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74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腰椎椎弓峡部裂,也称峡部不连、椎弓崩裂,发育性因素和反复应力是最常见的原 因,也是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患者症状、体征轻重取决于年龄、峡部不连的类型、脊椎不 稳的状况、是否合并滑脱及其程度等。 腰椎椎弓峡部裂患者比较常见,约10% 20%的患者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需 要手术治疗。椎间融合术是处理此类病人最常用的方法。但由此将使患者丧失过多的运动 节段和运动功能。 1968年,Kimura等首倡单纯峡部或关节突缺损植骨修复术后石膏床固定的方法, 以后逐步出现了为尽快下床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而使用各种内固定手术。目前主要有以下 几种方式 1、峡部螺钉固定法(Buck氏法),在峡部植骨的同时加用贯通峡部的螺钉固定, 恢复峡部的连续性,有利于植骨融合。但是,由于螺钉直接穿过峡部,使本来细长的峡部所 能容纳的植骨量明显减少,影响植骨融合;且发生峡部裂的腰椎发育多不正常,峡部细小狭 长,导致螺钉有时无法通过或穿过椎板进入椎管,导致马尾或神经根损伤;且螺钉定位准确 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手术失败率高。 2、钢丝捆绑法(Scott法),需要暴露横突穿绕钢丝,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出血 多、有损伤神经根的危险;另外,L5横突前侧皮质向前下倾斜,横突下间隙较窄,穿绕钢丝 极为困难;并且,暴露L5横突还需要切断骼腰韧带,加重L5不稳。因此,钢丝捆绑法不宜用 于L5峡部裂。 3、钩螺钉固定法(Hook-Screw法),1992年Hefii等首先提出用通过上关节基底 部的螺钉与椎板钩相连接的钩螺钉固定法。在上关节突基底部、峡部裂稍颅侧进钉,椎板钩 钩于同节段椎板的下缘,两者之间能通过连接杆相连,通过调节连接杆上的螺丝实现加压。 上关节突基底螺丝拧入深度不能过深,否则易进入椎间孔,使螺钉力量有限,为了增大螺钉 持力,许多学者用椎弓根螺钉来代替关节突螺钉,钱忠来等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设计了腰 椎滑脱的单节段复位固定系统,其利用椎板钩卡在椎板上作为支点,在旋紧椎弓根螺钉螺 母时,产生椎弓根螺钉的提拉作用,使前移椎体复位,对轻度滑脱的腰椎有复位作用。 但是,这种固定法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螺钉定位准确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手术失败率高的缺点。 2)而腰椎峡部裂适合行"单椎体固定"手术的,仅为疾病早期的患者,通常为青少
年或年轻人;该类患者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椎体较细小。而钩螺钉固定法的椎弓根螺钉跟
连接杆之间,椎板钩与连接棒之间,分别各需一个连接器;由于椎板与椎弓根之间的距离极
短,手术操作极为不便;且即使能成功装上二枚连接器,已占去大部分空间,椎弓根、峡部、
椎板之间无足够的植骨床,易导致手术最终失败。[0011] 3)椎板钩仅起限制椎板向下向后滑动的作用,并不是"三维稳定"系统。术后椎板 尚存在左右、前后、甚至上下方向的微动。 一旦术后发生峡部骨折端骨营养不良、骨吸收等 情况,椎板将进一步松动,最终峡部骨硬化、骨不连,手术失败。 4)椎板钩拉紧椎板,需要承受脊柱运动时造成的压力,从而造成椎板钩宽而且厚, 容易引发医源性腰椎管狭窄。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除术后椎板微动,螺钉定 位精度高,操作简便,保留腰椎运动节段,术后骨折端融合率高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 统。 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植入椎弓根的椎弓根螺钉和钩住椎板下缘的椎 板钩,所述的椎弓根螺钉通过一圆柱形的连接杆与所述的椎板钩连接;所述的椎弓根螺钉 的头部设有U型槽,所述的连接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U型槽内,所述的U型槽顶部设有 内螺纹,所述的U型槽与一固定所述的连接杆的螺塞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板钩通过一锁定板固定在所述的连接杆上,所述的椎板钩 位于所述的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的椎弓根螺钉的一端,所述的连接杆末端膨大形成所述的锁 定板;所述的椎板钩、锁定板、连接杆连为一体,形成复位器;所述的锁定板通过锁定螺钉 固定在椎板上,所述的锁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的锁定螺钉配合的锁定孔。 进一步,所述的椎弓根螺钉包括螺钉杆部分和螺钉头部分,所述的螺钉杆部分通 过万向节与所述的螺钉头部分连接,所述的U型槽设置在所述的螺钉头部分,所述的螺钉 杆部分为空心螺钉,所述的螺钉杆内设有能确定所述的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位置的导引针。 