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7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利用超声波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切
开、切除、或;疑固等处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高频处理的超声 波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在利用超声波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切开、切除、 或凝固等处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高频处理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的一个例子,公开了 一种例如日本特开2003 - 265496(专利文 献l)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在该装置的细长的插入部的基端部连结有手边侧操作部。 在该操作部中配设有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振子。在插 入部的前端部配设有用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理的处理部。
插入部具有细长的圆管状外套。在外套的内部贯穿有振动 传递构件。振动传递构件的基端部借助旋入式的结合部可相对 于超声波振子装卸地连接于其上。而且,向振动传递构件前端 侧的超声波探头传递由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
在处理部中,与超声波探头相对峙地配设有钳口。钳口的 基端部借助支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外套的前端部上。在外套
的内部贯穿有可沿轴线方向进退的、用于驱动钳口的操作杆。 在操作部配设有操作手柄。而且,随着操作手柄的操作,操作 杆被驱动而沿轴线方向进退,与该操作杆的动作连动地操作钳 口,使其相对于超声波探头进行开闭。
此时,随着闭合钳口的操作,在超声波探头与钳口之间把 持生物体组织。在该状态下,通过振动传递构件将来自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波纟展动传递至处理部一侧的超声波^笨头,从而利用
超声波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切开、切除、或凝固等处理。
另外,在上迷专利文献l的装置中,外套的基端部可相对 于操作部的操作手柄装卸地连结于其上。并且,在操作部安装 有高频连接销。在该高频连接销上连接有用于自高频烧灼电源 装置供给高频电源的电线。高频连接销的内端部通过操作部及 外套内的导电电路,与处理部的超声波探头、或钳口电连接。 于是,可根据需要向处理部的超声波探头、或钳口供给高频电 流,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凝固等高频处理。
在上述专利文献l的装置中,在进行高频处理时使用了在 患者体外配置有极板的、被称作单极的类型。而且,在进行高 频处理时,使高频电流自处理器具经过生物体组织流向极板地 进行处理。
另外,作为也可以进行高频处理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其他 例子,还开发出 一 种组装了被称作双极的类型的高频处理器具 结构的装置。在该类型处理器具的插入部前端的处理部设有一 对被电绝缘的电极。而且,在使这一对电极同时与生物体组织 接触的状态下,在两个电极之间通入高频电流,从而对生物体 组织进行高频加热。
在专利文献l所述的外套与手柄可自由装卸的超声波处理 装置中,在组装被称作双极的类型的高频处理器具的情况下, 在外套与手柄之间的装卸部,高频电流的导电电路的导通不稳 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利用超声波对生物体组 织进行切开、切除、或凝固等处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高频处理 且可以防止进行高频处理的手持件的手柄单元与外套单元之间
的导通不稳定的超声波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超声波振
子、探头部、外套部、手柄部、和高频电路;上述超声波振子 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上述探头部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上述 基端部连结于上述超声波振子,上述探头部用于传递自上述超 声波振子输出的超声波;上述外套部由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的 圆筒体形成,插入有可插入脱离的上述探头部,上述外套部具有与上述探头部相对峙、且以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前端
部的钳口 ;上述手柄部以可相对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基端部装
卸的方式连结于该基端部上,可操作上述钳口,使其相对于上 述探头部开闭,上述手柄部具有振子连接部,该振子连接部可
装卸自由地连接上述超声波振子;上述高频电路设置于上述外 套部和上述手柄部的连结体上,其可传导高频电流;上述高频 电3各包括外套部侧电^各、手柄部侧电^各、和电连4妄部;上述外 套部侧电3各配置于上述外套部 一侧;上述手柄部侧电^^配置于 上述手柄部一侧;上述电连接部随着连接上述外套部与上述手 柄部的动作,进4亍连4妄上述外套部侧电i 各与上述手柄部侧电路 的动作;上述电连接部包括外周凸缘部和卡合部;上述外周凸 缘部配置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基端部,形成于上述外套部的外 周上,并连接于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上述卡合部配置于上述手 柄部的内部,其以可相对于上述外周凸缘部卡合脱离的方式卡 合于其上;上述卡合部包括插入孔结构部和加载部;在连结上 述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时,上述插入孔结构部插入有上述外周 凸缘部;上述加载部配置于上述插入孔结构部内,可切换到以 不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非压接状态被保持的非压接位 置、和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压接位置,并在上述压接位 置,使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与上述手柄部侧电路之间导通。
优选为,上述外周凸缘部具有形成为非圆形的不同形状的 外周部,上述加载部配置于上述手柄部的内部,在上述外周凸 缘部沿上述外套部的轴线方向插入到上述插入孔部内的插入动 作位置,上述加载部保持在不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上述 非压接位置,并随着上述外周凸缘部自上述插入动作位置绕上 述外套部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动作,切换为上述压接位置。
优选为,上述加载部具有环状的橡胶部,在连接上述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时,该加载部朝如下方向施加作用力,该方向 是将上述橡胶部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而将上述外套部侧 电^各与上述手柄部侧电^各之间导通的方向。
优选为,上述橡胶部由导电性橡胶形成。
优选为,上述加载部具有板簧状的加载构件,在连接上述 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时,该加载部朝如下方向施加作用力,该 方向是将上述加载构件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而将上述外 套部侧电3各与上述手柄部侧电^各之间导通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超声波振
