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504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雾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替换喷头套帽到喷雾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工业发展快速,致使全球环境及气候愈趋恶劣,各种污染随之影响大众的生 活环境,其中空气的污染更是对生活有极严重之影响,空气质量的下降是造成现代人的鼻、 眼及口等部位过敏的主因,因此,有各种清洗上述眼、鼻、口等部位的各种喷洗产品被广泛 销售与使用;但目前所常见的喷洗(洗鼻器)产品,如图l所示,主要包含主容器40、雾化 喷洗装置10及外容器410等部份,其中主容器40内可供容置洗液(药水或清水),雾化喷 洗装置10由一个喷雾座420设置于主容器40的顶侧,它可使用一个电动或手动的气体喷 吸帮浦机构(图中未示出)组合提供一个气流至雾化喷洗装置10的一个进气管140,以吸 汲主容器40内的洗液并使洗液由一个朝使用方向延伸的喷雾口 120向外喷出,其雾化功能 运用物理学的白努力原理,并配合不同的吸气、喷气原理,可对喉、鼻腔、眼等部位进行喷雾 清洗(如喷射雾化生理食盐水为极细小之水分子颗粒)的动作,进而达到深入清洁护理功 效。上述的外容器410套设于该主容器40周缘及喷雾口 120的下方;使用时,可以外容器 410的周缘靠合于待喷洗部位下方,再由雾化喷洗装置IO将雾化的洗液由喷雾口 120朝向 待洗部位喷洗,并令喷洗后的污水向下流入外容器410中进行回收。 此外,更有将上述的外容器410型态,设成具有符合人体面部特定部位形状的承 接盘,使其于使用时可更紧贴于脸部表面,以满足使用时人体工学的需求;然而这些喷洗装 置,都是将承接盘结构固定设置在喷雾口 120附近,使用者若要针对两个以上的脸部器官 做喷洗的动作时,往往会因为接触部位的脸部表面曲线不同,反而产生使用上不便利的情 形;例如在一个鼻子过敏的情形中,常常会伴随发生眼睛不适之情况,此时,使用者就必 须同时准备可分别喷洗眼睛及喷洗鼻子的两个不同的喷洗装置来使用,这样,不仅使用及 收纳均极为不便,且将造成不必要的金钱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雾器结构,能够增进产品的使用功 能、提升整体产品的实用性与商业竞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喷雾器结构的技术方案是,至少包括 —个雾化喷洗装置,利用气流汲吸喷洗液体,并使之雾化后由一个喷雾口导出该
雾化气流; —个喷头套帽,至少包括有一个能够套结于喷雾口的套环端及一个承接盘,承接 盘具有符合贴触人体脸部的部分部位曲线的边缘,且具有一个滴漏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喷雾口的雾化气流通过路径上结合有一个缓冲
组件,缓冲组件具有一个能对上述雾化气流产生阻挡干扰作用的干扰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进一步改进是,干扰部形成在缓冲组件中央位置的长条片。 本实用新型由多种不同型式的喷头套帽所构成的喷头套帽组,可对应脸部不同的
清洗部位,替换符合个别部位的喷头套帽,使得单一台雾化喷雾装置即可满足各不同的部 位之喷洗使用需求,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功能和效率。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已有技术中喷雾清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组合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组合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应用情形示意图;图6A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应用情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应用情形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10为雾化喷洗装置,11为固定部,12、120为喷雾口 , 13为卡槽,14为进气管,2、
2A、2B为喷头套帽,20、20A、20B为套环端,200为内干涉部,21为承接盘,210、210A、210B为 边缘,22、22A、22B为滴漏孔,220、221为回压孔,23、23A、23B为相对固定部,24、24A、24B为 喷头,25B为排压口,3为缓冲组件,4、40为主容器,31为干扰部,310为檔片,400为容液空 间,401为喷洗液体,41为回收液杯,410为外容器,411为开口,412为立体凹弧部,42、420 为喷雾座,43为液体导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构造分解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利 的结构主要包括一个雾化喷洗装置1、一个喷头套帽2及一个缓冲组件3等部份,该雾化 喷洗装置1可被设置于一个主容器4上方的喷雾座42上,它具有相连通的一个进气管14及 喷雾口 12,且该喷雾口 12附近可分别设具有卡槽13及固定部11 (如图示的固定柱),且喷 雾口 12向喷雾座42内部连通有一个液体导吸管43(如图5所示),且该液体导吸管43再 伸入主容器4内预设的容液空间400内,以利于吸取该空间400内所容纳的喷洗液体401, 再由喷雾口 12形成雾化气流。 