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摇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03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摇病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特别适用于病人翻身及部分躯体需要折起时使用的床。
背景技术
常用的可使病人部分躯体折起、升降的病床,其摇把都位于床尾部。这种床的缺点是 一般在病人两侧坐立的陪护人员要走到床尾端去转动摇把;在床尾端转动摇把的陪护人员不 能在病人的两侧扶持病人;在床尾端转动摇把升起病人的下肢时,床板就挡住了陪护人员的 视线;不能给病人翻身。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病床的各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摇病床。该床能使病人翻身及部分 躯体折起,而摇把位于床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主要包含侧翻器、柔性床面、床板折 升器、分段床板及床架,其特征在于侧翻器的长杆分段,相临段铰接在一起,在不受限制时, 相邻段可以折成角。床板上有一柔性床面,该床面使用既可横向巻曲又能纵向折叠的柔性材 料。使用时,柔性床面的两边固定在床板两侧缘处上的长杆上,长杆在床上方的横向移动就 带动了柔性床面的巻动,病人在柔性床面的巻动中翻身。每根长杆与床板分段处相对应地分 段,段间铰接。限制铰接处活动,铰接之相邻段长杆相对位置固定而不能成角。每根长杆两 端与动力臂上端相连接。动力臂下端在床板下。床板下置螺杆,螺杆所套的螺母连着长轴。 限制铰接处长杆的相对活动使长杆成一直杆,摇动螺杆,螺母和长轴带动动力臂和长杆翘起, 柔性床面随之巻起,病人实现侧向翻身。反向摇动螺杆,螺母和长轴带动动力臂和长杆回落, 则床面回复原位。
与长杆分段相应的位置上,床板也分段,床头段床板可以在分段处折起。床板折升器在 床板下,床板折升器的摇把位于床的两侧,连着摇把杆,摇把杆再连着主动伞轮。主动伞轮 和从动伞轮相啮合,从动伞轮连着螺杆。螺杆外套着螺母,螺母连着翘板,翘板顶着床头段 床板。解除对长杆铰接处相对活动的限制,长杆就可在分段铰接处折起。转动摇把,通过伞 轮使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则螺母带着翘板下端移动。翘板下端移动就将该段床板顶起,与该 段床板相对应的长杆段和部分柔性床面则一同顶起,该段床板上面病人的部分躯体就实现了 折起。反向转动摇把,折起的病人躯体恢复原位。
侧翻器的摇把到动力臂之间以及床板折升器的摇把到床板之间的传动形式还有其他具体结构。除用手摇外,也可用电机、液压缸、电动推杆、电液推杆等带动弯动力臂及长杆翘起 或回落以及某段床板的折起或恢复原位,这样就成了自动病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易,适用于医院、养老院及家庭的各类病人;结构简 单,不需特殊制造工艺,成本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侧摇病床未摇动摇把时的斜视图。
图2是侧摇病床柔性床面的斜视图。
图3是侧摇病床去除柔性床面后的斜视图。
图4是侧摇病床去除柔性床面及床垫后的斜视图。
图5是侧摇病床去除柔性床面、床垫及床板后的斜视图。
图6是侧摇病床去除柔性床面、床垫、床板、护栏、床头、万向轮及床架后的斜视图。
图7是侧摇病床两套侧翻器的斜视图。
图8是侧摇病床一套侧翻器的斜视图。
图9是侧摇病床侧翻器长杆铰接处的斜视图。
图IO是侧摇病床侧翻器拉动长轴结构的斜视图。
图11是侧摇病床侧翻器床头动力臂上端的斜视图。
图12是侧摇病床侧翻器床尾动力臂上端的斜视图。
图13是侧摇病床侧翻器长杆铰接处其他形式限制方式的斜视图。
图14是侧摇病床侧翻器长杆铰接处又一其他形式限制方式的斜视图。
图15是侧摇病床床板折升器的斜视图。
图16是侧摇病床床板折升器和床板的侧视图。
图17是侧摇病床侧翻器摇把与动力臂之间其他传动形式的斜视图。
图18是侧摇病床侧翻器摇把与动力臂之间又一其他传动形式的的斜视图。
图19是侧摇病床侧翻器蜗轮蜗杆传动方式的斜视图。
图20是侧摇病床侧翻器自动长杆套的斜视图。
图21是侧摇病床侧翻器自动长杆套长杆铰接处的斜视图。
图22是侧摇病床侧翻器自动长杆套限制方式的斜视图。