子、探头部、第1高频电路、外套部、手柄部、和第2高频电路; 上述超声波振子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上述探头部具有前端部 及基端部,上述基端部连结于上述超声波振子,上述探头部用 于传递自上述超声波振子输出的超声波;上述第l高频电路设 置于上述超声波振子和上述探头部的连结体上,其可传导高频 电流;上述外套部由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的圆筒体形成,用于 可插入脱离地插入上述探头部,上述外套部具有与上述探头部 相对峙、且以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前端部的钳口 ;上述 手柄部以可相对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基端部上装卸的方式连结 于上述外套上,可操作上述钳口,使该钳口相对于上述探头部 开闭,上述手柄部具有用于装卸自由地连接上述超声波振子的 振子连接部;上述第2高频电路设置于上述外套部和上述手柄 部的连结体上,用于传导高频电流;上述第2高频电路包括外 套部侧电路、手柄部侧电路、和电连接部;上述外套部侧电路 配置于上述外套部一侧;上述手柄部侧电路配置于上述手柄部 一侧;上述电连接部随着连接上述外套部与上述手柄部的动作, 进行连接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与上述手柄部侧电^各的动作;上述 电连接部包括外周凸缘部和卡合部;上述外周凸缘部配置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基端部,形成于上述外套部的外周上,并连接
于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上述卡合部配置于上述手柄部的内部,
其以可相对于上述外周凸缘部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该外周凸
缘部上;上述卡合部包括插入孔结构部和加载部;在连结上述 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时,上述插入孔结构部被插入上述外周凸 缘部;上述加载部配置于上述插入孔结构部内,可随着上述手 柄部与上述外套部之间绕上述外套部的中心轴线作相对^^转动 作,切换到以不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非压接状态被保持 的非压接位置、和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压接位置,并在 上述压接位置,将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与上述手柄部侧电路之间 导通。
优选为,上述手柄部包括旋转操作部,该旋转操作部用于 驱动上述外套部, -使其以上述外套部的中心线为中心绕该轴线 旋转,上述振子连接部具有管状构件,该管状构件由绝缘材料 形成,在连接上述探头部和上述手柄部时该管状构件使上述探 头部与上述第2高频电路之间绝缘。
优选为,上述管状构件具有位置限制机构,该位置限制机 构在连结上述纟果头部和上述手柄部时,限制上述纟笨头的旋转位 置。
优选为,上述位置限制机构包括突出部和卡合凹部;上述
突出部朝向内方地突出设置于上述管状构件的内周面上;上述
卡合凹部形成于上述探头部的外周面上,并与上述管状构件的 突出部相卡合。
优选为,在上述探头部的前端部具有向偏离上述探头部的 中心线方向的方向弯曲的前端弯曲部,上述钳口具有弯曲成与 上述探头部的上述前端弯曲部相对应的形状的前端弯曲部。
优选为,上述手柄部包括旋转操作部,该旋转操作部用于驱动上述外套部,^吏其以上述外套部的中心线为中心绕该轴线 旋转,上述外套部具有管状构件,该管状构件由绝缘材料形成, 在连接上述探头部和上述手柄部时,该管状构件使上述探头部
与上述第2高频电路之间绝缘。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在做成可进行双极高频处理的手 持件的手柄单元与外套单元之间可装卸的构造时,外套单元侧 电路与手柄单元侧电路之间的导通稳定。
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将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部分优 点将从说明书中明显看出,或者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得到。 可借助于下文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本实用新 型的优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上面给 出的简要说明和下面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一起图解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l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 整体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拆除了连结 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外套单元的 前端部分的俯视图。
图3B是表示笫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探头单元的 前端部分的俯^L图。
图4A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外套单元的 前端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4B是表示内筒内周面的绝缘涂层的纵剖视图。
图5是图4A的V - V剖视图。
图6是图4A的VI - VI剖视图。
图7是图4A的VI1-VII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外套单元的 基端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9A是图8的IXA- IXA剖视图。 图9B是图8的IXB- IXB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X - X剖视图。 图ll是图8的XI - XI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外套单元的 连接管体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外套单元的 连接管体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和 振子单元的连结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单元连结部 分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的 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7A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 与外套单元卡合前的状态的图16的17 - 17剖视图。
图17B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 与外套单元卡合后的状态的图16的17 - 17剖视图。
图18是图16的18- 18剖视图。
图19是图16的19- 19剖视图。
图20是图16的20 - 20吾'J视图。
图21是图16的21 - 21剖视图。
图22是图16的22 — 22吾'J一见图。
图23是图16的23 - 23剖视图。
图24是图16的24 - 24剖视图。图25是图16的25- 25吾'j视图。
图26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保持构 件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保持构 件的主视图。
图28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保持构 件的侧浮见图。
图29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构件的 立体图。
图30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电极构件的 水平剖视图。
图31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与 外套单元连结时的旋转卡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与 外套单元连结时的旋转卡合前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3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与 外套单元连结时的旋转卡合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与 外套单元连结时的旋转卡合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5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将组装构件 组装到手柄单元的固定手柄的基体构件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6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探头单元的 俯视图。
