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脖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1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颈脖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涉及一种颈脖枕。
背景技术
生活中提到枕头,人们通常认为它是用来垫头部的,而忽视了垫颈部,常常导致颈部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和放松,引起肩颈部位的僵硬疼痛。医学上证明圆柱状枕头对于颈椎的保健具有积极的效果,因为圆枕非常符合颈椎的生理曲线,既能稳定颈椎、充分缓解后颈肌群和韧带的劳损,又可起到颈托和轻度牵引的作用,能减轻增生骨质对神经的压迫,防止颈椎病。中国专利文献CN 200953992Y(专利申请号200620027606. 5)公开了一种圆枕,该圆枕包括外套、内套和内芯。外套呈筒状套在内套外侧,内套的第一层为纯棉面料层,第二层为负离子远红外丙纶功能纤维夹层,第三层为100%涤纶面料层;内套由两圆形底面分别缝合在呈圆柱柱面的两侧形成内空的圆柱体,在内套的一侧缝合有拉链,内套底面的第一层为纯棉面料层,第二层为负离子远红外丙纶功能纤维夹层,第三层为100%涤纶面料层,圆柱柱面由纯棉面料层构成;内芯呈柱状,置于内套中,内芯由功能材料制成的内芯填充物缝合在远红外功能纤维面料层内构成。所述的功能材料制成的内芯填充物呈球体、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筒状、管状、不规则形状中的任一种,可以对颈部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该圆枕整体呈圆柱状,能很好的与人体颈部相吻合,缓解颈部压力,减少颈椎压迫,缓解颈椎疼痛;功能材料产生的磁场和离子效应,具有镇静作用,消除失眠和精神紧张,提高人的睡眠质量。但此圆枕同一般的圆柱状填充枕头有一使用缺陷,即长时间使用后,枕体下凹变形,失去支撑颈部的功能。 另外中国专利文献CN 201076275Y(专利申请号200720151189. X)公开了一种圆筒形保健颈枕,枕芯由海绵、或卫生鹅、鸭毛、或卫生报纸杂志、书纸等材料均匀巻成,可另加布料外套,也可不加,其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椎增生和颈椎炎,但此圆筒形保健颈枕同样在使用过程中枕体下凹变形,失去支撑颈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中能够一直保持支撑颈部的颈脖枕。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颈脖枕包括枕芯和枕套,结构中还包括硬质枕座;硬质枕座的整体为坚硬的条状的长方体,使用时将枕芯塞入枕套的主套内,将枕套围绕硬质枕座进行巻绕,巻绕成圆柱状枕体,通过固定件将圆柱状枕体固定。[0006] 所述枕套的形状为长方形,除主套外,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包括一个用于放置硬质枕座的第一放置套;使用时,硬质枕座放入第一放置套中。[0007]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1)通过硬质枕座、枕芯、枕套组合后巻绕成圆柱状并由固定件固定的颈脖枕,其圆柱体外形对颈部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2)由于硬质枕座的支撑作用,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枕体不变形,因此能一直对颈部起到支撑作用;(3)硬质枕座周围包覆的枕芯和枕套, 保证了枕头应有的柔软和舒适;(4)固定件可以是尼龙搭扣,也可以是纽扣,还可以是缝制 固定在枕套边缘上的2根或4根布带,还可以是将枕体套在其中的布套等,可以采用多种形 式;若采用绑带形式,则可以方便地将枕体扎得更紧;(5)本实用新型的颈脖枕结构简单, 拆装方便,枕芯和枕套也便于清洗和晾晒。