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22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患 者搬运车。
技术背景
目前,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常常需要对病人进行搬运,很多病人在搬运 过程中,需要平稳的搬运,否则容易加重病情。比如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如 遇到急性发作,在现场抢救后需要搬运转移至医院进行治疗,在搬运过程中 使用的担架车由于太高,在抬上病人过程中动作较剧烈有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 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平稳搬运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 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下方的支撑腿和设置在支撑腿下端的车轮,其中, 所述支撑板上方设置有由两侧的担架杆和中间的连接体组成的担架,所述支 撑板的两侧设置有长方形插接固定孔,两侧的所述担架杆上分别设置有与所 述插接固定孔配合使用的长方形突起。
所述长方形插接固定孔的两端设置有倾斜面,可以使长方形突起插入插 接固定孔时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时,可以将担架取下,把患者 抬到担架上,然后将担架抬起,将两侧担架杆上的长方形突起插入支撑板两 侧的长方形插接固定孔上即可,使用方便,在平路上时可以推着走,在楼梯 或颠簸路面上,将担架从支撑板上取下,用担架抬着走,有效以减轻病人的 活动量,保证其搬运过程中的平稳和快速,不使病情加重,赢得抢救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时其设计主体机构包括车轮1、支撑腿2、支 撑板3、担架杆4、长方形突起5、长方形插接固定孔6和连接体7。其中, 支撑板3下方设置有四条支撑腿2,支撑腿2下端设置有车轮1,支撑板3 上方设置有由两侧的担架杆4和中间的连接体7组成的担架,支撑板3的两 侧设置有长方形插接固定孔6,两侧的担架杆4上分别设置有与插接固定孔 6配合使用的长方形突起5,长方形插接固定孔6的两端设置有倾斜面。
长方形插接固定孔6的两端设置有倾斜面,可以使长方形突起5插入或 拔出插接固定孔6时更容易,且保持担架的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使用时,可以将担架取下,把 患者抬到担架上,然后将担架抬起,将两侧担架杆4上的长方形突起5插入 支撑板3两侧的长方形插接固定孔6上即可,使用方便,在平路上时可以推 着走,在楼梯或颠簸路面上,将担架从支撑板3上取下,用担架抬着走,有 效减轻病人的活动量,保证其搬运过程中的平稳和快速,不使病情加重,赢 得抢救时间。特别在搬运患有心绞痛等心血管类需要平稳搬运的病人时,起 初由医务人员将病人抬到担架上,然后把担架插接到支撑板3上运送即可, 在平路上推着走,在楼梯或颠簸路面上,用担架抬着走,保证能平稳、快速 的将患者运送的医院,赢得抢救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下方的支撑腿和设置在支撑腿下端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方设置有由两侧的担架杆和中间的连接体组成的担架,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长方形插接固定孔,两侧的所述担架杆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固定孔配合使用的长方形突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长方形插接固定孔的两端设置有倾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患者搬运车,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下方的支撑腿和设置在支撑腿下端的车轮,其中,支撑板上方设置有由两侧的担架杆和中间的连接体组成的担架,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长方形插接固定孔,两侧的担架杆上分别设置有与插接固定孔配合使用的长方形突起。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使用时,可以将担架取下,把患者抬到担架上,然后将担架抬起,将两侧担架杆上的长方形突起插入支撑板两侧的长方形插接固定孔上即可,使用方便,在平路上时可以推着走,在楼梯或颠簸路面上,将担架从支撑板上取下,用担架抬着走,有效以减轻病人的活动量,保证其搬运过程中的平稳和快速,不使病情加重,赢得抢救时间。
文档编号A61G7/00GK201316370SQ20082022642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9日
发明者刘圣桂 申请人:刘圣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