图37是图36的37 - 37剖视图。
图38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与 电缆连结状态的俯视图。
图39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电缆的基端部的俯视图。
图40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电路的概略结构图。
图41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振子单元的 前端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一见图。
图42A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 与外套单元的装卸部分采用第1变形例的板簧构件的变形前状 态的水平剖视图。
图4 2 B是表示同 一 变形例的板簧构件的变形后状态的水平
剖视图。
图43是表示第l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与 外套单元的装卸部分的第2变形例的加载构件的水平剖视图。
图4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与 振子单元的连结状态的侧视图。
图4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的 内部结构的纟从剖4见图。
图4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的 内部电路的连接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图 l表示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持件l的整体概略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是一种在利用超声波对生物体组 织进行切开、切除、或凝固等处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高频处 理的超声波凝固切开处理装置。
如图2所示,手持件1包括振子单元2、探头单元(探头部) 3、手柄单元(手柄部)4、和外套单元(外套部)5这4个单元。这4个单元分别被以可拆卸的方式连结着。
在振子单元2的内部组装有后述的振子6 (参照图41 ),该 振子6用于利用将电流转换为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产生超声 波振动。压电元件的外侧被圆筒状的振子罩7覆盖。并且,在 振子单元2的后端延伸有电缆9,该电缆9用于自电源装置主体8 供给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的电流。
在振子罩7内的超声波振子6的前端部连结有放大超声波 振动的振幅的喇p八10的基端部。在该喇口八10的前端部形成有探 头安装用的螺紋孔部10a。
图36表示探头单元3的整体外观。该探头单元3的整体长度 设计为超声波振动的半波长的整数倍。探头单元3具有金属制 的棒状振动传递构件ll。在振动传递构件ll的基端部设有用于 与喇叭10的螺紋孔部10a螺紋接合的螺紋部12。于是,该螺紋 部12可螺紋安装于振子单元2中的喇叭10的螺紋孔部10a上。由 此,将探头单元3与振子单元2之间组装在一起。此时,在超声 波振子6和探头单元3的连结体中形成了可传导高频电流的第1 高频电路13。
在振动传递构件ll的前端部设有纟果头前端3a。探头前端3a 形成为大致J字形的弯曲形状。探头单元3在轴线方向上中途的 振动节部的多个部位处减小沿轴线方向的截面积,从而可获得
要用探头前端3a进行处理所需要的振幅。在处于探头单元3的 轴线方向中途的振动的节位置的多个部位,安装有由弹性构件 形成为环状的橡胶环。于是,可利用这些橡胶环防止了探头单 元3与外套单元5之间的干涉。
在探头单元3轴线方向上的最靠近基端部 一 侧的振动节位 置,设有凸缘部14。如图37所示,在该凸缘部14的外周面上, 在周向上的3处形成有键槽状的卡合凹部15。外套单元5包括由圆筒体形成的外套主体16、和配设于外 套主体16前端的4甘口 17。外套主体16包括如图7所示地截面形 状为圆形的金属制的外筒18、和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例如D 形的金属制的内筒19。在外筒18与内筒19之间,形成有供钳口 17的驱动轴21穿过的通道22。
如图4A所示,夕卜筒18的外周面由绝缘管23包覆。如图4B 所示,内筒19的内周面由绝缘材料形成了绝缘涂层24。另外, 也可以在内筒19的内周面上设置绝缘管。于是,利用内筒19的 绝缘涂层2 4使其与探头单元3之间电绝缘。
在外筒18的前端部固定有大致圓筒状的前端罩25的基端 部。在前端罩25的基端部内周面侧安装有管状的推压构件26, 该推压构件26推压探头单元3,以使其不与前端罩25接触。在
道20。
如图3A所示,在前端罩25的前端部,朝向外筒18前方延伸 设有左右成一对的钳口支承部25a。如图6所示,在这些钳口支 承部25a上,安装有可借助两个支点销27转动的、钳口17的金 属制钳口主体28。如图3A所示,该钳口 17形成为与探头单元3 的探头前端3a相对应的大致J字形的弯曲形状。于是,钳口17 与探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相对立、且以两个支点销27为中心 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参照图6)。可将钳口 17转动操作至被向远 离探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的方向转动的打开位置、和被向探 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 —侧接近的方向转动的闭合位置。通过 将钳口 17转动操作至闭合位置,在钳口 17与探头单元3的探头 前端3a之间把持生物体组织。
钳口主体28包括由PTFE等树脂构成的把持构件29、和保 持该把持构件29的金属制把持部安装构件30。把持构件29以可利用销31 A以转动 一 定角度的方式安装在把持部安装构件30上 (参照图5)。并且,如图4A所示,驱动轴21的前端部借助销28a 连结于钳口主体28的后端。该驱动轴21穿过前端罩25内,接着 如图7所示,穿过外套主体16的外筒18与内筒19之间,延伸至 外套主体16的基端部 一 侧。
图8表示外套主体16的基端部。在外套主体16的基端部设 有用于相对于手柄单元4进行装卸的装卸机构部31。装卸机构 部31包括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圆筒状的大径的捏手构件32、由金 属制的圆筒体形成的引导筒体33、和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圆筒状 的连接管体34。
捏手构件32包括配置于其前端部的环状的第l固定部32a、 和配置于其后端部的圆筒状的第2固定部32b。第l固定部32a 的内周面固定于外套主体16的基端部外周面上。捏手构件32的 第2固定部32b包括配置于其前端侧的引导筒体33的固定部35、 和配置于其后端部侧的用于与手柄单元4装卸的装卸部36。
引导筒体33包括配置于其前端部的大径的前端凸缘部 33a、和配置于其后端部侧的外周凸缘部33b。如图9A所示, 引导筒体33的前端凸缘部33a以插入到捏手构件32内部的状 态,由树脂制的两个固定螺钉37固定于捏手构件32上。
在引导筒体33的内侧配设有金属制的连接管38。该连接管 38的前端部内周面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外套主体16的外筒18 上。并且,连接管38与引导筒体33之间通过金属制的固定螺钉 39固定。由此,引导筒体33、固定螺钉39、连接管38、外筒18、 前端罩25、支点销27、钳口主体28之间电导通,形成了可传导 高频电流的外套单元侧电路40。
如图9 B所示,捏手构件3 2的装卸部3 6包括沿其周向延伸设 置的倾斜面状的引导沟41 、和形成于该引导沟41的 一端部上的卡合凹部42。引导沟41具有随着朝向捏手构件32的后端部侧, 其外径变小的锥状的倾斜面。卡合凹部42由直径小于引导沟41 倾杀+面的凹陷部形成。手柄单元4一侧的后述的卡合杆43以可 相对于卡合凹部42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该卡合凹部42上。图 33、 34表示卡合杆43卡合于卡合凹部42中的状态,图31、 32 表示自卡合凹部42中拔出卡合杆43的卡合解除状态。
