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频影像内窥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10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窄频影像内窥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囊式内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窄频影像内窥胶囊。
背景技术
内窥胶囊是由一个微型照相机、数字处理系统、无线发送系统等组成,与影像分析 处理系统结合,完成胃肠道(特别是小肠)的影像检查。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检查方便、无 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受检者正常工作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胶囊功能逐渐完善,不仅能完成传统的摄像功能,还能 根据体外遥控操作,在内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完成对胶囊运行速度和方向的控制,实时调控 内窥胶囊在消化道内的移动方向;对滞留或移动缓慢的内窥胶囊进行引导,使其在全消化 道内顺利通行;对疑似病灶进行反复观察、实时摄像、摄影,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使用方 便简单,不受环境限制。同时,还具有取样检测、施药和标记功能,从而实现了检查和治疗功 能,大大扩展了内窥胶囊的作用。虽然内窥胶囊的作用得到较大的扩展,但是现有的内窥胶囊在拍照或摄像时普遍 采用照明光进行,只能摄取肠道等需检查部位的表面情况,对于位于浅表及以下的不正常 组织无法发现,也就无法发现病人肠道等被检查部位的早期病变,而消化道的早期病变都 会导致血管增生的情形,和周围正常组织相比无论是从颜色还是结构都有变化。而现有的 内窥胶囊只能发现表面病灶,而无法发现浅表及以下病变,无法进行早期治疗,耽误最佳的 治疗时间。为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利用病变组织相关的表面纹路不同于周围正常组织的特 点判断病变的方法,主要是染色法和放大内视镜法。染色法存在染料的量不易控制,染料过 多过少都不能准确观察,并且在实施时使病人遭受痛苦。放大内视镜法的操作非常复杂,工 作效率低,并且借助染色法,同样存在上述问题。重要的是,染色法和放大内视镜法依然无 法实现准确的判断稍深于浅表的病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内窥胶囊进行改进,利用内窥胶囊在体内运行和体外控制灵 活的优点,改变现有的染色和放大内视镜的检测方式,能够完成消化道等部位摄像的同时, 能够根据摄像结果发现表面及以下病变,利于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减少被检者痛苦,为早期 治疗提供依据,防止病变扩散,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利用内窥胶囊在体 内运行和体外控制灵活的优点,改变现有的染色和放大内视镜的检测方式,能够完成消化 道等部位摄像的同时,能够根据摄像结果发现表面及以下病变,利于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减 少被检者痛苦,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防止病变扩散,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本实用新型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包括内窥胶囊体,所述内窥胶囊体内设置内窥 装置,所述内窥装置包括医用摄像设备,内窥胶囊体设置白光发光设备,所述内窥胶囊体还设置窄频发光设备,所述窄频发光设备包括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 设备。进一步,所述内窥胶囊体前后两端均设置医用摄像设备,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 在内窥胶囊体前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 后端;进一步,所述内窥胶囊体设置自驱动装置,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 前端或后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或 后端;进一步,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 或/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后端;进一步,还包括内驱动胶囊,所述内驱动胶囊和内窥胶囊体连成胶囊串,所述白光 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或后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 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或后端;进一步,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 或/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后端;进一步,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和红光发光设备均为 LED ;进一步,所述内窥胶囊体还连接有进行施药和采集的工具胶囊组成胶囊串。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胶囊体设置白色光 以及蓝色光等窄频有色光,利用不同波长窄频光具有不同穿透力的特性,并利用内窥胶囊 在体内运行和体外控制灵活的优点,改变现有的染色和放大内视镜的检测方式,减少被检 者痛苦,能够完成消化道等部位摄像的同时,根据摄像结果发现表面及以下病变,利于及时 发现早期病变,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防止病变扩散,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胶囊体上设置蓝 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发射蓝光则会在摄像时显示出浅表病变; 绿光波长大于蓝光,会在摄像时显示出稍深部位的病变;红色光光波最长,会在摄像时显示 出较深部位的病变;并且在使用时还可将窄频光进行组合,实现发现不同深度病变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沿A向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窄频影像内窥 胶囊,包括内窥胶囊体1,所述内窥胶囊体1内设置内窥装置,所述内窥装置包括医用摄像 设备2,内窥胶囊体1设置白光发光设备3,所述内窥胶囊体1还设置窄频发光设备,所述窄 频发光设备包括蓝光发光设备4、绿光发光设备5或/和红光发光设备6。