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769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氨酸新的医药用途,具体是茶氨酸作为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或保健品的应用,属于药物或保健品领域。
背景技术
:互联网、电脑和电子游戏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及娱乐方式,其积极效果不可估量。但是,也导致了众多的人的依赖和沉迷,其中相当多的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已成瘾,即“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美国临床心理学家Goldberg最早提出“网络成瘾症”,经Young引入诊断标准并作修订,于1995年引入医学词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从生理学和病理学上看,网络成瘾是指由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以网络依赖、戒断反应、精神症状、躯体症状(生物钟紊乱、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心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导致社会功能功能活动受损的一组症候群。在网络成瘾的基础上,如果继发了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精神障碍、人格改变、精神分裂症样等症状,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或“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addictivesyndrome,IADS)。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体征或症状只是继发产生而不是原发,经过治疗,随着网络成瘾症状的逐渐消失,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体征或症状在继续治疗一段时间一般也会相应地消失。国内外对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还有多种称谓,如上网成瘾、网络依赖倾向、网络沉溺、网络沉迷、网络游戏成瘾、电脑成瘾综合症、因特网成瘾障碍、电脑依赖综合征、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障碍或强迫性网络使用等。无论称呼如何不尽相同,但其所指称的对象相同,都属于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有关统计显示,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比例在15%以上,大学生中也有一定比例,尤以男生为多。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综合征导致成瘾者的身心、学习、工作、生活、家庭严重损害,对此已广为人知;成瘾者应该且必须得到有效治疗已成为共识。关于网络成瘾的诊断,Yoimg认为IAD的本质接近于病理性赌博,并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病理性赌博的诊断标准拟定了8条诊断标准,制成IAD诊断问卷(IAD-DQ)。当疑似患者有5个以上(含5个)问题时,即可诊断为IAD。IAD-DQ是过去国内外使用较多的IAD诊断工具。Bread对Young的诊断标准进行改良,也提出了8条诊断标准,5条必须具备,另3条至少要符合一条即可诊断为IAD。美国和中国分别拟定了各自的诊断标准,其诊断所依据的症状与Young和Bread的标准大同小异,特点是引入了上网时间要素,如美国标准规定每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而中国标准则为平均连续上网超过每天6小时,症状达到或超过3个月。关于治疗方面,目前有效治疗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方法不多,主要有心理疗法(精神分析治疗、厌恶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思想疏导、学校教育、家庭帮助等。也有个别医疗机构用戒毒药物、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试用于网络成瘾者的报告,但其疗效未得到广泛认可,且有明显副作用。至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研究开发这类药物已成为迫切的要求。茶氨酸(Theanine或Teaammoniaacid),是茶叶中存在的一种特有的氨基酸,也是茶叶的特征性氨基酸。1949年,L-茶氨酸(L-Theanine)首先在茶叶中被发现。茶氨酸的分子式为C7H14O3N2(或C7H14N2O3),学名为谷氨酰乙胺,根据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如L-茶氨酸学名为N-乙基-L-谷氨酰胺。目前已知的茶氨酸包括L-茶氨酸、D-茶氨酸、DL-茶氨酸。L-茶氨酸是构成茶叶(尤其是绿茶)风味的物质,目前认为,除了蘑菇外,茶氨酸仅存在于产茶植物中。L-茶氨酸占茶叶干重的-2%之间,以一种游离的形式存在而且是茶叶中主要的氨基酸,是所有游离氨基酸的50%左右。茶氨酸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现有研究显示,持续在121°C高温下5分钟时间,茶氨酸不会降解;在PH3.0-6.6的环境下稳定;饮料在25°C储存一年,茶氨酸也显示很好的稳定性。只有在214-215°C时才被分解。茶氨酸是一种具有生理功效的物质,研究显示,茶氨酸,尤其是L-茶氨酸的主要功效包括抗癌、降血压、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力、解消疲劳、放松情绪、提高注意力。L-茶氨酸、D-茶氨酸、DL-茶氨酸都有上述生理功效。此外L-茶氨酸已被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风味。茶氨酸的制备有多种方法,比如从茶叶中提取、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酶作用转化。中国专利公开CN1546461、CN1554642、CN1557841、CN1587258记载了茶氨酸的提取方法;CN1415599、CN1560025记载了茶氨酸的化学合成方法;谷氨酰胺和乙胺的混合物与谷氨酰胺酶作用产生茶氨酸(特表平7-55154号公报)。茶氨酸已能工业化生产,除了从茶叶中提取,更多的由转化、合成和发酵生成。但从茶叶中提取,茶氨酸的纯度低,价格高;而其他方法生产的茶氨酸,纯度可高达99%至100%(HPLC),价格不到500元人民币/公斤。日本太阳化学株式会社、上海求德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同馨茶叶有限公司、无锡太阳绿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杭州纬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杭州杏林中药研究有限公司均能从茶叶中提取并工业化生产茶氨酸(主要是L-茶氨酸)。上海求德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四川同晟氨基酸有限公司、杭州纬嘉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茶氨酸,纯度达到99%至100%(HPLC)含。此外,衢州安信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富蔗化工有限公司、四川同晟氨基酸有限公司、浙大泛科化工有限公司等生产DL-茶氨酸、D-茶氨酸,含量98%至99%。到目前为止,尚未见茶氨酸用于治疗或预防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茶氨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茶氨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含如下具体内容1、茶氨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1)茶氨酸在制备治疗网络成瘾的药物中的应用。(2)茶氨酸在制备治疗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3)茶氨酸在制备预防网络成瘾的药物中的应用。(4)茶氨酸在制备预防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2、茶氨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保健品中的应用(1)茶氨酸在制备治疗网络成瘾的保健品中的应用。