连接管体34以可沿外套主体16的轴线方向自由滑动的方 式贯穿引导筒体33内部。驱动轴21的基端部借助销21A固定于 该连接管体34的前端部(参照图IO)。在连接管体34的基端部 具有图12、 13所示的两个引导沟44。手柄单元4一侧的后述的 卡合销4 5以可相对于引导沟4 4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卡合沟 44中。在引导沟44的终端部形成有卡合沟44a,该卡合沟44a 限制卡合销45沿外套主体16轴线方向的移动。
外周凸缘部33b具有非圆形的卡合部46。在卡合部46中形 成有将外周凸缘部33b的圆形外周面上的多个部位(本实施方 式中为三个部位)切去而成的三个平面部46a。在三个平面部 46a之间的各接合部上,分别形成有直径大于平面部46a直径的 角部46b。由此,在外周凸缘部33b中形成了截面形状近似大致 三角形的卡合部46。另外,该非圆形的卡合部46不必一定是大 致三角形,只要是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等的非圆形即可, 可以考虑为各种形状。
手柄单元4主要包括固定手柄47、保持筒48、可动手柄49、 转动操作旋钮50、和可传导高频电流的手柄单元侧电路95。在 固定手柄47的上部配设有保持筒48。在固定手柄47与保持筒48 之间具有开关保持部51。如图35所示,开关保持部51包括固定 于保持筒48下端部的开关安装部52、和固定于固定手柄47上端 部的罩构件53。开关安装部52具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作为按钮开关的手动开关按钮(例如,凝固用开关按钮54和切 开用开关按钮55 )。在开关安装部52中组装有由凝固用开关按 钮54操作的凝固用开关54a、由切开用开关按钮55操作的切开 用开关55a、和配线电路板92。在配线电路板92上连接有一端 连接于凝固用开关54a的凝固用配线93a、 一端连4妻于切开用开 关55a的切开用配线93b、和 一端连接于接地用公用端子的接地 用酉己线93c。这3才艮配线93a 93c以巻绕的状态组装到开关保持 部51内。
在可动手柄49的上部具有大致U字形的臂部56。如图20所 示,大致U字形的臂部56具有两个臂56a、 56b。可动手柄49以 在两个臂56a、 56b之间插入有保持筒48的状态组装入保持筒48 中。
臂56a、 56b分别具有支点销57和作用销58。在保持筒48 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销座孔部59和窗口部60。各臂56a、 56b 的支点销57插入到保持筒48的销座孔部59内。由此,可动手柄 4 9的上端部以可借助支点销5 7转动的方式枢轴支承于保持筒 48上。
在固定手柄47和可动手柄49的各下端部分别设有把手部 61、 62。于是,通过将手指勾在此处而将其握紧,可借助支点 销57使可动手柄49转动,操作可动手柄49而使其相对于固定手 柄47开闭。
可动手柄49的各作用销58穿过保持筒48的窗口部60,延伸 到保持筒48的内部。在保持筒48的内部设有将可动手柄49的操 作力传递到钳口 17的驱动轴21的操作力传递机构6 3 。
如图16所示,操作力传递机构63主要包括金属制的圆筒状 弹簧支架构件64、和树脂制的滑动构件65。弹簧支架构件64 与保持筒4 8的中心线同轴配置,并沿与探头单元3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
弹簧支架构件6 4的基端部以可绕轴线转动、且可沿与探头 单元3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进退的方式,连结在固定于保持 筒48基端部上的后述的圆筒状接点单元66上。在弹簧支架构件 64的前端部,朝向内侧方向突出地设置有前述的手柄单元4侧 的一对卡合销45。在连结手柄单元4与外套单元5时,手柄单元 4侧的 一 对卡合销45以可相对于外套单元5的引导沟44终端部 的卡合沟44a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卡合沟44a上。
在弹簧支架构件64的外周面上配设有螺旋弹簧67、上述滑 动构件65、挡块68、和弹簧支架69。螺旋弹簧67的前端部固定 于弹簧支架69上。挡块68限制滑动构件65后端侧的移动位置。 螺旋弹簧67以一定的装配力安装于弹簧支架69与滑动构件65 之间。
在滑动构件65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形成有环状的卡合沟 65a。如图20所示,可动手柄49的作用销58以插入到该卡合沟 65a中的状态卡合于其上。于是,在手握可动手柄49,操作可 动手柄49而4吏其相对于固定手柄47闭合时,随着此时的可动手 柄49的转动动作,作用销58以支点销57为中心转动。与该支点 销57的转动动作连动的滑动构件65,沿轴线方向向前进方向移 动。此时,借助螺旋弹簧67连结于滑动构件65的弹簧支架构件 64也与滑动构件65 —起进行进退动作。由此,通过一对卡合销 45向连接管体34传递可动手柄49的操作力,使钳口 17的驱动轴 21向前进方向移动。因此,钳口 17的钳口主体28借助支点销27 进行转动。
并且,在通过该操作而在钳口 17的把持构件29与探头单元 3的探头前端3a之间夹住生物体组织时,随着探头前端3a的弯 曲,把持构件29以销31A为支点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在把持构件29的整个长度上施加均匀的力。在该状态下,通过输出超声 波,可将血管等生物体组织凝固、切开。
在保持筒4 8的前端部形成有环状的轴承部7 0 。可绕轴线转 动的金属制圆筒状旋转传递构件71连结于该轴承部7 0 。旋转传 递构件71形成有向轴承部70的前方突出的突出部72、和自轴承 部70向保持筒48的内部侧延伸设置的大径部73。
转动操作旋钮50以嵌套的状态固定于突出部72上。在该转 动操作旋钮50的前端部配设有上述卡合杆43。卡合杆43的中间 部以可借助销74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突出部72。卡合杆43的基端 部向形成于转动l喿作旋钮50前表面上的杆收容凹部75的内部 侧延伸。
在转动操作旋钮50的前端部外周面上配设有用于向卡合 解除方向操作卡合杆43的操作按钮76。在该操作按钮76中突出 设置有朝下的工作销77。工作销77穿过转动操作旋钮50的壁 孔,向杆收容凹部75的内部侧延伸。卡合杆43的基端部以可借 助销78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工作销77的下端部。
在突出部72的前端部配设有转动纟喿作旋钮50的防脱环80。 在突出部72的前端部形成有外螺紋部79。在防脱环80的内周面 上形成有可与外螺紋部79螺紋接合的内螺紋部80a。于是,通 过使防脱环80的内螺紋部80a与突出部72的外螺紋部79螺紋结 合,可使转动操作旋钮50固定于旋转传递构件71上。
如图19所示,在弹簧支架构件64的弹簧支架69中,朝向径 向外方突出地设有4个金属制的定位销81。在旋转传递构件71
簧支架构件64的一个销81插入。卡合孔部82沿与探头单元3的 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由此,通过在才喿作可动手柄49 时使销81沿卡合孔部82移动,防止弹簧支架构件64的进退动作传递至旋转传递构件71 。
相对于此,在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与转动操作旋
钮50 —起旋转的旋转传递构件71的旋转动作可通过销81传递 至弹簧支架构件64 —侧。由此,在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 保持筒48内部的旋转传递构件71、销81、弹簧支架构件64、滑 动构件65、螺旋弹簧67所构成的组装单元一体地与转动操作旋 钮50 —起一皮绕轴线旋转驱动。
图26 ~ 28表示圆筒状的接点单元66。接点单元66具有树脂 制的圆筒状电极保持构件83。如图28所示,电极保持构件83 具有外径尺寸不同的三个(第1 第3)电才及座部84、 85、 86。 前端部一侧的第l电才及座部84直径最小,后端部一侧的第3电^f及 座部86直径最大。
如图23所示,第1电极座部84具有 一个接点构件固定孔 84a、和两个贯穿孔84b、 84c。两个贯穿孔84b、 84c的中心线 配置于与接点构件固定孔84a的中心线正交的位置。
同样,如图24所示,第2电极座部85具有一个接点构件固 定孑L85a、和两个贯穿孔85b、 85c。如图25所示,第3电极座部 86具有一个接点构件固定孔86a、和两个贯穿孔86b、 86c。
第l电极座部84的接点构件固定孔84a、第2电极座部85的 接点构件固定孔85a、第3电极座部86的接点构件固定孔86a的
图29及图30表示组装到第1 第3电极座部84、 85、 86中 的电极构件87A、 87B、 87C。这些电极构件87A、 87B、 87C 均形成为相同形状。在此,仅对组装到第l电极座部84中的电 极构件87A进行说明,对其他的第2、第3电极座部85、 86的电 极构件87B、 87C的相同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 说明。电极构件87A包括一个直线状的固定部87a、和两个弯曲部 87b、 87c。在直线状的固定部87a的一端配置一个弯曲部87b, 在其另一端配置另一个弯曲部87c。如图29所示,由此,电极 构件87A弯曲形成为大致U字形。
