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位传控仪的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78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靶位传控仪的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
背景技术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耙位传控仪)是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与直流 或脉冲电流的电泳作用叠加,促使药物粒子透过 或粘膜,进入组织和血液循 环,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治疗头是超声波的发生、发 射以及与机体接触后形成电流回路,并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的装置。目前,现有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装置的脉冲电极通常采用金属片,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脉冲 电极与皮肤的超巨离接触,作为脉冲电极的金属片电阻很小, 一旦脉冲电极损坏, 其输出电压会突然大幅度提升,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另外,现有超声电导透皮 给药装置还存在密封不好以及与皮肤接触不够紧密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解决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解决现有技术中 存在的密封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解决现有技术中 存在与i^S夫接触不够紧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该治疗头设有上壳体、治疗电极、超声波换能器 晶片、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X寸接形成治疗头壳体,上壳体的中部为凹形,所 述凹形的底部开 L在凹形底部的开孔处设置治疗电极,治疗电极采用导电塑料 或导电尼龙,在治疗电极的底部设置超声波换能器晶片于下壳体内。
所述上壳体与治疗电极通过注塑呈一体结构。
所述下壳体底面为球形结构。
所述治疗电极与超声波换能器晶片通过硅胶粘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设有治疗电极和超声波换能器晶片,采用 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作为治疗电极,由于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存在一定的电阻, 确保输出电压稳定,安全性较好,上壳体中部的凹形结构可用于放置给药贴片, 治疗电极M含有药液的潮湿纤维后达患者皮肤,治疗电极不容易短路,克月艮了 现有的金属片作为治疗电极直t封妾触皮肤,存在安全性差的问题。另外,治疗电 极和换能器晶片之间采用了硅胶连接,能使治疗头有一定的温升,对药物的导入 有帮助。
2、 本实用新型上壳体与治疗电极通过注塑呈一体结构,其密封效果良好。
3、 本实用新型下壳体底面为球形结构,增大了超声波作用的空间,治疗效果 更好。另外,在治疗头通过下壳体上的绑带绑在身体上时,球形结构的下壳体使 赚受至购匀的压强,治疗头与皮肤接触紧密,增加晶片存在的空间,有利于获 得更好的输出功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l上壳体;2治疗电极;3硅胶;4超声波换能器晶片;5下壳体。
具体实駄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主要包括上壳体l、治疗电
极2、硅胶3、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下壳体5等,上壳体1和下壳体5对接形成 治疗头壳体,上壳体1和下壳体5 二者均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如工程塑料等) 制成,上壳体1的中部为凹形,凹形底部开孔,在凹形底部的开孔处设置治疗电 极2,在治疗电极2的底部设置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于下壳体5内。
本实用新型中,治疗电极2采用导电塑料(导电尼龙),治疗电极2通过导线 连至直流或脉冲电流发生器,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 M导线连至超声波发生器。 上壳体1与治疗电极2通过注塑呈一体结构,B口在ffiil模具注塑上壳体l过程 中,将治疗电极2同时置于所述模具内进行注塑,使上壳体1与治疗电极2粘接 在一起。另外,治疗电极2与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通过硅胶3粘接,下壳体5底 面为球形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靶位传控仪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头设有上壳体(1)、治疗电极(2)、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下壳体(5),上壳体(1)和下壳体(5)对接形成治疗头壳体,上壳体(1)的中部为凹形,所述凹形的底部开孔,在凹形底部的开孔处设置治疗电极(2),治疗电极(2)采用导电塑料,在治疗电极(2)的底部设置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于下壳体(5)内。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jfM上壳体(l) 与治疗电极(2)通过注塑呈一体结构。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戶,下壳体(5) 底面为球形结构。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位传控仪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电极 (2)与超声波换能器晶片(4)通过硅胶粘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靶位传控仪的治疗头,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性差、密封性差、与皮肤接触不够紧密等问题。该治疗头设有上壳体、治疗电极、超声波换能器晶片、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形成治疗头壳体,上壳体的中部为凹形,所述凹形的底部开孔,在凹形底部的开孔处设置治疗电极,治疗电极采用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在治疗电极的底部设置超声波换能器晶片于下壳体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作为治疗电极,由于导电塑料或导电尼龙存在一定的电阻,安全性较好。本实用新型治疗电极和超声换能器晶片之间采用了硅胶粘接,能使治疗头有一定的温升,对药物的导入有帮助。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1423080SQ200920012820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0日
发明者徐丽娜 申请人:徐丽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