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理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55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医按摩理疗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理疗保健设备,涉及一种理疗床,具体地说,是一种中 医按摩理疗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身 心所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导致了亚健康的人群比例激增,因此,近些 年,人们对按摩理疗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现有的按摩理疗设备不仅种类繁多,且形式各异。仅就按摩床而言, 目前巿场上热销的按摩床大体上有两种, 一种是以"喜来健"和"丽克" 品牌为代表的温玉理疗床,这种理疗床主要是通过灯泡加热玉轮对人体的 背部进行定点停留和按摩。其特点是热度和力度较大,缺点是按摩机构简 单,按摩功能或手法单一,按摩体感生硬、按摩时疼痛感明显、按摩后人 体不舒适的反映较大。另一种是以"松奇康"品牌为代表的电脑远红外按 摩理疗床,这种床按摩相对来说比较有弹性,按摩体感较为舒适,其缺点 是温热理疗热度低,按摩力度小,按摩程序简单,不能对同一部位进行综 合理疗,因此,理疗效果不明显。
此外,上述两种品牌的按摩理疗床还具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其按摩力 度均由设备本身设定,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灵活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医按摩理疗 床,旨在模拟多种中医针灸按摩的手法,并结合现代物理疗法,根据不同 用户的需求对人体进行综合性的康复理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釆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中医按摩理疗床,包括床体和支撑床体的支架;床体纵向的左右两端 分别为床头、床尾;床体内设有电脑控制箱,床体上活动设有与电脑控制箱 电气相连的线控器;
所述的床体包括床架,床架包括上、下两个金属围框,两个金属围框 之间垂直设有若干个连接柱,若干个连接柱将上、下两个金属围框连为一 体;下金属围框的底部设有底板,紧贴该围框纵向的两内侧对称固设有一 导轨,两导轨上活动设有一按摩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按摩小车上分别设有由电脑控制箱控制并通过线控器操作的 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振动机构和远红外 加热机构;
所述的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沿床头 至床尾方向依次设置在按摩小车上;震动机构安装在滚动按摩机构的中 部;远红外加热机构包括至少两块远红外发热板,该两块远红外发热板分 别设置在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的下方。
所述床架的底板上设有按摩小车的牵引机构;任一导轨的两端设有按 摩小车的限位件。
上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中,
所述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包括指压升降机构、固定在指压升降机构 上的指压翘板、设置在指压翘板上的指压滚轮组件;
所述的指压升降机构可以是电动指压升降机构,也可以是弹性指压升 降机构;
所述的指压滚轮组件包括沿床头至床尾依次平行设置在指压翘板两 端的滚轮轴、设置在滚轮轴两端的滚轮轴固定套、套设在滚轮轴固定套上 的滚轮衬套、套设在滚轮衬套上的指压滚轮;
所述指压翘板前端的滚轮轴上设有至少一对大指压滚轮,后端的滚轮 轴上设有至少一对小指压滚轮。
所述的电动指压升降机构由下至上包括带减速器的指压电机、套装在 减速器输出轴上的丝杆轴、螺接在该丝杆轴上的内丝支撑柱、套设在内丝 支撑柱外的带有底板的外支撑柱;所述的带减速器的指压电机通过螺钉连接在外支撑柱的底板下面;
所述的指压翘板设置在内丝支撑柱的顶端;
所述内丝支撑柱的外壁上、外支撑柱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一轴向定向凹 槽,两定向凹槽内固设一定向插销,该定向插销通过螺钉与外支撑柱固定 相连。
所述的弹性指压升降机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带有底板的外支撑柱、置
于外支撑柱内的弹簧底座及弹簧、套设在弹簧上的内弹簧套; 所述的外支撑柱由下至上套设在内弹簧套的外壁上; 所述的指压翘板设置在内弹簧套的顶端;