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2为解下绑在图1的枕套及枕芯的巻筒上的绑带后,展开枕套及枕芯时的立体 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实施例的硬质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硬质枕座以及设置在硬质枕座中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从图4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枕套背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枕芯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绑带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巻绕状的绑带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后视图。 图11为图1中第二实施例的硬质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1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硬质枕座以及设置在硬质枕座中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从图13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硬质枕座l, 下座11 , 下座外壳ll-l,底板11-1-1 ,左侧板11-1-2,前侧板11-1-3,右侧板11-1-4,后侧 板11+5, 环状槽板11-2,第一环状槽板11-2-1,第二环状槽板11-2-2,第三环状槽板 11-2-3,第四环状槽板11-2-4, 纵向加强筋板11-3,第一纵向加强筋板11-3-1,第二纵向加强筋板11-3-2,第三
纵向加强筋板11-3-3,第四纵向加强筋板11-3-4,第五纵向加强筋板11-3-5, 横向加强筋板11-4,第一横向加强筋板11-4-1,第二横向加强筋板11-4-2,第三
横向加强筋板11-4-3,第四横向加强筋板11-4-4,第五横向加强筋板11-4-5, 连接孔11-5,第一连接孔11-5-1 ,第二连接孔11-5-2,第三连接孔11-5-3, 透气孔11-6,第一透气孔11-6-1 ,第二透气孔11-6-2,第三透气孔11-6-3,第四透
气孔11-6-4, 上座12, 上座外壳12-1,上底板12-1-1 ,左侧板12-1-2,前侧板12_1_3,右侧板12_1_4,后 侧板12-1-5,[0034] 环状槽板12-2,第一环状槽板12-2-1,第二环状槽板12-2-2,第三环状槽板 12-2-3,第四环状槽板12-2-4, 纵向加强筋板12-3,第一纵向加强筋板12-3-1,第二纵向加强筋板12-3-2,第三 纵向加强筋板12-3-3,第四纵向加强筋板12-3-4,第五纵向加强筋板12-3-5, 横向加强筋板12-4,第一横向加强筋板12-4-1,第二横向加强筋板12_4_2,第三 横向加强筋板12-4-3,第四横向加强筋板12-4-4, 连接螺孔12-5,第一连接螺孔12-5-1,第二连接螺孔12-5-2,第三连接螺孔 12-5-3, 格栅12-6,第一格栅12-6-1,第二格栅12-6-2,第三格栅12-6-3,第四格栅 12-6-4, 螺钉13 ; 枕芯2,枕芯填充物21 ,磁珠22 ;枕套3,主套30,套面结构层30-1,套被30-2,拉链30_3,第一放置套面料31,第二
放置套面料32,第一套口揿钮33,第二套口揿钮34 ; 绑带4,布带40,尼龙粘扣的钩带41,尼龙粘扣的绒带42 ; 辅助物体5,第一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1,第二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2,第一圆柱 状中药混合物53,第二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4,涡旋形条状凸起55,涡旋形条状凹槽56 ; 第二实施例硬质枕座l,枕座主体14,圆形盖板15,第一圆形盖板15-1,第二圆 形盖板15-2,第三圆形盖板15-3,第四圆形盖板15-4,盲孔16,第一盲孔16_1,第二盲孔 16-2,第三盲孔16-3,第四盲孔16-4,透气孔17,第一透气孔17_1,第二透气孔17_2,第三透 气孔17-3,第四透气孔17-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实施例1) 见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颈脖枕包括硬质枕座1、枕芯2、枕套3、固定件4和辅助 物体5。固定件4为绑带。 见图3,所述硬质枕座1包括由ABS塑料粒料注塑而成的条状壳形的下座11和上 座12。 