麻仁7-llg 杏仁5-8g 皂荚6-9g 肉苁蓉6-9g
当归15-30g 玄明粉7-llg 槟榔IO-15g 芒硝8-10g 番泻叶5-8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基于传统医学"内病外治"的理论基础,以脐穴给 药,避免了对肝、肾、胃的剌激作用,不但解决了口服用药病气与药性相格拒,药入胃 即吐,不能纳药等弊端。同时避免脏器官对内服药物的分解,还有效的克服了患者不易 服药的问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中医理论探讨祖国医学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脾胃肝 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道失润;脾气不 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则"气内滞而物不行",或气郁化火, 火邪伤津,亦可使肠道失润;肾开窍于二阴而恶燥,又主五液,肾阴不足,则肠失濡润, 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故四者功能失调,皆为便秘之由。
在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便秘、少腹胀痛、纳差、神倦乏力等肝旺脾虚的症状。《金 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郁脾虚、木旺乘土、气机不畅乃 便秘产生的病因。本发明基于中医"内病外治"之理,以脐穴给药,贴脐治疗。通过药 物剌激神阙穴周围的神经,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机能,这样药物易被迅 速吸收、扩散进入血液,并随体内微循环系统到达到全身,标本兼治,共奏健脾行气、 滋阴通便之功,从根本上康复机体机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配方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l: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 太子参7g 麦冬8g 生地黄8g 熟大黄8g 厚朴7g
枳实7g火麻仁7g 杏仁5g 皂荚6g 肉苁蓉6g
当归15g 玄明粉7g 槟榔10g芒硝8g 番泻叶5g
实施例2: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 太子参15g 麦冬10g生地黄10g 熟大黄12g 厚朴llg 枳实llg火麻仁llg 杏仁8g 皂荚9g 肉灰蓉9g
当归30g玄明粉llg 槟榔15g芒硝10g 番泻叶8g
实施例3: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 太子参10g 麦冬9g生地黄9g 熟大黄10g 厚朴9g 枳实9g 火麻仁9g 杏仁6g 皂荚8g 肉苁蓉8g
当归23g玄明粉9g 槟榔12g芒硝9g 番泻叶7g
本发明是由太子参、麦冬、生地黄、熟大黄、厚朴、枳实、火麻仁、杏仁、皂荚、 肉苁蓉、当归、玄明粉、槟榔、芒硝和番泻叶等纯中药材组成,并采用常规的现代中药 制作技术研制而成的外用透皮散剂,适用于冷秘、热秘、虚秘、实秘等症状。
本发明使用时只要取散剂3g填入脐部,外用专用敷贴固定,五天换药一次,连续六 次为一个疗程,贴药期间禁止服用其他药物治疗。
本发明治疗结果
本发明的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其中,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便时通畅,短期无复发;
有效3天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欠畅;
无效症状无改善。
以下所有病案均来自周鑫亚健康研究所,病例收集历时二年时间。所观察的70例便
秘病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22 30岁,7例;31 40岁,23例;41 50岁,14例: 51 67岁,26例;病程1个月 12年,平均14个月。其中热秘26例,冷秘12例,实秘19 例,虚秘13例;器质性便秘21例,功能性便秘36例,结肠性便秘18例,直肠性便秘6例, 慢性便秘35例。部分病例可见腹胀、消瘦、肛门坠胀、甚至便血等症状,排便时间最长 90分钟,最短半个小时。
所有患者接受三个疗程后,70例患者中治愈57例,占81.4%;有效10例,占14.3 %;无效3例,占4.3%,总有效率95.7%。
权利要求
1、一种贴脐通便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太子参7-15g 麦冬8-10g生地黄8-10g 熟大黄8-12g 厚朴7-11g枳实7-11g火麻仁7-11g 杏仁5-8g 皂英6-9g 肉苁蓉6-9g当归15-30g 玄明粉7-11g 槟榔10-15g芒硝8-10g番泻叶5-8g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脐通便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 药剂太子参7g 麦冬8g 生地黄8g 熟大黄8g 厚朴7g枳实7g火麻仁7g 杏仁5g 皂荚6g 肉苁蓉6g当归15g 玄明粉7g 槟榔10g芒硝8g 番泻叶5g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脐通便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 药剂太子参15g 麦冬10g生地黄10g 熟大黄12g 厚朴llg 枳实llg火麻仁llg 杏仁8g 皂荚9g 肉苁蓉9g当归30g玄明粉llg 槟榔15g芒硝10g 番泻叶8g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脐通便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 药剂太子参10g 麦冬9g生地黄9g 熟大黄10g 厚朴9g 枳实9g 火麻仁9g 杏仁6g 皂荚8g 肉苁蓉8g当归23g玄明粉9g 槟榔12g芒硝9g 番泻叶7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材料反应产物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属于一种治疗便秘病症的贴脐通便散。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药剂太子参、麦冬、生地黄、熟大黄、厚朴、枳实、火麻仁、杏仁、皂荚、肉苁蓉、当归、玄明粉、槟榔、芒硝、番泻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基于传统医学“内病外治”的理论基础,以脐穴给药,避免了对肝、肾、胃的刺激作用,不但解决了口服用药病气与药性相格拒,药入胃即吐,不能纳药等弊端。同时避免脏器官对内服药物的分解,还有效的克服了患者不易服药的问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K33/04GK101293066SQ20081007123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8日
发明者鑫 周 申请人:鑫 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