喷头套帽2,可依使用部位的不同而设成多型态的组合,该喷雾头套帽2上具有一 个用以套结喷雾口 12的套环端20,向前并形成一个喷头24,该喷头24的一端连接有至少 包括有一个具滴漏孔22的承接盘21,该承接盘21至少局部边缘210、210A、210B(如图7、9 所示)具有符合人体脸部特定部位曲线的形状,且依需求可将该等边缘设成只有下缘设成 如匙口 ,而可与人体脸部贴靠的开放型边缘(210),或形成一个全部边缘均与人体器官形成闭合的封闭喇叭口型边缘(210A),又或可在如上述全闭合形边缘的局部保留凹缺形状的側 向排压口 25B的半封闭喇叭口型边缘(210B)等形式,而该等喷头套帽2具有套环端20设 有可与该固定部11相对应的相对固定部23(于本实施例图示为固定槽),该相对固定部23 系可呈L形槽沟,利用该相对固定部23与前述固定部11的组配,使该喷头套帽2与该雾化 喷洗装置1之间具有易于组合及拆卸的机能。 上述缓冲组件3,在需要时,可利用上述卡槽13而卡定结合在该雾化喷洗装置1的 喷雾口 12处,其具有一个设定在喷雾口 12的雾化气流通过路径上的干扰部31,该干扰部 31以长条片形成在缓冲组件13的中央位置,且以一个充分的挡片310来对喷雾口 12喷射 出的雾化气流产生阻挡干扰作用,避免该雾化气流向外直接喷射输出。 前述液体导吸管43在实施上除可外接清洗液来源之外,更可如上述一般伸入一 个内装有清洗液401的主容器4中,该主容器4除在内部具有一个可容置喷洗液体401的 容液空间400夕卜,在其旁侧(图示者为靠近喷雾口 12之侧)另设有一个回收液杯41,在该 回收液杯41顶侧设有一个开口 411,而在其朝向使用者方向的外周缘则可设成一个立体凹 弧部412,该立体凹弧部412具有适合贴靠于人体脸部外表弧形的立体化人体工学形状。 图3、4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喷洗装置1与喷雾套帽2的组合动作状态图,如图3、4所 示,可以明显的看出该喷头套帽2与雾化喷洗装置1的组卸情形,使用时,可先将该喷头套 帽2的相对固定部23缺口对准该固定部11嵌入至底,再将该喷头套帽2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3箭头指示方向)使该固定部11沿着相对固定部23之槽沟方向滑动至底部,即可使 该喷头套帽2被限制固定在该雾化喷雾装置1的喷雾口 12处,以供使用者在喷洗特定部位 时,兼具引导雾化气流及承接清洗后的污水,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喷头套帽2具 有符合向上开放引导雾化气流进行洗鼻,且具有较宽广且可贴合于鼻下方的上颚部位的下 承接盘21 ;而在使用完毕后,仅需将该喷头套帽2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图未示),使该固定 部11退出该相对固定部23再往后移动,即可使该喷雾套帽2脱离该雾化喷洗装置1的喷 雾口 12上。 如5图至6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种喷头套帽2可行实施例时,可先将该 承接盘21紧贴在使用者的上颚部位(鼻孔下方位置),再将强制气流从雾化喷洗装置1的 进气管14导入,使该液体导吸管43可吸汲喷洗液体401进入雾化喷洗装置1中,并使该喷 洗液体401在经喷雾口 12雾化再由喷头套帽2的喷头24引导喷出,以冲洗鼻腔。所述的 强制雾化气流在通过喷雾口 12时会受到该缓冲组件3的干涉部31阻挡,致使该喷雾气流 的直接外喷冲击力受到阻挡分散而缓和,以避免该雾化气流的力道过于猛烈,而造成使用 者呛鼻或其它鼻内膜的不舒适感或伤害;再而,该冲洗鼻腔时所凝集的污水,会向鼻孔下方 流下,并凝结至上述承接盘21进而透过滴漏孔22集中滴入回收液杯41中,达到污水收集 的动作。 如图7至8所示,系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可行实施例之结构及其应用情形示意图, 由该图所示之实施例中,其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雾化喷洗装置l及主容器4等结 构,其差异仅在于该喷头套帽2A朝向应用者方向形成有一个接近喇叭造型的全罩式锥状 喷头24A构形,且其轮廓及大小恰能符合于可口含的容许范围,且朝向雾化喷洗装置1则形 成一个与前述相同之套环端20A,也设有相对固定部23A,可供结合于雾化喷洗装置1的固 定部11上,且所述喷头24A的上下侧其设有至少一个滴漏孔22A及回压孔220,该滴漏孔22A可容许清洗后的污水通过,该回压孔220系用以调节、平衡使用时口腔内部之压力,降 低使用者在使用时的不舒适感。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如图5所示),使用者可先将该喷头套帽2A的锥状喷头24A 含入口腔中,再依前述第一种实施例之操作方式,令该操作雾化喷洗装置1产生如前述的 雾化作用,而该冲洗口腔后的污水会经由上述滴漏孔22A流入回收液杯41。 