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7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即治疗二叉神经痛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位于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的疾症,多见 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的病因较复杂,继发性的病因多与 血管畸形、动脉瘤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带状疱疹、蛛网膜炎等有关。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 疼痛突然发生,呈烧灼样、钻凿样、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发作时间不长,每次持续几秒钟或1-2分 钟,常伴流泪、流涎、坐立不安等。目前,国内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较多,有西药也有中药,但 是,存在药物价格高、效果不够理想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在治疗三叉神经油'使用药物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一种价格低廉、疗效 显著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老鸦花藤、西番莲各 30克,苏木、颠茄、小升麻各20克,樟脑、冰片各8克,75%酒精200毫升。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其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原料前6味打或切碎,连同 冰片置一大小适当的瓶内,加入酒精,盖上盖子密封,浸泡7天,过滤去渣,取药液,即成外搽药物。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其治疗原则是舒筋活络、祛风止痛。在原料配方上遵循药性经 属,偏重舒筋活络,兼顾整体平衡,落脚祛风止痛。药物中老鸦花藤具有舒筋活络、调经作用,西番 莲具有麻醉、镇静作用,苏木具有行血散瘀、通经止痛作用,颠茄具有祛风、止痛作用,小升麻具有 清热祛风作用,樟脑具有通窍止痛作用,冰片具有散郁火、通窍止痛作用,酒精具有通血脉、御寒气、 行药势作用。上述中药原料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并将药物通过由外渗透其内,直接投向 病灶,从而有效地发挥出舒筋活络、祛风止痫的功效,以达到治愈三叉神经痛之目的。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配方新颖、成本低廉、制备方便、效果显著。 使用方法用量每日3次。方法用药棉球蘸上药物搽于患处,每次涂2-3遍。 禁忌事项1、 用药期间禁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同硬、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2、 禁止内服。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标准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三叉神经痛症 状是否消失。用药15天为1个疗程。具体疗效分以下三级治愈——三叉神经痛症状全部消失;好转 ——三叉神经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用药l个疗程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毫无消失。效果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5例,治疗l个疗程,其中治愈12例,好转3例,治 愈率为80%,有效率为100%。典型病例金某,女,56岁,退休职工。2006年5月就诊。患者自述,近一个月来,在面部三叉区常出现 突然疼痛,如针刺样,持续时间不长,有时一天发生五、六次。诊査其它无异样,确诊为三叉神经痛, 采用本发明外搽药物,连用5天,症状消失。3个月后追访,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老鸦花藤、西番莲各30克,苏木、颠茄、小升麻各20克,樟脑、冰片各8克,75%酒精200毫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即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搽药物。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老鸦花藤、西番莲各30克,苏木、颠茄、小升麻各20克,樟脑、冰片各8克,75%酒精200毫升。它具有配方新颖、成本低廉、制备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K31/125GK101288718SQ20081010064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5日
发明者袁爱仙 申请人:袁爱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