所述内弹簧套的外壁上、外支撑柱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一轴向定向凹 槽,两定向凹槽内固设一定向插销,该定向插销通过螺钉固定在外支撑柱 上。
所述的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包括至少四组滚动按摩轮组件, 四组滚动按摩轮组件沿床体宽度方向两两相对平行设置,通过枢纽轴组件 连为一整体;每组滚动按摩轮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套设的滚轮、滚轮衬 套及其固定套、滚轮轴;每组滚轮至少包括一个大滚轮、三个小滚轮;
所述的枢纽轴组件包括垂直于滚轮轴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短枢纽轴, 两个短枢纽轴的中部下方垂直设有一长枢纽压轴;两个短枢纽轴与长枢纽 压轴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两个短枢纽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四 个滚轮轴固定相连;
所述长枢纽压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一弹簧座组件,该弹簧座组件包括 弹簧座及其内置弹簧、弹簧座轴套;弹簧座的顶部通过弹簧座轴套连接在 长枢纽压轴的端部,弹簧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按摩小车的框架上。
所述的振动机构居中设置在滚动按摩机构的两个短枢纽轴之间,包括 一振动板,该振动板上对称固设有至少两个振动尼龙套,振动尼龙套内固 设有一带偏心片的直流电机,振动板的四角上分别连接有一短弹簧,短弹 簧的另一端连接在短枢纽轴上。
所述的床架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弹性防磨面布组件、海绵、皮套;
所述的防磨面布组件包括防磨面布、与防磨面布的外围相连均匀绕设在床架上金属围框上的若干根橡胶绳。
所述的按摩小车包括按摩小车框架,该小车框架的四角外侧分别固设
有至少一个小车轮;小车框架四角的下方分别固设有一组按摩小车的限位
件;
所述的小车框架上还设有指压按摩机构的固定梁、滚动按摩机构的限 位架。
所述按摩小车的限位件包括四组限位轮,四组限位轮分别设置在一 l 形支撑架上;
所述l形支撑架的垂直部分顶端固接在小车框架一角的下方,其水平 部分的上表面垂直设有一限制小车相对于轨道上下方向移动的限位轮;其 水平部分的端部设有一限制小车相对于轨道宽度方向移动的限位轮。
所述的按摩小车牵引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床尾端 上的行进电机和减速器、与减速器输出轴相连的链轮架及链轮,设置在底 板床头端的链轮架及链轮、活动设置在两个链轮上的链条;链条的两端固 接在按摩小车框架的前、后两侧。
所述的两块远红外发热板分别设置在指压按摩机构两组指压滚轮的 正下方。
所述的床架底板上位于床头、床尾部位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块碳纤维 加热板。
由于釆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 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医按摩理疗床集模拟滚法按摩、振动、 一指禅指 压、膝顶、温热疗等多种中医针灸按摩手法于一体,并结合了远红外和牵 引等现代物理疗法,进而有效地实现了对人体的颈、肩、腰、背、臀、腿 和腹部进行综合的康复保健理疗。
尤其是,由于四组滚动玉轮不仅能以短枢纽轴为支点左右摆动,还能
以长枢纽轴为支点上下摆动,这样四组滚动玉轮便能更加帖服人体曲线;
同时,由于整个滚动按摩轮组件能有弹性地上下、左右移动,因而能对人 体进行弹性的按摩,使按摩舒适有力。2. 本实用新型中医按摩理疗床设置的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能将指 压按摩机构垂直升降4厘米左右,因而,不仅能从腿部到肩部进行舒适的 滚法按摩,还能调节指压玉轮的高度,从而实现对颈、肩、背、腰、臀部 和脊推旁边的足太阳膀胱经进行有更有力度的指压按摩。
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对任意点停留进行按摩,不仅有预先设计好的合 理的按摩程序对全身、颈肩和腰背进行理疗,还可有个性化的手动模式对 任意部位进行反复的理疗。再有,远红外装置不仅能对正在滚动按摩和指 压按摩的人体部位进行理疗,还能加热指压玉轮和滚动按摩玉轮使玉轮变 热,这样,热的玉轮能对人体进行按摩和热灸疗,效果更好。因此说,本 实用新型结合传统和现代治疗手法,能实施较全面地、综合地、刚柔相济 地实施按摩和理疗,既体感舒适,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由于本实用新型按摩理疗床的床体富有弹性,人躺卧在富有弹性的
