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颗粒及其在制备防治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14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脂颗粒及其在制备防治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调脂颗粒的中药复方制备及其在防治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髙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转运异常,使血浆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翻(TG)等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脂肪肝、冠心病和缺血型脑中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不少高脂血症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此类病人的治疗非常矛盾,西药的降脂疗效虽然明确,但是具有常见的肝脏毒副作用,这就束缚了降脂药物的临床运用。因此,研发具有降脂、保肝作用的调脂中药制剂,成为医药界关注的热点。苏州市中医院汪达成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之一。汪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调脂颗粒(由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四味中药按一定比例组成),作为院内制剂经多年实践,每获良效。痰浊和淤血作为高脂血症发病的关键环节,"痰淤互结"可能是高脂血症最重要的病理状态。因此,在治疗上主张以泄浊化痰,活血化瘀为主。该方能在降低血脂的同时降低肝醵谱,恢复受损肝功能。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应用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四味中药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复方及其在防治高血脂症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脂颗粒中药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由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四味中药组成,其重量配比分别为0.5~9.5:0.5~9.S:0.5-9.5:0.5~9.5。本发明提供的调脂颗粒中药复方可通过添加通用的药用辅助成份,可以制成口服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调脂颗粒的中药复方在防治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l)临床初步观察选取苏州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共33例,其中单纯高胆固醇血症7例,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16例,混合性髙脂血症10例。病程在3个月-5年不等,属中医痰浊阻遏或气滞血瘀症。全部病例使用调脂颗粒,每次一袋,每日2次,早晚冲服,8周为一疗程。试验前2周及试验间避免使用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治疗期间饮食规律与治疗前基本保持一致。观察调脂颗粒对血脂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2)动物实验研究通过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模型,选用调脂颗粒作为治疗药物,研究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观察调脂颗粒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从而为调脂颗粒治疗商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提供实验依据。结果(l)调脂颗粒可以明显降低髙血脂症病人的血脂,并且对病人的安全性指标检测表明其对肝脏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2)调脂颗粒可以明显降低肝功能异常的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系数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血清髙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以及提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给予调脂颗粒治疗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改变明显减轻。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调脂颗粒治疗6周后对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病理形态的影响(HEX200);A:正常对照组;B:模型组;C-E:分别为调脂颗粒4、8和16g/kg治疗组;F:阳性药(非诺贝特)对照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证明本发明的实用性,便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理解,而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调脂颗粒对临床髙脂血症患者治疗的初步观察1、病例选择患者来自2006年7月到2007年6月的苏州中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共3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3岁-70岁之间,平均52.6岁。单纯高胆固醇血症7例,单纯髙甘油三酯血症1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10例。病程在3个月-5年不等,属中医痰浊阻遏或气滞血瘀症。2、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评价方法的建议》。西医诊断标准高脂血症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新病人)如2次测血清总TC>5.72mmol/L(220mg/dL)或TG>2.26mmol/L(20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1.04mmol/L(40mg/dL),结合病史、家族史和临床表现(如黄色瘤、角膜老年环、肥胖等)即可确诊。中医诊断标准痰浊阻遏证形态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肢麻沉重,或有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舌苔滑腻,脉弦滑。气滞血瘀证胸肋胀闷,走窜疼痛,心前区刺痛,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3、治疗方法全部病例使用调脂颗粒,每次一袋,每日2次,早晚冲服,8周为一疗程。试验前2周及试验间避免使用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治疗期间饮食规律与治疗前基本保持一致。4、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髙脂血症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观察指标i血脂指标TG,TC,LDL-C,HDL-Cii安全性指标肝功能和血、尿、便常规。血脂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血脂检测恢复正常为临床控制。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为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T/。;HDL-C升髙>0.26mmol/L(10mg/dL):(TC-HDL-C)/HDL-C下降>20%或达到正常值。