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展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738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肢外展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下肢外展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康复器具,特别是一种下肢外展支具。
背景技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好发于THR后早期,侧卧 位是THR术后造成髋关节脱位的危险体位,并且常发生在术后3 周翻身操作中。以往在护理THR术后患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髋关 节脱位,常釆用石膏裤外固定、梯形垫、延长翻身时间等方法,但 是石膏裤的不适、梯形垫的不稳定性、延长翻身时间会出现压疮等 弊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不便,无法保证 护理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下肢 外展支具,该下肢外展支具结构简单,可消除髋关节脱位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釆用的方案是设计一种下肢外 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具呈立体的梯形形状;所述立体梯形的 两侧对称斜面为鞍形弧面;所述鞍形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肢外展支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支具的支撑作用不仅消除了髋关节脱位的隐患,而且使患者可遵从 按时翻身,增加了舒适度,解除长期卧床的疲劳。有利于术后对伤 口、引流情况的观察,患肢早期活动、康复锻炼等。并避免了石膏 裤固定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及梯形垫的不稳定性。尤其护理不合作患 者(偏瘫、意识不清等)时,支具提供了相对固定的体位,利于THR 术后的恢复。实验证明,使用支具的患者,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及压掩,顺利康复出院。本实用新型可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护士 的工作强度,还可用于双侧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翻修术后。另外, 此支具造价低廉,可多次使用,值得推广。


图l为下肢外展支具示意图。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肢外展支具,其整体呈立体的梯形形状。支具两 侧的对称斜面(即梯面)为鞍形弧面,是支具的工作面。该与人体 接触的鞍形弧面处垫有软垫,以提高舒适度。为保证支具的固定作 用,在鞍形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还分别设有粘扣式固定带。
所述支具的立体梯形整体可以用板状材料连接制成。
所述支具的立体梯形整体用杆状材料连接制成框架,再在表面 包覆柔性材料。
例如,本实用新型支具2为木制板结构,呈立体梯形,两侧向内 为弧形凹陷面3,为了确保使用时舒适及安全,周围均固定有软垫, 并有粘扣固定带l。
规格上边长28cm,底边长38cm,高23cm,厚20cm。固定带 4条,上边带前后各l条长90cm,底边带前后各l条长100cm。
权利要求1、一种下肢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具呈立体的梯形形状;所述立体梯形的两侧对称斜面为鞍形弧面;所述鞍形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
2、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下肢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具 在人体接触的鞍形弧面处垫有软垫。
3、 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下肢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支具的立体梯形整体用板状材料连接制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肢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具的立体梯形整体用杆状材料连接制成框架,表面包覆柔性材 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下肢外展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具呈立体的梯形形状;所述立体梯形的两侧对称斜面为鞍形弧面;所述鞍形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具的支撑作用不仅消除了髋关节脱位的隐患,而且使患者可遵从按时翻身,增加了舒适度,解除长期卧床的疲劳。有利于术后对伤口、引流情况的观察,患肢早期活动、康复锻炼等。并避免了石膏裤固定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及梯形垫的不稳定性。尤其护理不合作患者(偏瘫、意识不清等)时,支具提供了相对固定的体位,利于THR术后的恢复。
文档编号A61F5/00GK201135521SQ200820073628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9日
发明者朱郁芳 申请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