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8748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中药复方体现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 的法则,是多系统、多靶点和多层次发挥全方位药效作用的治疗方法,所有这些都非单一成 分所能概括达到的。复方药效不仅与药效物质或药效物质群有关,而且与辅助成分也有关。 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 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 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真武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真武汤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等组 成,其功效为温阳利水。方中附子温肾阳,苓、术温脾阳,白芍阴柔以制术、附之燥,且合生姜 和营卫。主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瞷动,振振欲擗地者,少 阴伤寒腹痛,自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者。现代临床常运用于治疗肾小球肾炎、心源 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属脾肾阳 虚,水湿内盛者。名家论述清 费伯雄此方取名真武,乃专治肾脏之剂。坎之为象,一阳居二阴之 中,水中之火,是为真火,此火一衰,则肾水泛滥,停于下焦,则腹痛自利;水犯中焦,则作呕, 欲吐不吐;水犯上焦,则咳嗽,心悸,头眩。方中姜、附以助真阳;用苓、术以制二阴,水气一 收,则上、中、下三焦俱无病矣(《医方论》)。清 何秀山《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若外感证,发汗过多,津液亏少,阳气偏虚,自汗不止,筋失所养而惕惕然跳动,肉 失所养而闰闰然蠕动。目眩、心悸,振振欲扑地者,此为亡阳之重证。故以附、姜辛热回阳为 君;臣以白术培中气;茯苓通阳化气,以助附、姜峻补回阳之力;尤必佐芍药阴药以维系者, 庶几阳附于阴而内返矣。此药回阳摄阴,急救亡阳之祖方(《重订通俗伤寒论》)。清 王 旭高肾之真阳盛,则水皆内附,而与肾气同蛰藏。唯肾之阳虚不能制水,则水得泛滥而为 病。苓、术、芍、姜,皆脾胃药,崇土以镇伏肾水,附子以挽回阳气。方名“真武”盖取固肾为 义。真武为治,在崇土扶阳,以泄水邪,故不但里镇少阴水泛,兼可外御太阳之阳(《王旭高 医书六种》)。真武汤药理作用本方有强心和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作用,其作用与 附子、茯苓、生姜、赤芍的药理作用关系密切。附子的强心成分有去甲乌药碱,棍掌碱;生姜 对有直接兴奋作用;茯苓的提取物能增强离体蛙心心肌收缩力,并能加快心率;赤芍也含 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成分。王氏采用水煮醇沉法将本方制成注射液,观察其对麻醉犬实验性 心力衰竭模型的影响,通过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左室收缩压和舒张末期压及左室压上升最 大速率,结果表明真武汤能显著提高心衰的心肌收缩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应,促进血液循环,而对心 肌耗氧量和传导系统无明显影响。利尿作用实验表明,本方组成药附子、 白术、茯苓等均有利尿作用,附子的利尿作用与强心、扩张血管作用有关。茯苓的利尿作用 可能与提高渗透压的调定点,通过对渗透压感受器、神经分泌细胞、口渴中枢神经原等的刺 激以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而达到利尿功效。白术利尿作用与电解质的排泄有关。真武汤用 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治疗,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二 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二尖瓣分离术后之心力衰竭,辩证属心 肾阳虚,肾水凌心型最为显著。本方可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对血压有一定影响,在 治疗心衰时,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衰有降压效果,对高血压病治疗有效。元氏报 道用本方治疗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多发性室性早搏有效;裴氏在治疗心衰时,见到伴有 快速房颤或传导阻滞的患者,治疗后心率可减慢或加快。本发明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 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 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 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治疗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 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 现代医学的承认。本发明注重中药的不同纳米载体剂型制备技术联合使用。目前,国内外 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报道。证明本发明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些必将推动我国中药 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来看,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数据库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 和新颖性。利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 下结论“联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 中药纳米粉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 制备出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 米粒、纳米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勻分别装 入软、硬胶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 的整合型新剂型;2)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 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证明本发 明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真武汤整合型 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该整合型新剂型有效成 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一茯苓9份、制附子9份、白术6份、白芍9份、生姜9份。其中,所述的各中药富含有机锌、有机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上述的一种真武 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 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 多种组合,并可根据不同需要将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所述的原料药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 上述原料药,也包括在其基础上制备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 原料药。