治疗后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为有效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升髙>0.104mmol/L(4mg/dL)但〈0.26mmol/L(10mg/dL);(TC-HDL-C)/HDL-C下降>10%但<20°/。。治疗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或改善达不到有效标准者为无效。5、统计方法样本检测结果以"X土SD"表示,用SPSS10.0统计软件中配对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6、实验结果从临床结果分析,调脂颗粒治疗对痰浊阻遏、气滞血瘀型髙脂血症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7.87%,说明该方对此类型患者的血脂有很好的干预作用(见表1),而且能够显著的降低血清TC、TG和LDL-C,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升髙HDL-C水平(见表2)。此外,对三大常规、肝功能(PT)检査发现,该方对肝脏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尚发现对有PT升髙者有降低PT的益处。表l调l脂颗粒对临床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疗效观察组别总例数临床控制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例)调脂颗粒组331397487.87%表2调脂颗粒对临床高血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影响组别TCTGLDL-C(mmol/L)(mmol/L)(mmol/L)HDL-C(mmol/L)治疗前治疗后5.84±0.653.85±1.793.42±0.735.40±0.45*2.30±0.88*3.05±0.46*1.27土0.431.35土0.38治疗前后比较*户<0.05实施例二、调脂颗粒对大鼠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研究1材料与方法1.l实验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160-180g,清洁级,苏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供应,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XCYK(苏)2002-0008,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苏)2002-0037。实验期间饲养室温度20±2"C。1.2药品和主要试剂调脂颗粒(TZKL),由苏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提供。非诺贝特胶囊(阳性对照药),由法国利博福尼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0052,规格为200mg/粒,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50004,临用时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配制1%的药物浓度。胆固醇和3号胆盐,由上海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70712。丙基硫氧嘧啶,由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71011004。各指标检测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1.3实验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每天上午8:00-9:30灌服脂肪乳剂(内含猪油15%,胆固醇6%,3号胆盐2%,丙基硫氧嘧啶0.2%,丙二醇20%,吐温-8016%),1ml/100g体重,1次/日,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服脂肪乳剂4周后随机取大鼠3只,病理检查见肝组织中充满弥散性脂质空泡时,提示肝脏脂质聚集已经形成,肝功能已经受到损伤。此后继续灌服脂肪乳剂2周,并将已形成的肝功能异常的大鼠随机分成调脂颗粒4g/kg、8g/kg和16g/kg三个剂量组,非诺贝特20mg/kg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大鼠10只,并开始给药,各给药组于每天下午2:00-3:30按不同剂量以0.2ml/100g体重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6周后,于处理前12h禁食,不禁水,然后以4%水合氯醛1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项指标。另取同一部位的一块肝脏以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改变。1.4血清指标和肝系数测定按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测定,即血清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PAP法测定,TG采用磷酸甘油氧化酶-PAP法测定,HDL-C采用磷钨酸镁(PTA-Mg++)沉淀法测定,LDL-C按下列公式计算,LDL-C-TC-(TG/2.2+HDL-C),ALT、AST、FFA、SOD、MDA和GSH-Px采用比色法测定。肝系数-肝重(g)/鼠重(100g)。1.5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士s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one-wayANOVA检验,对肝脏的病理学检査结果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2结果2.1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体重、肝重和肝系数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模型组大鼠肝重和肝系数明显升髙(P<0.01)。连续给药6周后,调脂颗粒能显著地降低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大鼠肝重和肝系数(P〈0.05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趋势,但非诺贝特明显升髙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大鼠的肝重和肝系数(P<0.01)。给药各组的大鼠体重未见明显影响(见表3)。表3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体重、肝重和肝脏系数的影响(n=只数;mean±S.D.)组别n体重(g)肝重必肝脏系数(g/100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尸O.O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尸<0.05,**户<0.01,与模型组比较2.2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血脂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显著升髙(P<0.05或P<0.01)。连续给药6周后,调脂颗粒能显著地降低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大鼠血清TC、TG、LDL-C、FFA的水平(P<0.05或P<0.01),同时对血清HDL-C有一定的升髙作用(P<0.05)。非诺贝特也能明显降低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大鼠血清TC、TG、LDL-C和FFA含量(P〈0.05或P〈0.01),但对HDL-C未见明显升髙作用(见表4)。表4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和FFA的影响(n-只数;mean±S.D.)组别nTC(mmoH)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FFA(wmoVL)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ZKL4g/kgTZKL8g/kgTZKL16g/kg非诺K特20mg/kg1010101010102.19:10.380.95±0.152.88±0.37##1.27±0.292.48±0.36*1.02±0.11*2,34±0.45**0.