见图4及图5,下座11包括下座外壳11_1、4个调整物体放置槽的环状槽板11-2 和加强筋板;还包括设置在加强筋板上的连接孔11-5和设置在下座外壳11-1上的透气孔 11-6。加强筋板包括纵向加强筋板11-3和横向加强筋板11-4。 下座外壳11-1包括底板11-1-1 、左侧板11-1-2 、前侧板11-1-3 、右侧板11-1-4和 后侧板11-1-5。底板11-1-1水平设置;左侧板11-1-2、前侧板11-1-3、右侧板11-1-4和 后侧板11-1-5均铅垂设置且依次相连,均由上至下连接在底板11-1-1的相应的边缘上,从 而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长方形壳体。透气孔11-6设置在下座外壳11-1的底板11-1-1上。 下座11的4个环状槽板11-2沿着下座外壳11-1的左右方向等间距设置,且各环 状槽板11-2由上至下连接在底板11-1-1的上端面上。4个环状槽板11-2按照从左至右的 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环状槽板11-2-1、第二环状槽板11-2-2、第三环状槽板11-2-3和第四环状槽板11-2-4。 下座ll的纵向加强筋板ll-3有5块,均铅垂设置,均按照由上向下的方式连接在 底板11-1-1的上端面上,且各纵向加强筋板11-3的中心面相同;5块纵向加强筋板11-3 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加强筋板11-3-1、第二纵向加强筋板11-3-2、第三 纵向加强筋板11-3-3、第四纵向加强筋板11-3-4和第五纵向加强筋板11-3-5。第一纵向 加强筋板11-3-1还连接在左侧板11-1-2的内侧与第一环状槽板11-2-1的左侧之间;第二 纵向加强筋板11-3-2还连接在第一环状槽板11-2-1的右侧与第二环状槽板11-2-2的左 侧之间;第三纵向加强筋板11-3-3还连接在第二环状槽板11-2-2的右侧与第三环状槽板 11-2-3的左侧之间,第四纵向加强筋板11-3-4还连接在第三环状槽板11-2-3的右侧与第 四环状槽板11-2-4的左侧之间;第五纵向加强筋板11-3-5还连接在第四环状槽板11-2-4 的右侧与右侧板11-1-4的内侧之间。 下座11的横向加强筋板11-4有5块,均铅垂设置,均按照由上向下的方式连接 在底板11-1-1的上端面上,各横向加强筋板l卜4均与左侧板11-1-2平行,且各横向加强 筋板11-4连接在前侧板11-1-3与后侧板11-1-5之间;5块横向加强筋板11-4按照从左 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横向加强筋板11-4-1、第二横向加强筋板11-4-2、第三横向加强 筋板11-4-3、第四横向加强筋板11-4-4和第五横向加强筋板11-4-5。第一横向加强筋板 11-4-1和第二横向加强筋板11-4-2的中间部位均与第二纵向加强筋板11-3-2相交接;第 三横向加强筋板11-4-3的中间部位与第三纵向加强筋板11-3-3相交接;第四横向加强筋 板11-4-4和第五横向加强筋板11-4-5的中间部位均与第四纵向加强筋板11-3-4相交接。 下座11的纵向加强筋板上的连接孔11-5有3个,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依次称为 第一连接孔11-5-1 ,第二连接孔11-5-2和第三连接孔11-5-3。第一连接孔11-5-1开设在 第一纵向加强筋板11-3-1的中间加粗部位上,第二连接孔11-5-2开设在第三纵向加强筋 板11-3-3与第三横向加强筋板11-4-3的相互交接的加粗部位处,第三连接孔11-5-3开设 在第五纵向加强筋板11-3-5的中间加粗部位上。 见图5,下座外壳11-1上的透气孔11-6贯穿底板11-1-1,共有4个,按照从左 到右的次序称为第一透气孔11-6-1,第二透气孔11-6-2,第三透气孔11-6-3,第四透气孔
11- 6-4。各透气孔11-6位于下座外壳11-1的相应一个环状槽板11-2的中心线上。各透 气孔ll-6的直径为3毫米。 见图4及图5,上座12包括上座外壳12_1、4个调整物体放置槽的环状槽板12_2 和加强筋板;还包括设置在加强筋板上的连接螺孔12-5和设置在上座外壳12-1上的格栅