床面上,就像睡在席梦思上一样,能呈现一个正常的人体曲线,人体会非 常的舒适。同时弹性面布能使体重较重的人体下陷的较深,体重较轻的人 体下陷的较浅,这样较受力的、体重较重的人体就会受到较大力度的按摩, 比较不受力的、体重较轻的人体就会受到较小力度的按摩。
4.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全身、颈肩、腰背和手动四种按摩模式,可按照
中医的按摩流程由轻到重、再又重到轻的方式,自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人 体的全身和最常按摩的部位颈肩和腰背进行综合的理疗,还能用手动模式 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任意需要的部位进行反复的按摩理疗、升降指 压、膝顶和牵引,做到因人而宜、对症下药。
5. 本实用新型远红外发热装置的设置,不仅能对正在滚动按摩和指压 按摩的人体部位进行理疗,还能加热指压玉轮和滚动按摩玉轮使玉轮变 热,这样热的玉轮能对人体进行按摩和热灸疗,其效果会更好;
6. 本实用新型各机构安排紧凑,使得指压轮在按摩颈部的同时,滚 动按摩轮组件和振动机构能运行和按摩到人体的肩部;振动机构能对正在 滚动按摩的部位进行振动按摩,按摩和振动同时进行、效果好、而且还大 大节省了空间。
7. 本实用新型中医按摩理疗床具有结构牢固、运行稳定、成本低、寿命长、理疗效果好等特点。

通过以下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其发明的目 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医按摩理疗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床架及床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带有局部剖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5是图4中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分解结构示意 图;(电动指压升降按摩机构)
图6是图4中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另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分解结构示
意图;(弹性指压升降按摩机构)
图7是图4中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8是图4中振动机构的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9是图按摩小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0是图8中按摩小车限位轮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ll是指压按摩机构沿人体脊推按摩时的指压停留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包括床体l和 支撑床体1的支架2,支架2上设有一对扶手F。床体纵向的左右两端分 别为床头T、床尾W,床体内1设有电脑控制箱4、床体1上还活动设有 与电脑控制箱4电气相连的线控器5。
床体1主要包括床架3,床架3上设有上、下两个金属围框31、 32, 两个金属围框31、 32之间垂直设有若干个连接柱33,若干个连接柱33 将上、下两个金属围框31、 32连为一体。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床架 3的上下两个金属围框31、 32大体上呈矩形。
下金属围框32的底部设有床架底板6,紧贴该围框32纵向的两内侧对称固设有一导轨7,两导轨7上活动设有一按摩小车8。
按摩小车8上分别设有由电脑控制箱4控制并通过线控器5操作的可 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9、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10、振动机构ll和 远红外加热机构12。
其中,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9、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10沿 床头T至床尾W方向依次设置在按摩小车8上,振动机构11安装在滚动 按摩机构10的中部;远红外加热机构12包括至少两块远红外发热板12a, 该两块远红外发热板12a分别设置在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9下方。
如图4所示,为了增强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床架底板6上位于 床头T、床尾W部位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块碳纤维加热板13。
