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针打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375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克氏针打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技术范围,涉及一种克氏针打入器。
技术背景闭合整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是治疗管状骨骨折创伤小、不留疤痕的
一种很好的有效手术方法。但是,由于克氏针直径较细,针体柔软,在打入骨髓腔的过程中,
很容易弯曲变形,打入方向偏斜,以致使固定不牢,甚至造成手术失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氏针打入器,用以有效地克服了现有 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至少三节套管 构成,所说套管的内径稍大于克氏针的直径,每两节间均以一节端面带有突起,另一节端面 带有相应的凹槽相对接,其中尾节的尾端封闭。使用时,在骨折复位、克氏针尖端插入骨折 一端骨髓后,将本实用新型打入器逐节套装于克氏针上,锤击打入器尾端,进行打入,在克 氏针进入骨髓腔的过程中,当打入器前节接近人体皮肤软组织时,先将后两节取下,再将尾 节装上,继续打入;当打入器前节再次接近人体皮肤软组织时,再将后两节取下,将尾节装 上,继续打入;如上操作,直至仅剩尾节,当尾节的前端接近人体皮肤软组织时,即完成克氏 针的打入任务,最后还可以用尾节将克氏针针尾折弯。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用于骨折内固定术克氏针的打入,其操作方便,可 有效避免克氏针弯曲变形及打入方向偏斜,有利于骨折内固定术的顺利进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进行详细说明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打入器由前节套管1、中节套管2和尾节套 管3三节构成,套管的内径稍大于克氏针的直径,前节套管1和中节套管2的上端面都带有 圆台形突起,中节套管2和尾节套管3下端面都带有与上述所说圆台形突起相应的凹槽,并 且前节套管1与中节套管2、中节套管2与尾节套管3均以上述所说突起和凹槽相对接;其 中尾节套管3的尾端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其中,所说突起为圆弧形突起,所说凹槽为 与上述所说圆弧形突起相对应的圆弧形凹槽。
权利要求一种克氏针打入器,其特征在于它由至少三节套管(1,2,3)构成,所说套管(1,2,3)的内径稍大于克氏针的直径,每两节间均以一节端面带有突起,另一节端面带有相应的凹槽相对接,其中尾节套管(3)的尾端封闭。
专利摘要一种克氏针打入器,它由至少三节套管构成,所说套管的内径稍大于克氏针的直径,每两节间均以一节端面带有突起,另一节端面带有相应的凹槽相对接,其中尾节的尾端封闭。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用于骨折内固定术克氏针的打入,其操作方便,可有效避免克氏针弯曲变形及打入方向偏斜,有利于骨折内固定术的顺利进行。
文档编号A61B17/92GK201542738SQ20092029063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
发明者周松, 孙金谞, 宋祥平, 李祥萍, 苗永梅 申请人:周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