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99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中医将咽部红肿疼痛、吞咽不利、异物堵塞感、咽痒、干灼等为主要症状的咽喉病称为喉痹,与西医的咽炎相对应,据病因病机不同,临床上分为因热喉痹与虚火喉痹之分,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咽炎与慢性咽炎,本发明主要是针对慢性咽炎(虚火喉痹)而言,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肾阴亏,咽喉失于濡养。中医在临床上分为肺阴虚型与肾阴亏型两种症型,辨证治疗取得了很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对咽炎的形成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双花150
克、连翘50克、地丁 100克、麦冬300克、元参200克、山豆根100克、硫磺50克。 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去杂、洗净、晾干,将双花、连翘、地丁、麦冬粉碎成细粉,过
80—-100目筛,与硫磺及细粉混匀备用,另将元参、山豆根分别加1500ml水煎煮两次,每次
煮沸30分钟,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縮至300ml,与备用细粉泛成小丸,干燥装袋,每袋10
克,15粒。服用方法口服,每次10克, 一 日三次,30天为一疗程。 药理分析 双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本品甘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本品
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是治疗痈肿、疗疮的要药。本品善散肺经热邪、清心胃热毒,现代
研究表明,本品具有光谱抗菌作用,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故有疮家之圣药。 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麦冬养阴润肺、滋胃生津、清心除烦。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元参清热解毒、凉血滋阴。 硫磺解毒、杀虫、止痒。
以上诸药的功用及主治参考了五版教材,《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具有滋阴降火、清利咽喉之功,对治疗慢性咽炎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见效快且不易复发。 疗效判断治愈咽痛、微痒、咽燥、吞咽不畅等症状完全消失,查咽粘膜无充血、水肿、舌质正常,全身无阳性体质可查。
好转咽痛、咽燥、干呕等症状明显减轻,查咽部粘膜轻度充血。
无效诸症无改善。
结果治疗慢性咽炎患者50例,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次10克,一日三次,30天为一 疗程,连服三个疗程观察疗效,治愈40例,占80 % ,好转8例,占16 % ,无效2例,占4% ,总 有效率96%。经三个疗程治疗后,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 病例1 、患者张某某,男,44岁,缓慢性咽炎8年余,多方治疗无效,2006年8月来我 院就诊,自述咽喉微痒,干咳少痰、咽部有异物感、心烦,查咽粘膜暗红,咽后壁少许淋巴滤 泡增生,舌质红、苔少,诊为慢性咽炎,肺阴虚型,口服本发明药物20天后症状明显好转,50 天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病例2、患者刘某某,男40岁,患慢性咽炎2年余,查咽粘膜暗红,咽后壁粘膜肥厚,
口服本发明药物60天,症状完全消失,全身无阳性体征可查,随访1年无复发。 病例3、患者张某某,女,38岁,患慢性咽炎半年,口服本发明药物40天,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双花150克、连翘50克、地丁 100克、麦冬300克、元参200克、山豆根100克、硫
磺50克。 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去杂、洗净、晾干,将双花、连翘、地丁、麦冬粉碎成细粉,过 80—-100目筛,硫磺及细粉混匀备用,另将元参、山豆根分别加1500ml水煎煮两次,每次煮 沸30分钟,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縮至300ml,与备用细粉泛成小丸,干燥装袋,每袋10克, 15粒。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双花150克、连翘50克、地丁100克、麦冬300克、元参200克、山豆根100克和硫磺50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双花150克、连翘50克、地丁100克、麦冬300克、元参200克、山豆根100克和硫磺50克。具有滋阴降火、清利咽喉之功,本发明适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P11/04GK101700351SQ200910230040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1日
发明者宋丽丽, 宋爱民, 宋钊, 闵子龙 申请人:宋爱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