12- 6。加强筋板包括纵向加强筋板12-3和横向加强筋板12-4。 上座外壳12-1包括上底板12-1-1、左侧板12-1-2、前侧板12_1_3、右侧板12-1-4 和后侧板12-1-5。上底板12-1-1水平设置;左侧板12-1-2、前侧板12-1-3、右侧板12_1_4 和后侧板12-1-5均铅垂设置且依次相连,均按照由下至上的方式连接在上底板12-1-1的 相应的边缘上,从而形成一个下方开口的长方形壳体。格栅12-6设置在上座外壳12-1的 上底板12-1-1上。 上座12的4个环状槽板12-2沿着上座外壳12_1的左右方向等间距设置,且各环 状槽板12-2由下至上连接在上底板12-1-1的下端面上。4个环状槽板12-2按照从左至右 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环状槽板12-2-1、第二环状槽板12-2-2、第三环状槽板12-2-3和第四环状槽板12-2-4。 上座12的纵向加强筋板12-3有5块,均铅垂设置,均由下向上连接在上底板 12-1-1的下端面上,且各纵向加强筋板12-3的中心面相同;5块纵向加强筋板12-3按照从 左至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纵向加强筋板12-3-1、第二纵向加强筋板12-3-2、第三纵向加 强筋板12-3-3、第四纵向加强筋板12-3-4和第五纵向加强筋板12-3-5。第一纵向加强筋 板12-3-1还连接在左侧板12-1-2的内侧与第一环状槽板12-2-1的左侧之间;第二纵向加 强筋板12-3-2还连接在第一环状槽板12-2-1的右侧与第二环状槽板12-2-2的左侧之间; 第三纵向加强筋板12-3-3还连接在第二环状槽板12-2-2的右侧与第三环状槽板12-2-3 的左侧之间,第四纵向加强筋板12-3-4还连接在第三环状槽板12-2-3的右侧与第四环状 槽板12-2-4的左侧之间;第五纵向加强筋板12-3-5还连接在第四环状槽板11-2-4的右侧 与右侧板12-1-4的内侧之间。5块纵向加强筋板12-3的位置分别与下座11的5块纵向加 强筋板ll-3的位置相对应。 上座12的横向加强筋板12-4有4块,均铅垂设置,均由下向上连接在上底板 12-1-1的下端面上,各横向加强筋板12-4均与左侧板12-1-2平行,且各横向加强筋板 12-4连接在前侧板12-1-3与后侧板12-1-5之间;4块横向加强筋板12_4按照从左至右 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横向加强筋板12-4-1、第二横向加强筋板12-4-2、第三横向加强筋板 12-4-3和第四横向加强筋板12-4-4。第一横向加强筋板12-4-1的中间部位与第二纵向加 强筋板12-3-2相交接;第二横向加强筋板12-4-2的中间部位与第三纵向加强筋板12-3-3 相交接;第三横向加强筋板12-4-3和第四横向加强筋板12-4-4的中间部位均与第四纵向 加强筋板12-3-4相交接。第一横向加强筋板12-4-1的连接位置还对应于下座第二横向 加强筋板11-4-2,第二横向加强筋板12-4-2的连接位置还对应于下座第三横向加强筋板 11- 4-3,第三横向加强筋板12-4-3的连接位置还对应于下座第四横向加强筋板11-4-4,第 四横向加强筋板12-4-4的连接位置还对应于下座第五横向加强筋板11-4-5。 上座12的纵向加强筋板上的连接螺孔12-5有三个,从左到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 一连接螺孔12-5-1,第二连接螺孔12-5-2,第三连接螺孔12-5-3。第一连接螺孔12-5-1 开设在第一纵向加强筋板12-3-1的中间加粗部位上,第二连接螺孔12-5-2开设在第三纵 向加强筋板12-3-3与第二横向加强筋板12-4-2的相互交接的加粗部位处,第三连接螺孔
12- 5-3开设在第五纵向加强筋板12-3-5的中间加粗部位上。三个连接螺孔12-5的开设位 置分别与下座上三个连接孔11-5的位置相对应。 见图4,上座外壳12-1的设置在上底板12-1-1上的格栅12-6共有4个,按照从 左到右的次序称为第一格栅12-6-1,第二格栅12-6-2,第三格栅12-6-3,第四格栅12-6-4。 各格栅12-6位于上座12的相应一个环状槽板12-2的上方,且两者的中心线相同。 见图7及图6,所述枕芯2包括枕芯填充物21和永久磁铁制成的磁珠22。枕芯2 的外形是一长方体,其长度为650mm,其宽度为460mm,其高度为25mm,填充物21为中空纤 维,枕芯2被缝纫而分隔成12个小格,每个小格内均包括一颗直径为3毫米的小磁珠22,枕 芯2的面料是纯棉。 见图6,所述枕套3包括主套30、第一放置套面料31、第二放置套面料32、第一放 置套揿钮33和第二放置套揿钮34。 由真丝面料为表层、由府绸为衬里,在表层和衬里之间夹入作为填料的中空纤维,再进行缝制而形成主套30的套面结构层30-1。主套30的套背30-2由缝制有拉链30_3的 真丝面料制成。将套面结构层30-1与套背30-2的边缘缝制在一起则制成主套30。 