进一步,所述的锁定螺钉对准所述的椎板钩的钩尖,所述的锁定螺钉的钉尖与所 述的椎板钩的钩尖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所述的锁定螺钉的顶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的锁定孔上设有与所述的锁定 螺钉的顶部啮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的锁定螺钉的钉尖与所述的椎板钩的钩尖之间的间隙为2 3mm。 进一步,所述的锁定板呈圆形,所述的锁定板的直径为10mm,厚度为3mm ;所述的 锁定孔的直径为5mm。 进一步,所述的椎板钩的宽度为5mm,厚度为2mm,深度为8mm,所述的椎板钩的钩 柄的长度为12mm。 进一步,所述的锁定螺钉的直径为3. 5mm,长度为12 14mm,所述的锁定螺钉的顶 部的直径为5mm。进一步,所述的椎弓根螺钉的直径为4. 5mm或5. 5mm或6. 3mm,所述的椎弓根螺钉
的长度为35mm或40mm或50mm ;所述的导引针是直径为2mm的克氏针。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杆的直径为5. 5mm,长度为20mm或30mm或4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手术中先打入导引针,位置满意后,将椎弓根螺钉顺着
导引针打入即可,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操作失误;而且可进行小切口的
"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另外便于与计算机辅助下的导航系统相适应,确保手术成功率。
4[0026] 椎板钩、锁定板、连接杆一体,锁定螺钉的顶部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的锁定板上, 锁定螺钉的前端部分钻入椎板中,锁定螺钉运用成角稳定性内固定原理,具有"内固定支 架"的作用,稳定性好,且脊柱运动时造成的压力集中在锁定板上,椎板钩无需过多受力,从 而使椎板钩能做的窄而且薄;锁定螺钉钻入椎板,直接固定椎板,防止微动,提高术后骨折 端融合率;由于锁定螺钉钻骨过程中的"推挤"作用,将提拉椎板钩,使椎板钩与椎板内板紧 密相贴,防止椎板钩过多陷入椎管内而挤占椎管有效容积,从而防止术后发生医源性腰椎 管狭窄;锁定螺钉采取正对椎板钩尖端的斜行走向,达到"钉-钩咬合式"设计,进一步固定 椎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椎板与椎体形成三维稳定系统,消除术后椎板的微动和不稳; 2、局限于病变椎体内融合、固定,而不影响病椎上、下的椎体和椎间盘,从而最大
限度地保留腰椎运动节段; 3、术后椎弓根、峡部、椎板表面显露的植骨床大,加上椎板稳定,骨折端之间无微 动,术后骨折端融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椎弓根螺钉的示意图 图3为复位器的示意图 图4为锁定螺钉的示意图 图5为复位器、锁定螺钉结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植入椎弓根的椎弓根螺钉1和钩住椎板下缘的 椎板钩2,所述的椎弓根螺钉1通过一圆柱形的连接杆3与所述的椎板钩2连接;所述的椎 弓根螺钉1的头部设有U型槽ll,所述的连接杆3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U型槽11内,所 述的U型槽11顶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的U型槽11与一固定所述的连接杆3的螺塞12连 接; 所述的椎板钩2通过一锁定板4固定在所述的连接杆3上,所述的椎板钩2位于 所述的连接杆3的远离所述的椎弓根螺钉1的一端,所述的锁定板4为所述的连接杆末端 的膨大部位;所述的椎板钩2、锁定板4、连接杆3连为一体,形成复位器;所述的锁定板4通 过锁定螺钉5固定在椎板上,所述的锁定板4上设有与所述的锁定螺钉5配合的锁定孔41 。 所述的椎弓根螺钉1包括螺钉杆部分13和螺钉头部分14,所述的螺钉杆部分13 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的螺钉头部分14连接,所述的U型槽11设置在所述的螺钉头部分14,所 述的螺钉杆部分13为空心螺钉,所述的螺钉杆13内设有能确定所述的椎弓根螺钉1的植 入位置的导引针15。 所述的锁定螺钉5对准所述的椎板钩2的钩尖,所述的锁定螺钉5的钉尖与所述 的椎板钩2的钩尖之间存在间隙。[0041] 所述的锁定螺钉5的顶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的锁定孔41上设有与所述的锁定螺钉 5的顶部啮合的内螺纹。 所述的锁定螺钉5的钉尖与所述的椎板钩2的钩尖之间的间隙为2 3mm。 所述的锁定板4呈圆形,所述的锁定板4的直径为10mm,厚度为3mm ;所述的锁定 孔41的直径为5mm。 所述的椎板钩2的宽度为5mm,厚度为2mm,深度为8mm,所述的椎板钩2的钩柄的 长度为12mm。 所述的锁定螺钉5的直径为3. 5mm,长度为12 14mm,所述的锁定螺钉5的顶部 的直径为5mm。所述的椎弓根螺钉1的直径为4. 5mm或5. 5mm或6. 3mm,所述的椎弓根螺钉1的长
度为35mm或40mm或50mm ;所述的导引针15是直径为2mm的克氏针。所述的连接杆3的直径为5. 5mm,长度为20mm或30mm或4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手术中先打入导引针15,位置满意后,将椎弓根螺钉1
