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92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配方,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免疫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由免疫因素引起的不 孕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治疗此症主要是用免疫抑制剂及助孕术,免疫抑制剂的副作 用较大,许多患者难以接受,而助孕术要求技术条件高,价格昂贵, 一般患者承受不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治疗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因 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不但治疗效果好,而且价格低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 丸,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熟地20 40g、山药10 30g、枸 杞子10 20g、女贞子10 20g、续断10 20g、桑寄生10 20g、巴戟天10 20g、紫河 车5 15g、当归10 20g、鸡血藤10 20g、党参10 20g、黄芪10 20g、路路通10 20g、鬼箭羽10 20g、丝瓜络8 15g、丹参12-20g、赤芍10-20g、红花8-15g、桃仁8-15g, 以上诸药研末后,蜜为丸,每丸10g,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配方为;熟地30g、山药2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续断 15g、桑寄生15g、巴戟天15g、紫河车10g、当归15g、鸡血藤15g、党参15g、黄芪15g、路路通 15g、鬼箭羽15g、丝瓜络12g、丹参15g、赤芍15g、红花12g、桃仁12g,以上诸药研末后,蜜为 丸,每丸10g,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廉价,宜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熟地20
40g、山药10 30g、枸杞子10 20g、女贞子10 20g、续断10 20g、桑寄生10 20g、 巴戟天10 20g、紫河车5 15g、当归10 20g、鸡血藤10 20g、党参10 20g、黄芪 10 20g、路路通10 20g、鬼箭羽10 20g、丝瓜络8 15g、丹参12-20g、赤芍10-20g、 红花8-15g、桃仁8-15g,以上诸药研末后,蜜为丸,每丸10g,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实施例2 ;—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熟地30g、山 药2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续断15g、桑寄生15g、巴戟天15g、紫河车10g、当归15g、鸡 血藤15g、党参15g、黄芪15g、路路通15g、鬼箭羽15g、丝瓜络12g、丹参15g、赤芍15g、红花 12g、桃仁12g,以上诸药研末后,蜜为丸,每丸10g,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熟地20~40g、山药10~30g、枸杞子10~20g、女贞子10~20g、续断10~20g、桑寄生10~20g、巴戟天10~20g、紫河车5~15g、当归10~20g、鸡血藤10~20g、党参10~20g、黄芪10~20g、路路通10~20g、鬼箭羽10~20g、丝瓜络8~15g、丹参12-20g、赤芍10-20g、红花8-15g、桃仁8-15g,以上诸药研末后,蜜为丸,每丸10g,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2. 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其特征是;制备本发明 药物的优选配方为;熟地30g、山药2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续断15g、桑寄生15g、巴戟 天15g、紫河车10g、当归15g、鸡血藤15g、党参15g、黄芪15g、路路通15g、鬼箭羽15g、丝瓜 络12g、丹参15g、赤芍15g、红花12g、桃仁12g,以上诸药研末后,蜜为丸,每丸10g,每日三 次,每次一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因肾虚血瘀不孕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物;熟地20~40g、山药10~30g、枸杞子10~20g、女贞子10~20g、续断10~20g、桑寄生10~20g、巴戟天10~20g、紫河车5~15g、当归10~20g、鸡血藤10~20g、党参10~20g、黄芪10~20g、路路通10~20g、鬼箭羽10~20g、丝瓜络8~15g、丹参12-20g、赤芍10-20g、红花8-15g、桃仁8-15g,以上诸药研末后,蜜为丸,每丸10g,每日三次,每次一丸。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廉价,宜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698040SQ20091022967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6日
发明者唐建红, 孙铭晓 申请人:唐建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