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小儿止咳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用的药贴,特别是一种治疗小儿咳嗽用的中药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咳嗽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 一旦调护失宜,则易被病邪所伤。引起小儿^嗽的原因很多,各种病原体入侵后引起鼻咽部、扁桃体、气管、支气管以至肺部的感染,都是小儿咳嗽的常见原因,如常见的感冒引起的咳嗽等。
目前,治疗小儿咳嗽的药物有许多种,例如用针剂、西药、中药、糖浆等等,这些药物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会产生副作用,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利,二是大多数小儿不喜欢服用或拒服药物,因而给治疗小儿咳嗽带来了困难。现有技术
中也公开了许多种治疗小儿咳嗽的外贴膏药,其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一般只单一地对某一种类型的咳嗽有效,而对其它类型的咳嗽无效;二是治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想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小儿咳嗽的外用药物一小儿止咳贴,该止咳贴不仅对各种类型的咳嗽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治愈率较高;本发明还想提供一种制备该小儿止咳贴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儿止咳贴,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物所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白芷l-3、秦皮1-2 、僵蚕0. 5-2.5 、山豆根l-2、板蓝根2-3、地龙l-2、莱菔子2-3、辛荑1.2-2. 3、赤芍1-2.5、款冬花2-3、紫菀2-3 、五味子1-2、法半夏2-3、干姜1-2、细辛1-2、桂技1. 5-2、麻黄1-2。
上述药物组分,其中各药物的重量配比优选为白芷l、秦皮l 、僵蚕l、山豆根l、板蓝根l、地龙l、莱菔子l、辛荑l、赤芍l、款冬花l、紫菀l、五味子l、法半夏l、千姜l、细辛l、桂枝l、麻黄l。在上述组方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下列药物组分及其重量配比浙 贝母2-3 、全瓜蒌1-2、 积壳2-2. 5、麦冬2-2. 5、甘草1-2。
在上述组方的基础上,本发明也还可以包括下列药物组分及其重量配比 勾藤l-2、苍耳子l. 5-2. 5。
上述药物组分,其中各药物的重量配比优选为浙贝母l 、全瓜蒌l、枳 壳1、白芷1、秦皮1、僵蚕1 、山豆根1、板蓝根1、地龙1、勾藤1、苍耳子 1、莱菔子l、葶苈子l、辛荑l、丹参l、赤芍l、款冬花l、紫苏子l、紫菀l、 五味子l、法半夏l、干姜l、细辛l、桂枝l、麻黄l、麦冬l 、甘草l。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各种原料药物千燥后,进行研磨或粉碎,过80—100 目筛,将过筛后的药物用食用醋调至稠糊状,然后将稠糊状药物按规定的包装 规格称取重量,装入预制规格的袋子里,将袋子密封即可。
按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成的止咳贴的包装规格分三种l是20g,用于O 一3岁的小儿;2是25g,用于4一6岁的小儿;3是30g,用于6—9岁的小儿, 将已调好的药物按所需的规格放入相应规格的袋子里密封。
袋子可采用无纺布、医用纱布、牛皮纸等各种适用的材料制作。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拆开袋子,将袋子布纵向拉开,将药物连同袋子布 一起贴于小儿的前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等穴范围内,每天换一次,三天为 一疗程。
使用注意事项有感染者,要同时控制发烧感染。
本发明的药贴所贴的穴位均为治疗咳嗽的要穴,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由表 及里,在药物的作用下,疏通经络,调理脏腑,从而治愈咳嗽。
本发明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内病外治"、"经络原理",采用 多种药物配制而成,其中白芷性味辛、温,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散热 祛风、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秦皮性味寒、苦、涩,归肝、胆、大肠 经,具有清热解毒、收涩、明目之功效;僵蚕性味咸、辛、平,归肝、肺经, 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山豆根性味苦、寒,归心、肺 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之功效;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具有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地龙性味咸、寒,归胃、脾、肝、肾经,具有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之功效;莱菔子性味辛、甘、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效;辛荑性味辛、温,归肺、胃经,具 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效;赤芍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 