%±0.16**2.26±0.45**0.92±0.17**2.04±0.43**0.8C±0.14**0.86±0.140.81±0.160.97±0.16*0.96±0.2。*1.04±0.17**0.88±0.090.90±0.451.50±0.46"1.04±0.42*0.94±0.51*0.79±0.52**0.80士0.48"465±101557±123419±122*402土106**387±113**438±117*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尸<0.05,**尸<0.01,与模型组比较2.3对肝功能异常的髙脂血症大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续给药6周后,调脂颗粒可以降低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P<0.05或P<0.01),但非诺贝特对ALT和AST未见有明显影响(见表5)。表5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1=只数;mean±S.D.)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ZKL4g/kgTZKL8g/kgTZKL16g/kg非诺贝特20mg/kgnALT(Kar亂)AST(KarU/L)1024.4±6.882.1±11.11033.0±8.7#93.8±12,2#1024.2丄6.0*81.2±12.1*1021.1±4.8"76.3±12.2**101020.0±5.9**75.6±12.7**27.7±7.386.6±11.3)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沐PO.05,"PO.01,与模型组比较2.4对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血清中SOD、MDA和GSH-Px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连续给药6周后,调脂颗粒能显著地降低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P《05或P〈0.01),提高SOD和GSH-Px活性(P《05或P<0.01)。非诺贝特显著地降低血清中MDA含量(P<0.05),但是对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未见明显影响(见表6)表6对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血清中SOD、MDA和GSH-Px的影响(11=只数;mean士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尸<0.05,##尸<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2.5对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大鼠肝脏经石蜡切片并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正常对照组肝细胞排列呈索状结构,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弥漫性的脂质空泡,并有融合现象,给予调脂颗粒后,肝细胞脂质变性的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结构趋于正常(见表7、图1)。表7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观察<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小结1、给药6周后,调脂颗粒可显著降低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肝重和肝脏系数。2、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给予调脂颗粒治疗6周后,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3、给予调脂颗粒治疗6周后,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鼠血清TC、TG、LDL-C、FFA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髙。这些结果表明,调脂颗粒通过降低血脂可能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给予调脂颗粒治疗6周后,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此结果表明,调脂颗粒不仅对大鼠肝脏没有毒性作用,反而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5、给予调脂颗粒治疗6周后,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鼠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髙以及MDA含量明显降低,表明调脂颗粒可能通过其抗氧化的作用对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调脂颗粒能够明显的降低髙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并且对患者的肝脏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实施例三一种用于治疗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制剂,由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四味中药按一定比例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通过添加通用的药用辅助成份,可以制成口服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权利要求1.一种调脂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由蒲黄、姜黄、泽泻、莱菔子四味中药组成,其重量配比分别为0.5~9.5∶0.5~9.5∶0.5~9.5∶0.5~9.5。2.—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脂颗粒在制备防治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药物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脂颗粒在在制备防治髙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通过添加通用的药用辅助成份,可以制成口服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或口服液。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脂颗粒中药复方的制备及其在防治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药物中的应用。首先通过临床试验的初步研究,观察调脂颗粒对高血脂症病人的血脂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再次通过灌服脂肪乳剂复制大鼠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模型,选用调脂颗粒作为治疗药物,观察调脂颗粒对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研究调脂颗粒对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从而为调脂颗粒治疗高血脂症伴肝功能异常提供依据。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1579510SQ20091011537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申请日期2009年5月12日优先权日2009年5月12日发明者葛惠男,赵笑东,郭次仪,钱培刚,顾振纶申请人: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中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