第一放置套位于主套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将一块作为第一放置套面料31的真 丝面料的前侧、右侧和后侧三侧缝合在主套30的套背30-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则在第一放 置套面料31与主套30的套背30-2之间形成第一放置套。第一放置套揿钮33的母钮缝制 在主套30的套背30-2上,第一放置套揿钮33的公钮缝制在第一放置套面料31的左侧,且 第一放置套揿钮33的公钮在使用时与母钮相配合。 第二放置套位于主套3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将一块作为第二放置套面料32的真 丝面料的左侧、前侧和右侧三侧缝合在主套30的套背30-2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则在第二放 置套面料32与主套30的套背30-2之间形成第二放置套。第二放置套揿钮34的母钮缝制 在主套30的套背30-2上,第二放置套揿钮34的公钮缝制在第一放置套面料32的后侧,且 第二放置套揿钮34的公钮在使用时与母钮相配合。 见图8至图IO,所述绑带4有2条,每条绑带4均包括布带40和尼龙粘扣。尼龙 粘扣的钩带41缝制在布带40的一端,尼龙粘扣的绒带42缝制在布带40的另一端的另一 面。 见图4及图5,所述辅助物体5包括第一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1、第二圆锥形柱状 永久磁铁52、第一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3和第二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4。第一圆锥形柱状永 久磁铁51和第二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2的圆锥形上底面上均设有涡旋形条状凸起55,圆 锥形下凹面上均设有涡旋形条状凹槽56。第一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3是将中药黄精的干燥 根茎磨成颗粒状再经压制制成柱状中药块,其重量28克;第二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4是将多 种有利于安神、促进睡眠的中草药混合磨成颗粒状再经压制制成柱状中药块,重量约为30 克,其重量成分有川穹15 25份、菊花30 40份、薄荷3 5份、银杏叶20 25份和沉 香5 10份(本实施例中川穹20份、菊花35份、薄荷4份、银杏叶23份和沉香8份)。 使用时将第一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3置于下座11的第一环状槽板11-2-1内,第二 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4置于下座11的第四环状槽板ll-2-4内,第一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1 置于下座11的第二环状槽板11-2-2内,第二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2置于下座11的第三 环状槽板11-2-3内,按照相对应的侧板将下座11与上座12闭合形成一长方体,将螺钉13 穿过下座的连接孔11-5后旋入上座的连接螺孔12-5,使得下座11和上座12固定连接在一 起而构成硬质枕座l,也即完成的硬质枕座1的安装。 再将安装好的硬质枕座1塞入枕套3的第一放置套中,揿合第一套口揿钮33 ;将 枕芯2塞入枕套3的主套30中,拉上主套封口拉链30-3 ;从放置硬质枕座1的一端对于枕 套3进行巻绕,先巻成图2所示的形式,继续巻绕成图1所示的圆柱体,在巻出的圆柱体的 左右两端各将一根绑带4绑住,由布带40上的尼龙粘扣的钩带41与尼龙粘扣的绒带42相 啮合,从而绑定枕体,得到本实施例的颈脖枕。使用时若将硬质枕座1置于枕套3的第二放 置套中,所得到的颈脖枕则适合枕腰。由于颈脖枕内有硬质枕座l,因此使用中颈脖枕可一 直保持其圆柱体外形;由于硬质枕座1外包覆着枕芯2和枕套3,使用时颈脖枕的触感柔软 舒适。 硬质枕座1内部的放置槽中放置作为辅助物体5的永久磁铁和中药后,有利于发 挥磁疗和中药的协同作用,从而有利于帮助入眠以及有利于防治颈椎疾病,且硬质枕座1的结构使得硬质枕座内的中药更换方便;枕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枕芯2、枕套3和绑带4