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本新剂 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活性剂、助乳剂、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清蛋白和淀粉及其衍 生物、海藻酸盐、环糊精、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 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醋酸酯、聚乳酸及氰基丙烯酸酯、半固态聚原酸酯、 三酰甘油酯(如三硬脂酸、三棕榈酸、三月桂酸、三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 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留体类(胆固醇等)、聚乙 二醇、蜡类(微晶石蜡,鲸酯蜡)、红细胞、蒙脱石、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药物辅 料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 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最终 可形成的整合型新剂型终端产品是片剂、散剂、栓剂、棒剂、颗粒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 泡腾剂、滴丸剂、气雾剂、注射剂、膏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说 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理、药效、药动、毒理等指标,采用 药物纳米粉体、微米粉体、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和 不同的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 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 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步骤二 取60%的茯苓、制附子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 -90%醇水溶液混合浸 泡1-2天,回流提取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 提取物以备用。步骤三取60%的白术、白芍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高频超声波分散粉碎萃取 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粉碎提取时 间为10-100分钟,得中药提取物以备用。 步骤四取60%的生姜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摇摆式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 时,得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步骤五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混合,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 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步骤六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萃取物、纳米粉根据不同需要及药性、 药理的不同,按最新版《中国药典》中制剂标准相应规范要求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 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不同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等药物 原料。步骤七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按最新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 分标准规范和《中国药典》附录XIXE “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勻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双螺旋挤压法、复凝聚法、 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 微粒、微米脂质体、 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月旨 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制备出的原料药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 米之间。步骤八按《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 浓缩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 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 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步骤九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 分别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最新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 类型的上述终端产品。步骤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 等内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上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步骤一、步 骤二、步骤三中用到的中药粉碎和提取方法,所述的不仅指上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 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的粉碎方法、提取方 法和技术。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步 骤六中的药物单体、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制备技术,所述的不仅指上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 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的制备方法 和技术。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所述 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等原料药,所述的不仅指上述的制 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 进的制备方法和技术。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中其关 键点是根据原料药的纳米粒径不同和药性及使用载体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靶向性和缓控 释性。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 “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 平。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文献和产业化报道。“奇正相合,阴阳互通、水火既济、精微圆融,有容乃大”是中国周易、太极、佛教、道 教、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中的精华,是朴素哲学思想,也是本药物整合型新剂型的研发思路 和基础指导思想。中医历来就有医易同源、道医同源之说。这正是本发明的理论基础。本 发明中单体、有效部位、纳米粒载体等可谓是奇、是细小、是阴。中医整体观念思想、中药浸 膏、水煎浓缩液等可谓是正、是宏大、是阳。