图23是侧摇病床与床架在一起的加宽床板及护栏展开后的斜视图。
图24是侧摇病床加宽床板及护栏下落后在床头处的局部斜视图。
图中标号1:柔性床面,2:床垫床头段,3:床垫床尾段,4:床板床头段,5:床板床尾段,6:侧翻器长杆床头段,7:侧翻器长杆床尾段,8:侧翻器长杆套,9:床板折升器摇 把,10:床板折升器摇把杆,11:床板折升器主动伞轮,12:床板折升器从动伞轮,13:床 板折升器螺杆,14:床板折升器螺母,15:床板折升器翘板,16:侧翻器摇把,17:侧翻器 万向节,18:侧翻器螺杆,19:侧翻器螺母,20:侧翻器中部连杆,21:侧翻器长轴,22: 侧翻器端部连杆,23: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4:侧翻器床尾动力臂,25:侧翻器长杆插限制 销,26:侧翻器长杆滑限制销,27:伞形蜗轮,28:蜗杆,29:自动长杆套制动爪,30:自 动长杆套内侧环,31:自动长杆套限位销,32:加宽床板,33:护栏,3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8、
图12中,侧翻器长杆床尾段(7)与侧翻器床尾动力臂(24)的上端固定在一起, 相互之间无移动。在图8、
图11中,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置于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 上端的缺口中,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可以从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上端的缺口抬起、落 入。在图8、图9中,侧翻器长杆分成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和侧翻器长杆床尾段(7),段 间铰接,两段间可以对折成角。侧翻器长杆套(8)套到铰接处后,就限制了铰接处的相对活 动,两段间便不能成角,侧翻器长杆便成为一体直杆。在图7中, 一张病床有两套侧翻器。 在图(8)、图(10)中,每套侧翻器包括相连或啮合在一起的侧翻器摇把(16)、侧翻器万向 节(17)、侧翻器螺杆(18)、侧翻器螺母(19)、侧翻器中部连杆(20)、侧翻器长轴(21)、 侧翻器端部连杆(22)、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侧翻器床尾动力臂(24)、侧翻器长杆床头 段(6)、侧翻器长杆床尾段(7)和侧翻器长杆套(8)。两套侧翻器各自的侧翻器摇把(16) 分别位于病床的左右两侧。摇动一个侧翻器摇把(16),其相连的侧翻器万向节(17)和侧翻 器螺杆(18)则一同转动,侧翻器螺母(19)向侧翻器摇把(16)方向移动,通过侧翻器中 部连杆(20)、侧翻器长轴(21)和侧翻器端部连杆(22)推动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侧 翻器床尾动力臂(24)及侧翻器长杆以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和侧翻器床尾动力臂(24) 的下端为支点翘起。反方向摇动该侧翻器摇把(16),则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侧翻器床 尾动力臂(24)及侧翻器长杆以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和侧翻器床尾动力臂(24)的下端 为支点回落而恢复原位。在图2中,柔性床面(1)的两边呈筒状。在
图1中,柔性床面(1) 的两边是套在两个侧翻器长杆上的。侧翻器长杆随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和侧翻器床尾动 力臂(24)的翘起就带动了柔性床面(1)的巻起,躺在上面的病人就在柔性床面(1)的巻 动中实现了翻身。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上端的行程不会超过自身下端的正上方,其缺口 形状不会使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自行滑出来,但为安全计,也可以加一个约束带(未画出), 在病人翻身时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就滑不出来了。