也便于清洗和晾晒。(实施例2) 见图11至图14,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但本实施例的硬质枕座1 与实施例1的硬质枕座1的结构不同。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硬质枕座1包括枕座主体14和4个圆形盖板15。枕座主体14上开有4个盲 孔16和4个与相应一个盲孔16相通的透气孔17。 枕座主体14是由榕树木材加工而成的长方体条块。枕座主体14上的4个盲孔16 为圆柱形的盲孔,4个盲孔16沿着枕座主体14的左右方向等间距设置,按照从左至右的顺 序依次称为第一盲孔16-1,第二盲孔16-2,第三盲孔16-3和第四盲孔16-4。第二盲孔16-2 和第三盲孔16-3的开口朝上,第一盲孔16-1和第四盲孔16-4的开口朝下。枕座主体14 上的4个透气孔17从左至右依次称为第一透气孔17-1、第二通气孔17-2、第三透气孔17-3 和第四透气孔17-4。第一透气孔17-1开设在枕座主体14的位于第一盲孔16-1处的顶板 处,第一透气孔17-1的轴线与第一盲孔16-1的轴线相同;第二透气孔17-2开设在枕座主 体14的位于第二盲孔16-2处的底板处,第二透气孔17-2的轴线与第二盲孔16-2的轴线 相同;第三透气孔17-3开设在枕座主体14的位于第三盲孔16-3处的底板处,第三透气孔 17-3的轴线与第三盲孔16-3的轴线相同;第四透气孔17-4开设在枕座主体14的位于第 四盲孔16-4处的顶板处,第四透气孔17-4的轴线与第四盲孔16-4的轴线相同。各透气孔 11-6的直径为3毫米。 每个圆形盖板15与相应一个盲孔16相对应,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 圆形盖板15-1,第二圆形盖板15-2,第三圆形盖板15-3和第四圆形盖板15-4。每个圆形盖 板15的外径与盲孔16的内径相等,两者过盈配合而可拆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使用时,将第一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1置于下第二盲孔16-2内,将第二圆锥形 柱状永久磁铁52置于第三盲孔16-3内,在两个盲孔16处压上各自的圆形盖板15-2、 15-3 后,将枕座主体14翻转过来,再将第一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3置于第一盲孔16-1内,将第二 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4置于第四盲孔16-4内,在两个盲孔16处压上各自的圆形盖板15-1、 15-4后即完成了硬质枕座1的安装。使用中的其余方法与实施例l相同。从效果上来说, 本实施例在具有实施例1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因为采用榕树材质的枕座主体14,因榕树木 质韧润,有一定的透气性,有清热作用,又因榕树给人的感觉安全、清新所带来的心理暗示 对人体的睡眠起到促进作用。(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l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硬质枕座1内的 辅助物体5的第一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1、第二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2和磁珠22的磁性 材料均为生物磁,所述生物磁是指磁场强度的大小适合人体使用的永久磁铁,由浙江东阳 东金磁材有限公司经销。(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3 的重量为35克。第二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4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由14种中药混合制 成,其重量为40克;其重量成分有冰片2 6份、丹参1 7份、石菖蒲4 12份、葛根3
98份、当归6 18份、附子5 15份、白砜4 9份、巴戟天3 8份、郁金4 7份、生地 黄5 13份、延胡索2 8份、合欢皮5 9份、威灵仙4 8份和明天麻3 10份(本 实施例中冰片3份、丹参3份、石菖蒲8份、葛根6份、当归15份、附子10份、白矾8份、巴 戟天6份、郁金6份、生地黄7份、延胡索6份、合欢皮8份、威灵仙7份和明天麻7份);除 冰片外,将其它13种中药分别烘干,混合后研磨成细末,再兑入冰片混匀,混匀后再经压制 制成柱状中药块。使用中的其余方法与实施例l相同。从效果上来说,本实施例将第一圆 柱状中药混合物53与14种可防治颈椎病的中药配合使用,再与有关永久磁铁相配合,有利 于促进睡眠以及有利于在睡眠过程中防治颈椎病。 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3也可以是将一种可入药的姜形土
