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器,尤其是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
背景技术:
足底按摩理论和按摩带来的保健效果已被人们逐渐认识,无论医学界、 商家、足疗业都在开发有关足疗保健的产品和服务,其足类保健技术包括 按摩鞋、按摩器、通道等,其中大部分按摩鞋的按摩强度较弱,达不到真 正的按摩效果,按摩器、通道同样存在着上述不足。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 述问题,研究发明了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是该按摩器的整体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二是磁炙结构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是由基板、按摩元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基板为方形或圆形结构,基板的下侧设有减震层,基板上层为峰谷 结构,按摩峰设在基板的中间部位,按摩谷设在基板的两侧,按摩元设在 基板的炙穴内。其中按摩元是具有弹性结构按摩柱和磁元所构成,磁元 设在按摩柱的顶部。所述的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元是由磁 元、动柱、定柱、弹簧、缓冲帽所构成。其中动柱和定柱为圆形结构, 内部中空,弹簧设在动柱内,动柱设在定柱内,动柱在定柱的上侧,在动 柱的顶上设磁元,磁元设在动柱的磁穴内,在磁元的外侧设有缓冲帽。
所述的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缓冲帽上设有按摩点, 缓冲帽的中间为孔心穿孔,与磁元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上述技 术方案制作的按摩器,结构简单,具有按摩和磁疗的双重作用,有较强按 摩强度,同时在弹簧和缓冲帽的作用下,具有缓冲的功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按摩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l.基板,ll.按摩谷,12.按摩峰;
2. 按摩元,21.磁元,22.动柱,23.定柱,24.弹簧,25.缓冲帽,251.按 摩点,26.卡座;
3. 减震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是由基板、按摩元所构成,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为方形或圆形结构,基板(1)的下侧设有减震 层(3),基板(1)上层为峰谷结构,按摩峰(12)设在基板(1)的中间部位,按摩谷(11)设在基板(1)的两侧,按摩元(2)设在基板(1)的
炙穴内。其中按摩元(2)是具有弹性结构按摩柱和磁元(21)所构成,
磁元(21)设在按摩柱的顶部。
所述的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摩元(2)是
由磁元(21)、动柱(22)、定柱(23)、弹簧(24)、缓冲帽(25)所构成。 其中动柱(22)和定柱(23)为圆形结构,内部中空,弹簧(24)设在 动柱(22)内,动柱(22)设在定柱(23)内,动柱(22)在定柱(23) 的上侧,在动柱(22)的顶上设磁元(21),磁元(21)设在动柱(22)的 磁穴内,在磁元(21)的外侧设有缓冲帽(25)。
所述的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缓冲帽(25)上设有 按摩点(251 ),缓冲帽(25)的中间为孔心穿孔,与磁元(21)相对应。
则整个方案实施完毕。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是由基板、按摩元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为方形或圆形结构,基板(1)的下侧设有减震层(3),基板(1)上层为峰谷结构,按摩峰(12)设在基板(1)的中间部位,按摩谷(11)设在基板(1)的两侧,按摩元(2)设在基板(1)的炙穴内;其中按摩元(2)是具有弹性结构按摩柱和磁元(21)、缓冲帽(25)所构成,磁元(21)设在按摩柱的顶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按摩元(2)是由磁元(21)、动柱(22)、定柱(23)、弹簧(24)、缓 冲帽(25)所构成。其中动柱(22)和定柱(23)为圆形结构,内部中 空,弹簧(24)设在动柱(22)内,动柱(22)设在定柱(23)内,动柱(22)在定柱(23)的上侧,在动柱(22)的顶上设磁元(21),磁元(21) 设在动柱(22)的磁穴内,在磁元(21)的外侧设有缓冲帽(2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缓 冲帽(25)上设有按摩点(251),缓冲ilf (25)的中间为孔心穿孔,与磁 元(21)相对应。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磁炙足底按摩器,是由基板、按摩元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为方形或圆形结构,基板的下侧设有减震层,基板上层为峰谷结构,按摩峰设在基板的中间部位,按摩谷设在基板的两侧,按摩元设在基板的炙穴内。其中按摩元是具有弹性结构按摩柱和磁元所构成,磁元设在按摩柱的顶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作的按摩器,结构简单,具有按摩和磁疗的双重作用,有较强按摩强度,同时在弹簧和缓冲帽的作用下,具有缓冲的功能。
文档编号A61H15/00GK201312881SQ20082017164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9日
发明者陈罘杲 申请人:陈罘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