奇正相合则阴阳互通、阴阳互通则水火既济,为最佳平衡态。西医研究可谓精微,中医理论可谓圆融,两者相合,才真正体现出了中西医结 合之整体观念,“合“为“整合”为容。阴阳相合、有容乃大、水火既济才是本发明所最求的最 高境界。通过国际一级查新报告和专利数据库检索显示本发明的实质性进步和新颖性。利 用国内外数据库进行了查新检索,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联 用技术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项目,其创新点1)采用富含微量元素的中药纳米粉 体、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等以不同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 粒径大小的纳米球、纳米囊、聚合物胶束、固体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 乳剂、混悬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然后混勻分别装入软、硬胶 囊中同时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整合型新剂型或根据以上方法制备成其他类型的整合型 新剂型;2)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纳米药物整合型新剂型”,产品 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在国内文献中未见公开报道,该项目综合技术特点 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来看,本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是整合了中医、西医的各自 优点,以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和注重药物间的协同观念及辨证施治为总战略战术思想,结 合现代西方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药剂学等理论,注重已证实的中药单一物质 单体治疗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注重中药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和有效物质群对治疗疾病所 起到的辅助作用。注重中药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疾病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本中药复方所 用中药的药物有效成分明确,药物药效已得到现代医学的承认。注重中药的不同纳米载体 剂型制备技术联合使用。配伍上是采用中药生药纳米粉体、单体、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群、 中药浓缩浸膏、水煎浓缩液、纳米药物载体等联合使用。本配方各种中药纳米粒径大部分 为50 1000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成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固体 酯质纳米粒、纳米乳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10 纳米——10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理、靶向的不同、缓控释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 论,合理配伍进行混合,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据胶囊材质的溶解、崩解、分散时 间的不同,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胃部粘膜吸收系统、小肠吸收系统、结肠吸收 系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本中药复方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的药 物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疗效更为突出,毒副作用更少。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配伍 理论,是中药传统配伍理论和中医药剂学的革新和典范,为中为西用,西为中用提出了一个 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技术突破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突破。必将 为传统中医提升科技含量和中医改革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也必将推动我国中药产业的发 展。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解释。这 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 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例方式—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别之处在于制成有效成 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获苓9份、制附子9份、白术6份、白芍9份、生姜9份。 进一步来看,本发明的新剂型药物配伍上起到三足鼎立联合作用1、用中药饮片制备出纳米中药粉体,以此加强其不明有效物质群之治疗作用;2、用中药提取物并选择适 当的药物载体,制备出不同中药化学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等,以此来证实和加强中药 的化学物质的药理、药效性;3、用中药饮片制备出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以此来加强中药 复方独特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带来的暂时不可预知的药效并保留和加强了中医 整体观念、君臣佐使概念。以上三方面联合配伍使用,根据纳米药物粒径和性质的不同,可 达到多靶向、多协同、缓控释等效果,并对加强药物药理活性起到有益的作用,有效成分药 理作用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制剂。本发明的生产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 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取 60%的茯苓、制附子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 -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1_2天,回流提取 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取物以备用。取 60%的白术、白芍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波分散粉碎萃取设备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 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粉碎提取时间为10-100分钟,得中药提 取物以备用。取60%的生姜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摇摆式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 得到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混合,用水浸泡两 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 用。将上述所得中药萃取物、纳米粉根据不同需要及药性、药理的不同,按最新版《中国药 典》中制剂标准相应规范要求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 技术进行制备,得不同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等药物原料。