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肱骨干逆行自锁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骨科所用的一种钉子,具体为肱骨干逆行自锁髓内钉。
(二)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外来暴力导致肢体骨折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 肱骨干由于直径较小,外围肌肉及软组织保护较少,即成为骨折较多的长骨之 一。大多数肱骨千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但对闭合复位失败、开放骨折、多发 伤、粉碎骨折、多段骨折、不愈合以及病理性骨折等则通常需要用手术治疗。 尽管钢板固定骨折愈合率高,允许早期活动关节,目前应用最广,但与其相比, 带锁髓内钉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复位满意,愈合率高,临床应用日益增加。 大多数肱骨干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目前对于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增加的趋 势。手术治疗包括钢板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带锁髓内钉适用 于肱骨干多发骨折、粉碎骨折、多段骨折、病理性骨折和骨折不愈合,对钢板 或外固定架固定失败的肱骨及骨质疏松患者钢板不能有效固定者,甚至于移位 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对于现有的髓内钉系统,由于逆行打入时钉体远端需要两
枚螺钉固定以防止旋转,这就有以下几种不足。1、损伤桡骨神经;2、损伤软 组织;3、增加切口感染机会。
(三) 技术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的髓内钉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式的肱骨干逆 行自锁髓内钉。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依据了下述的技术方案。该髓内钉由实 心髓内钉钉体和固定用斯氏针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实心髓内钉钉体的侧 面开凹槽,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
所述的凹槽深度从一端到另 一端逐渐由浅变深。本实用新型的优越之处在于带锁髓内钉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复位满 意,愈合率高,临床应用日益增加。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减少损伤桡骨神经的机 会,同时也减少了对软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该自锁髓内 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疗效确切,取材方便,适合各医院使用,能产生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髓内钉由实心髓内钉钉体1和固定用斯氏针2两部分构成,其 特征在于在实心髓内钉钉体的侧面开凹槽3,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参见附 图1。
进一步的结构是所述的凹槽3深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由浅变深。参见附 图2。
使用肱骨班干自锁髓内钉的时候,将骨折复位后,常规扩髓,插入主钉体, 然后将固定用斯氏针2自主钉体近端凹槽3处钻入,钻入深度可根据术前实心 髓内钉相比较得也的结果而定。结合X光机可确定外入深度。钻入的斯氏针随 主钉体近端凹槽深浅而变形,斯氏针头散开钻入肱骨近端骨质起到防止旋转作 用。
权利要求1、肱骨干逆行自锁髓内钉,该髓内钉由实心髓内钉钉体(1)和固定用斯氏针(2)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实心髓内钉钉体的侧面开凹槽(3),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肱骨干逆行自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 槽(3)深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由浅变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骨科所用的肱骨干逆行自锁髓内钉,该髓内钉由实心髓内钉钉体(1)和固定用斯氏针(2)两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实心髓内钉钉体的侧面开凹槽(3),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所述的凹槽(3)深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由浅变深。带锁髓内钉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复位满意,愈合率高,临床应用日益增加。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减少损伤桡骨神经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对软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手术切口的感染几率,该自锁髓内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疗效确切,取材方便,适合各医院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61B17/84GK201316310SQ200820230848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
发明者冯世义, 刘翔飞, 张敏建, 徐建高, 易祖强, 谦 李, 王振威 申请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