(2)茶氨酸在制备治疗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保健品中的应用。(3)茶氨酸在制备预防网络成瘾的保健品中的应用。(4)茶氨酸在制备预防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药物和/或保健品”包括药物。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药物和/或保健品”包括保健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治疗和/或预防”包括治疗。本发明的应用,所述“治疗和/或预防”包括预防。本发明的应用,所述“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包括网络成瘾。本发明的应用,所述“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包括网络成瘾综合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药物和/或保健品”为药物。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药物和/或保健品”为保健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治疗和/或预防”为治疗。本发明的应用,所述“治疗和/或预防”为预防。本发明的应用,所述“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为网络成瘾。本发明的应用,所述“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为网络成瘾综合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保健品包括保健药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保健品为保健食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保健品为保健药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包括以各种不同名称称呼的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如网瘾、上网成瘾、网络依赖倾向、网络沉溺、网络沉迷、网络游戏成瘾、电脑游戏成瘾、电脑成瘾综合症、因特网成瘾障碍、电脑依赖综合征、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障碍或强迫性网络使用等。本发明的应用,所述网络成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或网络交易成瘾及其所引起的网络成瘾综合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从茶叶(或其他植物如蘑菇)中提取的茶氨酸;包括合成的茶氨酸;包括酶作用转化的茶氨酸;包括发酵生产的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从茶叶(或其他植物如蘑菇)中提取的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合成的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酶转化生产的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发酵生产的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L-茶氨酸、D-茶氨酸和/或DL-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L-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D-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DL-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由于L-茶氨酸已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因此L-茶氨酸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的优选。本发明的应用,由于合成、酶转化生产或发酵生产的茶氨酸纯度高,价格低,经济上更具优势,因此合成、酶转化或发酵生产的茶氨酸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的优选。茶氨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报道,属于已知技术和成熟工艺,且已有工业化生产的商品。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从茶叶中提取的茶氨酸,包括从茶叶、蘑菇或从其他植物中提取的茶氨酸。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从茶叶中提取的茶氨酸包括所有种类茶叶提取的茶氨酸。具体是包括从未发酵的茶叶中提取的茶氨酸;包括从半发酵的茶叶中提取的茶氨酸;包括从全发酵的茶叶中提取的茶氨酸。所述的未发酵的茶、半发酵的茶、全发酵的茶是茶学意义上的分类。未发酵的茶,典型的如绿茶;半发酵的茶,典型的如青茶,以及花茶;全发酵的茶,典型的如红茶。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包括茶氨酸的衍生物。所述茶氨酸的衍生物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茶氨酸的盐。茶氨酸是一种氨基酸,氨基酸能螯合金属粒子成为盐是生物化学的一般知识,同样由氨基酸制备氨基酸盐是普通的公知技术,比如已有的商品氨基酸钙。茶氨酸或其衍生物都可作为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应用,所述的药物经口服、舌下、外用、透皮、注射、滴注、粘膜、喷雾、输液、直肠或非肠道给药。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保健品经口服给药。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或其衍生物或其盐是药物或保健品的活性组份,在制备剂型时,还可以包括加入一种或二种以上选自常规的赋形剂、调味剂、崩解剂、防腐剂、润滑剂、湿润剂、粘合剂、溶剂、增稠剂、增溶剂等药物辅料,制成任何一种适合于临床上药物使用或作为保健品使用的剂型。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药物包括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脂质体、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输液剂、气雾剂或滴鼻剂。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保健品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脂质体或口服液体制剂本发明的应用,所述保健品为口服制剂。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在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至100%。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在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5%至98%。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在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10%至95%。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在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20%至90%。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在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50%至80%。现有的毒理实验显示,茶氨酸在5000mg/kg时无动物死亡,因此可以认为无毒,在5000mg/kg以下的任何剂量都是可以被认为是合适的。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茶氨酸每日人使用(或服用)量包括0.lmg/kg-300mg/kg;较佳的是0.5mg/kg-100mg/kg;更佳的是5mg/kg_80mg/kg。本发明的应用,所述“药物和/或保健品”的含义是,茶氨酸可以用于制备药物,也可以用于制备保健品;茶氨酸制备的制剂,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也可以作为保健品使用。