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 用不同的药物辅料按最新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和《中国药典》附录XIXE “微 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乳勻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 研磨法、溶剂_熔融法、双螺旋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 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 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 药。制备出的原料药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按《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 规范要求,取上述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和上述所得各原料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混 合。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灌装成硬 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最新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的上述终 端产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 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K实施例一 3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浸膏、纳米粒、微胶囊、毫微粒。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茯苓9份、制附子9份、白术6份、白芍9份、生姜9份。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浸膏、纳米粒、微胶囊、毫微粒按4 2 2 2比例进 行混合后,采用最新版《中国药典》制剂部分硬胶囊剂标准,不添加辅料、防腐剂,采用全自 动胶囊灌装机灌装硬胶囊,制成硬胶囊剂。再进行数粒、装瓶、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K实施例二 3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水煎浓缩液、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微乳、纳米混悬液。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茯苓9份、制附子9份、白术6份、白芍9份、生姜9份。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水煎浓缩液、纳米脂质体、纳米乳、微乳、纳米混悬液按 5:1:1:2: 1比例进行混合后,采用最新版《中国药典》制剂部分软胶囊剂标准,不添 加辅料、防腐剂,采用全自动软胶囊灌装机分装软胶囊,制成软胶囊剂。再进行数粒、装瓶、 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K实施例三3按前述方法制备以下原料药浸膏、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乳。其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茯苓9份、制附子9份、白术6份、白芍9份、生姜9份。其制造过程如下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浸膏、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乳按4 3 3比例进行 混合后,采用最新版《中国药典》制剂部分膜剂标准,成膜材料采用聚乙烯醇,制成膜剂。再 进行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外包装。最后按生产批次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 灭菌报告单。每片膜面积大小为2-40平方厘米,含药量为1. 2-5克,每片药膜贴12-72小 时,贴药部位脖颈、胸部、后背部、腹部、腿部、脚底部、阿是穴等部位。 通过上述文字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实质的创新性和突破性进展是已找出纳 米中药复方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关键点。同时,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中西医结合理论 研发“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缓控释性能强等特点。本整合型新剂 型通过中药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中药有效物质群、浸膏、水煎浓缩液、中药饮片纳米 颗粒等的合理配伍,可生产出软、硬胶囊剂或纳米膜剂、透皮剂等剂型。可内外给药并举、可 按子午流注、人体气血流动规律分别在四个时间段服用。还可以把纳米中药做成膜剂、透 皮剂贴在人体不同部位,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本发明制备出的各种中药纳米粒径大部分 为50 1000纳米的颗粒。采用不同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成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固体 酯质纳米粒、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囊泡、药质体、微胶囊、毫微粒、毫微球、毫 微襄等。其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然后根据药物药理、靶向的不同、缓控释 时间的不同和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合理配伍进行混合,可分别装入硬胶囊和软胶囊之中。根 据胶囊材质的溶解、崩解、分散时间的不同,可分别制备成网状内皮靶向系统、胃部粘膜吸 收系统、小肠吸收系统、结肠吸收系统等靶向系统。相比传统中药和药物单体或西药,本整 合型新剂型的整体协同治疗作用及药物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疗效更为突出,毒副作用更 少。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是中药传统配伍理论和中医药剂学的革新和典 范,为中为西用,西为中用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有效的新剂型配伍方案。是具有实质性的技术突破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突破。必将为传统中医提升科技含量和中医改革起着重要的示范 作用。 本发明将及时填补国内外在运用“纳米载体联用技术”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研发 “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领域的空白,产品具有靶向分布广等优点,国内外无相同或类似的 产业化报道。研发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通过专利数据库检索显 示本发明在国内外文献中 未见公开 报道,证明本发明综合技术特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整合型新剂型有 效成分的原料及重量配比一茯苓9份、制附子9份、白术6份、白芍9份、生姜9份。其中,所述各中药富含有机锌、 有机硒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 于将药物与载体制备成药物载体原料药,原料药可以是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 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 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并可根据不同需要将一种或多种 进行混合。