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频光子嫩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7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频光子嫩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频光子嫩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美容院使用最多的就是射频紧肤,也是通过仪器发射光波达到美白、除皱、 紧肤的目的,但是该设备价格昂贵、操作要求高,不适宜进入平常百姓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频光子嫩肤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红频光子嫩肤装置,包括电源插头、电源开关、束缚带,其中,该束缚带内设 有固定发热丝用的织物,该两层织物之间缝制有呈条纹状排列的单根发热丝及电气石陶瓷 球,所述电源插头与发热丝之间串接有双温控制过热保护装置。其中,还包括串接在电源插头与双温控制过热保护装置之间的过流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发热丝采用有机环保碳纤维纳米材料。其中,该两层织物外面还包裹有一层聚氯乙烯的塑胶材料。其中,所述该织物为真皮胶原纤维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高档的PU皮做材料,高技术的电气石陶瓷球(托玛琳)和有 机环保碳纤维纳米发热丝,通过托玛琳产生的负离子结合纳米碳纤维发热丝发射稳定的红 频光子热量,对真皮胶原纤维的制热作用,使胶原纤维收缩、增生修复,并重新排列,从而使 老化受损的胶原层恢复弹性,最终达到紧肤除皱,面部提升的作用。该产品小巧精致,易于 携带,可作为个人护理用品使用,美容院也可作为给客户提供脸部护理的小设备使用,增加 服务项目,创造效益,相对于射频仪器来说,同等效果下,节约了费用和人员的投入,为企业 带来更多的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理解,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 细描述。请参阅图1、图2所示,包括电源插头1、电源开关2、束缚带3,其中,该束缚带3 内设有固定发热丝用的织物31 (该织物为真皮胶原纤维材料),该两层织物之间缝制有呈 条纹状排列的单根发热丝32及电气石陶瓷球(托玛琳)33,该发热丝采用有机环保碳纤维
3纳米材料,因此在发热丝的自身温度不超过160°C时安全可靠。同时该发热丝串接有双温 控制过热保护装置34和220VAC3A的过流保护装置35,该两层织物外面还包裹有一层聚氯 乙烯(PU)的塑胶材料4,该层聚氯乙烯的塑胶材料四周融接、密封,之后再折叠密封,进而 使得束缚带3的内外表面为聚氯乙烯的塑胶材料。通过托玛琳产生的负离子结合纳米碳 纤维发热丝发射稳定的红频光子热量,对真皮胶原纤维的制热作用,使胶原纤维收缩、增生 修复,并重新排列,从而使老化受损的胶原层恢复弹性,最终达到紧肤除皱,面部提升的作 用;并同时促进血液及淋巴腺循环和新陈代谢,使血管、毛细孔扩张,带出皮下细胞的有害 物质、重金属、尿酸素及多余的皮下油脂和残留的化妆品化学物质等,使黑色素上移、淡化, 有效的改善皮肤问题,对淡化黑色素和色斑,皮肤缺水、粗糙、祛除青春痘等产生良好的改 善效果,并且令其嫩白、细腻、富有弹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红频光子嫩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 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 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红频光子嫩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插头、电源开关、束缚带,其中,该束缚带内设有固定发热丝用的织物,该两层织物之间缝制有呈条纹状排列的单根发热丝及电气石陶瓷球,所述电源插头与发热丝之间串接有双温控制过热保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频光子嫩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接在电源插头与 双温控制过热保护装置之间的过流保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频光子嫩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采用有机环保 碳纤维纳米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频光子嫩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层织物外面还包裹有 一层聚氯乙烯的塑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频光子嫩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织物为真皮胶原纤 维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频光子嫩肤装置,包括电源插头、电源开关、束缚带,其中,该束缚带内设有固定发热丝用的织物,该两层织物之间缝制有呈条纹状排列的单根发热丝及电气石陶瓷球,所述电源插头与发热丝之间串接有双温控制过热保护装置。该产品小巧精致,易于携带,可作为个人护理用品使用,美容院也可作为给客户提供脸部护理的小设备使用,增加服务项目,创造效益,相对于射频仪器来说,同等效果下,节约了费用和人员的投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文档编号A61N5/06GK201684298SQ20092026154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6日
发明者戴华山 申请人:戴华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