在图4中,床板分成两段,分别为床板床头段(4)和床板床尾段(5)。两段相邻处铰接在一起(未画出铰接结构),床板床尾段(5)固定在其下的床架横梁上。病人的上半身平卧
在床板床头段(4)上。在
图15中,床板折升器包含床板折升器摇把(9)、床板折升器摇把
杆(10)、床板折升器主动伞轮(11)、床板折升器从动伞轮(12)、床板折升器螺杆(13)、
床板折升器螺母(14)、床板折升器翘板(15)。床板折升器翘板(15)顶着床板床头段(4)
的下面。不使侧翻器长杆套(8)套在侧翻器长杆铰接处。在
图15、
图16中,摇动床板折升
器摇把(9),通过其相连或啮合的床板折升器摇把杆(10)、床板折升器主动伞轮(11)、床
板折升器从动伞轮(12)、床板折升器螺杆(13)、床板折升器螺母(14)推动床板折升器翘
板(15)向床头方向移动,进而使床板床头段(4)折起。床板床头段(4)折起,则床垫床
头段(2)、部分柔性床面(1)和两侧的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 —同折起,病人的上半身亦
折起,便成了半坐位。反方向摇动床板折升器摇把(9),床板折升器翘板(15)将床板床头
段(4)牵拉回落,则将病人从半坐位放回至平卧位。此时,在图3、图4中,侧翻器长杆床
头段(6)落入侧翻器床头动力臂(23)上端的缺口内。将床板折升器从动伞轮(12)和床板
折升器螺母(14)固定在一起,螺杆(13)与床板折升器翘板(15)固定在一起,转动床板
折升器摇把(9),也能达到使床板床头段(4)折起或回落的同样效果。
侧翻器长杆段间铰接处也可设计出其它具体结构。在
图13中,侧翻器长杆插限制销(25)
插在侧翻器长杆两段相重叠部分的销口中,可以限制侧翻器长杆两段间对折成角。在
图14中,
把侧翻器长杆滑限制销(26)推到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的销口中,也可以限制侧翻器长杆
两段间对折成角。在图20中,设置自动长杆套代替侧翻器长杆套(8)。自动长杆套的主体结
构是套在侧翻器长杆上的环圈连着自动长杆制动爪(29)以及一个自动长杆套内侧环(30)。
每个自动长杆套有上下两个自动长杆制动爪(29),自动长杆制动爪(29)的宽度不超过侧翻
器长杆床尾段(7)与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相铰接重叠部分的宽度。在图21中,侧翻器长
杆床尾段(7)上有两个自动长杆限位销(31)。在图22中,侧翻器长杆床尾段(7)上套着
自动长杆套,两个自动长杆限位销(31)限制了自动长杆套在侧翻器长杆床尾段(7)上的上
下移位及向外侧移位。床两侧的长杆都一样套着各自的自动长杆套,只是两侧自动长杆套的
自动长杆套内侧环(30)是相对着、朝向床面纵向中轴的。将两侧的自动长杆套内侧环(30)
用带子(未画出)连在一起。带子位于柔性床面(1)之下。这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在侧翻病
人时对柔性床面(1)的牵拉力起到加强作用,避免病人的身体将柔性床面(1)压成一个大
布兜而翻不起来; 一个是牵动自动长杆套的旋转作用,侧翻病人时,侧翻器长杆以侧翻器长
轴(21)为圆心向内上方翘起,自动长杆套由于病人重力造成的带子牵拉而以侧翻器长杆为
圆心向内下方旋转,自动长杆套制动爪(29)便恰好压在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铰接处重叠
部分的上边,其结果是病人侧翻时侧翻器长杆床头段(6)和侧翻器长杆床尾段(7)不成角。病人侧翻成功后,侧翻器长杆回落复位,自动长杆套内侧环(30)正压在床垫上,顶着自动 长杆套以侧翻器长杆为圆心向外上方旋转,自动长杆套恢复原位。当然,侧翻器长杆段间铰 接处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的形式,若有其他形式可使侧翻器长杆在不受限制时两段可以 对折成角,受限制后相对位置固定,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7中,侧翻器端部连杆(22) —端与侧翻器长轴(21)固定在一起,另一端有一轮, 该轮可以推动动力臂翘起(再加一个环套着连杆和动力臂可以将动力臂牵拉回落,未画出)。 在
图18中,侧翻器长轴(21)直接与动力臂的下端固定在一起,动力臂随侧翻器长轴(21) 的转动翘起或回落。在