在固定部87a的中央位置具有孔88和L字形的配线连接部 89。在两个弯曲部87b、 87c的中央位置分别成形有朝向内侧弯 曲的形状的縮颈部90。
在将电极构件87A组装到第l电极座部84中的情况下,固定 销91插入到电极构件87A的固定部87a的孑L88、和第l电极座部 84的接点构件固定孔84a中。利用该固定销91将电极构件87A 固定在第l电极座部84上。此时,以这样的状态配置在第l电 极座部84的 一 个贯穿孔84b中插入电^f及构件87A的 一 个弯曲部 87b的缩颈部90,在其另 一个贯穿孔84c中插入电极构件87A的 另 一 个弯曲部8 7 c的缩颈部9 0 。将电极构件8 7 B组装到第2电极 座部85中的情况,以及将电极构件87C组装到第3电极座部86 中的情况也相同。
如图22所示,在接点单元66的电极保持构件83的后端部形 成有大直径的固定凸《彖部83a。在固定凸^^部83a的外周面上的 多处(本实施方式中为三处)突出设有卡合凸部83b。在保持 筒48后端部内周面上的与固定凸缘部83a的三个卡合凸部83b 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卡合凹部48a。在将电极保持构件83 组装到保持筒48中的情况下,固定凸缘部83a的三个卡合凸部 83b以插入到保持筒48的卡合凹部48a中的状态卡合固定于卡 合凹部48a中。由此,可限制电极保持构件83相对于保持筒48 绕轴线的旋转。
在保持筒48上形成有与电极保持构件83的固定凸缘部83a 抵接的台阶部43b。在电极保持构件83的固定凸缘部83a抵接于该台阶部43b的状态下,利用固定螺钉48c将电极保持构件83 螺紋固定于保持筒48上。由此,可限制电极保持构件83相对于 保持筒48沿轴线方向的移动。
组装到开关保持部51中的3根配线93a 93c的各端部,分 别连接于组装到接点单元66中的三个电极构件87A、 87B、 87C 的配线连4妄部89。
如图21所示,在接点单元66中还设有由金属制的板簧构成 的、大致C字形的电接点构件96。电接点构件96连接于弹簧支 架构件64基端部的外周面上。
上述手柄单元侧电路95由电接点构件96、弹簧支架构件 64、定位销81、和旋转传递构件71构成。
在旋转传递构件71内周面上的沿轴线方向大致中央位置 设有卡合部件94,该卡合部件94以可相对于外套单元5的外周 凸缘部33b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该外周凸缘部33b上。如图 17A、 17B所示,该卡合部件94具有插入孔部94a和导电橡胶环 (加载部件)94b,在连结外套单元5和手柄单元4时,该插入 孔部94a中插入外周凸缘部33b,该导电橡胶环94b配置于插入 孑L部94a内。
导电橡胶环94b的内周面形状与外周凸缘部33b的卡合部 46的形状大致相同,即分别形成有三个平面部94bl和三个角部 94b2,该平面部94bl是将圆形内周面上的多个部位(本实施方 式中为三个部位)切去而成,该角部94b2配置于三个平面部 94bl之间的各接合部上,其直径大于平面部94bl的直径。由此, 形成为近似大致三角形的截面形状。因此,如图17A所示,在 导电橡胶环94b的内周面形状与外周凸缘部33b的卡合部46相 对应的位置,即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分别与导电橡胶 环94b的三个角部94b2对齐的状态下,导电橡胶环94b保持在自然状态的非压缩位置。如图17B所示,相对于此,通过使手柄
单元4与外套单元5之间绕外套单元5中心轴线相对旋转,导电 橡胶环94b可切换到压接于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上的 压接位置。此时,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通过与导电橡 月交环94b的三个平面部94b:U氐4妻而#皮压缩。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外套单元5和手柄单元4时,在进行 将外套单元5的外周凸缘部33b笔直地插入到导电橡胶环94b内 部的插入动作时(参照图31及图32),如图17A所示,导电橡胶 环94b保持在自然状态的非压缩位置。此时,手柄单元4一侧的 卡合杆43保持搭在外套单元5的捏手构件32的引导沟41的倾斜 面上的状态。之后,如图33及图34所示,通过使外套单元5的 捏手构件32绕轴线相对于手柄单元4旋转,使手柄单元4一侧的 卡合杆43以插入到引导沟41一端部的卡合凹部42中的状态卡 合于该卡合凹部42中。如图17B所示,此时,导电橡胶环94b 可切换到压接于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上的压接位置。 由此,通过导电橡胶环94b使外套单元侧电路40 (形成于引导 筒体33、固定螺钉39、连接管38、外筒18、前端罩25、支点销 27、钳口主体28之间)与手柄单元侧电路95 (形成于电接点构 件96、弹簧支架构件64、定位销81、旋转传递构件71之间)之 间导通。此时,在外套单元5和手柄单元4的连结体中形成了可 传导高频电流的第2高频电路97。
如图21所示,在手柄单元4的弹簧支架构件64的内周面上 具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管状构件9 8 。管状构件9 8固定于弹簧支 架构件64的内周面上。由此,在连接探头单元3和手柄单元4时, 可利用管状构件98使第1高频电路13与第2高频电路97之间绝 缘。
在管状构件98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探头单元3的凸缘部14的三个卡合凹部15 (参照图37)相对应的三个卡合凸部99。在 连接探头单元3和手柄单元4时,管状构件98的三个卡合凸部99 以可相对于探头单元3的凸缘部14的三个卡合凹部15卡合脱离 的方式卡合于该卡合凹部15上。由此,可限制探头单元3与手 柄单元4的管状构件98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在旋转操 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探头单元3和振子单元2的连接体与保持 筒48内部的组装单元一起一体地一皮旋转驱动。
另外,探头单元3的凸缘部14与管状构件98之间的卡合部 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管状构件98的截面形状 形成为D字形,并使探头单元3的凸缘部14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与 管状构件98相对应的D字形。
振子单元2的前端部以可相对于接点单元66装卸的方式连 结于接点单元66上。如图40所示,在振子单元2后端的1根电缆 9的内部组装有超声波振子用的2根配线101、 102、高频通电用 的2根配线103、 104、和与开关保持部51内的配线电路板92相 连接的3根配线105、 106、 107。超声波振子用的2根配线101、 102的前端部连接于超声波振子6。高频通电用的一根配线103 的前端部连接于超声波振子6。
在振子单元2的后端配设有四个电连接用的第1 ~第4导电 板lll ~ 114。高频通电用的另 一根配线104的前端部连接于第1 导电板lll。 3根配线105、 106、 107分别连接于第2~第4导电 板112~ 114。
图41表示振子单元2前端部的内部结构。在振子罩7的前端 部形成有连接圆筒部121。在该连接圆筒部121的外周面上安装 有将环的一部分切去而成的板簧状的C字形环122。在连接圆筒 部121的内侧突出设置有外径尺寸不同的3段(第1~第3)圆筒 部123~125。第l圆筒部123的外径最小,且自连接圆筒部121前端突出的长度最长。第2圆筒部124的外径大于第l圆筒部123 的外径,且自连接圆筒部121前端突出的长度小于第l圆筒部 123的突出长度。第3圆筒部125的外径最大,且自连接圆筒部 121前端突出的长度小于第2圆筒部124的突出长度。
在第l圆筒部123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圆筒状的第l接点构件 131。同样,在第2圆筒部124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圆筒状的第2 接点构件132,在第3圆筒部125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圆筒状的第3 接点构件133。第2导电板112连接于第1接点构件131,第3导 电板113连接于第2接点构件132,第4导电板114连接于第3接点 构件133。
在第l圆筒部123的内周面上安装有圆筒状的第4接点构件 134。第4接点构件134连接于第l导电板lll。