(也称生姜土)磨成颗粒状再经压制制成柱状中药块。可入药的姜形土由常州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销售。(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硬质枕座1内的 辅助物体5的第一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1、第二圆锥形柱状永久磁铁52和磁珠22的磁性 材料均为生物磁,所述生物磁是指磁场强度的大小适合人体使用的永久磁铁,由浙江东阳 东金磁材有限公司经销。(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3 的重量为35克。第二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4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由14种中药混合制 成,其重量为40克;其重量成分有冰片2 6份、丹参1 7份、石菖蒲4 12份、葛根3 8份、当归6 18份、附子5 15份、白矾4 9份、巴戟天3 8份、郁金4 7份、生地 黄5 13份、延胡索2 8份、合欢皮5 9份、威灵仙4 8份和明天麻3 10份(本 实施例中冰片3份、丹参3份、石菖蒲8份、葛根6份、当归15份、附子10份、白矾8份、巴 戟天6份、郁金6份、生地黄7份、延胡索6份、合欢皮8份、威灵仙7份和明天麻7份);除 冰片外,将其它13种中药分别烘干,混合后研磨成细末,再兑入冰片混匀,混匀后再经压制 制成柱状中药块。使用中的其余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从效果上来说,本实施例将第一圆 柱状中药混合物53与14种可防治颈椎病的中药配合使用,再与有关永久磁铁相配合,有利 于促进睡眠以及有利于在睡眠过程中防治颈椎病。 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圆柱状中药混合物53也可以是将一种可入药的姜形土 (也称生姜土)磨成颗粒状再经压制制成柱状中药块。可入药的姜形土由常州药业股份有 限公司销售。
权利要求一种颈脖枕,包括枕芯(2)和枕套(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质枕座(1)和固定件(4);硬质枕座(1)的整体为坚硬的条状的长方体;使用时,将枕芯(2)塞入枕套(3)的主套(30)内,将枕套(3)围绕硬质枕座(1)进行卷绕,卷绕成圆柱状枕体,通过固定件(4)将圆柱状枕体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颈脖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3)的形状为长方形,除主套(30)夕卜,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包括一个用于放置硬质枕座(1)的第一放置套;使用时,硬质枕座(1)放入第一放置套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脖枕,包括枕芯和枕套,还包括硬质枕座。硬质枕座的整体为坚硬的条状的长方体,使用时,将枕芯塞入枕套的主套内,将枕套围绕硬质枕座进行卷绕,卷绕成圆柱状枕体,通过固定件将圆柱状枕体固定。所述枕套的形状为长方形,除主套外,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包括一个用于放置硬质枕座的第一放置套。本实用新型由于硬质枕座的支撑作用,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枕体不变形,因此能一直对颈部起到支撑作用;硬质枕座周围包覆的枕芯和枕套,保证了枕头应有的柔软和舒适。
文档编号A61K36/8969GK201515889SQ20092030943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日
发明者万德昌 申请人:万德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