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管与吸液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23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管与吸液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离心管与吸液管。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离心管结构单一,在制作富血小板血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l.血液经第一次离心后,转移至另一离心管进行第二次离心,在这个过程中,血 液容易接触外界,导致样品污染。2.常规操作中以普通吸管移液,移液次数多, 速度慢,且易导致结果精度欠佳。3.普通离心管由于容积和形状的限制,所制作 的富血小板血浆仅够用于指标检测,无法用于骨组织及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专 利号为2004.20081020.8.名为一种用于制作富血小板血浆的离心管的专利,公布 了一种新的离心管,但该专利技术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管口管体内设有一红 细胞吸管和一上清液吸管,这两根管的设置就是不恰当的,因为血液取出后置 于该离心管中时,用于抽出红细胞的吸管内同时也充满了血液,当第一次离心 后,管体内的血液分成三层时,红细胞吸管内的血液同时也会形成三层,所以, 从该红细胞吸管内抽取的红细胞是不纯的,而其设置的上清液的吸管就根本没 有存在的必要,因为长了会插到血液分离后的中层,短了可能抽不到上清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 造简单,使用方便的离心管与吸液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制作富血 小板血浆的离心管与吸液管,它主要包括管体、管盖和吸液管。其特征是管 盖上设有多功能孔,孔上设有孔帽,吸液管的外径比多功能孔内径小,长度比 管体长,可配合注射器使用。在实施中,制作富血小板血浆需要二次离心,血 液取出后置于该离心管中,第一次离心后,管体内的血液分成三层,用吸液管 配合注射器通过多功能孔,抽取适量红细胞后,将离心管内剩余的血液摇匀, 然后进行第二次离心,再用注射器从多功能孔内,吸取适量的上清液,然后将 离心管内剩余的血液再次摇匀,即可制成富血小板血浆,整个制作过程在一个 离心管内就可完成,避免了移液过程,大大减少了样品污染,提高了制作速度 和结果精确度。本实用新型可制作成多个规格的离心管,用这种离心管可以一 次性大量制作富血小板血浆,能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和软组织损伤后的修复,也 可以用于科研和医学检验科室血液成分提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一次性大量制作富血 小板血浆,能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和软组织损伤后的修复,也可以用于科研和医 学检验科室血液成分提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离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管盖,3.多功能孔,4.孔帽,5.吸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管盖2上设有多功能孔3,多功能孔3上设有孔帽4,吸液管5的 外径比多功能孔3内径小,长度比管体1长,可配合注射器使用。在实施中, 制作富血小板血浆需要二次离心,血液取出后置于该离心管中,第一次离心后, 管体内的血液分成三层,用吸液管5配合注射器通过多功能孔3抽取适量红细 胞后,将离心管内剩余的血液摇匀,然后进行第二次离心,再用注射器从多功 能孔3内,吸取适量的上清液,然后将离心管内剩余的血液再次摇匀,即可制 成富血小板血浆,整个制作过程在一个离心管内就可完成,避免了移液过程, 大大减少了样品污染,提高了制作速度和结果精确度。本实用新型可制作成多 个规格的离心管,用这种离心管可以一次性大量制作富血小板血浆,能广泛应 用于骨组织和软组织损伤后的修复,也可以用于科研和医学检验科室血液成分 提纯。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制作富血小板血浆的离心管与吸液管,它主要包括管体、管盖和吸液管,其特征是管盖上设有多功能孔,孔上设有孔帽,吸液管的外径比多功能孔内径小,长度比管体长。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制作富血小板血浆的离心管与吸液管,它主要包括管体、管盖和吸液管。其特征是管盖上设有多功能孔,孔上设有孔帽,吸液管的外径比多功能孔内径小,长度比管体长,可配合注射器使用。在实施中,制作富血小板血浆需要二次离心,血液取出后置于该离心管中,第一次离心后,管体内的血液分成三层,用吸液管配合注射器通过多功能孔,抽取适量红细胞后,将离心管内剩余的血液摇匀,然后进行第二次离心,再用注射器从多功能孔内,吸取适量的上清液,然后将离心管内剩余的血液再次摇匀,即可制成富血小板血浆,整个制作过程在一个离心管内就可完成,避免了移液过程,大大减少了样品污染,提高了制作速度和结果精确度。
文档编号A61J1/00GK201164593SQ20082001912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6日
发明者李晓燕, 毕建萍, 董竹媛 申请人:毕建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