本发明的效果一、诊断标准网络成瘾的诊断参照IAD(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及总后卫生部组织、北京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并通过中国专家论证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美国IAD(网络成瘾)诊断标准1、每个月上网时间超过144小时,即一天4小时以上。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4、上网是为逃避现实、戒除焦虑。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的问题。7、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久。8、花许多钱更新网络设备或上网。9、花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满足。中国《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达到或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中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同时,以下5条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程度;②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地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诊断,除参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外,须同时具备至少1种下列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体征(或症状)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精神障碍、人格改变、精神分裂症样等。二、一般资料患者35例,均有较长期上网史,其中男33,女2,年龄1321岁;病程最短3.5年,最长7年。依照美国诊断标准,全部35例为网络成瘾,其中30例还符合网络成瘾综合征诊断标准;依照中国诊断标准,29例为网络成瘾,其中27例还符合网络成瘾综合征诊断标准(由于中国诊断标准要求达到平均每天非正常连续上网6小时以上,且症状达到3个月以上,而美国诊断标准只要求达到平均每天非正常上网4小时以上。在每天上网时间和症状持续长度上,中国标准高于美国标准,因此以中国标准诊断的网络成瘾人数少于美国标准诊断的人数),并排除智力障碍、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二、治疗方法口服L-茶氨酸,一次0.2至0.5克,一日2次,疗程3个月(L-茶氨酸纯度99%,由四川同晟氨基酸有限公司提供)。三、治疗前后疗效观察分别根据美国标准的患者数量和中国标准的患者数量观察疗效,均以下疗效标准判定1、疗效判定(1)网络成瘾疗效判定标准以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和非正常上网时间的变化作综合评定。显效症状减少及非正常上网时间减少60%以上。有效症状减少及非正常上网时间减少25%至60%以上。无效症状减少及非正常上网时间减少不足25%以上。(2)网络成瘾疗效判定标准满足网络成瘾疗效判定(标准同上),并根据治疗前后综合征的体征和症状的变化作综合评定。显效满足网络成瘾疗效判定中的“显效”标准,综合征体征/症状减少60%以上。有效满足网络成瘾疗效判定中的“有效”标准,综合征体征/症状减少25%至60%。无效满足网络成瘾疗效判定中的“无效”标准,综合征体征/症状减少25%以下。2、治疗结果(1)治疗网络成瘾结果1)治疗网络成瘾结果(基于美国标准)<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2)治疗网络成瘾综合征结果1)治疗网络成瘾综合征结果(基于美国标准)<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茶氨酸的制备方法已有许多报道,技术成熟,并且已有工业化生产的茶氨酸商品(原料或中间体),用茶氨酸制备本发明的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和/或保健品,现有普通制备药物或保健品的工艺和设备能够实现并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扩大了茶氨酸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开发价值。用茶氨酸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和/或保健品,工艺简单,疗效好,原料易得,附加值高,具有工业实用性。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提供但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实施例1茶氨酸500克,乳糖2500克。将组份搅拌均勻,装胶囊,每粒装填0.3克。制得茶氨酸胶囊10000粒,每粒胶囊含茶氨酸50毫克。实施例2茶氨酸1000克。将茶氨酸装胶囊,每粒装填0.1克。制得茶氨酸胶囊10000粒。实施例3茶氨酸500克,淀粉2500克。将组份搅拌均勻,装胶囊,每粒装填0.3克。制得茶氨酸胶囊10000粒,每粒胶囊含茶氨酸50毫克。实施例4茶氨酸1000克,蔗糖1000克,淀粉1000克。将组份搅拌均勻,湿润,压片,制得茶氨酸药片。每片0.3克。制得茶氨酸片10000片,每片含茶氨酸100毫克。实施例5茶氨酸200克,蒸馏水9800毫升,甜菊甙适量。将茶氨酸溶于蒸馏水中搅拌混勻,加入甜菊甙,搅拌混勻,装瓶,每瓶装10ml,灭菌制得茶氨酸口服液1000瓶,每瓶含茶氨酸200毫克。实施例6茶氨酸500克,蔗糖1000克,木糖醇1000克,淀粉500克。将上述组份搅拌均勻,湿润,压片,制得茶氨酸药片。每片0.3克。制得茶氨酸片10000片,每片含茶氨酸50毫克。权利要求茶氨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氨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1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氨酸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保健品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氨酸在制备治疗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5.根据权利要求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氨酸在制备预防网络成瘾和/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4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氨酸在制备治疗网络成瘾的药物中的应用。7.根据权利要求4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茶氨酸在制备治疗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氨酸包括L-茶氨酸、D-茶氨酸和/或DL-茶氨酸。9.根据权利要求8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氨酸为L-茶氨酸。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氨酸包括茶氨酸的衍生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茶氨酸的盐。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茶氨酸新的医药用途,具体是茶氨酸作为制备治疗或预防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的应用,属于药物或保健品领域。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综合征导致成瘾者的身心、学习、工作、生活、家庭严重损害,至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用茶氨酸制备本发明的治疗或预防网络成瘾或网络成瘾综合征的药物或保健品,现有普通制药工艺和设备能够实现并工业化生产。用茶氨酸制备本发明的药物,工艺简单,疗效好,原料易得,附加值高,具有工业实用性。文档编号A61P25/30GK101829076SQ20091030077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申请日期2009年3月10日优先权日2009年3月10日发明者陈建操申请人:陈建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