如图5、 6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9包括指压升降 机构91、固定在指压升降机构91上的指压翘板92、设置在指压翘板92 上的指压滚轮组件93;指压滚轮组件93包括沿床头T至床尾W依次平行设置在指压翘板92 两端的滚轮轴931、设置在滚轮轴931两端的滚轮轴固定套932、套设在 滚轮轴固定套932上的滚轮衬套933、套设在滚轮衬套933上的指压滚轮 934。
指压翘板92前端的滚轮轴931上设有至少一对大指压滚轮934a,后 端的滚轮轴931上设有至少一对小指压滚轮934b;本实施例中,为了确 保其耐磨性能,大、小指压滚轮934a、 934b均由玉质材料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指压升降机构91可以是如图所示的电动指压升 降构91',该电动指压升降机构91'由下至上包括带减速器的指压电机 911'、套装在减速器输出轴上的丝杆轴912'、螺接在该丝杆轴912'上 的内丝支撑柱913'、套设在内丝支撑柱913'外的带有底板的外支撑柱 914';
带减速器的指压电机911'通过螺钉连接在外支撑柱914'的底板下
面;
如5图中所示,外支撑柱914'的底板四角上设有螺孔,通过螺钉将 外支撑柱914'固接在按摩小车8的框架81及其固定梁811上。指压翘板92设置在内丝支撑柱913'的顶端;
内丝支撑柱913'的外壁上、外支撑柱914'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一轴 向定向凹槽913a' 、 914b',两定向凹槽内固设一定向插销915',该 定向插销915'通过螺钉与外支撑柱914'固定相连。以此限制内丝支撑 柱913'只能沿其轴向垂直运动,而不能沿其径向作圆周转动,进而带动 指压翘板92垂直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指压升降机构91也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弹性指压升降 机构91";该弹性指压升降机构91''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带有底板的外 支撑柱914"、置于外支撑柱914"内的弹簧底座(图中未示出)及弹 簧912"、套设在弹簧912"上的内弹簧套913";
外支撑柱914〃由下至上套设在内弹簧套913"的外壁上;
指压翘板92设置在内弹簧套913"的顶端;
内弹簧套913"的外壁上、外支撑柱914"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一轴 向定向凹槽913a" 、 91 4b",两定向凹槽内固设一定向插销91 5 ", 该定向插销915〃通过螺钉固定在外支撑柱914"上。
如图6中所示,外支撑柱914"的底板四角上设有螺孔,通过螺钉 固接在按摩小车8的框架81及其固定梁811上。
同理,以此限制内弹簧套913''只能沿其轴向垂直运动,而不能沿 其径向作圆周转动,进而带动指压翘板92垂直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9的整体垂直升降高度可达4厘米。
远红外加热机构12的两块远红外发热板12a分别设置在可升降的指 压按摩机构9的与两组指压玉轮943相对应的正下方。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IO包括 至少四组滚动按摩轮组件101,四组滚动按摩轮组件101沿床体宽度方向 两两相对平行设置,通过枢纽轴组件102连为一整体;
每组滚动按摩轮组件10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套设的按摩滚轮1011、 滚轮衬套1012及其固定套1013、滚轮轴1014;每组滚轮1011至少包括一个大滚轮lOlla、三个小滚轮lOllb。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其耐磨性 能,大、小按摩滚轮lOlla、 1011b均由玉质材料加工而成。
枢纽轴组件102包括垂直于滚轮轴1014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短枢纽 轴1021,两个短枢纽轴1021的中部下方垂直设有一长枢纽压轴1022;两 个短枢纽轴1021与长枢纽压轴1022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两个短枢 纽轴1021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四个滚轮轴1014固定相连;
长枢纽压轴102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一弹簧座组件103,该弹簧座组 件103包括弹簧座1031及其内置弹簧1032、弹簧座轴套1033;弹簧座 1031的顶部通过弹簧座轴套1033连接在长枢纽压轴1022的端部,弹簧 座103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按摩小车8的框架上。