在连结手柄单元4和振子单元2时,手柄单元4的接点单元 66与振子单元2的前端部相连接。此时,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 件87A与振子单元2的第1接点构件131之间被相连接。同时, 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B与振子单元2的第2接点构件132之 间、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C与振子单元2的第3接点构件 133之间、以及接点单元66的C字形接点构件96与振子单元2的 第4接点构件134之间被分别连接。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 施方式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持件1的振子单元2、探头单元3、 手柄单元4、和外套单元5这4个单元可拆卸。于是,在使用手 持件l时,将振子单元2与探头单元3之间相连结。由此,在振 子单元2和探头单元3的连结体中形成了可传导高频电流的第1 高频电路13。
接着,将手柄单元4与外套单元5之间相连接。在连结手柄 单元4和外套单元5时,在把持外套单元5的捏手构件32的状态下,将连接管体34插入到手柄单元4的旋转传递构件71内部。 如图31及图32所示,在连结该外套单元5和手柄单元4时,手柄 单元4一侧的卡合杆43保持搭在外套单元5的捏手构件32的引 导沟41的倾斜面上的状态。此时,如图17A所示,以在导电橡 胶环94b的内周面形状与外周凸缘部33b的卡合部46相对应的 位置、即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分别与导电橡胶环94b 的三个角部94b2对齐的状态被保持。因此,将外套单元5的外 周凸缘部33b笔直地插入到导电橡胶环94b内部。如图17A所 示,在进行该插入动作时,导电橡胶环94b保持在自然状态的 非压缩位置。在该状态下,外套单元侧电路40与手柄单元侧电 路95之间未导通。
接着,在该插入动作结束之后,进行使外套单元5的捏手 构件32绕轴线相对于手柄单元4旋转的操作。如图33及图34所 示,通过该操作,使手柄单元4一侧的卡合杆43以插入到引导 沟41一端部的卡合凹部42中的状态:f皮卡合。如图17B所示,此 时,导电橡胶环94b可切换到压接于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 46b上的压接位置。由此,通过导电橡胶环94b使外套单元侧电 路40与手柄单元侧电路95之间导通。结果,在外套单元5和手 柄单元4的连结体中形成了可传导高频电流的第2高频电路97。
在进行使该外套单元5绕轴线旋转的操作的同时,使手柄 单元4一侧的一对卡合销45以可相对于外套单元5的引导沟44 终端部的卡合沟44a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卡合沟44a中。由 此,手柄单元4一侧的弹簧支架构件64与外套单元5 —侧的连接 管体34之间借助卡合销45相连结。结果,操作可动手柄49而使 其相对于固定手柄47闭合时的手柄单元4一侧的操作力,可传 递至外套单元5—侧的钳口 17的驱动轴21。该状态为外套单元5 与手柄单元4连结的状态。之后,组装成将外套单元5和手柄单元4的连结体,与超声
波振子6和探头单元3的连结体合体的状态。在进行该组装作业 时,手柄单元4的接点单元66与振子单元2的前端部相连接。此 时,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A与振子单元2的第l接点构件 131之间相连接。同时,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B与振子单 元2的第2接点构件132之间、接点单元66的电极构件87C与振 子单元2的第3接点构件133之间、以及接点单元66的C字形电 接点构件96与振子单元2的第4接点构件134之间被分别相连 接。由此,外套单元5和手柄单元4的连结体的第2高频电^各97 与电缆9内部的高频通电用的配线104相连"^妻。并且,电缆9内 部的3根配线105、 106、 107与开关保持部51内的配线电路寺反 92相连接。该状态为手持件l的组装作业结束的状态。
于是,在使用手持件l时,通过操作可动手柄49而使其相 对于固定手柄47闭合,与该可动手柄49的才喿作连动地使驱动轴 21沿轴线方向移动,并与该驱动轴21沿轴线方向的进退动作连 动地驱动钳口 17,使其相对于探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进行开 闭。由此,在钳口 17与探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之间把持生物 体组织。
在该状态下,有选择地按下操作固定手柄47的凝固用开关 按钮54或切开用开关按钮55中的任一个。在按下操作凝固用开 关按钮54时,分别对向探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中导通高频电 流的第1高频电路13、和向外套单元5的钳口主体28中导通高频 电流的第2高频电路97通电。由此,由探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 和外套单元5的钳口主体28构成了高频处理用的两个双极电 极。然后,通过向探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和外套单元5的钳 口主体28这两个双极电极之间通入高频电流,可以对钳口 17与 探头单元3的探头前端3a之间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双极高频处理。
在按下操作切开用开关按钮55时,与上述高频通电同时地 向超声波振子6中通入驱动电流,驱动超声波振子6。由此,通
过振动传递构件ll将来自超声波振子6的超声波振动传递至探 头前端3a,从而可以在上述高频通电的同时利用超声波对生物 体组织进行切开、切除等处理。另外,也可以利用超声波对生 物体组织进行凝固处理。
另外,在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与转动操作旋钮50 一起旋转的旋转传递构件71的旋转动作通过销81传递至弹簧 支架构件64 —侧。由此,在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保持 筒48内部的旋转传递构件71、销81、弹簧支架构件64、滑动构 件65、螺旋弹簧67所组成的组装单元一体地与转动操作旋钮50 一起被绕轴线旋转驱动。并且,通过与保持筒48内部的弹簧支 架构件64—起旋转的管状构件98,将转动操作旋钮50的旋转操 作力传递至探头单元3的振动传递构件11。由此,保持筒48内 部的组装单元与振子单元2和探头单元3的连结体一起被绕轴 线一体地;旋转驱动。
因此,对于上述结构可起到如下的效果。即,在本实施方 式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持件l中,在外套单元5的引导筒体33的 前端凸缘部33a上设有大致三角形的卡合部46。在旋转传递构 件71的内周面上设有导电橡胶环94b。于是,如图17B所示, 在连结外套单元5和手柄单元4时,通过使外套单元5的捏手构 件32绕轴线相对于手柄单元4旋转,使导电橡胶环94b可切换到 压接于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上的压接位置。这样,借 助导电橡胶环94b的压接部分使外套单元侧电路40与手柄单元 侧电路95之间导通,从而可以使外套单元侧电路40与手柄单元 侧电路95之间的导通稳定。因此,可以防止在做成可进行双极高频处理的手持件1的手柄单元4与外套单元5之间可装卸的构 定。
并且,由于在手柄单元4内设有管状构件98,因此在连接 探头单元3和手柄单元4时,可以利用管状构件9 8使第1高频电 路13与第2高频电路97之间绝缘。在连接探头单元3和手柄单元 4时,使管状构件98的三个卡合凸部99以可相对于探头单元3 的凸缘部14的三个卡合凹部15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这些卡 合凹部15中。由此,可限制探头单元3与手柄单元4的管状构件 98在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在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 探头单元3和振子单元2的连接体可以一体地与保持筒48内部 的组装单元一起被旋转驱动。这样,由于将管状构件98兼用作 限制探头单元3与手柄单元4的管状构件98在旋转方向上的位 置的位置限制部件,因此可以减少手柄单元4内的零件数量。
并且,由于外套单元5以可相对于手柄单元4装卸的方式连 结于手柄单元4上,因此在外套单元5前端部的钳口 17的把持构 件29磨损等情况下,可以仅更换外套单元5。因此,与像将外 套单元5与手柄单元4一体地组装的情况那样地,整体更换手柄 单元4与外套单元5的组装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成本。
如图4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持件l中 做成这样的构造在振子单元2后端的1根电缆9的内部组装超 声波振子用的2根配线101、 102、高频通电用的2根配线103、
104、 和与开关保持部51内的配线电路板92相连接的3根配线