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原料药,也包括在其基础 上制备添加其他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原料药。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 在于本新剂型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活性剂、助乳剂、分散剂等药物辅料是明胶、清蛋白和 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β _环糊精、蛋白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乳糖、羟丙基甲基纤维 素、乙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甲基丙烯醋酸酯、聚乳酸及氰基丙烯酸酯、半固态 聚原酸酯、三酰甘油酯(如三硬脂酸、三棕榈酸、三月桂酸、三油酸等中、长链脂肪酸的甘油 酯)、甘油酯(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含有单、二、三酰甘油酯的合成甘油酯)、留体类(胆固醇 等)、聚乙二醇、蜡类(微晶石蜡,鲸酯蜡)、红细胞、蒙脱石、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该 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范围内的上述药物辅料,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其他 不影响其所治疾病,而只是使其疗效更好的药物辅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 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终可形成的终端产品是片剂、散剂、栓剂、棒剂、颗粒剂、软胶囊 齐IJ、硬胶囊剂、泡腾剂、滴丸剂、气雾剂、注射剂、膏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控释片剂等整 合型新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 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整合型新剂型根据中医整体理论、配伍理论和药物的药 理、药效、药动、毒理等指标,采用药物纳米粉体、微米粉体、单体、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 物质群、中药浸膏、水煎浓缩液和不同的药物载体联合使用。并可根据需要将其一种或多种 进行混合。
6.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各中药饮片预处理,称量后置入粉碎机粉碎至80-200目,然后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至1-10微米,得不同中药微米粉,备用。步骤二 取60%的茯苓、制附子微米粉用6-12倍量的30% —90%醇水溶液混合浸泡 1-2天,回流提取3次,同时提取水溶性、醇溶性、酯溶性三种有效药物成份,回收酒精,得提 取物以备用。步骤三取60%的白术、白芍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高频超声波分散粉碎萃取设备 分别进行分散提取,超声功率为800W-3000W、超声频率28KHZ—120KHZ、粉碎提取时间为 10-100分钟,得中药提取物以备用。步骤四取60%的生姜微米粉,采用自主研发的摇摆式纳米球磨机研磨4-16个小时, 得粒径分布为50-1000纳米的纳米粉,备用。步骤五取40%的各中药微米粉混合,用水浸泡两小时后用中药煎药机水煎煮3次,煎 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液以备用。步骤六将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所得中药萃取物、纳米粉根据不同需要及药性、药理 的不同,按最新版《中国药典》中制剂标准相应规范要求分别采用层离、大孔吸附、凝胶分 子筛选、模分离、超速离心等技术进行制备,得不同药物单体、有效部位、有效物质等药物原 料。步骤七将上述所得药物原料采用不同的药物辅料按最新版《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 准规范和《中国药典》附录XIXE “微囊、微球、与脂质体制剂指导原则”等中的要求分别采用 高压乳勻法、包合技术、固体技术、研磨法、溶剂-熔融法、双螺旋挤压法、复凝聚法、乳化交 联法、聚合分散法、熔融法、冷冻干燥法等技术制备成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 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 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制备出的原料药粒径分布在10纳米-10微米之间。步骤八按《中国药典》中制剂部分标准规范要求,取步骤五所得中药浸膏或水煎浓缩 液和步骤七所得纳米粒、毫微粒、微米脂质体、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聚合物胶 束、药质体、纳米乳、脂质微球、微囊、微乳、脂质液体、纳米膜、纳米混悬液、微胶囊等原料药 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步骤九在GMP10000级洁净室里,将上述混合好的原料药采用全自动胶囊灌装机分别 灌装成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可以按最新版的《中国药典》相关制剂标准规范制成其它类型 的上述终端产品。步骤十将制成的终端产品分别进行数粒、装瓶、装盒、封口、粘贴标贴、打码、装箱等内 外包装。包装好的产品按生产批次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瞬间灭菌,并开具灭菌报告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中用到的中药粉碎和提取方法,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 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 更经济、更新、更先进的粉碎方法、提取方法和技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六中的药物单体、有效物质、有效部位制备技术,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 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他效果更好、更 经济、更新、更先进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不同药物辅料制备成的不同类型的纳米粒等原料药,该权利要求所 述的保护范围不仅是所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根据需要,也包括在其基础上添加或使用其 他效果更好、更经济、更新、更先进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 在于其关键点是根据原料药的纳米粒径不同和药性及使用载体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靶 向性和缓控释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武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按重量配比为茯苓9份、制附子9份、白术6份、白芍9份、生姜9份。其生产过程包括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微波萃取、水煎浓缩、喷雾干燥、高压均质、纳米研磨、纳米粒制备等。本发明注重纳米中药多协同、多靶向作用等优点。工业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制成膜剂后也可在人体皮肤贴敷、透皮吸收治疗。
文档编号A61K9/70GK102100891SQ20091026317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
发明者杨洪舒 申请人:杨洪舒,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