瘀止痛之功效;款冬花性味辛、温,归肺经,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效;紫菀 性味辛、苦、温,归肺经,具有化痰止咳之功效;五味子性味酸、甘、温, 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法半夏性味 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干姜 性味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怖通脉、温肺化饮之功 效;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肾、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穷止痛、温肺祛 痰之功效;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 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功效;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本发明将这些药物有机地组合在 一起所制成的止嚷贴,使用后,具有疏通经络、激发经络、消食化积、清热解 毒、祛风热散风寒、通窍止痛等功效,经对600余名患儿使用表明,有效率达 100%,治愈率达93.5%以上,其见效快,疗效高,给药方法简便,使用安全可靠, 无毒副作用,适合于任何类型的咳嗽,有效地解决了婴幼儿拒药畏针的间'题, 其制作方法简单,有利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所加的其它原料药物的功效为:'浙贝母性味苦、寒, 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效;全瓜蒌性味甘、寒,入肺、 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之功效;枳壳性味苦、辛、酸, 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麦冬性味甘、微寒,归心、 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 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勾藤性味甘、凉,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之功效;苍耳子 性味辛、苦、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之功效。将 这些药物加入到配方组分中,可更进一步加快治愈的速度。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下面结出几个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李某,女,2岁,于2006卑4月来我所就诊。主诉咳嗽4天。病史患儿4天前洗澡后开始咳嗽,鼻塞,流鼻涕,喉中痰鸣,纳食减少,夜寐不安。 查患儿咳嗽有痰,流鼻涕,咽部稍红,肺部呼吸音粗糙,指紋色红。为外感 风寒引起的咳嗽,将本发明的小儿止咳贴贴于该患儿的前食窦、天溪、胸乡、 周荣等穴范围内,第二天症状明显减轻,又连贴2天后诸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随后回访一个月,没有再复发。
2、陈某,女,5岁,于2005年12月来我所就诊。主诉咳嗽2个月。病 史患儿素体虛弱,食欲不振,形体消痩,2个月前,因寒开始咳嗽,间服西药 对症治疗无显效,咳嗽缠绵难愈。查神疲乏力,面色白,该嗽痰多、色白清 浠,肺部可闻干、湿性罗音,指紋色红。为肺脾气虛、痰湿内盛引起的咳嗽, 将本发明的小儿止咳贴贴于该患儿的前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等穴范围内,第 二天症状明显减轻,又连贴3天后诸症状完全消失,痊愈,随后回访二个月, 没有再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1、 称取白芷2Kg、秦皮2Kg 、僵蚕2Kg 、山豆根2Kg、板蓝根2Kg、地龙 2Kg、莱菔子2Kg、辛荑2Kg、赤芍2Kg、款冬花2Kg、紫菀2Kg、五味子2Kg、 法半夏2Kg、干姜2Kg、细辛2Kg、桂技2Kg、麻黄2Kg。将各种原料药物干燥后, 进行研磨或粉碎,过SO—IOO目镩,将过筛后的药物用米醋调至稠糊状,然后 将稠糊状药物按每袋重量20 g、 25 g或30g的规格,分别装入相应的预觀规格 的袋子里,将袋子密封即可。
2、 称取白芷lKg、秦皮2Kg 、僵蚕2. 5Kg 、山豆根lKg、板蓝根3Kg、地 龙2Kg、莱菔子2Kg、辛荑1.2Kg、赤芍2. 5Kg、款冬花2Kg、紫菀3Kg、五味子 2Kg、法半夏2Kg、干姜2Kg、细辛lKg、桂枝2Kg、麻黄2Kg。采用与实施例1 相同的方法制成止咳贴。
3、 称取白芷3Kg、秦皮1Kg 、僵蚕0.5Kg 、山豆根2Kg、板蓝根2Kg、地 龙1Kg、莱菔子3Kg、辛荑2. 3Kg、赤芍1Kg、款冬花3Kg、紫菀2Kg、五味子1Kg、 法半夏3Kg、干姜1Kg、细辛2Kg、桂枝1. 5Kg、麻黄1Kg。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 的方法制成止咳贴。
4、 称取白芷2. 5Kg、秦皮l. 5Kg 、僵蚕l. 5Kg 、山豆根L5Kg、板蓝根
62. 5Kg、地龙1.5Kg、莱菔子2. 5Kg、辛荑1. 75Kg、赤芍1. 75Kg、款冬花2. 5Kg、 紫菀2. 5Kg、五味子1. 5Kg、法半夏2. 5Kg、干姜1. 5Kg、细辛1. 5Kg、桂枝1. 75Kg、 麻黄1.5Kg。采用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成止咳贴。