由于滚动按摩机构10的四组滚动玉轮1011不仅能以短枢纽轴1021 为支点左右摆动,还能以长枢纽轴1022为支点上下摆动,即按摩滚轮组 可以以连接在弹簧座1031上的长枢纽轴1022为轴,做杠杆式的上下"摆 动",长枢纽轴1022还可以在弹簧座1031上上下移动。这样四组滚动玉 轮1011便能帖服人体曲线,使按摩舒适有力。由于整个滚动按摩轮组件 101能有弹性地上下移动,这样便能对人体进行弹性的按摩。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振动机构11居中设置在滚动按摩机 构10的两个短枢纽轴1021之间,包括一振动板lll,该振动板lll上对 称固设有至少两个振动尼龙套112,振动尼龙套112内固设有一带偏心片 的直流电机113,振动板111的四角上分别连接有一短弹簧114,短弹簧 114的另 一端连接在短枢纽轴1021上。
振动机构11的两个振动尼龙套112沿正对人体脊推的部位设置,其 振动频率〈1000次/分钟。
如图3、 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床架3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弹性 防磨面布组件14、海绵15、皮套16;
防磨面布组件14包括防磨面布141、与防磨面布141的外围相连均 勾绕设在床架3的上金属围框31上的若干根橡胶绳142。
如图9、 IO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小车8包括按摩小车框架81, 该小车框架81的四角外侧分别固设有至少一个小车轮82;小车框架81四角的下方分别固设有一组按摩小车的限位件83;按摩小车的限位件83 包括四组限位轮831,四组限位轮831分别设置在一 L形支撑架832上; 该L形支撑架832的垂直部分832a顶端固接在小车框架81的一角下方, 其水平部分832b的上表面垂直设有一限制按摩小车8相对于导轨7上下 方向移动的限位轮831a,其水平部分832b的端部设有一限制按摩小车8 相对于导轨7宽度方向移动的限位轮831b。
四组限位轮831充分限制了按摩小车8相对于导轨7的上下以及沿其 宽度方向的移动,也保证了按摩小车8在运行时不至脱离导轨7。
如图4、 9所示,小车框架81上还设有指压按摩机构9的固定梁811、 滚动按摩机构10的限位架812。任一导轨7的两端设有按摩小车8的沿 床体1纵向运行的限位件71。
小车框架81上设置的限位架812可限制滚动按摩机构10的四组滚动 按摩玉轮1011的活动范围,即限制按摩玉轮1011向下移动的幅度。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床架底板6上设有按摩小车8的牵引机 构17,该牵引机构17为链条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床架底板6床尾端上 的行进电机和减速器171、与减速器输出轴相连的链轮架及链轮172,设 置在床架底板6床头端的链轮架及链轮172、活动设置在两个链轮上的链 条173;链条173的两端固接在按摩小车框架81的前、后两侧。
图ll是指压按摩机构沿人体脊推按摩时的指压停留点结构示意图。从 上到下共分为13个点位,依次为#1~#13。
本实用新型中医按摩理疗床共有四种按摩模式的理疗程序全身、颈 肩、腰背和手动。前3个是自动模式,手动程序则是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 灵活自行操作的。
"全身"按摩模式
第一阶段全身放松按摩。理疗床做全身放松按摩2遍,此时无振动。 第二阶段全身振动按摩。理疗床一边振动一边做全身按摩2遍,此时
振动为自动启动,本阶段结東振动自动停止。
第三阶段穴位指压。上行到#13,理疗床从#13点穴位开始,依次上
行到#1点位,对十三个点位指压,方式是指压升起一半并停留30秒,然后下降停留5秒钟再升起一半停留30秒,最后下降并移动至下一穴位, 直到#1。然后对整个背部(#1和#13之间)做放松按摩3遍。完毕后又#13 点位穴开始,依次上行到#1点位,对十三个点位指压,方式是指压升 起一半并停留60秒,最后下降并移动至下一穴位,直到#1。
第四阶段全身振动按摩。理疗床一边振动一边做全身按摩2遍,此时 振动为自动启动,本阶段结束振动自动停止。
第五阶段全身放松按摩。理疗床做全身放松按摩l遍,此时无振动。
"颈肩"按摩模式
第一阶段全身放松按摩。理疗床做全身放松按摩l遍,此时无振动。
第二阶段全身振动按摩。理疗床一边振动一边做全身按摩l遍,此时 振动为自动启动,本阶段结束振动自动停止。
第三阶段颈肩按摩。上行到#8,理疗床首先对颈肩部位(#8和#1之 间)做放松按摩4遍,然后一边振动一边对颈肩部位(#8和#1之间)按 摩4遍(按摩结東振动自动停止)。
第四阶段颈肩穴位指压。理疗床从理疗床从#8点位穴开始,依次上 行到#1点位,对八个点位指压,方式是指压升起一半并停留30秒,然 后下降停留5秒钟再升起一半停留30秒,最后下降并移动至下一穴位, 直到#1。然后对颈肩部位做放松按摩3遍。之后又从从#8点位穴开始, 依次上行到#1点位,对八个点位指压一次,方式是指压升起一半并停 留60秒,最后下降并移动至下一穴位,直到#1。