105、 106、 107。因此,不必在手持件l中连接多根电缆,因此 可以提高手持件l的操作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手柄47上设置开关保持部 51,在固定手柄47中内置地组装凝固用开关按钮54和切开用开关按钮55。这些凝固用开关按钮54和切开用开关按钮55的连接 配线配设于手持件l的内部,且与组装于振子单元2后端的l根 电缆9内部的3才艮配线105、 106、 107相连4妾。因此,不会像例 如在手持件l上外装有凝固用开关按钮54和切开用开关按钮55 的情况那样地,将凝固用开关按钮54和切开用开关按钮55用的 连接配线连结于手持件l。结果,可以进一步减少连接于手持 件l的连接线种类。
图42A、 42B表示第l实施方式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 4与外套单元5的装卸部分的第1变形例。在第l实施方式中,在 手柄单元4的旋转传递构件71的内周面上设有导电橡胶环94b。 而且,表示了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外套单元5的外周凸缘部33b 的三个角部46b^氐接于导电橡胶环94b的三个平面部94bl,压缩 导电橡胶环94b,从而借助导电橡胶环94b使外套单元侧电路40 与手柄单元侧电路95之间导通。本变形例替代该导电橡胶环 94b,而设有三个金属制的板簧构件115。各板簧构件115沿旋
115之间形成有空间部116,该空间部116可保持旋转传递构件 71与外套单元5的外周凸缘部33b之间的非接触状态。
于是,如图42A所示,在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分 别与各板簧构件115之间的空间部116对齐的状态下,各板簧构 件115保持在自然状态的非压缩位置。相对于此,如图4 2 B所示, 通过使手柄单元4与外套单元5之间绕外套单元5中心轴线相对 旋转,可利用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切换到各板簧构件 115被压接的压接位置。此时,各板簧构件115通过按压在外周 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上而被压缩。
在本变形例中,连结外套单元5和手柄单元4时,在进行将 外套单元5的外周凸缘部33b笔直地插入到旋转传递构件71内部的插入动作时(参照图31及图32),如图42A所示,各板簧构 件115保持在自然状态的非压缩位置。此时,手柄单元4一侧的 卡合杆43保持搭在外套单元5的捏手构件32的引导沟41的倾斜 面上的状态。之后,如图33及图34所示,通过使外套单元5的 捏手构件32绕轴线方向相对于手柄单元4旋转,使手柄单元4一 侧的卡合杆43以插入到引导沟41一端部的卡合凹部42中的状 态卡合于卡合凹部42中上。如图42B所示,此时,各板簧构件 115通过按压在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上而被压缩。由 此,借助各板簧构件115使外套单元侧电路4 0与手柄单元侧电 路95之间导通。此时,在外套单元5与手柄单元4的连结体中形 成了可传导高频电流的第2高频电路97。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获得与第l实施方式超声波 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4与外套单元5的装卸部分相同的作用。
图43表示第l实施方式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4与外 套单元5的装卸部分的第2变形例。本变形例替代第l变形例的 板簧构件115,而设有图43所示的加载构件117。该加载构件117 包括橡胶制的环117a、和一对金属接点117b。橡胶制环117a 形成为大致长圆形。 一对金属接点117b以相分离且相面对的方 式配置于橡胶制环117a的长圆的长边部分中央位置。
于是,在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分别与各加载构件 117之间的空间部116对准的状态下,各加载构件117保持在自 然状态的非压缩位置(图43的状态)。在利用外周凸缘部33b的 三个角部46b切换到各加载构件117被压接的压接位置时,各加 载构件117通过将橡胶制环117a的长圆的长边中央部分按压在 外周凸缘部33b的三个角部46b上而被压缩。此时, 一对金属接 点117b之间相接触。
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获得与第l实施方式超声波处理装置的手柄单元4与外套单元5的装卸部分相同的作用。
图44~图46表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方式超声波处理装置 的手持件l的主要部分结构。在第l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1) 中,表示了在手柄单元4中组装管状构件98的结构,该管状构 件98用于在连接:探头单元3和手柄单元4时,使第1高频电路13 与第2高频电路97之间绝缘。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套单元5—侧i殳有相当于第l实施方式 的管状构件98的绝缘材料制的管状构件141。即,在本实施方 式中,设置于外套单元5的外套主体16基端部的装卸机构部31 的连接管体34与绝缘材料制的管状构件141以相连结的状态形 成为一体。在管状构件141的基端部具有两个引导沟44 (参照 图12、 13),手柄单元4一侧的后述的卡合销45以可相对于该引 导沟44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该引导沟44中。
在管状构件14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探头单元3的凸缘部 14的三个卡合凹部15 (参照图37)相对应的三个卡合凸部99 (参照图21)。在连接探头单元3和手柄单元4时,外套单元5的 管状构件141的三个卡合凸部99以可相对于探头单元3的凸缘 部14的三个卡合凹部15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这些卡合凹部 15中。由此,可限制探头单元3与外套单元5的管状构件141在 旋转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在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探 头单元3和振子单元2的连接体一体地与保持筒48内部的组装 单元一起被旋转驱动。
另外,除本变更部分之外的结构与第l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因此,在图44 图46中,对与第l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了 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外套单元5 —侧设置管状构件141。 因此,在旋转操作转动操作旋钮50时,探头单元3和振子单元2的连结体 一体地与保持筒48内部的组装单元 一起被旋转驱动,
此时,在管状构件141上的与探头单元3卡合的卡合部分破损了 的情况下,可以将管状构件141与廉价的外套单元5 —起更换。 结果,在管状构件141破损时,不必更换昂贵的手柄单元4,因 此可以廉〗介地^f奮理手持件1 。
并且,通过在外套单元5 —侧设置管状构件141,可以使外 套单元5的连接管体3 4与绝缘材料制的管状构件141形成为一 体。因此,可以使手柄单元4内部的构成零件数量少于第l实施 方式,因此可以简化手柄单元4的保持筒48的内部结构。结果, 可以使手柄单元4的保持筒48在轴线方向上的整体长度小于第 l实施方式,从而可以谋求手持件l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不言而^^俞,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容易产生其它的优点和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较宽方面不限于这里示出和说明的具体细 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 限定的本实用新型思想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