图19中,将伞形蜗轮(27)与侧翻器长轴(21)同轴固定在一起,蜗 杆(28)连上摇把(未画出摇把),转动摇把同样可以使动力臂随侧翻器长轴(21)的转动翘 起或回落。另外,也可以将侧翻器中部连杆(20)体中部挖出个纵长平滑槽口使侧翻器螺母 (19)两侧的外伸销可以在内滑动,侧翻器螺杆和侧翻器螺母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再摆动,则 可去除万向节。当然,侧翻器的形状、连接不局限于上述形式,若有其他形式可使侧翻器床 头动力臂(23)和侧翻器床尾动力臂(24)的上端翘起及回落,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有时病人躯体宽大,侧翻后肢体要搁到床桄上甚至到床桄外边,就需要加宽床板。在图 23中,加宽床板(32)近床桄侧及远床桄侧均有轴。近床桄侧的轴通过铰接与床桄联在一起, 远床桄侧的轴通过铰接与护栏(33)下中部联在一起。这样,加宽床板(32)与护栏(33) 就形成了联动。在图24中,床桄床板的下方有滑槽(34),相对与床的纵向中线滑槽呈内下 外上方向,上端内侧还有一圆形侧槽。护栏(33)下段部分形成销插在滑槽内。放下护栏(33), 护栏的销滑到滑槽(34)的下端,护栏及联动的加宽床板(32)下落,紧靠在床桄的外侧, 床体宽度最小。向外上方提起护栏,护栏的销就顺滑槽(34)滑到其上端的圆形侧槽中,与 护栏联动的加宽床板(32)水平展开,加宽了床板。要放下护栏(33)时,只需将护栏(33) 向床的内上方向稍提起松手即可。加宽床板的形状、连接也不局限于这一种形式,若有其他 形式既能放下贴近床桄又可展开加宽床板,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然,侧翻器中的摇把、长轴、动力臂下端和床板折升器中的摇把杆、螺杆都是只能转 动而不能有其他运动的构件,要就近用轴承等固定在床架上,为避免图过于繁乱,未将其固 定结构画出。
权利要求1、一种侧摇病床,包含侧翻器、柔性床面、床板折升器、分段床板及床架,其特征在于侧翻器的长杆分段,相临段铰接在一起,在不受限制时,相邻段可以折成角。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摇病床,其特征在于侧翻器长杆床头段置于侧翻器床头动力臂上端的缺口中,侧翻器长杆床头段可以从侧翻器床头动力臂上端的缺口抬起、落入。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摇病床,其特征在于侧翻器有侧翻器长杆套。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摇病床,其特征在于柔性床面的两边固定在床板两侧缘处上的长杆上。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摇病床,其特征在于床板折升器的摇把位于床的两侧。
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摇病床,其特征在于还有自动长杆套,自动长杆套的主体结构是套在侧翻器长杆上的环圈连着自动长杆制动爪(29)。
7、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摇病床,其特征在于还有加宽床板,加宽床板(32)近床桄侧通过铰接与床桄联在一起,远床桄侧通过铰接与护栏(33)联在一起。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病人翻身及部分躯体折起、升降时使用侧摇病床。其技术方案主要包含侧翻器、柔性床面、床板折升器、分段床板及床架,其特征在于侧翻器的长杆分段,相临段铰接在一起,相邻段不受限制时可以折成角,受限制后就是一根直杆。床板折升器的摇把位于床的两侧,转动摇把,通过伞轮使螺杆转动。螺杆转动螺母带着翘板下端移动将床头段床板顶起,病人的上半身就实现了折起。侧翻器也有摇把位于床的两侧。摇动摇把,使长杆分段处不能成角,通过螺杆、螺母和长轴带动动力臂和长杆翘起,柔性床面卷起,病人实现侧向翻身。侧摇病床的特点既能使病人半坐位,又能使病人侧翻身。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易,适用于医院、养老院及家庭的各类病人。
文档编号A61G7/015GK201260753SQ20082000970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0日
发明者朱大为 申请人:朱大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