第五阶段颈肩按摩。理疗床首先对颈肩部位(#8和#1之间)做放松 按摩4遍然后一边振动一边对颈肩部位(#8和#1之间)做按摩4遍。
第六阶段全身振动按摩。理疗床一边振动一边做全身按摩2遍,此时 振动为自动启动,本阶段结束振动自动停止。
第七阶段全身放松按摩。理疗床做全身放松按摩l遍,此时无振动。
"腰背"按摩模式
第一阶段全身放松按摩。理疗床做全身放松按摩l遍,此时无振动。 第二阶段全身振动按摩。理疗床一边振动一边做全身按摩l遍,此时 振动为自动启动,本阶段结東振动自动停止。第三阶段腰背按摩。理疗床首先对腰背部位(#13和#6之间)做放松 按摩4遍,然后一边振动一边对腰背部位(#13和#6之间)做按摩4遍(按 摩结束振动自动停止)。
第四阶段腰背穴位指压。理疗床从从#13点位穴开始,依次上行到#6 点位,对八个点位指压,方式是指压升起一半并停留30秒,然后下降 停留5秒钟再升起一半停留30秒,最后下降并移动至下一穴位,直到#6。 然后对腰背部位(#13和#6之间)做放松按摩3遍。之后又从#13点位穴 开始,依次上行到#6点位,对八个点指压一次,方式是指压升起一半 并停留60秒,最后下降并移动至下一穴位,直到#6。
第五阶段腰背按摩。理疗床首先对腰背部位(#13和#6之间)做放松 按摩4遍,然后一边振动一边对腰背部位(#13和#6之间)做按摩4遍。
第六阶段全身振动按摩。理疗床一边振动一边做全身按摩2遍,此时 振动为自动启动、本阶段结束振动自动停止。
第七阶段全身放松按摩。理疗床做全身放松按摩1遍,此时无振动。
"手动"按摩模式
理疗床在该模式下,自动的一直反复地从脚到头,又从头到脚做全身 按摩。
该模式有两个特色按键"换向"和"定位"键,实现在任何区间的反 复按摩和任意位置的定位指压,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按下"换向"键理疗床的按摩运行方向立刻换向。反复按下"换向" 键可以对需要的部位进行重点按摩。
按下"定位"键理疗床的按摩运行立刻停止,对停留处的穴位或通过 指压升降键,对部位进行指压。
权利要求1、中医按摩理疗床,包括床体和支撑床体的支架;床体纵向的左右两端分别为床头、床尾;床体内设有电脑控制箱,床体上活动设有与电脑控制箱电气相连的线控器;所述的床体包括床架,床架包括上、下两个金属围框,两个金属围框之间垂直设有若干个连接柱,若干个连接柱将上、下两个金属围框连为一体;下金属围框的底部设有底板,紧贴该围框纵向的两内侧对称固设有一导轨,两导轨上活动设有一按摩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小车上分别设有由电脑控制箱控制并通过线控器操作的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振动机构和远红外加热机构;所述的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沿床头至床尾方向依次设置在按摩小车上;震动机构安装在滚动按摩机构的中部;远红外加热机构包括至少两块远红外发热板,该两块远红外发热板分别设置在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的下方。所述床架的底板上设有按摩小车的牵引机构;任一导轨的两端设有按摩小车的限位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 降的指压按摩机构包括指压升降机构、固定在指压升降机构上的指压翘 板、设置在指压翘板上的指压滚轮组件;所述的指压升降机构可以是电动指压升降机构,也可以是弹性指压升 降机构;所述的指压滚轮组件包括沿床头至床尾依次平行设置在指压翘板两 端的滚轮轴、设置在滚轮轴两端的滚轮轴固定套、套设在滚轮轴固定套上 的滚轮衬套、套设在滚轮衬套上的指压滚轮;所述指压翘板前端的滚轮轴上设有至少一对大指压滚轮,后端的滚轮 轴上设有至少一对小指压滚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指压升降机构由下至上包括带减速器的指压电机、套装在减速器输出轴 上的丝杆轴、螺接在该丝杆轴上的内丝支撑柱、套设在内丝支撑柱外的带有底板的外支撑柱;所述的带减速器的指压电机通过螺钉连接在外支撑柱的底板下面;所述的指压翘板设置在内丝支撑柱的顶端;所述内丝支撑柱的外壁上、外支撑柱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一轴向定向凹 槽,两定向凹槽内固设一定向插销,该定向插销通过螺钉与外支撑柱固定 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 性指压升降机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带有底板的外支撑柱、置于外支撑柱内 的弹簧底座及弹簧、套设在弹簧上的内弹簧套;所述的外支撑柱由下至上套设在内弹簧套的外壁上; 所述的指压翘板设置在内弹簧套的顶端;所述内弹簧套的外壁上、外支撑柱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一轴向定向凹 槽,两定向凹槽内固设一定向插销,该定向插销通过螺钉固定在外支撑柱 上。