接着如图9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可行实施例的结构及其应用情况示意 图,其具有与前述第二种实施例相同的雾化喷洗装置l及主容器4等结构,其差异仅在于 该喷头套帽2B具有一个能符合覆盖于人体眼窝部位全罩式锥状喷头24B,以及类似的滴漏 孔22B及回压孔221,令一端则亦设有符合喷雾口 12的套环端20B及相对固定部23B,且在 该全罩式锥状喷头24B的开放端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以边缘凹缺形成的排压口 25B以形成 半封闭喇叭口型边缘210B,该滴漏孔22B可容许清洗后的污水通过,该回压孔221用以调 节、平衡使用时眼部所受的压力,而上述排压口 25B的作用则在于进一步具备反向抵消上 述喷雾的反向力,以减少使用者喷洗过程中产生的不舒适感。 此外,在第三种喷头套帽2B的套环端20B朝向喷头24B的内端生成一个内干涉部 200,使得依前述方式操作该雾化喷洗装置1雾化的喷洗液体401气流会受到该内干涉部 200的再次阻挡,使它的分散、缓和效果更佳,进一步使所喷出的雾化气流以更缓和之力量 接触洗净使用者眼部,大幅提升使用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各不同实施例结构的喷头套帽2、2A、2B,所述的喷头套帽2、 2A、2B的承接盘21或全罩式锥状喷头24A、24B以符合脸部特定部位之人体工学弯弧曲面 设计,以满足使用者脸部不同器官形状的需求,使用时搭配以适切形状之喷头套帽2、2A、2B 来清洁、喷洗,可达到一机多用之目的,且能有效完善地回收喷洗后的污水,具有使用上的 便利性并满足卫生要求。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之喷雾器结构确实具有使用上及收纳上的便利性,且 能降低使用者金钱上的花费同时大幅提升消费者购买的意愿,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 新颖性及进步性。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 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 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雾化喷洗装置,利用气流汲吸喷洗液体,并使之雾化后由一个喷雾口导出该雾化气流;一个喷头套帽,至少包括有一个能够套结于喷雾口的套环端及一个承接盘,承接盘具有符合贴触人体脸部的部分部位曲线的边缘,且具有一个滴漏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雾口的雾化气流通过路径上结合有一个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具有一个能对上述雾化气流产生阻挡干扰作用的干扰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干扰部形成在缓冲组件中央位置的长条片。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长条片上段设有一个档片。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旁侧位置设有一个固定部,且套环端具有一个能与固定部接合的相对固定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接盘为能与人体脸部贴靠的匙口状。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接盘为能与人体脸部贴靠的匙口状。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接盘为喇叭口型。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喇叭口型边缘上另设有侧向排压□。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喇叭口型边缘上所设的侧向排压口 ,是在喇叭口型边缘上设有凹缺形状而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接盘上方另设有一个回压孔。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接盘上方另设有一个回压孔。
13.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承接盘为喇叭口型。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喇叭口型边缘上另设有侧向排压口。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喇叭口型边缘上所设的侧向排压口 ,是在喇叭口型边缘上设有凹缺形状而构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头套帽朝向使用者方向设有一个内干涉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头套帽朝向使用者方向设有一个内干涉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头套帽朝向使用者方向设有一个内干涉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头套帽朝向使用者方向设有一个内干涉部。
