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鞘膜积液的内服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268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鞘膜积液的内服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鞘膜积液的内服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鞘膜积液中医学称为“水疝”。由睾丸下降时鞘状突的鞘膜具有分泌功能,鞘膜的 浆膜面可分泌液体,其可通过精索内静脉和淋巴系统以恒定的速度吸收,当分泌增加或吸 收减少时,鞘囊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则称之为鞘膜积液。除先天性因素 以外,另在某些巨大腹股沟疝或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管纤维化,可使精素静脉和局部淋巴系 统回流受阻,亦可形成鞘膜积液。鞘膜积液,中医认为多因劂阴肝经之脉不得疏利,复受寒湿或湿热郁结所致。中医 以祛风、清热、消肿;温经、收湿为治则。专利号为200610009651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疝气和鞘膜积液的中 药》,以黄连、黄柏、琥珀、防风、荆芥、干姜、红花、没药、江虫、巴豆霜制成,“既可治疗疝气又 可治疗鞘膜积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便利水、祛寒除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的 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选取的原料药材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马鞭草30 份、桃仁9份、川楝子9份、小茴香6份、泽泻12份、猪苓12份、茯苓12份、琥珀粉2份;其 制剂包括散剂、片剂、丸剂、口服液制剂。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材中,马鞭草、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 热、利水。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除湿、解毒,通利关节。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 肝、胃、小肠、膀胱经;舒肝行气止痛,驱虫。桃仁,苦平,归心、肝肺、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 通便。诸药共用,具有通便利水、祛寒除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睾丸鞘膜 积液、小儿鞘膜积液。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且耐受性好,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疗 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鞘膜积液的内服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材及其重量组份分别 是马鞭草30份、桃仁9份、川楝子9份、小茴香6份、泽泻12份、猪苓12份、茯苓12份、琥 珀粉2份;其制剂包括散剂、片剂、丸剂、口服液制剂。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鞘膜积液的内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取的原料药材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马鞭草30份、桃仁9份、川楝子9份、小茴香6份、泽泻12份、猪苓12份、茯苓12份、琥珀粉2份;其制剂包括散剂、片剂、丸剂、口服液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鞘膜积液的内服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材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马鞭草30份、桃仁9份、川楝子9份、小茴香6份、泽泻12份、猪苓12份、茯苓12份、琥珀粉2份;其制剂包括散剂、片剂、丸剂、口服液制剂。诸药共用,具有通便利水、祛寒除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睾丸鞘膜积液、小儿鞘膜积液。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疗效明显,服用方便且耐受性好,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疗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A61K36/884GK101897840SQ20091014348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刘耐芬, 燕西营 申请人:燕西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