5、 称取白芷1 Kg、秦皮1 Kg 、僵蚕2. 5 Kg 、山豆根2 Kg、板蓝根3〖g、 地龙1 Kg、莱菔子2 Kg、辛荑2. 3 Kg、赤芍1 Kg、款冬花3 Kg、紫菀3 Kg、 五味子1Kg、法半夏2Kg、干姜2 Kg、细辛1Kg、桂枝1.5 Kg、麻黄1 Kg、浙 贝母3 Kg 、全瓜蒌2 Kg、枳壳2. 5 Kg、麦冬2Kg、甘草2 Kg、勾藤2 Kg、 苍耳子1.5Kg。采用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成止咳贴。
6、 称取白芷3 Kg、秦皮2 JCg 、僵蚕O. 5 Kg 、山豆根1 Kg、板蓝根2Kg、 地龙2 Kg、莱菔子3 Kg、辛荑1. 2 Kg、赤芍2. 5Kg、款冬花2 JCg、紫菀2 Kg、 五味子2 Kg、法半夏3Kg、干姜1 Kg、细辛2 Kg、桂枝2 Kg、麻黄2 Kg、浙 贝母2 Kg 、全瓜蒌l Kg、 枳壳2 Kg、麦冬2. 5 Kg、甘草1 Kg、勾藤1 Kg、 苍耳子2.5 Kg。采用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成止咳贴。
7、 称取白芷2 Kg、秦皮2 Kg 、僵蚕2 Kg 、山豆根2 Kg、板蓝根2 Kg、 地龙2Kg、莱菔子2Kg、辛荑2 Kg、赤芍2 Kg、款冬花2 Kg、紫菀2 Kg、五味 子2Kg、法半夏2 Kg、干姜2 Kg、细辛2 Kg、桂枝2 Kg、麻黄2 Kg、浙贝母2 Kg 、全瓜蒌2 Kg、 枳壳2 Kg、麦冬2Kg、甘草2Kg、勾藤2 Kg、苍耳子2 Kg。
采用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成止咳贴。
8、 称取白芷1. 5Kg、秦皮1.5 Kg 、僵蚕1 Kg 、山豆根1.5 Kg、板蓝根 2. 5 Kg、地龙1. 5 Kg、莱菔子2. 5 Kg、辛荑1. 8 Kg、赤芍1. 8 Kg、款冬花2. 5Kg、 紫菀2. 5 Kg、五味子1. 5 Kg、法半夏2. 5Kg、干姜1. 5 Kg、细辛1. 5Kg、桂技 1. 8 Kg、麻黄1. 5 Kg、浙贝母2. 5 Kg 、全瓜蒌1. 5Kg、枳壳2. 2 Kg、麦冬2. 2Kg、 甘草L5Kg、勾藤1.5Kg、苍耳子2.0Kg。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止 咳贴。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儿止咳贴,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物所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白芷1-3、秦皮1-2、僵蚕0.5-2.5、山豆根1-2、板蓝根2-3、地龙1-2、莱菔子2-3、辛荑1.2-2.3、赤芍1-2.5、款冬花2-3、紫菀2-3、五味子1-2、法半夏2-3、干姜1-2、细辛1-2、桂枝1.5-2、麻黄1-2。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小儿止咳贴,其特征是其中各药物的重量配比优 选为白芷1、秦皮1 、僵蚕1、山豆根1、板蓝根1、地龙1、莱菔子1、辛荑 1、赤芍l、款冬花l、紫菀l、五味子l、法半夏l、干姜l、细辛l、桂枝l、 麻黄1。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小儿止咳贴,其特征是还包括下列药物组分及其 重量配比浙贝母2-3 、全瓜蒌l-2、扭壳2-2.5、麦冬2-2.5、甘草1-2。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儿止咳贴,其特征是还包括下列药物组分及其 重量配比勾藤l-2、苍耳子1.5-2.5。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儿止咳贴,其特征是其中各药物的重量配比优 选为浙贝母1 、全瓜蒌1、枳壳1、白芷1、秦皮1、僵蚕1 、山豆根1、板 蓝根l、地龙l、勾藤l、苍耳子l、莱菔子l、葶苈子l、辛荑l、丹参l、赤 芍1、款冬花1、紫苏子1、紫菀1、五味子1、法半夏1、干姜1、细辛1、桂 技l、麻黄l、麦冬l 、甘草l。
6、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l-5小儿止咳贴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各种原料药物干 .燥后,进行研磨或粉碎,过80—10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物用米醋调至稠糊状, 然后将稠糊状药物按规定的包装规格称取重量,装入预制规格的袋子里,将袋 子密封即可。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小儿止咳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包装规 格分三种:分别是20g 、 25 g、 3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止咳贴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其原料药物所包括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为白芷1-3、秦皮1-2、僵蚕0.5-2.5、山豆根1-2、板蓝根2-3、地龙1-2、莱菔子2-3、辛荑1.2-2.3、赤芍1-2.5、款冬花2-3、紫菀2-3、五味子1-2、法半夏2-3、干姜1-2、细辛1-2、桂枝1.5-2、麻黄1-2。将各种原料药物干燥后,进行研磨或粉碎,过80-10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物用米醋调至稠糊状,然后将稠糊状药物按规定的包装规格称取重量,装入预制规格的袋子里,将袋子密封即可。本发明对各种类型的咳嗽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较高。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1485874SQ20091001416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8日
发明者舒建成 申请人:舒建成;鹿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