2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头套帽朝向使用者方向设有一个内干涉部。
21.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头套帽朝向使用者方向设有一个内干涉部。
22.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雾口连通有一个 进气管,且该喷雾口旁侧另外连通一个液体导吸管。
23.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雾口连通有一个进气管,且该喷雾口旁侧另外连通一个液体导吸管。
24.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雾口连通有一个进气管,且该喷雾口旁侧另外连通一个液体导吸管。
25.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雾口连通有一个进气管,且该喷雾口旁侧另外连通一个液体导吸管。
26.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雾口连通有一个进气管,且该喷雾口旁侧另外连通一个液体导吸管。
2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雾口连通有一个进气管,且该 喷雾口旁侧另外连通一个液体导吸管。
2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喷雾口连通有一个进气管,且该喷雾口旁侧另外连通一个液体导吸管。
2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设置 于一个主容器上方,且主容器朝向滴漏孔的旁侧设有一个回收液杯。
3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设置于一个主容器 上方,且主容器朝向滴漏孔的旁侧设有一个回收液杯。
31.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设置于一个主容器 上方,且主容器朝向滴漏孔的旁侧设有一个回收液杯。
3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设置于一个主容器 上方,且该主容器朝向滴漏孔的旁侧设有一个回收液杯。
3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设置于一个主容器 上方,且该主容器朝向滴漏孔的旁侧设有一个回收液杯。
3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设置于一个主容 器上方,且该主容器朝向滴漏孔的旁侧设有一个回收液杯。
35.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设置于一个主容 器上方,且该主容器朝向滴漏孔的旁侧设有一个回收液杯。
36.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雾化喷洗装置设置于一个主容 器上方,且该主容器朝向滴漏孔的旁侧设有一个回收液杯。
37.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回收液杯具有一个朝向滴漏孔 的开口。
38.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回收液杯朝向使用者方向的外 周缘设为一个立体凹弧部。
39.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喷雾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回收液杯朝向使用者方向的外 周缘设为一个立体凹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雾器结构,其至少包括雾化喷洗装置,其具有相连通的进气管及喷雾口,且该喷雾口旁侧另连通液体导吸管,该液体导吸管可再伸入容纳有喷洗液体之容液空间内,使该喷洗液体可被前述各组件吸汲并向外雾化喷出;缓冲组件,可结合在该雾化喷洗装置之喷雾口处,具有干扰部,可对前述喷出之喷洗液体雾化气流产生干扰作用,以降低喷流强度;喷头套帽组,系由多个喷头套帽所组成,各喷头套帽分别于朝向使用者端设有承接盘,承接盘设有滴漏孔,可拆卸地与该雾化喷洗装置结合,所述各承接盘均以符合吾人脸部不同位置人体工学的弯弧曲面设计。本实用新型使单一台雾化喷雾装置即可满足各不同的部位的喷洗使用需求,从而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A61M35/00GK201437007SQ20092015269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0日
发明者李瑞仁 申请人:禾光兴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