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 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包括至少四组滚动按摩轮组件,四组滚动按摩轮 组件沿床体宽度方向两两相对平行设置,通过枢纽轴组件连为一整体;每 组滚动按摩轮组件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套设的滚轮、滚轮衬套及其固定套、 滚轮轴;每组滚轮至少包括一个大滚轮、三个小滚轮;所述的枢纽轴组件包括垂直于滚轮轴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短枢纽轴, 两个短枢纽轴的中部下方垂直设有一长枢纽压轴;两个短枢纽轴与长枢纽 压轴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两个短枢纽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四 个滚轮轴固定相连;所述长枢纽压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一弹簧座组件,该弹簧座组件包括 弹簧座及其内置弹簧、弹簧座轴套;弹簧座的顶部通过弹簧座轴套连接在 长枢纽压轴的端部,弹簧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按摩小车的框架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机构居中设置在滚动按摩机构的两个短枢纽轴之间,包括一振动板,该振动板上对称固设有至少两个振动尼龙套,振动尼龙套内固设有一带偏心 片的直流电机,振动板的四角上分别连接有一短弹簧,短弹簧的另一端连 接在短枢纽轴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上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弹性防磨面布组件、海绵、皮套;所述的防磨面布组件包括防磨面布、与防磨面布的外围相连均勻绕 设在床架上金属围框上的若干根橡胶绳。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 摩小车包括按摩小车框架,该小车框架的四角外侧分别固设有至少一个小 车轮;小车框架四角的下方分别固设有一组按摩小车的限位件;所述的小车框架上还设有指压按摩机构的固定梁、滚动按摩机构的限 位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 小车的限位件包括四组限位轮,四组限位轮分别设置在一 L形支撑架上;所述L形支撑架的垂直部分顶端固接在小车框架一角的下方,其水平 部分的上表面垂直设有一限制小车相对于轨道上下方向移动的限位轮;其 水平部分的端部设有一限制小车相对于轨道宽度方向移动的限位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按摩小车牵引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床尾端上的行进电机和减速器、与减速器输出轴相连的链轮架及链轮,设置在底板床头端的链 轮架及链轮、活动设置在两个链轮上的链条;链条的两端固接在按摩小车 框架的前、后两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 块远红外发热板分别设置在指压按摩机构两组指压滚轮的正下方。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医按摩理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 架底板上位于床头、床尾部位分别对应设有至少一块碳纤维加热板。
专利摘要中医按摩理疗床,包括床体和支架;床体内设有电脑控制箱,床体上设有线控器;床体包括床架,床架包括上下金属围框,两金属围框之间设有将其连为一体的连接柱;下金属围框底部设有底板,其纵向两内侧设有导轨,两导轨上活动设有一按摩小车。小车上设有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可弹性调节的滚动按摩机构、振动机构和远红外加热机构;指压按摩机构、滚动按摩机构沿床头至床尾依次设置在按摩小车上,振动机构安装在滚动按摩机构中部;远红外加热机构包括两块设置在可升降的指压按摩机构下方的远红外发热板,底板上设有牵引机构,任一导轨两端设有限位件。旨在模拟多种中医针灸按摩手法,结合现代物理疗法,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人体进行综合性的康复理疗。
文档编号A61H15/02GK201227396SQ20082015108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2日
发明者征 曹 申请人:征 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