权利要求1. 一种超声波处理装置,该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超声波振子、探头部、外套部、手柄部、和高频电路;上述超声波振子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上述探头部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上述基端部连结于上述超声波振子,该探头部用于传递自上述超声波振子输出的超声波;上述外套部由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的圆筒体形成,用于插入可插入脱离的上述探头部,上述外套部具有与上述探头部相对峙、且以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于外套部的上述前端部的钳口;上述手柄部以可相对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基端部装卸的方式连结于该基端部上,可操作上述钳口,使其相对于上述探头部开闭,上述手柄部具有装卸自由地连接上述超声波振子的振子连接部;上述高频电路设置于上述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的连结体上,用于传导高频电流;上述高频电路包括外套部侧电路、手柄部侧电路、和电连接部;上述外套部侧电路配置于上述外套部一侧;上述手柄部侧电路配置于上述手柄部一侧;上述电连接部随着连接上述外套部与上述手柄部的动作,进行连接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与上述手柄部侧电路的动作;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部包括外周凸缘部和卡合部;上述外周凸缘部配置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基端部,形成于上述外套部的外周上,并连接于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上述卡合部配置于上述手柄部的内部,其以可相对于上述外周凸缘部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该外周凸缘上;上述卡合部包括插入孔结构部和加载部;在连结上述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时,上述插入孔结构部被插入上述外周凸缘部;上述加载部配置于上述插入孔结构部内,可切换到以不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非压接状态被保持的非压接位置、和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压接位置,并在上述压接位置,使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与上述手柄部侧电路之间导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凸缘部具有形成为非圆形的不同形状的外周部, 上述加载部配置于上述手柄部的内部,在上述外周凸缘部沿上述外套部的轴线方向插入到上述插入孔结构部内的插入动 作位置,上述加载部保持在不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上述 非压接位置,并随着上述外周凸缘部自上述插入动作位置绕上 述外套部的中心轴线旋转的动作,切换为上述压接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载部具有环状的橡胶部,在连接上述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时,该加载部朝如下方向施加作用力,该方向是将上述橡胶部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而使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与上述 手柄部侧电路之间导通的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橡胶部由导电性橡胶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载部具有板簧状的加载构件,在连接上述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时,该加载部朝如下方向 施加作用力,该方向是使上述加载构件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 向。 ;'一 " 曰''
6. —种超声波处理装置,该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超声波振 子、探头部、第1高频电路、外套部、手柄部、和第2高频电路;上述超声波振子用于产生超声波振动;上述探头部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上述基端部连结于上述超声波振于,该探头部用于传递自上述超声波振子输出的超声波;上迷第l高频电路 设置于上述超声波振子和上述探头部的连结体上,用于传导高 频电流;上述外套部由具有前端部及基端部的圓筒体形成,被 可插入脱离地插入上述纟笨头部,上述外套部具有与上述探头部 相对峙、且以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前端部 的钳口 ;上述手柄部以可相对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基端部装卸 的方式连结于该基端部上,可操作上述钳口,使其相对于上述 探头部开闭,上述手柄部具有装卸自由地连接上述超声波振子 的振子连接部;上述第2高频电路设置于上述外套部和上述手 柄部的连结体上,用于传导高频电流;上述第2高频电路包括外套部侧电路、手柄部侧电路、和 电连接部;上述外套部侧电路配置于上述外套部一侧;上述手柄部侧 电路配置于上述手柄部一侧;上述电连接部随着连接上述外套 部与上述手柄部的动作,进行连接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与上述手 柄部侧电路的动作;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部包括外周凸缘部和卡合部;上述外周凸缘部配置于上述外套部的上述基端部,形成于 上述外套部的外周上,并连接于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上述卡合 部配置于上述手柄部的内部,其以可相对于上述外周凸缘部卡 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该外周凸缘部上;上述卡合部包括插入孔结构部和加载部;在连结上述外套部和上述手柄部时,上述插入孔结构部被 插入上述外周凸缘部;上述加载部配置于上述插入孔结构部内, 可随着上述手柄部与上述外套部之间绕上述外套部的中心轴线 相对旋转的动作,切换到以不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非压接状态被保持的非压接位置、和压接在上述外周凸缘部上的压 接位置,并在上述压接位置,使上述外套部侧电路与上述手柄 部侧电路之间导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手柄部包括旋转操作部,该旋转:操作部用于驱动上述 外套部,4吏其以上述外套部的中心线为中心地绕该中心线旋转, 上述振子连接部具有管状构件,该管状构件由在连接上述探头部和上述手柄部时,使上述探头部与上述第2高频电路之 间绝缘的绝缘材料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构件具有位置限制机构,该位置限制机构在连结上述探头部和上述手柄部时,限制上述探头的旋转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限制机构包括突出部和卡合凹部; 上述突出部朝向内方地突出设置于上述管状构件的内周面上;上述卡合凹部形成于上述探头部的外周面上,并与上述管 状构件的突出部相卡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探头部的前端部具有向偏离上述探头部的中心线方向的方向弯曲的前端弯曲部,上述钳口具有弯曲成与上述探头部的上述前端弯曲部相对应的形状的前端弯曲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手柄部包括旋转操作部,该旋转操作部用于驱动上述外套部,使其以上述外套部的中心线为中心地绕该中心线旋转, 上述外套部具有管状构件,该管状构件由在连接上述探头 部和上述手柄部时,使上述探头部与上述第2高频电路之间绝》彖的绝缘材并十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波处理装置。该超声波处理装置特别包括设置于外套部和手柄部的连结体上、可传导高频电流的高频电路;高频电路包括外套部侧电路、手柄部侧电路、和电连接部,该电连接部随着连接外套部与手柄部的动作,进行连接外套部侧电路与手柄部侧电路的动作;电连接部包括外周凸缘部和卡合部,该外周凸缘部配置于外套部的基端部,该卡合部配置于手柄部的内部,其以可相对于外周凸缘部卡合脱离的方式卡合于其上;卡合部包括加载部,在连结外套部和手柄部时,加载部可切换到以不压接在外周凸缘部上的非压接状态保持的非压接位置、和压接在外周凸缘部上的压接位置,并在压接位置,使外套部侧电路与手柄部侧电路之间导通。
文档编号A61B18/12GK201230889SQ20082000021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5日
发明者增田信弥, 谷内千惠, 谷口一德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