顺着导引针15打入即可,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减少操作失误;而且可进行小
切口的"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另外便于与计算机辅助下的导航系统相适应,确保手术
成功率。 椎板钩2、锁定板4、连接杆3 —体,锁定螺钉5的顶部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的锁定 板4上,锁定螺钉5的前端部分钻入椎板中,锁定螺钉5运用成角稳定性内固定原理,具有 "内固定支架"的作用,稳定性好,且脊柱运动时造成的压力集中在锁定板4上,椎板钩2无 需过多受力,从而使椎板钩2能做的窄而且薄;锁定螺钉5钻入椎板,直接固定椎板,防止微 动,提高术后骨折端融合率;由于锁定螺钉5钻骨过程中的"推挤"作用,将提拉椎板钩2,使 椎板钩2与椎板内板紧密相贴,防止椎板钩2过多陷入椎管内而挤占椎管有效容积,从而防 止术后发生医源性腰椎管狭窄;锁定螺钉5采取正对椎板钩尖端的斜行走向,达到"钉_钩 咬合式"设计,进一步固定椎板。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植入椎弓根的椎弓根螺钉和钩住椎板下缘的椎板钩,所述的椎弓根螺钉通过一圆柱形的连接杆与所述的椎板钩连接;所述的椎弓根螺钉的头部设有U型槽,所述的连接杆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的U型槽内,所述的U型槽顶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的U型槽与一固定所述的连接杆的螺塞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板钩通过一锁定板固定在所述的连接杆上,所述的椎板钩位于所述的连接杆的远离所述的椎弓根螺钉的一端,所述的连接杆末端膨大形成所述的锁定板;所述的椎板钩、锁定板、连接杆连为一体,形成复位器;所述的锁定板通过锁定螺钉固定在椎板上,所述的锁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的锁定螺钉配合的锁定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弓根螺钉 包括螺钉杆部分和螺钉头部分,所述的螺钉杆部分通过万向节与所述的螺钉头部分连接, 所述的U型槽设置在所述的螺钉头部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钉杆部分 为空心螺钉,所述的螺钉杆内设有能确定所述的椎弓根螺钉的植入位置的导引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螺钉对 准所述的椎板钩的钩尖,所述的锁定螺钉的钉尖与所述的椎板钩的钩尖之间存在间隙。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螺钉的 顶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的锁定孔上设有与所述的锁定螺钉的顶部啮合的内螺纹。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螺钉的钉尖与所述的椎板钩的钩尖之间的间隙为2 3mm ;所述的锁定螺钉的直径为3. 5mm,长度 为12 14mm,所述的锁定螺钉的顶部的直径为5mm。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板呈圆 形,所述的锁定板的直径为10mm,厚度为3mm ;所述的锁定孔的直径为5mm。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板钩的宽 度为5mm,厚度为2mm,深度为8mm,所述的椎板钩的钩柄的长度为12mm。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椎弓根螺钉 的直径为4. 5mm或5. 5mm或6. 3mm,所述的椎弓根螺钉的长度为35mm或40mm或50mm,所述 的导引针是直径为2mm的克氏针。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的直 径为5. 5mm,长度为20mm或30mm或40mm。
专利摘要腰椎峡部裂复位内固定系统,包括植入椎弓根的椎弓根螺钉和钩住椎板下缘的椎板钩,椎弓根螺钉通过一圆柱形的连接杆与椎板钩连接;椎弓根螺钉的头部设有U型槽,连接杆可滑动地安装在U型槽内,U型槽顶部设有内螺纹,U型槽与一固定连接杆的螺塞连接;椎板钩通过一锁定板固接在连接杆上,椎板钩位于连接杆的远离椎弓根螺钉的一端,锁定板为所述的连接杆末端的膨大部位;椎板钩、锁定板、连接杆连为一体,形成复位器;锁定板通过锁定螺钉固定在椎板上,锁定板上设有与锁定螺钉配合的锁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消除术后椎板微动,螺钉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保留腰椎运动节段,术后骨折端融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1516081SQ20092012086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陈哲 申请人:陈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