[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窥胶囊体1前后两端均设置医用摄像设备(图中分别为医用摄像设备2和医用摄像设备21,所述白光发光设备3设置在内窥胶囊体1前端,蓝光发光设 备4、绿光发光设备5和红光发光设备6设置在内窥胶囊体1后端;根据需要,开启不同光 进行拍摄,达到发现不同深度的病变的目的;当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蓝光发光设备4、绿 光发光设备5和红光发光设备6也可以择一或择二的方式设置在内窥胶囊体1后端;采用 单体内窥胶囊体1上设置发光设备,利用胶囊体在体内运行前后端产生的时间差,先在白 光环境下摄像,后在窄频有色光下摄像,避免产生影像重叠或失真而影响拍片效果,从而保 证诊断的正确性。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窄频影像内窥 胶囊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内窥胶囊体1设置自驱动装置7,所述白光发光设备3设置在内 窥胶囊体1前端或后端,蓝光发光设备4、绿光发光设备5或/和红光发光设备6设置在内 窥胶囊体前端或后端;根据体外遥控操作,在内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完成对胶囊运行速度和 方向的控制,根据需要操控开启的发光设备;实时调控内窥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内的移动方 向;可对疑似病灶进行反复观察、实时摄像,对所得图像多次对比,避免误诊。本实施例中,所述白光发光设备3设置在内窥胶囊体1前端,蓝光发光设备4、绿光 发光设备5和红光发光设备6设置在内窥胶囊体1后端;易于操控,计算内窥胶囊体1的行 走速度后可根据不同需要开启不同的发光设备并进行拍照,具有极强的可操控性;当然,与 实施例一类似,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蓝光发光设备4、绿光发光设备5和红光发光设备6也可 以择一或择二的方式设置在内窥胶囊体1后端。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 别是还包括内驱动胶囊8,所述内驱动胶囊8和内窥胶囊体1连成胶囊串,所述白光发光 设备3设置在内窥胶囊体1前端或后端,蓝光发光设备4、绿光发光设备5或/和红光发光 设备6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或后端;本结构可减小每个胶囊体积小,增加了内驱动胶囊8 和内窥胶囊体1连成的胶囊串在弯处运行的灵活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白光发光设备3设置在内窥胶囊体1前端,蓝光发光设备4、绿光 发光设备5和红光发光设备6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后端,当然,与实施例一类似,可以根据不 同需要,蓝光发光设备4、绿光发光设备5和红光发光设备6也可以择一或择二的方式设置 在内窥胶囊体1后端。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白光发光设备3、蓝光发光设备4、绿光发光设备5和红光发光 设备6均为LED,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并且发光原理简单,具有较好的操控性,适合于胶囊 使用。在以上各个实施例中,可以与内窥胶囊体1连接设置进行施药和采集的工具胶囊 9组成胶囊串;优选的采用在内驱动胶囊8和内窥胶囊体1之间设置工具胶囊9,能够根据 实际对比情况,实施采集液态标本、标记病灶和对病灶直接施药治疗,可大大提高疾病诊断 的准确率和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缩短治疗周期,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包括内窥胶囊体,所述内窥胶囊体内设置内窥装置,所述内窥装置包括医用摄像设备,内窥胶囊体设置白光发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胶囊体还设置窄频发光设备,所述窄频发光设备包括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胶囊体前后两端 均设置医用摄像设备,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 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胶囊体设置自驱 动装置,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或后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 /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或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在 内窥胶囊体前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后 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驱动胶囊,所述内 驱动胶囊和内窥胶囊体连成胶囊串,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或后端,蓝 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前端或后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发光设备设置在 内窥胶囊体前端,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设置在内窥胶囊体后 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白 光发光设备、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和红光发光设备均为LED。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胶囊体还连接有 进行施药和采集的工具胶囊组成胶囊串。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窄频影像内窥胶囊,包括内窥胶囊体,内窥胶囊体内设置内窥装置,内窥装置包括医用摄像设备,内窥胶囊体设置白光发光设备,内窥胶囊体还设置窄频发光设备,所述窄频发光设备包括蓝光发光设备、绿光发光设备或/和红光发光设备,本实用新型利用不同波长窄频光具有不同穿透力的特性,并利用内窥胶囊在体内运行和体外控制灵活的优点,发射蓝光则在摄像时显示出浅表病变,绿光在摄像时显示出稍深部位的病变,红色光在摄像时显示出较深部位的病变,改变现有的染色和放大内视镜的检测方式,减少被检者痛苦,根据摄像结果发现表面及以下病变,利于及时发现早期病变,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防止病变扩散,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文档编号A61B1/06GK201572077SQ20092022164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张倩, 章孟平, 邓毅, 郑卫琴, 陈云开, 陈云郎, 陈云龙, 陈征, 陈明强, 陈清强 申请人:天津金银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